《3878-隐形伴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878-隐形伴侣-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噢,不,不,是的是的……”他不知为什么吞吐起来,慌慌地走了。    
    男女关系?她断定。她决定以后不再同他搭讪。爸爸回来了,看见书,很高兴地问:“芦锥来过?”    
    “哪个芦锥?”    
    “那个年纪轻轻的右派大学生……”    
    右派?除了那些劳教释放犯,还有右派。同爸爸来往的,只是这些人……她垂下头,久久无话。    
    而且右派还不只芦锥一个。还有什么穆阿姨、方叔叔、徐伯伯、阿山舅舅……他们不是来借钱,就是借宿。这些右派客人中,肖潇只喜欢方叔叔一个人。他细高的个子,戴一副白边眼镜,居然从帆布旅行袋里摸出一块扁扁的小石头,让她猜上面的图案。    
    “化石!”她惊奇之极。    
    五千万年前的鱼,七千万年前的小虾,一亿年前的树叶子,连那鳞片、筋、须和尾巴,都清清楚楚地印嵌在石片上,浇铸在岩缝里。浮雕?岩画?与世共存。生命的形式竟比生命本身活得更长久。埋葬在岩层中忍受那几亿年的重压才能得到永生。太残酷了。历史凝聚、浓缩在一块小小的石头上。不是山崩地裂,又有谁去发现?    
    “真的?”她问。    
    方叔叔“嘿嘿”笑。他说他的工作就是为一家博物馆鉴别化石标本的真假。可惜打成右派后,全家去了农村。如今的化石标本是真是假他便管不着了。他和爸爸坐下来喝老酒,就讲起他们一家在乡下的生活,两个儿子去钓甲鱼,钓回来一只草鞋;粮食不够吃,只好把猫扔了,猫却逃回来钻进了被窝;刮台风时全家五口人用绳子拽着屋顶,不让风把它吹走,像演杂技一样……大家听得哈哈笑,好像下放农村是顶顶好玩的事。


《隐形伴侣》 四暗红色的大河(11)

    采黄花。蘑菇圈。菜地窝棚那只白蹄子狗。捡天鹅蛋。雪女王的宫殿。辘轳把井……她如果讲北大荒,也会那么好玩,那么迷人……    
    “你骗人!”她突然生了方叔叔的气。他像一块压扁了的化石。她可早已知道了农村是怎么回事。既然乡下那么好玩,他为什么总来借钱?    
    再没有第三种客人了。凡是到她家来的人,都是倒霉鬼。无论外表干净龌龊,神情沮丧还是亢奋,她总可以猜出他们的经历和来由。是他们时时提醒她的家庭所处的阶级地位。她总感到难堪。    
    芦锥又来还书了,书上包了新的牛皮纸封面。她翻翻,是《苦难的历程》。四五年前她就读过。抄家时封存在大木箱里的书大多保存下来了。还有陈旭帮着转移收藏的那些……    
    他推推眼镜架,犹犹豫豫地说:    
    “你家这么多书,你最喜欢哪个作家?”    
    “法捷耶夫。”她很快答。    
    他似乎很吃惊,“陀斯妥耶夫斯基呢?”    
    她把目光移开。她不想告诉他,她一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心里便充满死亡恐惧。她真正喜欢的,是普希金和肖洛霍夫。    
    “他的东西太晦涩了。噢,你呢?”    
    “我喜欢……嗯,罗曼·罗兰。”他小声说。    
    他一定是喜欢陀氏的。他也没说实话。    
    谈话不容易进行下去。人和人之间都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还是回到各人自己的王国中去,寻找自己钟爱的导师或知音。肖潇从小就喜欢读书,书带给她安慰和启示。可如今她却真有点不敢读书,一走进书里那个彼岸世界,便不见了自己;挣扎着回来了,苦恼的更苦恼。她还怕中毒,怕潜移默化。那书本同生活,格格不入地对不上茬口,大的大,小的小,总不是一回事。书也骗人!    
    她跟着妈妈到她的图书室去了几次。妈妈信中那个无比美好的图书室,出现在她面前,竟然同农场的政治文化室惊人地相似!空空的书架上,同样的新书,放了长长一排,挂在墙上的杂志,右下角都像荷叶一样卷起了边。一本厚的干净的书上有一抹黑,翻到那一页,是“生理卫生”。不同的只是书架之间散发着一股阴湿的霉味,像外婆家的蚕房。书都整整齐齐编了号,仔细地补贴完好。她为了让妈妈高兴,还是认认真真地挑选出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列宁回忆录》带回家去看。现成的书不想看,想看的书又没有。你到底要什么?    
