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师,格物院新教学楼修了五层楼那么高了。期间父皇偷偷跑过来看了一眼,盯着那高楼一直在发愣,临走的时候踹了我一脚,让我把修楼的所有资料搬皇家藏书库里,欺师灭祖的事情,我肯定不干,老师放心!”

  记于老师离开长安第xx天!

  “老师,我和三哥打架了。他送来的一批钢筋质量不过关,我很生气,就和他打了起来。别看三哥文弱,打架可不孬,我使阴招都打不过他。不过,后来查明原因,是炼造那炉钢筋的工匠们材料没加完,钢筋质量不达标。矛盾解决了,我们两兄弟就在玉山上喝酒,啧啧,三哥拿来的老白干太霸道了,我都喝醉了,两兄弟在玉山坐了一晚上,三哥对我说,他找他了他的理想,我也想说,我也找到了我的理想。老师以前一直教育我们兄弟两人要为理想而活,我们的理想,就是做喜欢的事。好了。说到这里,向老师抱怨一句,大哥那家伙太不厚道了,半夜偷跑来找我和三哥,说是来看我们,其实是想走关系要一间玉山别墅,我和三哥两人把他灌醉,大哥居然哭了,真不明白他哭啥哭!大家都是亲兄弟,又没有生离死别,我不懂!”

  记于老师离开长安第xx天。

  “哎,老师,下面这道题,实在是算不出来,你看了信帮忙解决吧!”

  附题如下!

  “xxxx”

  李泰写来的信,完全是他平时写的日记装在信封里就给陈华寄来了。不过,看了李泰的信后,陈华觉得眼睛里好像吹进了什么,有点刺!再看李泰附上的题,解决的方案要用到数学建模微积分方程,难度的确比较大,不属于现在的李泰解决的范畴。

  李泰的信看完以后,想到还要给这小子回信,就把信小心放入怀中。

  拆开李恪的信浏览。比起李泰日记形式创新,李恪依旧走保守路线。

  李恪在信中告诉了陈华一个好消息,他知道用什么矿石可以烧出玻璃,而且最近正在研究玻璃的熔炼问题。等他解决了玻璃熔炼,就能够做成玻璃窗,到时候就不用向南洋人购买玻璃了。

  李恪还说了些琐事,玉山脚下几个庄户上的农户今年收成不好,给老师交租的份量肯定不足,希望老师能体谅庄子上的农户,毕竟修作坊占用了耕田平了不少庄稼。朝廷把炼钢的工艺强行收了回去,并且控制了作坊里的工匠,不允许他们有活动自由,为了防止炼钢技术外泄,让其他国家偷学了去,成为对付我大唐的利器。

  最后,李恪比较文青范儿地写了一段酸溜溜的结束语:江南无故人,月在长安明!

  李恪这孩子,改不了他的文青病,陈华能理解李恪的心意。

  唏嘘地叹了一声,把所有的信都收入怀中,李承乾的信,陈华也不打算看了,怕眼睛刺红肿了,留着空闲时候品阅把。不过,陈华决定公孙婉的信留在夜里看,因为夜里四下无人!

  (觉得还行,收藏支持下!)

  
 第二十五章 谢家的邀请 '本章字数:2082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15 00:41:29。0'
  好不容易把杜荷打发掉,关上房门,点上铜灯,搬一张凳子坐在灯下,陈华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公孙婉写的那封信。

  女子无才便是德,公孙婉肯定写不出才女婉约范儿的信。她就是以叙述的口吻,把陈华离开长安后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串起来。

  比如,她又养了三头猪,十只鸭子,五只鸡。

  现在混沌摊子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她去集市买了一个小丫鬟,小名叫二丫,在混沌摊子上帮忙。不过,二丫反应有点迟钝,还比较贪吃,总是会偷偷拿点心赛嘴里,甚至衣服兜里也常揣着糖块,公孙婉小小抱怨,不过小丫鬟讨人喜爱,身世又可怜,就没有把她再卖出去的打算。

  信中还写到,自从妾身那次穿嫁衣送夫君离开长安后,就有许多人知道她是夫君的人。大家熟络了,就有专门过来帮忙的,还有每天早晨隔了好几个坊间,特意过来买豆浆油条的,都喜欢朝她摊子上跑。因为摊子上的早点做法奇特味道不错,有几次,李靖大将军还把他妻子带着来吃过,李夫人脑袋似乎有点问题总爱笑,夫人漂亮有气质,人也很好,还嚷嚷着要收妾身为干女儿。妾身不敢拿主意,此事还要夫君帮忙考虑。

  公孙婉以商量的口吻,说出李靖的夫人要收她为干女儿的想法。一笔带过之后,就写了老虞和欧阳老头,两人吃东西赊账的无赖。还有李承乾也时常跑来一口一个嫂子,然后拿盒子装了一大堆点心回皇宫,过几天就贼头贼脑带着几个比二丫还小的家伙前来吃白食。那些小家伙牙口好,吃东西用一个虎字形容。

  写到这里,公孙婉是肯定在偷偷发笑,因为信上她画了一个笑脸。

  这女子,还用上图文并茂了!

