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乡愁_重返61号公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遥远的乡愁_重返61号公路-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mtv的出现也改变了唱片公司的宣传手段,成为唱片宣传的必需品。造型、封面设计、摄影、舞蹈、录音技术甚至对唱片内页的印刷要求,使音乐之外又开发了许多相关领域。

    1980年代也是一个强销歌手、塑造偶像的年代。〃歌手〃的强调,是1980年代后流行歌曲重要的一部分,音乐类型只不过是塑造歌手个人风格的诸多文案素材之一,如庾澄庆的rap,陈升的民谣摇滚,优客李林的民歌,陈明章的南管、本土民谣,而不再像1970年代的现代民歌那样成为具有号召力的门类。

    民歌与流行歌曲的界限不再明显。有些歌可以很肯定是校园歌曲或流行歌曲,有些则横跨两者。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民歌手的转型以及民歌运动中崛起的音乐人开始在流行乐坛担当颇为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下文提到的歌手及唱片中,很多是很难界定究竟是属于1980年代流行音乐的新声还是民歌运动的挽歌。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梦驼铃》词:小轩曲:谭健常唱:费玉清谭健常、小轩这一对夫妻档的创作人因为合作的关系,常常被人称为〃谭轩〃。从第一次合作的《三月里的小雨》数起,谭轩的作品共有几百首之多。谭健常出生在印尼,小轩出生在台湾的军人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两人都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强烈的民族情感始终是贯穿着谭轩作品的主线,他们创作的《古月照今尘》,曾使无数中国人落下热泪。

    1987年,台湾政府决定开放〃来台老兵返乡探亲〃的政策,在一波一波的返乡热潮下,乡愁已不再是民歌时代〃望乡情愁〃,而演变成一种〃近乡情怯〃。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小轩与谭健常创作了经典之作《三百六十五里路》,成为台湾关于乡愁的经典作品,后由包娜娜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演出而在内地走红。

    11岁那年,谭健常随家人从印尼坐船到台湾,第一次在船长室看到别人弹吉他,就被它深深迷住了,吃饭时要大人叫才会回去。从那时起他就5毛、1块地存钱,终于在高一那年用165台币买了第一把吉他。谭健常可能是台湾最早搞摇滚合唱团的那批人之一,那时越战还在打,他们就在餐厅唱给那些来台湾度假的美国大兵听,真的很难想象现在谦和温文的他在当年也是长发的摇滚青年。

    还记得制作的第一张唱片是黄莺莺的《呢喃》,那时候没有midi,从编曲到伴奏一切都亲力亲为,后来才知道其实也可以让乐手来做。那张唱片做得很辛苦,以至于做完之后的一段时间还会做噩梦。虽然凭着那张唱片得了奖,但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过瘾。

    当初签费翔的时候,他是各个唱片公司都很瞩目的新人,谭健常通过和费妈妈谈话而得到了对方的信任。那时是在新加坡,正是榴莲上市的季节,小轩和谭健常一起创作了取其谐音的《流连》作为费翔的第一首作品,没想到被唱至街头巷尾。在唱片公司中,小轩更像是在担任一个类似母亲的角色,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刚签约的高明骏,还对他说,男孩子应该把在娱乐圈的工作当成一种过渡,要有更远大的志向。不知道后来在北京经营餐饮业的高明骏是否还记得这句话。

    坐在小轩和谭健常的对面,常常会被他们两人之间的相敬如宾感动,谭健常偶尔还会拍拍小轩的手,即使是外人也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寻常的温馨。小轩和谭健常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那时候留长发唱摇滚的谭健常与中文系穿白衬衣、蓝裙子的小轩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合衬。当我问当初小轩最吸引他的是什么时,谭健常只说了一个字:〃乖!〃所以在小轩的家里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他毅然剪去长发,决定去面对种种困难。在这之前,每当小轩的弟弟看谭健常唱歌的电视节目,小轩的父亲都会生气地把电视关掉。没想到在他去家里拜访之后,小轩的父亲〃龙颜大悦〃,以后,弟弟再看电视,父亲居然说:〃小孩子不懂事,要多向谭哥学习。〃后来谭健常是老人家最喜欢的女婿,他非常孝顺,并非故作,而是自然而然的真情。

    谭健常和小轩都是属牛的,o型血,非常固执。最初两人常常吵架,朋友开玩笑说他们是一三五吵,二四六不吵,周日要分单双周。尤其是在创作时吵得更凶,为了一个字或一个音符,由讨论发展到争论最后变成恶吵。两人曾经统计过,吵得最凶的歌结果最红。合作第一首歌《三月里的小雨》吵得差点翻脸,《故乡的云》是用长途电话吵,唯一例外的是《梦驼铃》,词和曲出来之后两人都非常感动。

