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 茅道林、王辉耀、李安渝、高在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 茅道林、王辉耀、李安渝、高在朗-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瓶白酒,帮他们驱驱寒。按我的理解,我这份诚意,应该换来更多的诚实的努力和劳作。没承想等我们吃完饭重新回到工地的时候,工头突然说张先生我们喝晕了,下午就不干了。那么在我们回国创业的过程当中,会不会也遇到类似情况?我们要重新适应一群人,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文化,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让我们觉得是很难很难适应的,有这种情况吗?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既定,这个我觉得不应该有什么意外,这是必须正视的,必须面对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为什么回国的时候,其实我认为比如您刚才讲的这个问题,比如以我的观念这本身创业的一个机会,而且把这个食物链里面的这一段,假如说你可以把它做好的话,那不就这个商业价值就出来了。创业不需要说一定要是你想怎么样,而是这市场要什么,当你经历到一个,像我们很多朋友,他创业包括开餐厅的,他说我就缺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们去的餐厅受到一些待遇是很奇怪的,服务是很不好的,他所以我就要开一个。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种思维,也就是刚刚讲这个正面的思维,所以我觉得还是态度决定成败,当你以积极态度去面对刚刚您所碰到的这个困难的话,你可能就会转成一个商机了。

    今天大家讲得都非常地理性,按说呢,我想一旦说到创业,就会是一种非常理想状态,但是大家讲得非常理性,是因为在过程当中逐渐的消磨了理想达到了理性呢,还是一开始都这么理性?

    激情是永远需要的,但是开始是应该更理性一点呢,还是更理想一点呢?

    我想创业可能一定需要一种激情,一种冲动。这个可能就是一种就像在互联网买东西一样,鼠标一按就出去了。比如说我当时下海的时候,那时候在加拿大做外交官的时候,非常好的条件,好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般有时候在这种职业经理人或者做管理做得越高越好,收入越好,那么下海可能性越小。像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当年起来的时候,就是一无所有,反正就是豁出去了。但是我觉得创业实际上是一种冲动,但是冲动完了以后,还是要再走向脚踏实地。刚才我很赞同你说的观念上的冲突很厉害,回国创业最大的障碍是观念上的,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我说的一个很大的跨国公司,在国内做工程咨询,基本上走到那儿没有市场。做咨询,就是说你就耍耍嘴皮子,写两个报告,要收我们这么多钱,这个好像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是一种好像觉得这个是需要买看得见,摸得着的。你给他一个硬件他得欣赏,引进什么设备,但是要是软件不太重视。包括后来你像有的企业认识到,比方我们在三峡做了一亿元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项目实际上对三峡的管理,有的层次比较高的,意识到重要性。很多企业它意识不到,你就要一个很漫长的说服过程,一个观念的沟通的过程,所以有的时候你发现你在中西方之间,充当的是这种观念转变的角色,是一个变压器,要把北美的110伏,怎么变成中国的220伏有时候起这个作用。所以我觉得但现在你看中国咨询市场很火爆了,现在甚至花几千万做咨询的人都有,随着时间的火爆,这个时候如果做咨询我觉得创业非常好的时机。确实也有时机的存在,但同时也有观念上的逐步克服。比如出国咨询现在是一个新的一个领域,包括中国企业国际这个咨询,所以我觉得这里也是很多新的领域也可以探讨。

    昨天我去大连,我们同行还有一个目前在美国硅谷的一个朋友,他目前也在回国内找工作。他说最好的时间应该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说现在回来可能已经晚了,但是现在看如果再不回来就完了,那么这个晚和完在时间上怎么看,现在是不是最迫切的时间了?

    我觉得不尽然,我觉得其实任何时候都不太晚,关键是你是不是准备好,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从总体来讲,比如说我们讲五年以前,假如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个时候它的周边基础设施的环境,可能就不完整。就跟你今天装修房子一样,你再想像五年以后你再买一个房子,装修可能是,很多事情你就不需要那么头痛去处理。所以它这个过程其实比如说我们随便讲,五年以前中国手机的用户可能一百万都不到,今天是两亿,那两亿的时候一定是有两亿的商机所体现。现在手机上面就比如说发送一些铃声发一些小图片,你们都想像不到,中国今年就这个生意就35亿人民币,那这个已经是4亿美金的生意。那你再想想看,就以这个手机为例,再五年以后,那是什么概念,就变成我们人的生活当中一个必需品,而那个时候上面所带来的商机,可能就不是35亿人民币,可能是1000亿人民币的一个规模。所以也就是说,你这个商机是一个细分。也就是说我来看,假如说您刚才说的那位朋友,他说五年以前的时候,你可能是整个市场让你吃下来,你也不一定吃得很饱,但是五年以后的今天,也许晚了一点,所以你这个商机只要吃它20%的市场可能你就吃得非常饱。但是我觉得五年以你再回来也不晚,为什么?那个时候市场又进一步地专业细分,你在里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也就看你个人是不是心态上,心理上觉得我准备好了,我愿意去适应刚刚讲的这种装修房子的这种可能碰到的问题。假如你觉得这个不是一个让你是一个恶梦,一个nightmare的时候,我觉得根本没事。那你等五年以后,对不起可能这种市场占有率20%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但是2%其实也很好,所以就是看你怎么自己的一个价值的定位。

    有些人愿意吃现成的,上餐厅,但有些人愿意下厨房,自己亲手做,李先生觉得什么时候什么方式比较好?

