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耶稣-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谛是什么呢?”
    “您老人家称呼我为‘老师’,实在不敢当。不过我告诉您一个真理:人若
不重生,就不能见天国。”耶稣回答。
    “人怎样才能重生呢?我已经老了,难道要我重新投胎吗?”尼哥底母疑惑
地问道。
    “我所说的重生不是肉体的重生,而是指心灵的再造,让圣灵对人的心灵做
一番彻底的净化与改造。这就是重生的真谛。”
    ①《约翰福音》把“洁净圣殿”事件记录在耶稣传教活动的初期,而前三《
福音书》却记录在耶稣传教活动的末期,两种记载都不能轻易否定。我想很可能
是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后离开耶路撒冷,商贩们又卷土重来,所以才有耶稣第二
次洁净圣殿事件,但两次过程不同。请参阅本书第134 ~136 页。正是由于这第
一次洁净圣殿事件,耶稣才引起了当局的注意,成为“危险人物”,以致他后来
的活动带有半地下、半逃亡的色彩。
    耶稣见尼哥底母似懂非懂,就接着解释说:“从肉身生的属于肉身,从圣灵
生的就属圣灵。打个比方来说,圣灵仿佛风一样,您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也确
实对您产生了作用,但是,您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圣灵就是这样,您看不见
它,也摸不着它,不过它确实存在并在人心灵中产生作用。圣灵的作用就是使人
重生。”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尼哥底母接着问道。
    “上帝是爱。出于对人类的至爱,他把自己的独生爱子赐给人类,叫那些相
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就是刚才说的,人必须先重生,然后才能见天
国,才能获得永生。有人认为上帝要惩罚人类。不对!不是上帝要惩罚人类,而
是人类自己惩罚自己。人类犯了罪,无法自救。上帝为拯救人类而派自己的儿子
到世上来,让人类借着他而得救,信他的人就不被定罪。
    然而信与不信取决于人类自己。譬如,光来到世界上,人们不知道悔改,不
爱光倒爱黑暗,因为作恶的人都爱黑暗而不爱光,甚至恨光。这样,人类的罪就
不是上帝定的,而是人自己定的。所以我说不是上帝惩罚人类,而是人类无视上
帝的救恩而自己定了自己的罪,自己惩罚了自己。重生的真谛就在这里,而重生
的第一步就是悔改。“
    两个人谈了很久很久。耶稣的回答使尼哥底母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对耶稣更
加佩服,直到深夜,尼哥底母才告辞回家。
    3 上帝赐福给撒玛利亚人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翰福音
》四23)
    逾越节过后不久,耶稣带着门徒取道撒玛利亚回加利利去。第二天,他们来
到撒玛利亚的叙加(息哈尔)。叙加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厄巴耳山)之间,
是南北交通要道,据说它就是古代的示剑(舍根)。正午时分,他们觉得疲倦了,
就在雅各井(雅各伯泉)旁边休息。耶稣打发门徒进城去买食物,自己一个人坐
在井旁边等候。这时,有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到井上来取水。耶稣口渴,就对那位
撒玛利亚妇人说:“给我点水喝,好吗?”
    那妇人听了,十分惊讶。因为从口音与衣着来看,向她讨水喝的分明是个犹
太人,而犹太人对撒玛利亚人成见极深,素来不与撒玛利亚人交往,更不能用撒
玛利亚人的器皿喝水,否则将被认为是沾染了不洁,更何况素不相识的男女是不
能单独交谈的。于是她就回答说:“你不是犹太人吗,为什么向一个陌生的撒玛
利亚女人讨水喝呢?”
    “你如果知道上帝的恩赐,又知道我是谁,你就一定会向我讨活水喝了。”
耶稣回答说。
    “你又没有取水的器皿,这井又深,你如何能有活水呢?再说,这口井是我
们的祖先雅各留给我们的,他和他的儿子们以及他们的牲畜都喝过这口井里的水,
我们世世代代也喝这口井里的水。难道我们喝的不是活水吗?”
    那妇人笑着问道。
    “我所说的活水,不是指这口井里的水。人喝了这口井里的水还会再渴,但
若喝了我给的水,就会永远不渴。我的水是生命的活水,它要在喝它的人心灵里
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耶稣说。
    “先生,既然这样,请把你的活水给我喝吧,使我能够永远不渴,免得我喝
这口井里的水,喝了又渴,渴了又喝,还要跑这么远的路来取水。”那妇人要求
说。
    “我所说的活水不是物质的水,而是一种精神食粮,是上帝的恩宠。你肯接
受吗?”耶稣说。
    “我肯,因为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里的基利心山上敬拜上帝,
你们犹太人却说上帝不在这里,上帝在耶路撒冷,只能在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您
说应该在哪里敬拜上帝呢?”
