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曼施坦因-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队。找出10万人居住的地方,看似容易,实则困难重重。德国东部和西部卫戍城
市的宿营设施,因疆土的割让而化为乌有;莱茵河流域不得驻军,旧军解散之后,
老营房成了无主的赃物,被瓜分和蚕食。当新建国防军的时候,差不多都被别人抢
光了,找回它们,费了很多的口舌。另外,结婚的军官找住宅也不容易。
    在1919年至1929年这10年间,曼施坦因工作相当努力,但生活又相当不愉快,
德国国内的政局动荡和通货膨胀使他不能再继续享受贵族式的生活。
    《凡尔赛和约》除了军事之外,还在经济和赔款上给德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德国丧失了1/7的领土、75%的铁矿和26%的煤炭。赔款总额为2260亿金马克(后
又减少为1320亿),德国的临时政府在偿付了第一批10亿金马克后,财政就完全崩
溃了,当时德国政府所有的税款收入,每月充其量也就是1亿金马克。
    马克从1921年开始贬值,跌到了75马克对1美元,1922年又跌到了400:1,192
3年初跌到了7000:1,1923年1月法国占领德国鲁尔矿区的那一天,马克跌到了1。8
万:1美元,到了7月1日,跌到了16万:1,8月1日跌到了100万:1美元,到了1月,
跌到了40亿:1,此后就成了一钱不值的废纸,市民一生的储蓄荡然无存。大笔的银
行存款还买不到一把胡萝卜、几个马铃薯、几两糖、1磅面粉。马克崩溃的唯一好处
就是使德国能逃避公债,免付赔款,用毫无价值的马克还债也扫除了战争债务。但
使得像曼施坦因这样的家族都尝到了破产和饥肠辘辘的滋味,就更甭说德国社会的
中下层了。
    不知曼施坦因在经济萧条中怎样生活,且听下章分解。   
  曼施坦恩        
      第七章  短命的参谋次长
          德国毁约扩军备,喜煞将领升高位;
          参谋总部任次长,好景不长遭挤竞。
    曼施坦因在经济萧条中生活水平无法保障,加之他所在的那个建军委员会庙小
僧多,升迁很是困难,于是在1929年,曼施坦因不得不改换门庭,到国防部参谋本
部的作战部门(即第一厅)工作。
    大约是在20年代初,在德国国内政局动荡、因战争赔款而通货膨胀加剧的时候,
曼施坦因草草地与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了婚。相隔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
子来到了世上。
    曼施坦因的长子名叫吉罗,出生于1922年的除夕。从出生之日起吉罗就是一个
文弱的孩子,他幼年多病,靠着曼施坦因妻子的小心抚养,才逐渐壮实起来。因为
吉罗自幼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像同龄的孩子那么多的乐趣,好多的游戏限于他
的体力而退避三舍,但这也使他变得十分的少年老成。1940年吉罗高中毕业之后,
就在李格尼兹加入了德军第51军。1942年战死在苏联战场。
    1924年—1930年间,德国从美国借来了70亿美元的外债,除了偿付战争赔款,
也用于社会服务,修建了民宅、民用机场、戏院、运动场和其他娱乐场所,工业生
产也得以恢复,生活得以改善。但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溃,
德国的贷款到期,又不能重新借贷,经济的萧条使德国无法出口足够的东西来换回
德国所需的原料和粮食,失业人数突破了800万,人均收入下降了一半。
    这段时间内,曼施坦因后半生被绑上战车、为之卖命的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登上
了德国的政治舞台。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奥边境莱茵河畔的小镇,他的父亲是奥
地利海关的职员,母亲笃信宗教,希特勒在读完了小学、中学之后,于1906年投考
维也纳艺术学院,名落孙山。1908年希特勒在其母亲去世之后,离家出走,在维也
纳过起了流浪生活,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兵。他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民众反对《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愤懑情绪,利用各个阶层对软弱的魏玛共和国的失
望和不满,在共和国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条件下,掀起了纳粹(即“国家社会主
义运动”)运动。
    希特勒制定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简称“纳粹党”)纲领,第一条就
是要求把所有的日耳曼人在一个大的德意志帝国内统一起来。希特勒还精心设计了
纳粹党旗和党徽。这两者中间都有红地白圆心,中间镶嵌着黑色的“十”字图案。