    一般来讲大家想,想的早对市场进入会有些优势,还主要是依赖于所谓这种一些国内的一些竞争方面的一些特殊性。比如说一些关系呀,一些国家的一些所谓指导性的一些手段,真正一个就是很充分的一个资产竞争的市场,早晚不是那么特别地重要,而关键是刚才茅道林讲的你是不是准备好。因为这个市场它特别中国市场它是在成熟,成熟的话,按理说越往后走,当然不能走到已经饱和的程度,越往后走越规范,越比较能适应于从国外回来的企业家来操作。所以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国际化,实际上我觉得有一个最佳值,就是回国创业的最佳值。是不是今年,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想,肯定不是下面的几年,而是下面的十几年,都是中国创业的好机会。所以我想可能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准备好,因为我个人,我在美国大概创了三家公司,回国以后也就参加了三家公司的工作,就创业这个事情没有太多的哪个方向,就是说到底是做什么。我们做的公司也是比较范围比较广,而我觉得创业最大的一条是激情,就是有些人他有创业的激情,他就喜欢创业,他不太喜欢做一个很大的公司。比如我现在,你叫我去一个很大的企业,我就觉得我肯定无法应付,因为企业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和很多做事的原则,跟你做二十个人,三十个小规模的企业不太一样,而创造的东西也不一样。我做一个三十人的企业,我是想创造一种商业模式,怎么把它很快地推动到一个发展的前沿。而那个大企业它是一个运营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把一个东西最大的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作为一个大企业的这么一个主要目标,因此这两种不同的人,因此我觉得特别是我们从国外回来的,比如在大企业做过很多年的,就以为创业有基础了,这个就要仔细考虑一下。因为你来做一个二十个人公司的时候,你面对的东西就有点像刚才我们主持人讲的,他去处理他的装修的问题一样。反过来你是在国外做创业的人,比如说像我在美国,我的公司最后一个也是四十几个人,我回来走到像新浪这样子的几百人,或者更大的上千人的公司我肯定就不能适应,因为我没有在那个公司生存的能力,我想是这样的。

    所以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分时间的,有些自然的阶段,时间段来讲也好,或者说自然规律也好,必须得遵从的。我想我们今天讲创业论坛,恐怕话很难一时时间说完,但是时间有限,每个人还是应该用一句话总结今天这个论坛了,茅先生。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首歌我不知道是怎么唱的,就是我上次正好听到,20年以后再相会。我那个时候听到的时候,其实一点感觉都没有,但突然前几天我们同学一起聚会,他们点那首歌唱。我觉得那句歌的歌词很有意思,现在我确实已经毕业17年了,已经差不多20年了。但是给我最大的感触,20年以后的今天,很多市场上的一个刚刚讲的数据,刚刚讲的这样市场机会,我觉得确实是非常地不能够想像的,当时根本想不到的。假如你们今天回来,十年二十年以后的这个市场,我觉得是你们今天想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学习的心,跟适应的心,所以才能真正地有创新的一种感觉。

    王先生。

    我觉得就是时事造英雄,英雄造时事。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一个很好的时机,那么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觉得又是一个新的腾飞。如果留学生这个时候回来,或者是抓住机遇,同时把两种文化上的劣势转换成了一种优势,我觉得这是留学生最有优势的地方,所以机不可失。我觉得今天没有回来,可能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你可能会后悔。

    谢谢,李先生。

    我想就一句,就是我想回来之前,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找到在国内的良师益友,我觉得对咱们回来以后能很顺利地适应和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

    谢谢李先生,高先生。

    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来为出国奋斗的那种精神,来做以后的事情,我就相信会成功。

    谢谢,我们说现在海外学人是一个新的说法,实际我们对海外学人过去一直叫留学生,我们已经叫了很久很久很长时间,而且谈到“留学生”三个字的时候,大家都充满了一种羡慕和期望之情。羡慕因为你们毕竟有了超凡的能力,超凡的精力,那么那份希望也是对这份能力和阅历的期望,期望你们能够有更大的造就,当然除了这些之外,恐怕还有一份责任。我想讲一个故事,我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全国青联常委,著名歌唱家刘斌,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从长春的一个京剧演员考到北京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当一名歌唱演员。刚来的时候,也是非常艰苦。他在进城的时候,路过一个地方,看见工人在起树,要把树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次教育了他,对他有很大的启发。我们看到的树尽管是枝繁叶茂,绿色葱茏,但是当起重机把这个根拔起来的时候,他非常惊讶地看到,树有高多高,根有多深。好了,我们也祝愿更多的朋友,回国创业能够终有所成,梦想成真,谢谢大家!

    … 返回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