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牢固防线。美军突击部队上岸后,在开阔地上激战了6小时,尸横遍地,血染滩头,仅前进10码。“奥马哈”海滩可谓有真正的“大西洋壁垒”,成了德军为美军准备的可怕的地狱。在“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上指挥作战的布莱德雷对“奥马哈”海滩战况极为担心,甚至考虑下令撤离海滩,让后续部队转向“犹他”海滩。下午1时30分,布莱德雷接到第5军军长杰罗的战报:“突击队在海滩上牢牢站住脚,正向滩后的防波堤和陡壁发起进攻”。晚上,第5军3。5万人上岸,军指挥所搬到岸上,控制了长8公里的地域。美军为此付出2500人的代价。美军历经血战,终于成功登上“奥马哈”海滩。    
    此时,在其他3个地点登陆的英军也巩固了滩头阵地。    
    6月7日,布莱德雷的指挥舰“奥古斯塔”号驶靠蒙哥马利的指挥舰。布莱德雷当面向蒙哥马利报告了美国军队战况。他们发现杰罗第5军与柯林斯第7军之间出现10多公里宽的空隙,于是决定改变原定第7军向西南方向进攻的计划,令第7军飞快与第5军靠拢,在卡朗坦会师。    
    布莱德雷回到自己的指挥舰以后,驶往“奥马哈”海滩,亲自上岸向杰罗下达命令。下午,“奥古斯塔”号驶到“犹他”海滩,布莱德雷上岸会见柯林斯,但是柯林斯上了前线,不在指挥所里,布莱德雷遂向副军长下达了新的命令。    
    6月9日,布莱德雷将司令部搬到岸上。6月12日,美军攻占卡朗坦,第5军和第7军会师,弥合了两军之间的空隙。同时,科利特的第19军开始登陆,前来加强第5军和第7军之间薄弱的结合部。美军登陆地段扩展而连成片,形成了一个登陆场。    
    6月14日,柯林斯发起瑟堡战役。18日推进到大西洋沿岸的巴恩维尔,切断了科唐坦半岛。21日北攻瑟堡,激战5天,占领该城。    
    至此,盟军登陆部队完全登上诺曼底,夺取了正面154公里,纵深352公里的集团军群登陆场,使150余万人、33万台车辆登陆,并将160万吨作战物资运上岸。    
    盟军完成登陆后,未能迅速突破德军防线。为了打破僵局,取得新的突破,布莱德雷于7月10日提出新的作战计划,决定集中兵力在圣洛地区狭窄的正面实施突破,以大规模空袭开始,由柯林斯的第7军为先锋,投入第1集团军全部15个师,这一计划代号为“眼镜蛇”。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拟订一个支援“眼镜蛇”行动的计划,代号为“赛马会”。此计划于7月18日实施,当日攻下冈城。    
    布莱德雷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之后,于7月25日开始实施因天气不佳推迟的“眼镜蛇”行动。这一天,天空晴朗。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视察发起进攻的情况。2430架飞机铺天盖地而来,以与公路垂直的航线飞进目标区上空,投下4000吨炸弹。轰炸取得重大成果,德军阵地被炸得一塌糊涂,通信线路被炸断,重型装备损失殆尽。    
    飞机轰炸一结束,柯林斯第7军的进攻部队立即展开进攻,势如破竹,在德军防线上打开宽大缺口,并大力向南推进。右翼米德尔顿的第8军也突破德军防线,各师齐心推进了60公里,抵达“眼镜蛇”计划所确定的目标阿弗朗什。7月30日,美军突破阿弗朗什的德军防线,共俘虏德军2万,胜利结束该役。    
    布莱德雷的“眼镜蛇”计划取得完全的成功,打破了一个多月之久的僵局。7月28日,布莱德雷致函艾森豪威尔:“说得直截了当一点,今晚第1集团军司令部全体人员无不洋洋得意。我军进展顺利,形势确实喜人……德军已被逐出战壕,士气一落千丈,我们将乘胜前进,穷追到底。”    
    “眼镜蛇”计划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点。从诺曼底登陆的6月6日起起,盟军度过了艰难的7个星期。不利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德军的顽强抵抗,把盟军死死纠缠在科唐坦半岛。现在,盟军终于突破德军防线,冲杀出科唐坦半岛,可以实施大刀阔斧的新攻击了。“眼镜蛇”是布莱德雷的得意之笔。欧洲大陆之战的第一阶段结束了,新的阶段即将开始。    
    美国陆军在指挥集团军群方面的经验微乎其微。陆军作战条令曾规定集团军群司令部指导而不能指挥作战。而布莱德雷则必须将集团军群司令部建成一个有效的指挥中枢。他按亚历山大在突尼斯、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指挥盟军集团军的模式,组建了第12集团军群的指挥参战机构。布莱德雷把第1集团军的指挥权叫给继任的霍奇斯,便到库汤斯走马上任了。同一天,巴顿的第3集团军也正式组建。这样,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下辖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司令霍奇斯,辖杰罗的第5军、柯林斯的第7军和科利特的第19军)和巴顿的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辖米德尔顿的第8军、海斯利普的第15军、沃克的第20军和库克的第12军)。    