希特勒解释说,“红色象征了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了民族主义思想,
十字象征争取雅利安(日耳曼人的一支)胜利斗争的使命”。
    起先,像曼施坦因这样出身于贵族兼职业军官的人,并没有在政党林立之间,
多么瞧得上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直到1927年的时候,德国陆军还禁止招募纳粹党
人参加10万人组成的国防军,甚至还禁止雇佣纳粹党人在军火库、兵站中担任文职
工作。
    1929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发表了一篇演讲,要求陆军重新考虑其敌视纳
粹运动的态度。为了在陆军中间宣传这篇演讲,纳粹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发
行了专供陆军阅读的特刊,逐字逐句地刊登了这篇演讲,纳粹党甚至专门办了一种
军事月刊《德国国防精神》,以争取陆军支持。         1930年初的时候,纳粹党的宣传在陆军中,特别是在年轻的军官中颇有进展,
除了狂热的民族主义唤起了曾经由于战败而受到严重压抑的德国爱国主义的传统精
神,而且也为其所展示的前景所吸引:陆军将恢复昔日的光荣和规模,那样他们就
有晋升的前程,而在目前这样小规模的陆军中,他们是没有前途的。
    1930年春,驻乌尔姆卫戍部队的三名年轻尉官卢工、施林格、温特因宣传纳粹
理论,而被以叛国罪起诉,被押解到了莱比锡最高法院受审。德国军官团的一些上
层军官激烈地反对这种作法,曼施坦因的精神导师、创建新国防军的冯·塞克脱将
军批评当时的国防部长格罗纳将军,说这打击了军官团内部的团结精神。
    没想到,在审判这三名年轻军官的过程中,德国军官团对希特勒和纳粹运动有
了新的认识。纳粹党魁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他的发言深得军官们的欢心:“如果
我们要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我们就要用整个民族积累起来的政治力量,所以现在
大家争吵我们的军队是10万还是30万,这完全无关痛痒,问题在于我们的军队至少
是800万。”希特勒许诺,“德国的手脚受到了和约的限制,我们不承认这一和约是
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这是用强制的办法加在德国身上的东西,完全无辜的下一代
不应该承受这种负担,如果我们尽一切力量来反对这一条约,我们就走上了革命的
道路”。
    希特勒的这种叫嚣,肯定迎合了不少像曼施坦因这样有一些才华的德军军官的
胃口,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会有那么多的德军将帅死心塌地地为
希特勒卖命。
    表面上看,希特勒的扩军许诺,确实给曼施坦因描绘出一幅富有诱惑力的前景,
使得像他这种空有一腔抱负而无法施展手脚的军界精英看到了出路。
    曼施坦因在学校的时候,就精通了法文,现又学会了西班牙文,因为当时10万
德国国防军的天地,还显得相当的狭窄。有了外语这种工具,就可以扩大与欧洲其
他国家的军事交流。因此在掌握了足够的工具之后,曼施坦因就尽量利用国家所给
的少量补助,一再到国外去考察旅行。1931年和1932年,他曾访问苏联。与苏联的
高级军事将领会晤,并参加在乌克兰和高加索举行的演习。
    1933年希特勒掌权时,曼施坦因任德国步兵第四团的一个营长。当时,国家社
会主义大行其道,希特勒虽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兵,但最高军衔只到下士,
丝毫没有带兵的经验,更不知道训练士兵之难。希特勒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只知道
一味地扩军,自然与正规军校出身的军官们的想法相左。曼施坦因等几个国防军将
领都曾对此表达过不满,他们向军官团反映,德国短时期内大量的扩军会影响军队
的素质,同时也会导致西方列强的干涉。
    希特勒也极尽拉拢德国国防军之能事。1933年7月20日,希特勒总理颁布了一项
新的陆军法,废除了民政法庭对军人的司法管辖权,取消了士兵的选举代表制,从
而恢复了军官团的历史悠久的军事特权。
    1934年夏天,德国发生了著名的“罗姆事件”,在清洗罗姆的过程中,希特勒
趁机把他在国防军的障碍冯·施莱彻尔将军和他的好友库特·冯·布莱多夫将军杀
害了,曼施坦因对此很是不满。
    此时,纳粹冲锋队参谋长罗姆与国防军之间的关系继续恶化,冲锋队已经扩大
到250万人,罗姆建议希特勒把冲锋队作为基础,建成一支新的人民军,将国防军、
冲锋队、党卫队以及一切退伍军人团体都置于一个单一的国防部指挥之下,而国防
部的部长则非他莫属。再也没有比这更令国防军军官团反感的了。在内阁中,罗姆
和冯·勃洛姆堡将军之间时常发生激烈的争吵,罗姆轻蔑地将普鲁士军官团的高级
军官们称为“老傻瓜”。
    1934年3月间,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向希特勒抗议说,罗姆的冲锋队正在用重机枪
秘密武装一支冲锋队,这不仅是对陆军的威胁,而且也是对德国在国防军主持下进