  捏着信,看到最后一段。

  “中秋节快到了,天气入秋,南方一定冷了起来,夫君穿去江南的衣服都是薄衣,妾身准备给夫君做了几件厚一点的衣物差人给你带到江南来。妾身还做了好些月饼和衣物一并带来,被二丫偷吃了几个,我打了那妮子一顿,这是妾身给夫君做的东西,妾身心里想着只能夫君一个人吃。妾身还是很小气的女人!”

  谁说女子不长情,信中点点滴滴,都是一个思念!

  花了很长的时间,一字一句看的很慢,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字的语气,终于把婉儿写的信全部看完!

  李靖夫人要收婉儿为干女儿的用心陈华明白。婉儿成了国公府的女儿,就配的上他侯爷的身份,自己也不会落下被人背地里戳脊梁骨的话柄。

  亲近的人,才会在你的店子里死皮赖脸地赊账,老虞和欧阳老头是随性的人,没带银子记账没啥大不了,年底没钱还去他们家挑大米。至于李承乾,陈华打心眼里鄙视,自己吃白食就算了,还把弟弟妹妹都带上,孤儿院也没这么大方的,何况还是一群王子公主,回长安一定要收拾这家子人!

  看完了信,夜都已经很深了。本来想打算早点休息,但想了想,还是拿出地图仔细再研究一会儿再睡。

  现在手中的地图,精确到运河两旁每一个村落,高宝藏下江南干的最大一件事,就是画出了江南准确地图,堪比后世的卫星地图啊,他把画好的地图拿给陈华使用,就是想最后验证画的正确与否。

  水泥已经运到吴州,萧翼粗略统计,约莫十万斤。这十万斤水泥,就是把江南运河所有的堤坝给拆了,再从新用混泥土夯实绰绰有余。但吴郡的房屋倒塌半数,建房不能土建,也要大量水泥,长安还要多运来两批才足够。

  工部的人,肯定不知道何为混泥土,他们甚至从没见过水泥。水泥的作用,在长安已经传的神乎其神,尤其是格物院修在玉山的新书院,挑战了整个长安城所有人的眼球。拥有水泥,修建手可摘星辰的房屋不再是传说,多么牛叉的广告词,李恪想出来的,之所以用夸张手法,就是要给水泥造势,让所有人都知道水泥的用处。玉山书院已经证明水泥的强大,没人不相信。

  拿着纸币,写下配混泥土要用的原材料,写出,砂、石,水混合比例。以及使用混泥土,应该注意,不能长时间存放,必须现做现用。

  完成了这些,陈华才舒展了身子,放下笔,吹灭灯,准备入睡休息。高度集中精神工作了大半个月,是该舒舒服服睡一个安稳觉,黑眼圈都有了。

  这一觉,足足睡到了第二天中午。要不是胡账房敲门求见,还不见得能把陈华从周公的梦里拉出来。

  “侯爷,江南谢家差人送来了请柬。邀请侯爷去参加谢家在杭州举办的中秋诗会,请柬收还是不收,侯爷给句话,谢家的人就在外面候着。”

  胡账房就在门外候着,他知道侯爷太累,早晨的都没有给陈华送吃的点心。如今侯爷都睡到中午了,要不是谢家的人来拜访,胡账房真不愿意打搅陈华。

  顶着稀松的眼皮子打开了门:“胡先生,谢家送请柬来干什么?刚才没听清楚。”

  侯爷没有怪罪打搅他休息,胡账房罪孽深重释然:“谢家差人送请柬,邀请侯爷去参加他们在杭州举办的中秋诗会。据说,谢家邀请了江南道上所有的士族官员社会名流,其中还有关于赈灾捐款的活动。”

  陈华一愣,瞌睡醒了一半:“江南第一大家族谢家,要邀请我参加中秋诗会?”

  “是的,侯爷,送请柬的人,就在外面候着!”老胡心里揣测侯爷话里的意思。别说是江南谢家要举办诗会,就算是在长安,中秋节这天,皇宫内都要举办许多节目,有赏月诗会、五人蹴鞠、二人相扑、看题猜谜,吃月饼赏月。朝廷如此,地方上的贵族附庸风雅也是常见的事。

  “胡先生,你去把请柬收下来,告诉来人,有时间我就过去,没时间就算了!”你谢家差人送封信,就要让老子去接见,还真当自己蓝田侯不是一盘菜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啊。

  胡账房不敢有异议,领命下去收请柬去了。

  
 第二十六章 艰苦条件 '本章字数:2483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15 16:11:14。0'
  工部的人,掌握了水泥的运用,并且掺上砂石用水调和出混泥土。混泥土的面世,他们不得不承认,其粘合能力太强了,硬化以后坚硬如铁,用来修筑河道上的堤坝,简直就是给堤坝浇了一层铁水在上面固若金汤。

  按照巡察使大人的意思,江南运河所有的堤坝,都要全部翻修一遍,用混泥土进行浇筑。不过好在,大水之后,河里面的积水整体下降,往后又是秋冬两季的枯水期,对工程的影响没多大问题。

  江南道内,大量征集民夫修建河道堤坝。采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三同时齐开展的模式,将江南运河分成三小段,自江都到京口称为江京段,京口到吴州称为京吴段,吴州到余杭标记为吴杭段!

