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天进攻,夜里也派小部队袭击,使我军得不到休息。    
    七纵在敌军的强大攻势下,打得勇敢顽强,在孟良崮补充的弹药,全部倾泻到敌军头上。    
    国民党守军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依托密集地堡群,逐堡顽抗,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进攻各纵因弹药受潮失效甚多,攻坚器材准备不足,伤亡较大。战至20日,仅攻占北布东、马头崮、北刘家庄、沙沟庄、涝坡河等地。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外线出击(2)

    21日上午,黄百韬的25师突破七纵60团的750高地,七纵转入二线阵地防御。    
    当晚,华东野战军拟再次组织进攻,东面李弥的第8军由昌乐、潍县地区进犯临朐,威胁华东野战军后方,策应南麻守军作战。困守南麻地区之敌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全歼。为争取主动,即于当晚撤出战斗,各纵队分别转移至临朐西南及以南地区整顿。    
    南麻战斗是场恶战,华野4个纵队伤亡较大,本应休整一个时期。但敌第8军占领临朐,阻断我军向胶济线以北的后方通路,对解放区造成威胁。粟裕得知敌第8军刚到临朐,只有一般性防御工事,主力尚未全部到达,可以乘其立足未稳将其歼灭,以鼓舞我军士气。于是命令二、六、九纵围攻临朐城,七纵阻援,各部定于24日发起战斗。    
    临朐是座古城,三面环山,沂河、弥河等河流从城旁流过,平时水浅,到处可以徒涉。但遇到暴雨,山洪暴发,交通就被阻断。    
    24日下午,各部分路开进,又遇倾盆大雨,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部队行动受阻。    
    当晚,第二纵队一部对临朐城南关发起攻击;第九纵队1个师由临朐城北直插龙岗,主力于25日拂晓发起攻击,突入北关;第六纵队亦向龙岗、尼姑山攻击,在第九纵队第27师配合下,歼灭该地守敌,切断了敌向潍县方向的退路。    
    25日,第二、第九纵队攻城;第六纵队攻歼临朐东北外围之敌,第七纵队第l9师向朐山攻击。    
    26日,九纵占领城外制高点粟山,守敌营长逃回城内,被李弥枪毙。二纵5师当天突入南关,对城墙多处实施爆破。因雨天潮湿,炸药包失效。一个突击连5次爆破,炸药包都没有响。    
    在华野指挥部催促下,5师夜里再组织突击,将城墙炸开大口,14团迅速冲进去7个连。但是由于两侧火力点没有肃清,很快被敌军火力封锁。二纵突入城内部队被敌军包围,陷入困境。    
    李弥以两个团国民党军进行反突击,我军7个连奋战3小时,因弹药用尽,大部伤亡。    
    六纵与九纵27师配合,攻占临朐东北的龙山、寨虎山等据点,歼敌一部。    
    此时,国民党军增援部队9师、64师开始向临朐增援,与七纵展开激战。粟裕为尽快解决战斗,命令七纵加强阻击力量,调六纵前来参加攻城。    
    当时,弥河水涨流急,河水暴涨,六纵冒险徒涉,人员装备被激流冲走淹没甚多,至28日夜才到达弥河以西。    
    29日晚,第二、第六、第九纵队全力发起总攻,虽然奋勇作战,终因弹药受潮,攻坚器材准备不足,协同动作不够密切,未能突破城垣。而阻援方向也由于兵力不足,三岔店东西一线阻援阵地被敌突破,难以争取时间保障攻城部队的安全。加上部队已连续作战半月,十分疲劳,伤亡又大,同时受山洪暴发影响,粮食、物资前送及伤员后运等均极困难。因此,华东野战军决心撤出战斗。    
    临朐之战,虽歼国民党军第8军7;000余人,但未达成预期的歼敌目的。    
    南麻、临朐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在转入战略进攻前夕组织实施的两次攻坚战。这两次战役对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略进攻和本野战军外线部队的作战,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许多原因,未能实现预定的战役决心,虽歼国民党军1。8万余人,而自身伤亡达2。1万余人,打成了消耗战。30日晚,各纵队分向胶济路北及诸城地区转移,争取休整补充,以利再战。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勇担责任