    吃饭时妈妈说:“肖潇小时候喜欢写诗。”    
    霏霏说:“不,她顶喜欢跳舞。”    
    爸爸说:“她脑子反应快,可以当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    
    都是海市蜃楼,都是水中捞月。快把这“分居”的日子过完,回去乖乖爬垄沟抢豆包吃。她在农场写过诗,写过报道哩。如果不是他冷嘲热讽,她也许在半截河就小有名气了。她只是在这里养伤,为了有足够结实的血肉再去受伤。    
    黄叶遍地,一只孤雁惶惶惊呼飞去。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它从半截河来?是逃离,还是回归?下过一场小雪。飘在空中,明明是一片片白色的羽毛,落到掌心,便成了一粒晶莹的水珠。那场雪飞飞扬扬下了一清早,黄叶刚披层霜,太阳出来,瞬息无踪无影。刚才还一层白沙,即刻只留下些湿印。南方的雪。雪也骗人?    
    肖潇一日日沉思,一日日恍惚,一日日反省,一日日悒郁。心绪、大脑犹如一团乱麻,一个迷宫,越理越乱,越转越迷糊。她在那百思不得其解的痛苦中,求助于她读过的巨著名作,可是摘抄在一个又一个笔记本里的伟人大师的警句格言,却没有一句能解救她。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好吧,你去吧。母鸭说。    
    有一天半夜她被自己的一个梦惊醒……风飒飒响,是那种江南才有的湿重的夜气,摇撼着依然长绿、依然茂密的阔叶树的声音。昏暗的路灯,在窗外的墙上投下不落的叶影。她久    
    久凝神。黑暗里、树影中重又升起了她的阿尔卑斯山。那会儿她忽然明白,在那个广大的世界里,她的灵魂也许将要长久地流浪。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快快追上失散的雁群。    
    杭州城里火焰熊熊。火舌如蛇,东游西窜,总是跟着她。她举着一捆绿松枝在打火,遍地干柴,分明是茫茫草甸。草棵里有半只血淋淋的耳朵,“长生癞痢”哑着嗓子喊:罪过罪过,是老师的耳朵。他叫学生做功课,学生把他的耳朵割掉了。    
    她问他为什么到北大荒来,他说整个杭州城都搬来了。是南人北调。    
    有人敲门,她去开门,一个年轻小伙子。你是谁?她问。是你爸爸。他回答。她极惊讶,你怎么会是我爸爸,我妈妈还没结婚呢。她戴红帽子,在蹲监狱。爸爸说,我们是战友,你是一个战利品。她仔细看,他果然穿一身军装,用军帽扇风,擦着汗说,总算到了根据地。他从书包中拿出许多传单扔进邮筒,换条工装裤,开始教工人识字。    
    妈妈坐着小船回来。两岸都是火。妈妈两手空空。外婆问:你的丝棉被呢?送给别人了。她回答。你的大衣箱子、雨伞、项链呢?让大火烧掉了。妈妈把陈离抱上船,到儿童公园去玩儿。    
    陈离会骑小自行车飞跑,一只小狗在钻火圈玩儿。    
    有人走过来,大声问,这孩子是谁?    
    她说,是我舅舅家的。不,是我叔叔家的。    
    妈妈——陈离叫道。妈妈回过头。    
    她忽然发现陈旭在火边烤黄豆吃,一边吃一边念,烧豆燃豆荚,豆在荚中泣,本是同荚宿,为何东南飞?    
    错了。她说。谁错了?他问。你错了。不,你错了。我有什么错?我给你写信为什么不回信?我没收到过。陈离天天找妈妈。你撒谎,陈离在杭州。杭州搬到黑龙江了,有冰有雪六和塔根本烧不动。你骗我。不相信你自家去看。    
    芦锥伸出细长的手臂,给她看手上的表,他说那是一只真正的瑞士表。她摇摇头。他走到湖边的一只长椅上去看书。    
    一排自行车从远处来,跳下几个漂亮姑娘,穿藕荷色的纱裙。一个姑娘蒙住了芦锥的眼睛,嘻嘻笑,问:猜猜我是谁?    
    七仙女?白雪公主?刘胡兰?红卫兵奶奶?姑娘只是摇头。他恼了,站起来大叫,我不认识你们!    
    姑娘们顿时逃开,不见踪影。芦锥捂住自己的眼睛跺脚,连声喊疼。她跑过去,见芦锥泪流满面,眼睛鼻子上一层黄乎乎的药膏。她闻到一股清凉油的气味,眼睛好辣,这时芦锥突然声嘶力竭地大叫:    
    我的瑞士表没有了!抓住那群贼骨头!


《隐形伴侣》 四暗红色的大河(12)

    她帮他去追,树下有辆自行车,却没有气;湖边有匹马,却没有钉掌;街角有台噔噔响的“热特”,却没有司机。她坐上去自己开,车歪歪扭扭往一陡坡下冲去……    
    肖潇决定过了春节就回农场去。    
    她偶尔对妈妈流露了这个想法。那一夜,她不时听见外屋的木板床上传来吱吱的翻身响。三年前她走,妈妈还在牛棚里。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妈妈,还是别人,其实都把去那块黑土地看成绑赴刑场。她想不出什么话安慰妈妈,她心里充满几近决一死战的悲壮。    
    爸爸同她的谈话,进行了又进行。对于她的今后,他似乎还无暇顾及。尽管她已经一再向他说明她和陈旭分手只在早晚,他依然固执地将话题引导到三年前那次决裂,期待着负荆请罪之后方能施予的宽恕。苦难赋予他先知的洞察力,他因为她的受骗而得到了安慰。他寄希望于这安慰的延续,也许可以冲淡他这二十多年来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他要人承认,失去了一切一切人的一切一切承认的可能之后,只剩下妻子儿女。她是他的一个救生圈。她心里生出哀哀的同情,觉得他可怜,可怜得可敬。于是当他锲而不舍地重复那些耿耿的结论时,她终于妥协地点了头。    
    “那年他就是个骗子!”“他从来没有对你说过一句真话。”“他从小就是骗子。”“他认为我们这样的家庭好欺负!”“你应该从一九六七年,从头跟他算账!”    