  以江南道巡察使的身份,责令江京段由江都刺史负责,京吴段由萧翼负责,吴杭段则是陈华自己负责。运河途径各州府,必须全权配合。命令下达,江南河工的治理全面开展。

  一处忙,处处忙。每天的时间,都在运河边上待着,查看工程进度情况。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八月。江南的气候,四季分明,八月已经入秋,秋高气爽,桂香盈盈,天气渐有寒意。前几天,陈华给修筑河工的民夫放了三天假,全部谴回家收水稻,吴州受了灾,但紧邻吴州的余杭一带,今年却是丰收之年,余杭盛产大米,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据说今年因为雨水充沛,大米产量多了两成是大丰之年。

  同一片天空下,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儿受了大灾,那儿报出丰收,是常见的事。放出去的农夫,回家把水稻收割了,全都回到运河上继续修堤坝。

  运河有利有弊,春来灌溉庄稼需要它,夏季发大水冲垮堤坝,就是颗粒无收。农夫们干劲很大,都巴不得一劳永逸,把运河的堤坝修的结结实实,再也不会因为决堤,而冲毁良田。沿河两旁的农户都是靠田地吃饭,他们拿出自己所有的力气,为自己干活!

  长安城的水泥又运来两批,全国募捐得到的钱粮,都由官府统一组织运到了吴州。吴州本土上,同样也在划地修房。灾民陆续从安置营里面分拨出来,由官府的人安排回原籍,吴郡新修的房屋,不再是土坯房,而是由水泥切砖清一色瓦片盖起的小楼房,每家都能分到一栋。第一次感觉到朝廷还是管着他们的,有饭吃,有房子住,有病看,那些活下来的人,有力气的,已经拿着锄头去了自家地里劳动,种点秋冬天吃的小白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老祖宗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勤快人饿不死!

  吴州的灾民,从灾难中挺了过来。而且还自发组织壮劳力去运河上当苦力。朝廷没有忘记他们,他们懂得感恩图报。陈华身为此次担当救灾的领头人,看到这样的情形,脸上的笑容多了。

  “国有明君,举国欢庆。国有勤民,国家之幸。”不是故意要拍老李的马屁,老李的确是一位明君。他丫腹黑不算,这是他性格,做大事还是靠谱。

  手里面提着一个小巧型的食盒,里面装的是婉儿稍人从长安带来的月饼,有猪肉馅儿、酥麻糖馅儿,忒好吃。在外面查看工程进度,三餐不调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提着月饼盒,饿了就吃一个很带劲。

  身边啪嗒啪嗒,好像有口水落下:“华哥儿,能给我尝尝不。这几天,都在吃工地上的饭菜,嘴里都快淡出个鸟来了。工地上,条件着实艰苦,比起以前在凉州打仗时候,都三月不知肉味啊,某都快不知羊儿长什么摸样了,更别说羊肉的味道,现在都几乎忘了。”

  杜荷没脸每皮地委屈说道。他不想回长安,打算跟在陈华屁股后面四处晃荡,回长安没准儿又被他大哥赶到书院里读书,格物院没了陈华,气氛太压抑了,杜荷不习惯,决定还是待在江南快活,唯一不足,就是伙食差了,所以他抱怨。

  陈华根本不理,再坚持两三个月就好了!

  “华哥儿,要不我们去杭州城玩玩?西子湖景色秀美,来余杭一趟,不去西子湖是一件遗憾!”杜荷主要想杭州城有什么好吃好喝的美食,至于美景什么的,他简直就不想看,长安城那么多皇家园林,早就看腻歪了。

  陈华继续不理,他没那闲工夫去游山玩水,老子还要早日回长安去呢。

  杜荷受到了打击,干脆蹲在一旁:“华哥儿,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一个人去了。”

  陈华摆了摆手:“不送!”

  杜荷这厮蹲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华哥儿,我可真走了,你放心,到了杭州城,看见有啥好吃的,保管给你带一份来。”

  杜荷就像一只苍蝇在耳边嗡嗡嗡,陈华真想一拍子拍死他:“要不要我揣你一脚,给你点动力,你好早点走?”

  杜荷知道陈华肯定是真揣,两腿撒泼跑的飞快,一会儿就没影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