    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代号为“鹰”,兵力近40万,设在库汤斯附近的乡间,但机构臃肿,无法快速行动。于是布莱德雷抽调人员组织了一个高度机动的小型司令部,称为“鹰前进司令部”,以便随时同部队一起向前推进。    
    盟军发起全面攻势后,巴顿第3集团军的米德尔顿第8军攻占不列塔尼半岛;海斯利普第15军冲到拉瓦尔开阔地,控制了通往勒芒的公路。左翼第1集团军的第5、第19两军在维尔方向上攻击,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但最终从西逼近维尔。英军从北逼近维尔。柯林斯第7军已从阿弗朗什推进到莫泰恩。    
    面对盟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强大进攻,希特勒并未撤至塞纳河一线凭天险进行防御。他投入十几个精锐师,增援诺曼底,要与盟军决一死战。希特勒的这一战略决心使盟军获得在塞纳河以西歼灭德军的绝好机会,而使德军失去在塞纳河布防的机会。    
    布莱德雷准备采取大迂回包抄行动,围困诺曼底的全部德军,使之再无法向塞纳河溃退。


第五部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临战受命 大兵将军(3)

    此行动的关键是莫泰恩地区,这是盟军防线上最薄弱的环节,最易遭德军反击。事实正是如此。希特勒于8月2日命令克鲁格进攻莫泰恩。    
    8月7日,德国陆军元帅克鲁格发动进攻,准备突破莫泰恩,夺取阿弗朗什。这天深夜,布莱德雷分析德军反击情况时,看到希特勒进攻莫泰恩,认为这是德军犯了一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为盟军发动奇袭围歼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加拿大部队推进到法莱斯,并抵达阿尔让当,再令进攻勒芒的海斯利普掉头北上,与加拿大部队在阿尔让当连接起来,盟军在几天内就能把诺曼底的全部德军装进口袋里。这种近距离合围比迂回巴黎和迪埃普的远距离包抄更简捷而便利。这个包围圈要小得多,可以立即行动,无需等待建立后勤补给线。布莱德雷连夜同他的参谋长研究了新的计划。    
    8月8日,布莱德雷找到正在战场巡视的艾森豪威尔,简要向他说明了他的计划要点。艾森豪威尔回到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详细研究了这个计划,当即表示同意。布莱德雷立即调整部署,然后与蒙哥马利联系。蒙哥马利赞同布莱德雷的计划,约定以阿尔让当为界,美英两支部队在那里连接起来,完成合围。    
    8月9日,海斯利普的第15军从勒芒掉头北上,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的部队从卡昂南下。克鲁格立刻发觉了盟军的企图,打算放弃对莫泰恩的进攻,撤向塞纳河,在合围封口之前跳出陷阱。希特勒仍坚持进攻莫泰恩,然后向阿弗朗什推进。但是到了8月11日深夜,希特勒也不得不承认克鲁格的进攻给了盟军以可乘之机,海斯利普向北进军显然是要合围德军。希特勒下令停止进攻莫泰恩,掉头攻击海斯利普左翼。8月12日,克鲁格向东发动攻击,以一个装甲师直奔阿尔让当,其他部队跟进。蒙哥马利的行动事关这次围剿的成败,布莱德雷心急如焚。    
    这时,巴顿请战:“我要向法莱斯前进,把无用的英国人赶回大西洋,让他们再来一次‘敦克尔克大撤退’。”“绝对不行。”布莱德雷平静而坚定地回答。因为他知道,如巴顿再向前推进,就有在法莱斯被德军卡住脖子的危险。布莱德雷阻止了巴顿。他知道,尽管蒙哥马利进展不如人意,但美军不能越俎代庖,这是个政治问题。艾森豪威尔早在战役打响前就警告过,在两支部队合拢钳口时,必须十分小心谨慎,以免友军之间发生灾难性冲突。    
    布莱德雷已防备克鲁格攻击海斯利普左翼。他派柯林斯第7军增援海斯利普,命令他全力向东北方向挺进,插进海斯利普和从莫泰恩撤退的德军主力之间。    
    8月13日,海斯利普已接近阿尔让当,到达指定位置。但是加拿大部队被德军阻止在离法莱斯9。6公里的地方。蒙哥马利的部队未能按计划与美军法莱斯—阿尔让当一线连接起来,这样,两支部队之间就有了一个约30公里的缺口。布莱德雷得到情报,从8月14日起,德军开始从这一缺口东撤。盟军失去了围歼德军的良机。对于贻误战机,布莱德雷深感惋惜。然而他很快得知,是情报搞错了。如梦方醒的盟军重新集结,进行攻击。但毕竟晚了一步,大部分德军已逃出了包围圈,逃跑的地点正是法莱斯。法莱斯战役结束后,盟军乘胜追击,直逼塞纳河。    
    逃出保卫圈的德军企图以塞纳河为天然屏障建立防线。布莱德雷命令海斯利普不停歇的朝东北方向进攻,直奔塞纳河畔的芒特,占领芒特后,沿河两岸北击鲁昂。同时,布莱德雷命令科利特的第19军火速离开勒芒,向东北进攻埃夫特,以保护海斯利普的左翼。海斯利普和科利特沉着指挥部队向前进攻,德军被赶到北部。这时的塞纳河加宽了一倍,渡河更加困难,但德军拼死渡过河去。    