    耶稣很认真地回答说:“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犹太人主张只能在
耶路撒冷敬拜上帝,撒玛利亚人则主张在基利心山上敬拜上帝。依我看,你们都
不对又都对。你们之所以都不对,是因为你们认为上帝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
能在一个地方,所以犹太人认为敬拜上帝只能在耶路撒冷,而撒玛利亚人则认为
只能在基利心山,这样就都错了。实际上,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他既在耶路撒冷,
也在基利心山,所以,既可以在耶路撒冷敬拜他,也可以在基利心山上敬拜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又都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认识上帝。上帝是
灵,凡真心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来敬拜他。至于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
式敬拜他,都是次要的问题。”
    正说着,耶稣的门徒回来了。那个撒玛利亚妇人立刻撇下水瓶跑回城里去把
耶稣的话告诉了周围的人。人们觉得耶稣讲得很有道理,和犹太人反对
    他们、批驳他们的话完全不同,就跟随那个妇人去见耶稣,请他住下来向他
们讲解上帝的道。耶稣就在那里住了两天,向撒玛利亚人宣讲悔改的福音,播种
天国的种子。许多撒玛利亚人接受了耶稣所讲的道理,所以撒玛利亚后来成为初
期基督教会很兴旺的地方。
    过了两天,耶稣带着门徒离开叙加回加利利去,在那里开展悔改运动与施洗
约翰遥相呼应。
    4 天国运动宣告耶和华悦纳人的禧年。(《以赛亚书》六十一2 )
    公元28年,加利利和庙里亚的统治者希律。安提帕担心犹太人在悔改运动的
口号下进行武装暴动,下令逮捕了施洗约翰,把他囚在监狱里。许多跟随约翰的
人转到加利利来跟随耶稣。耶稣认为悔改运动已经为自己所要开展的天国运动铺
平了道路,就决心开始自己的工作。他让门徒留下来继续为人行悔改的洗礼,自
己回到了故乡拿撒勒。
    一天,耶稣像往常一样到拿撒勒的犹太人会堂里去守安息。犹太人会堂里守
安息的崇拜礼仪程序一般是:先诵读《律法书》选段,再诵读《先知书》选段,
随后是讲经;讲经的人多半是请外地来的客人或外出归来的本地人担任。那一天,
会堂管理人读完《律法书》选段以后,把一卷《以赛亚书》递给耶稣,请他挑选
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进行讲解。耶稣打开经卷,找到一段,大声读道:主耶和华的
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膏了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去医治伤心的
人,向被掳的宣告自由,向被囚的宣告释放,宣告耶和华悦纳人的禧年。
    《以赛亚书》六十一1 ~2 耶稣读完,把经书卷起来还给管会堂的人就坐回
原座。人们坐在那里等着他讲解所读的经文。沉默了片刻,耶稣站起来宣布说:
“这段经文今天应验在你们中间了。”
    会堂里的犹太人纷纷议论起来。这段经文是先知以赛亚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耶稣的话分明是以弥赛亚自居。他不是木匠约瑟的儿子吗,怎么竟敢自称是弥赛
亚呢!真是太放肆了!甚至有人大喊:“这是亵渎!”“这是僭越!”