    这首《梦驼铃》,使这张唱片保持十三周销售冠军纪录,费玉清也因此开始歌唱事业的真正高峰。

    天天天蓝教我不想他也难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你的眼睛为什么出汗情是深意是浓离是苦想是空——《天天天蓝》词:卓以玉曲:陈立鸥唱:潘越云1982年,台湾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综艺100》诞生,节目中推出了一个畅销歌曲排行榜的单元,统计全台销售成绩最好的前十张唱片。《综艺100》最后因公信力受到唱片业者如刘家昌等人强烈质疑而不得不取消,但还是为那一时期的唱片销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潘越云就是第一个以《天天天蓝》在《综艺100》得冠的歌手,这张专辑创造了十几万张的销量,同时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制作(李寿全)、最佳演唱(潘越云)、最佳编曲(陈志远)三项大奖。潘越云是滚石唱片的元老歌手之一,十几岁时就失去父母双亲,在歌厅驻唱时让民歌手邰肇玫惊艳,因而拎着一只装着几件衣服与书的皮箱独自来到台北。她在1980年加入滚石,与吴楚楚、李丽芬共同推出滚石的第一张唱片《三人展》,立即以一曲《我的思念》崛起歌坛。

    《天天天蓝》的词作者卓以玉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曲作者陈立鸥是中文系教授。这首歌完成之后,由陶晓清的先生亮轩(马国光)转给陶晓清。机缘巧合,民歌手范广慧成为这首歌最早的演唱者,但只限于某次演唱会,并未公开录音。陶晓清把这首歌交给当时还在滚石的吴楚楚,两人都拿不准这首优美特别的歌该给谁唱,后来发现可以让潘越云来诠释。不过第一张专辑《再见别离》录音时,因为当时好歌太多,《天天天蓝》被压了箱底。还是《天天天蓝》唱片制作人李寿全独具慧眼,翻出来放在这张专辑中。果然,《天天天蓝》问世之后,不仅使潘越云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也使这首歌成为民歌与流行交替时期辉煌的代表作。十多年后,在台湾百佳唱片评选中,《天天天蓝》名列第四。

    潘越云走的是艺术化流行歌曲的道路,因为唱腔独特,滚石为她开创了由台湾赴美录音的先河。1987年,潘越云推出《〈桂花巷〉电影原声带》,陈坤厚导演的这部电影,特邀音乐人陈扬担任配乐。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可能不在影片结尾处被潘越云的歌声感动,那种感觉,如陈扬所说:〃一个人在大自然中的那种无奈和渺小。〃因为独特,潘越云与几乎所有大牌音乐人合作过。这些人对潘越云的钟爱也令人感慨,比如罗大佑,即使不是制作人,只要阿潘唱他写的歌,他就会出现在录音棚;比如小虫,为了营造气氛,他会为潘越云在录音室中摆满鲜花、点上蜡烛,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坊间都在流传潘越云要与制作人小虫结婚的消息。曾经给潘越云担任制作人的罗大佑如此评价:〃台湾的演唱者虽多,但一听就能辨认的声音不多,潘越云是其中之一,证明她的嗓音有可认同性。在可认同的声音中,潘越云又有她的特殊性:第一,她的音域最平均,在其他女歌手中,齐豫、苏芮、郑怡的音域都偏高,而蔡琴又偏低;因为潘越云的音域平均,她表现的可能幅面也最大;第二,潘越云声音本身张力不高,但传达出来的情绪张力极高。〃1999年,潘越云在原动力唱片推出《拍拍屁股去恋爱》,唱片制作人杨立德。这张唱片并未能成为阿潘歌唱事业的新起点,然而其中一首或许会被忽略的《夜会情人》,却是最具潘越云隽永气质的情歌。《夜会情人》只有短短的四句歌词:夜里去会情人,不料朝来雪纷飞,回首来时路留痕,何需相瞒天不问。这首歌讲的是写出〃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故事,感人至深。

    能把一首歌唱得风情万种,潘越云几乎是唯一的。

    苦苦的这一杯酒淡淡的没有滋味你悄悄地离开我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到底是哪里做错让你如此对待我你悄悄地就这样走可知我心已被你带走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代表我流不出的眼泪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冲淡我对你的思念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小雨来得正是时候》词曲:小虫唱:郑怡1983年《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来自郑怡的演唱,音乐人小虫、李宗盛、郑华娟均在此张唱片中崭露才华。处于校园民歌与流行歌曲的交替时期,这些从民歌运动中走出的歌手和音乐人由此开始新的征程。还在服兵役的小虫也因为首度创作的成功转走音乐道路,日后成为与罗大佑、李宗盛并驾齐驱的台湾音乐教父。很多歌手的代表作品得益于他的创作或制作,比如潘越云、杜德伟、文章、齐豫、周华健、凤飞飞、任贤齐等。