行的秘密扩军的威胁。保车,秘密答应英国裁军的代表,他愿意将冲锋队裁减2/3,
剩余部分将不受军事训练,也不武装。不知怎地,这个消点泄露出去:罗姆和冲锋
队对此深感怨恨。
    希特勒于4月11日在巡洋舰“德意志”号上参加东普鲁士春季演习的途中,与国
防部长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男爵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商谈他将解
决罗姆,以换取国防军对他在兴登堡去世之后当德国总统的支持。勃洛姆堡和雷德
尔当即表示支持,而弗立契则于5月16日在瑙海姆海边浴场召开了陆军高级军官的征
求意见会,会上,陆军高级军官一致同意支持希特勒。
    6月25日,陆军总司令冯·弗立契将军命令陆军处于戒备状态,取消一切休假,
军队不得离营外出。6月28日,罗姆被开除出德国军官联合会,6月29日,弗立契在
《人民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表示陆军将站在阿道夫·希特勒背后。
    6月29日,星期五,罗姆在纳粹党内的政敌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纷纷密报希特
勒,说罗姆和冲锋队要发动叛乱,慕尼黑和柏林发来了电报,说罗姆命令冲锋队在
6月29日下午4点紧急集合,5点钟要采取行动,突击并占领政府各部。于是希特勒对
罗姆动手了。
    罗姆等人于6月30日被捕,在慕尼黑被希特勒强令自杀,柏林的另外150名冲锋
队长也在柏林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军官学校的一道大石墙下,被党卫队的行刑队枪
决。
    在曼施坦因眼中,罗姆固然是死有余辜,但另外两名国防军高级军官被杀,就
显得太过分了。6月30日,也就是冲锋队长们在曼施坦因毕业的军校大石墙下被处决
的那天早晨,在柏林郊外,曾经担任共和国前任总理和国防部长的冯·施莱彻尔将
军的别墅门口,有一小队穿便衣的党卫队队员在按门铃,当将军闻声前来开门的时
候,就被当场击毙了。他身后新婚18个月的妻子也当场被杀。施莱彻尔的幕僚和好
友库特·冯·布莱多夫将军也在当晚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曼施坦因对此极为不满,尽管他当时只是陆军参谋总部的作战署长,可他不顾
人微言轻,请求他的上司维茨莱本将军向陆军总司令弗立契上将说明这次暗杀事件
的真相。于是弗立契就请求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出面,要求希特勒依法严惩暗杀分子。
    但勃洛姆堡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告诉维茨莱本,希特勒已经掌握了布莱多夫
和施莱彻尔与某敌国合作的证据。勃洛姆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此时兴登堡已行
将就木,戈林势力日盛,害怕他“把我的整个店铺都砸碎”。
    1934年8月2日上午9点,兴登堡逝世,享年87岁。3个小时之后,宣布总理的职
务与总统的职务已经合并为一,希特勒接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总
统的名称取消,代之以国家元首。他要求军队全体官兵宣誓效忠——不是对国家、
对宪法,而是对他个人效忠。
    勃洛姆堡这位早在1933年7月就获得了德国法学院名誉院士学位的国防部长,违
背了当时仍然有效的魏玛宪法,命令国防军宣誓效忠于希特勒。希特勒于8月20日给
勃洛姆堡写了一封亲笔信,感谢这位国防部长。信中说:“国防军的官兵既然效忠
于我所领导的新国家,我当随时负责保证国防军的存在与不可侵犯,以实践刚刚逝
世的元帅的遗嘱并且不违背保证军队为国家唯一武力的诺言。”
    1934年曼施坦因出任柏林第三军区司令部的参谋长,这是个十分要害的位置,
整个军区担负着德国首都柏林的安全,他的军衔也随之晋升为上校。此时柏林第三
军区司令是维茨莱本将军,他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了名的人物,两个人相处
得十分融洽。
    维茨莱本1881年12月4日出生于一个普鲁士佩剑贵族家庭,也是毕业于格罗斯利
希费尔德高等军事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会战,并身负重伤。1934
年2月升任第三师少将师长,不久又晋升为第三军军长兼大柏林军区第三军区司令。
    1935年3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颁布了一条法令,实行普遍兵役制,并规定德
国和平时期建立12个车和36个师的军队,大约50。晋遍义务兵役制就意味看,取消
特权和例外,凡年满17—24岁的青年,可以远择兵种,参加步兵、骑兵和炮兵;此
命令公布8日之后,尚未向当局自愿报名者,就只能到军事当局分配的部队去服务。
    随着这个命令的发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