    耶稣并不生气,他镇静地回答说:“请大家不要乱嚷。你们不能接受先知的
这段预言,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根据经书上的记载,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
从来不受欢迎的。先知以利亚(厄里亚)的时候,以色列遭受特大旱灾,三年半
没有下雨,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但以利亚没有奉召回家乡去,却到西顿(漆冬)
的撒勒法(匝尔法特)去显神迹;先知以利沙(厄里叟)的时候,以色列人中有
许多生麻风病的人,但他只治好了一个叙利亚人乃缦(纳阿曼)。这说明上帝施
行救恩不是根据种族和血统,而是根据信心。”
    人们听见耶稣的意思是说外邦人比他们更配得到上帝的救恩,直气得大喊大
叫,七手八脚地把耶稣推出会堂去,甚至威胁说要把他推下山崖去摔死。
    耶稣却从从容容地离开他们走了。
    耶稣见拿撒勒人对他反应冷淡,就离开拿撒勒往北到了迦百农(葛法翁)。
迦百农是加利利海西北岸的一个较大的城镇,交通方便,信息灵通。
    离迦百农不远有一个渔村叫伯赛大(贝特赛达),那里有耶稣的几家亲戚和
朋友。耶稣在那里住了下来,每到安息日就到迦百农的一所较大的犹太人会堂里
去宣讲天国的福音,希望在这里奠定天国运动的基础。
    耶稣的老朋友西门彼得(西满伯多禄)、安得烈(安德肋)和西庇太(载伯
德)的儿子雅各(雅各伯)、约翰(若望)都经常跟随耶稣,愿意做他的门徒。
耶稣带着彼得等四人在加利利的各个犹太人会堂里巡回讲道,宣传天国的福音,
同时给人医治疾病。不久,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许多犹太人从四面八方
聚集到耶稣周围聆听他的训诲,其声势比当初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大得多。
    5 十二门徒耶稣倡导的天国运动很快就赢得了不少犹太人的支持,形成一个
犹太教的新教派。因为耶稣是拿撒勒人,所以人们称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为“拿撒
勒派”①。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人数不算太多,但充满了活力,使古老的犹太教以
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耶稣深知,要想使拿撒勒派发展成犹太教内的
主流派,通过天国运动来振兴犹太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帮助他发动、
组织、教育和领导群众。于是,他开始在众多的追随者中间注意物色人才。经过
仔细的观察和慎重的考虑,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以象征古以色列人十二支派
之数来代表整个犹太民族。这十二门徒是:西门彼得(西满伯多禄):原名西门,
是迦百农的渔民,和弟弟安得烈原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经施洗约翰的指引转而
追随耶稣。西门性情刚猛,以自己的忠诚、勇敢在众门徒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
被公认为十二门徒之首,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耶稣对西门非常器重,
给他起名叫“矶法”
    (刻法,Kepha ,是阿拉米文的音译,意思是“磐石”,希腊文译作“彼得”,
因此一般称他为“西门彼得”或只称“彼得”,以与十二门徒中另一个名叫西门
的相区别),曾亲口夸奖他说:“你是彼得,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马太福音》十六18~19)
    安得烈(安德肋):是西门彼得的弟弟(一说是哥哥),迦百农的渔民,为
人忠厚老实,有长者之风。他是最早追随施洗约翰的人之一,后来听施洗约翰称
赞耶稣是弥赛亚,在施洗约翰的指引下和哥哥西门彼得一起跟从了耶稣。
    雅各(雅各伯):迦百农渔民西庇太(载伯德)的儿子,耶稣的表弟。
    雅各性格暴躁,耶稣给他起名叫“半尼其”(波纳尔革,Boanerge,是阿拉
米文的音译,意思是“雷霆之子”),在十二门徒中又被称为“大雅各”以与另
一个名叫雅各的门徒相区别。雅各也是先追随施洗约翰后来又追随耶稣,成为耶
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约公元44年雅各被犹太当局杀害,是十二门徒中殉道
最早的人(《使徒行传》十二1 )。
    约翰(若望):大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在十二门徒中年龄最小,最为
耶稣所喜爱,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据说耶稣去世以后,约翰在小亚细
亚的以弗所(厄弗所)长期主持教会工作,直到公元1 世纪末才寿终,《新约圣
经》中的《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启示录》都是他的作品。
    腓力(斐理伯):伯赛大人,会讲希腊语,是耶稣在加利利最早选召的门徒
之一。待人热情,肯帮助人,跟随耶稣后,又介绍自己的朋友拿但业(纳塔乃耳)
跟随耶稣。
    巴多罗买(巴尔多茂禄):据说又名拿但业,为人坦诚朴实,耶稣曾称赞他
“心里没有诡诈”(《约翰福音》一47)。
    多马(多默):又名“低土马”(狄狄摩;多马是个希腊名字,阿拉米语音
译为“低土马”),是一个比较希腊化的犹太人。为人审慎,不轻信,不盲从,
办事稳健。
    马太(玛窦):又名“利未”(肋未),原是一名税吏,交游甚广,精①参
看《使徒行传》二十四5。
    明干练,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活动能力极强,在税吏阶层人士中很有影响,
是“罪人”悔改得救的代表人物。据说,《新约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就是他
的作品。
    雅各(雅各伯):是亚勒腓(阿耳斐)的儿子。据说他的母亲名叫马利亚,
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的同辈亲属,因此他也是耶稣的表弟。因与西庇太的儿子雅
各同名,故又称“小雅各”。小雅各为人老成持重,善于思考,有远见。公元44
年大雅各殉道后,据说小雅各继任耶路撒冷原始基督徒社团的领袖,约公元48年
与彼得一同主持了耶路撒冷宗教会议(《使徒行传》十五6 ~21),《新约圣经
》中的《雅各书》可能就是他的作品;公元62年耶路撒冷发生犹太人暴动,小雅
各殉难。
    达太(达陡):又名犹太(犹达),是小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