    7月几仗没有打好,粟裕心情沉重。他分析几仗得失,认为“七月分兵”以后的作战行动,调动与扯散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维持对山东“重点进攻”的部署,配合了刘邓大军在鲁西南的战略行动,这是战略上的胜利;但是,有几仗没有达到预定作战目的,打成了消耗仗,付出的代价较大,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作为负责战役指挥的指挥员,更应该引咎自责。    
    7月30日,部队在转移途中,陈毅、粟裕、谭震林发电报给张云逸、饶漱石、黎玉并报中共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报告已经放弃临朐,同时报告:“我们接连几仗未打好,待检讨后,详细具报。”    
    8月初,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益都地区,陈毅、粟裕、谭震林一起商议如何总结经验教训,向中共中央写报告。陈毅和谭震林提议,由粟裕起草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的电报稿。    
    8月4日这天,粟裕起草了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的初步总结的电报报告中央军委,引咎自责。    
    陈毅对此甚感不安。他始终认为,几仗未打好,彼此有责,不能由粟裕一人承担责任。    
    这时,陈、粟、谭已经研究确定,由谭震林组织一个指挥机构率领第二、第七纵队前去胶东休整。出发前,谭震林挤出时间给粟裕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这次战役的看法,请陈毅转交。陈毅当着谭震林的面将信看了一遍,准备3人一起交换看法。但由于指挥部即将移动,未能安排出时间。    
    当夜,野战军指挥部经由临淄西关、索镇到达郭店。陈、粟在处理其他紧急公务之后,作了彻夜长谈。    
    8月6日,陈毅发出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电报,谈他对几仗未能打好的看法,以及他对粟裕的评价。电报说:    
    “我认为我党二十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两仗未全胜,彼此共同有责,不足为病。谭、我本此观点,互相研究教训,粟亦同意。……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军事上一二失利实难避免,虚心接受必为更大胜利之基础。”    
    8月1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陈毅、粟裕和饶漱石的电报,认为陈毅8月6日的电报“所见甚是,完全同意”,“七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在鲁西南布阵(1)

    扩大攻势,外线兵团挺进豫皖苏    
    蒋介石在鲁西南布阵    
    1947年8月初,南京官邸会议上,军政大员们议论纷纷:    
    “王敬久被刘伯承打了个落花流水。”    
    “王敬久在国府将领里算得上一员战将,可是一见刘伯承就傻眼了,把4个军一字摆开,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拉了45公里长,被刘伯承打成四段,所幸的是王敬久和鲁道源在一起……”    
    “他不如胡司令长官,胡宗南摆的是方阵,叫‘蛇蜕皮’的方法。”    
    “那是被彭德怀打的得了教训。”    
    “王仲廉真是被刘伯承打怕了,委员长要求的是进攻,王仲廉采取‘稳重防御’的政策,待各路大军到齐再向前挺进。”    
    “整天喊着‘寻找共军主力’作战。我们的主力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和整编第66师在羊山集被歼了。共军主力在哪儿呢,又被我们消灭了多少?”    
    突然,蒋介石怒气冲冲地走进来,大员们全体起立,行注目礼。国民党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总司令顾祝同、参谋长郭汝瑰跟在后面。顾祝同和郭汝瑰是来南京述职的,他们感到惴惴不安,因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后,连克郓城、定陶、六营集。接着,又在羊山集战斗中,全歼敌整编第66师,俘虏中将师长宋端珂。    
    蒋介石破口大骂王仲廉,向顾祝同下令:“王仲廉增援不力,撤职查办,押解来京。罗广文接任第4兵团司令官之职。整编32师师长唐永良临阵脱逃,立即查办!”    
    蒋介石拿王仲廉开刀是要平息朝野上下对鲁西南战局失利的不满,同时杀鸡给猴看。总动员令下达之后出师不利、面子上过不去。共产党发布的战报是消灭4个军部、9个半师,把一个美械装备的主力军消灭得干干净净。作为最高统帅,他无法不恼羞成怒。    
    蒋介石余怒未消,走向地图跟前。顾祝同、郭汝瑰赶紧跟上去。    
    “刘伯承在什么地方?”蒋介石转过脸来问道。    
    “刘伯承在郓城、巨野之间;陈毅部也窜过运河和刘伯承会合。日前鲁西南地区连天大雨,河水猛涨,妨碍我部行动……”郭汝瑰小心翼翼地回答。    
    “命令邱清泉以5军向郓城推进,欧震3兵团调过来。”蒋介石向这一带地区扫了一眼,继续下令:“命令王敬久渡万福河向独山集推进。张淦、罗广文两兵团直逼水堡。”    
    “羊山集遍山是66军尸体,没人掩埋,臭不可闻……”情报厅长侯腾伤心地说。    
    蒋介石瞪了侯腾一眼,继续下达命令:“7军、48军,下车后立即自商丘北开。我要在鲁西南一举击破刘伯承和陈毅主力。各部务于5日开到预定地点,完成合围部署。”    
    顾祝同十分小心地提醒:“鲁西南连日大雨,河水暴涨,黄河有一溃千里之势,我军行动会受到影响。”    
    蒋介石沉默片刻,固执己见地说:“黄河水涨更好,命令刘汝明,占领董口之后继续向前推进,确实控制黄河南岸各渡口待命。”     
    1947年8月4日,陕西子洲县巡检寺。    
    在一间破旧的房屋里,毛泽东正翻阅着一份份敌情通报。    
    鲁西南战役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感到兴奋不已,一扫连日来一直行军的疲倦。现在,刘邓大军已经完成了跃进大别山的部署,这一行动关系到解放战争的进程。    
    怎样保证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成功?毛泽东决定华东野战军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等纵队,暂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    
    一封电报很快传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电报指示:“请考虑粟裕同志带炮兵主力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的5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    
    粟裕从陈毅手中接过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反复看了两遍,又来回走了几步,突然转身对陈毅说:    
    “陈总,我们华野今后主要作战方向和指挥重心是在外线,是否请你和我一同西去,以加强领导。而现在西线的5个纵队,实力下降,为进一步集中兵力,达到战役上的优势,须增调第六纵队到西线。还有,留在山东的第二、第七、第九纵队之力量可以制敌,建议组成东兵团,执行内线作战任务。由谭震林、许世友两同志统一指挥。”    
    “好,就这么干。”陈毅立即表示同意。于是陈、粟联名将上述意见电告中央军委。