    8月19日,巴黎人民举行暴动,反对德国占领军,在内外夹击下,德军败退。盟军包围德军约12个师。由于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盟军击毙德军1万,俘虏5万,约有4万德军突围成功。此次战役使德军无法沿塞纳河设置防线。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布莱德雷指挥下的美军和法军一道进入法国首都巴黎。布莱德雷派第4步兵师进入巴黎,这座世界名城又重新回到了法国人民的手中。此后,盟军长驱直入,逼进德国。    
    巴顿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东出击取夏隆,占领兰斯,攻克凡尔登。到9月1日,巴顿的部队离德国边境只剩下了96公里。同时,蒙哥马利向东北方向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向前推进了400公里,攻克了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    
    9月16日,布莱德雷被授予少将军衔(永久性军衔),他的肩上又有了一颗星。    
    诺曼底战役就此结束。整个战役激烈地进行了几十天。希特勒投入第7军和第5两个集团军,共40个师,40万人,1500辆坦克。盟军方面共动用了4个集团军,40个师,60万人,3000辆坦克。此外,盟军1。2万架飞机参战,德军在法国几乎没有使用飞机。德军两个集团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自诺曼底攻击战开始之日起,德军在法国伤亡50万人,但盟军也付出高昂代价,伤亡和失踪2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国士兵。    
    在盟军挺进德国的过程中,布莱德雷与蒙哥马利多次发生争论。原因之一是英国新闻界有意把每次战役的胜利和打退德军的功绩都归功于蒙哥马利,引起美国新闻界和军界的普遍不满。原因之二是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在对德作战指导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蒙哥马利主张由他指挥进行“一路突击”,即由蒙哥马利率盟军4个集团军向东北方向突击,歼灭加来地区的德军,在比利时建立机场网,夺取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摧毁德军的V…1、V…2飞弹发射场,攻占鲁尔工业区,然后挥师东进,攻取柏林。布莱德雷则主张“两路突击”,即蒙哥马利部沿阿登山脉北麓进军,布莱德雷部沿阿登山脉南麓进军,直指萨尔,然后向德军发起最后的总攻,这与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是一致的。    
    几经讨论,盟军最高司令部最后决定采取“两路突击”的方针,于9月4日发布了命令:阿登山以北的部队在完全控制安特卫普之后向东进攻,突破德北段“西部壁垒”(即齐格菲防线),攻占鲁尔区;在阿登山以南的部队突破德南段“西部壁垒”,夺取法兰克福。


第五部分: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临战受命 大兵将军(4)

    于是,布莱德雷给霍奇斯以北按新战略计划重新部署了他的3个军,从北往南的顺序是:科利特的第19军、柯林斯的第7军和杰罗的第5军,进攻的目标分别是科隆、波恩和科布伦茨。9月5日,柯林斯指挥第7军到达马斯河畔,两天之后攻占列日。他的先头部队到达距“西部壁垒”不到16公里的地方。科利特的第19军的布鲁克斯第2装甲师和霍罗克斯第30步兵师于9月10日渡过阿尔贝运河。    
    杰罗的第5军最先进入德境内,柯林斯的第7军随之于9月12日在亚琛以南进入德国。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美英两军进攻受挫,被迫停了下来。    
    在阿登山以南,巴顿于9月5日从马斯河桥头堡出发,以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发起进攻。巴顿的最终目标是法兰克福,但第一步的目标是摩泽尔河畔的梅斯和南锡。这时德军已经停止退却,而且还加强了防线。沃克的第20军和埃迪的第12军都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9月15日,埃迪夺取了南锡。沃克未能夺取梅斯。梅斯设防坚固,挡住了巴顿向萨尔区的进攻。    
    此时,盟军在欧洲大陆上的作战部队已有3个集团军群,8个集团军,55个作战师,共约250万人,各种车辆50万台,尽管盟军有如此庞大的队伍,却未能像进入法国那样容易地进入德国。德军已经停止撤退,几乎奇迹般地恢复了元气,在“西部壁垒”一线部署了63个师,组成坚强防线,不惜一切代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