    这也是告别木吉他合唱团的李宗盛走入幕后并首次担任制作,这背后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郑怡这张唱片最初的制作人本来是侯德健,唱片刚开始制作,该制作人就出走北京,导致这张唱片不得不停摆。李宗盛硬着头皮接下制作的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小雨来得正是时候》让原本寂寂无名的吉他小李一鸣惊人,成为台湾乐坛抢手的制作人。也是那一年,李宗盛开始正式发表自己的创作,留下了早期作品如《如果你说》与《我和你》。郑怡演唱的这首《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曾经创下蝉连《综艺100》排行榜十三周冠军的佳绩。

    费翔在内地走红后,曾经在他的专辑里翻唱了大量的台湾民歌,其中的《想飞》和《月琴》(在费翔的专辑里名为〃思想起〃)都是翻自郑怡的作品。

    1987年,郑怡推出新专辑《心情》,可登唱片为这张专辑采取了全方位的宣传手法,郑怡频频出现在当时电视广告的节目中。为了专辑的mtv拍摄,公司不惜巨资赴埃及完成,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使作品在一个月中即有八万张的销量。专辑中另一个吸引人之处,就是著名曲作家郭巍的概念性歌曲《东城故事》,该作品以一个概念化的故事发展情节,贯穿曲佑良、马毓芬、郑怡等人的作品,成为乐坛上谈论的话题。

    今生就是那么地开始的走过操场的青草地走到你的面前不能说一句话拿起钢笔在你的掌心写下七个数字点一个头然后狂奔而去守住电话就守住度日如年的狂盼铃声响的时候自己的声音那么急迫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是我七点钟你说七点钟好好好我一定早点到啊明明站在你的面前还是害怕这是一场梦是真是幻是梦是真是幻是梦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你的眼底一个惊惶少女的倒影火车一直往前去呀我不愿下车不管它要带我到什么地方我的车站在你身旁就在你的身旁是我在你的身旁——《七点钟》词:三毛曲:李宗盛唱:齐豫1985年,三毛、齐豫、潘越云合作推出了三毛个人传记音乐专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滚石唱片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使这张唱片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张cd唱片,其编号为rd…1001。《回声》由民歌时代的民歌手同时也是音乐人的王新莲与齐豫共同制作。三毛亲自写下了十二首歌词,由李泰祥、李宗盛、李泰铭、翁孝良及王新莲谱曲,串连成一张完整的音乐记录。从封闭的童年、美好的初恋、惊世的爱情、绝望的悲伤到心情的释放,齐豫与潘越云用不同的曲式唱法诠释三毛在不同际遇下的不同心情,穿插着三毛自己的旁白,这三个台湾最适合穿波希米亚风格服装的女子,创造了一个持久而美丽的神话。

    三毛曾说过她的生命中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天使,一个是埃及艳后,天使就是齐豫,埃及艳后则是潘越云。潘越云曾经在一次网上聊天中如此回忆:〃因为合作《回声》这张唱片,我认识了三毛。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我和齐豫都会到三毛家里开会,她的家里很舒服,不是富丽堂皇的,但是很舒服,有很多很多的书,连厨房都有很多很多的书。三毛的家很干净,但是跟一般人的住家是不一样的,她的家里就有那种民族性的味道,有一种流浪人的味道。三毛讲话慢慢地,非常细腻,很小声,你可能要非常认真才能听清楚她在说什么。三毛的口才非常好,齐豫跟她聊天的时候,我是安安静静听她讲话的人,因为我觉得她讲话非常好听,就像说故事一样,三毛说我就静静坐在那儿,好像一幅画——一般人不会这样形容。这张唱片里,除了我和齐豫的歌声,最特别的就是有三毛的口白,每一首她的创作,她都会叙述一段她的故事给我们听。虽然齐豫的声音跟我的声音是天壤之别,不同的音色组合成一张唱片,这样的组合非常特别。我对这张专辑的评价相当高,因为里面有齐豫的声音,还有三毛的声音,还有我们三个人的欢笑在里头。三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朋友,直到今天,我们非常地怀念她,那张唱片对我和齐豫来说都非常重要,是我们给三毛最好的礼物。〃在《回声》的文案中,三毛这样写道:〃她要的是黎明,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着,回声还是不肯退去。〃〃回声〃亦是三毛英文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