    她点头时,心里盈满苦涩的泪水。谎话重复三次就会变成真的。她和他,他,究竟谁说了谎?也许陈旭也总是面临这样别无抉择的逼视。她意识到自己的口是心非,而且居然坦白从容。爸爸,爸爸算不算自己?她竟是骗了自己吗?难道这也是公平交易?为一个死去的谎话偿还另一个新鲜谎话……    
    她不忍抛下妈妈凄惶的目光提前回去,又不忍用将会破灭的谎言伤害了爸爸的自尊。无奈中,她想到了灵隐上天竺的舅舅家。自从“文革”中西湖许多风景区被占领,舅舅那个工厂也搬进了封闭的上天竺大殿,她还没有去过。听说那是一个绿色的山谷,一年四季从不换装。    
    西湖。陌生得很了。她想它也许忘了她。    
    在灵隐下车,走过隐约可见残留的“咫尺西天”四字的照壁,两山间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缓缓钻进深茂的绿林中。阳光洒下些斑斑碎影,蝶儿一般在脚下引路。树缝里倏忽闪过一线亮,又听潺潺水声迎面跌下——竟是一道山泉在幽暗的山涧逍遥吟唱。她扳着几枝粗竹滑到涧底,撩起冰冷的山水洗脸洗手;跑上横在溪间上覆满绿藤的石拱桥,跑过去,又跑过来。桥边有一株桂花树,树大如冠,郁郁葱葱。秋天桂花开,落在溪里,溪水喷香,煮茶也香,洗衣也香,可叫桂花溪?她折一枝桂叶,又采一片香茶,含在嘴里,嚼一嚼、吮一吮,苦涩得皱眉,却通通咽下。弯弯的山路上没有一个人,一只褐色的松鼠从树顶跃过,又被绿色吞没了。一株古樟、一片翠竹、一片茶地、一坡马尾松……层层叠叠地蔓延,绿得鲜亮又朦胧,绿得她也如一棵树……    
    “喂——”她对着烟雾缭绕的山头喊。    
    “喂……”山谷回答。    
    “我来了——”    
    “来了……”    
    大自然。寂寞的肖潇,只有你一个朋友。    
    舅舅的家,在接近山顶的一座石桥边上。桥上有一家小店,悬悬空空地架在溪上,让山上下来的水,叮叮咚咚地从它胯下穿过。桥头有几尊石柱的残垣,模糊刻着些碑文。过了桥,右边便是一个石门,写着:“长生路18号”。进门便分不清东西南北,一进进式样相同的木楼回廊,中间一只四四方方的天井……    
    她平生只迷恋过一回《西游记》,其他的佛教知识“四大皆空”。她忽然有些腾云驾雾起来。这山这水这人家都似蹊蹊跷跷得神秘。她莫不是慕名前来朝拜?明明是当年香客的住所。恍惚中,一个大耳朵的男孩、一个细眼睛的女孩,从房里跑出来牵过她的手。“姐姐,姐姐。”她定定睛,不认识了?表弟表妹。那站一边悄悄笑的,是舅妈。    
    听舅妈说,天竺山顺山而建的三座大庙,原是香火很盛的所在。远来的香客到了灵隐的大雄宝殿,必定还要爬山越岭,一路拜过下中上三天竺菩萨,才算心诚意笃、功德圆满。但六十年代以后,三处大殿通通被封了山门,断了香火,挂上了工厂的牌子。他们一家随机器一同迁来,庙里已是荒芜冷落,和尚不知去向。如今除了一座空殿、两株巨樟、三座池塘小桥,上天竺已徒有虚名。她想起途经中天竺时,看见庙门口挂着一块××革委会的牌子,门前有株大银杏树,树皮竟被剥得精光,难道办工厂的人连树也不放过?    
    舅妈连连摇头,“倒不是,不是工厂……”她放低声音,“是前前后后茶叶村里的农民,相信有过菩萨的地方,总有去邪避灾的神通,生了毛病,就来剥庙前的树皮回去煎汤,求菩萨保佑。上天竺的庙门也一样……”    
    菩萨打不倒?那棵神树,那主宰着每一个人命运的众神之灵……也会保佑她吗?    
    她一个人出去散步,在这被喧嚣的尘世遗忘的佛地寻求心的宁静。她走过庙前石阶,见石缝里插满残剩的香烛;她走过庙后的水池,见池里扔着一枚枚象征虔诚的硬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