第三部分:三军逐鹿中原 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在鲁西南布阵(2)

    8月6日,军委复电:“同意陈粟率野直及六纵去鲁西南,谭(震林)黎(玉)许(世友)组成东兵团”,“唯陈粟应速西去,愈快愈好”。同日另电又指出:“此次华东各部虽有几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敌人之巨大任务。待陈粟率野直及六纵到郓(城)巨(野),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陈毅和粟裕立即组织华野指挥机关和部队展开外线出击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研究确定的西行路线是:北渡黄河至山东惠民地区,从禹城附近越过津浦线,至阳谷、寿张地区。这一路是老解放区,是我军的后方,没有阻敌,一路行军,安全隐蔽。    
    8月11日,华野指挥部在泮庄渡口渡过黄河。到达惠民后,野直大部继续向聊城前进,指挥部暂留惠民,督促兵源、物资弹药迅速西运,以使西兵团尽快得到补充。    
    8月l6日,中央军委电询陈、粟下一步作战计划。这时,陈毅已离开华野前指前往渤海军区处理后方工作。    
    粟裕接到电报后,分析敌我态势,思考最佳行动方案。他知道,对于华野西兵团的行动,中央军委有过明确指示,要求华野各纵队从刘邓大军的相反方向钳制敌人。    
    但是,当前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蒋介石调集8个整编师(军)18个旅约14万人的兵力,企图分进合击正在鲁西南休整的刘邓大军主力,同时阴谋策划乘连日大雨破坏黄河大堤,水淹刘邓大军。刘伯承、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当即决定提前结束休整,于8月7日突然隐蔽南进,执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以后,受到大批敌军前堵后追,处境紧迫。    
    粟裕认为,为了更有力地策应刘邓大军作战,华野西兵团作战区域必须扩展到陇海路以南。这样,不仅可以适应当前拖住敌人、策应刘邓的作战需要,而且可以为将来三军配合经略中原创造条件。    
    8月18日,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报告中央军委和华东局:“陈毅于日前去渤未回,仅就个人意见汇报如下:依近日情况判断,敌大有随刘邓去可能。如果是,则刘邓很吃力,我们应尽一切努力多拖住一些敌人。因此,西兵团日前应在鲁西南及陇海线上行动,必要时以一部挺进路南,破袭津浦,威胁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敌人,并寻歼薄弱之敌。此计划如能有效实施,不仅可拖住一部分敌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鲁中、胶济线之敌抽一部分西来。如不是,则又会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