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耶稣-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宗教活动的旗帜下进行政治活动,这是犹太民族起义惯用的方式,更何况他们
得到确切的情报说奋锐党人正在准备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于是,他们派人去
混在人群中密切监视着施洗约翰等人的活动。
    当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为人们行悔改的洗礼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加利利的拿
撒勒来接受了约翰的洗礼。这个人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3 耶稣的童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路加福音》二49)
    据说耶稣是施洗约翰的表弟,比约翰小六个月(《路加福音》一26)。
    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匝加利亚)是一名犹太教祭司,终生研读《摩西律法
》,家教甚严,所以,约翰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犹太传统教育,学习经书,听父亲
讲解《律法》。耶稣的父亲约瑟(若瑟)是一位木匠,是一位忠厚、善良、虔诚
的犹太教徒,尽管他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必须终日做工,但总是想办法抽时间教
耶稣识字读经,并教给他一些商业方面使用的希腊语。每到安息日,约瑟必定带
领全家到会堂里去守安息,聆听拉比(Rabbi ,意思是“老师”、“教师”)宣
读《律法书》和《先知书》,讲解经文。耶稣聪慧异常,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总
把听到、学到的知识都牢记在心里,并且认真地思考。
    按照《摩西律法》,犹太儿童在13岁之前由父亲承担其法律责任,从13岁起
他就要自己承担法律责任,成为“法律之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父母往往要
带领13岁的儿子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Passover,犹太教最大的节日之一,在
犹太教历元月十四日举行,相当于现在阳历3 ~4 月之间)。
    约公元6 年,耶稣12岁的时候,约瑟见他的身量已经基本长成,就和妻子玛
利亚带他到耶路撒冷去守节。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约有50公里,中间要经过撒玛
利亚。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隔阂极深,互不来往,因此,犹太人路过撒玛利亚时,
如果人单势孤往往遭到撒玛利亚人的抢劫。所以,加利利人要到耶路撒冷去,必
须约很多人结伴穿过撒玛利亚,如果人少,就要先东渡约旦河,沿河岸往南走到
耶利哥附近,再往西过约旦河去耶路撒冷。这一年,到耶路撒冷去守节的加利利
人相当多,不必担心撒玛利亚人在沿途骚扰,于是决定取道撒玛利亚。他们带上
干粮、水袋、银钱和简单的行李等就一同上路了。由于人数较多,男女老少都有,
所以走得很慢。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有些孩子还跑前跑后地追逐着打闹玩耍,
大人们边走边向孩子们讲解走过的古迹和古以色列人的历史。晚上他们就在路边
野地里宿营。
    加利利人素以剽悍闻名,加上人数众多,所以一路上平安无事。人们不断高
唱《诗篇》第121 篇,祈求上帝保佑他们一路平安:我要向群山举目,我的帮助
从哪里来呢?
    我的帮助是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他必不使你的脚滑倒;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看哪!保护以色列的必不打盹,也不睡觉。
    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的右边荫庇你。
    白天太阳必不伤你,夜里月亮必不害你。
    ①《福音书》中对于耶稣童年的记载极少,因此只能按一般犹太人的生活加
以推论。
    耶和华要保护你脱离一切的灾祸,他要保护你的性命。
    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现在直到永远。
    当他们走近撒玛利亚城的时候,大人们讲起了公元前722 年亚述人攻陷撒玛
利亚掳走他们的祖先以色列人的悲惨历史,让孩子们牢记自己的民族灾难。
    走了两天,他们才进入犹太地区。第三天,耶路撒冷已是遥遥在望了,人们
又兴高采烈地唱起了《诗篇》第122 篇“上行之诗”:人对我说:“我们到耶和
华的殿那里去。”
    我就欢喜。
    耶路撒冷啊!
    我们的脚正站在你的门内。
    耶路撒冷被建造,好像一座结构完整的城市。
    众支派,就是耶和华的支派,都上那里去,照着以色列的定例称颂耶和华的
名。
    因为在那里设有审判的宝座,就是大卫家的宝座。
    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愿爱你的人都亨通,愿你的城墙
内有平安,愿你的宫殿中有安稳!”
    为了我的弟兄和朋友的缘故,我要说:“愿你中间平安!”
    为了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乐。
    大家一面高唱着赞美诗,一面进入了耶路撒冷。①逾越节是犹太人最大的节
日,是纪念摩西带领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民族解放日。每到逾越节,犹太人都要
携家带口到耶路撒冷来守节,家长要到圣殿献祭,然后把祭肉领下来到家属们等
待的院子里去,一家人都束上腰,拿着杖,站在一起,把祭肉和无酵饼一起吃掉,
重现当年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情景,借以保持本民族的传统。在他们看来,这是
一种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礼仪是复杂的,但给孩子们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来守节的人们在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院里一边等候依次献祭,一边寻找不①《
圣经》中没有这段记述,只有《路加福音》第二章第42节提到耶稣12岁时去耶路
撒冷的事。
    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交谈。稚气未脱的耶稣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地寻
找自己的朋友,特别是表哥约翰。他找来找去,没有找到约翰一家,却无意中走
进了犹太人的会议厅,看见一群经学家和法利赛人正在那里讨论《摩西律法》。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个一个地解答人们提出的问题。耶稣站在旁边静静地听了
一会,忍不住也提了一个问题。那位老者慈祥地看了看他,就很耐心地作了回答。
但耶稣觉得他解答得不够完满,不禁又问了一句。那老者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
子竟然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不禁十分注意地端详耶稣,见耶稣生得眉清目秀,
稚气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示出了超人的聪慧。老者既惊奇又高兴,就问
耶稣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耶稣。”耶稣回答说。
    “耶稣”这个名字的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上帝施救”,当初继摩西之后带
领古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全地的约书亚就是这个名字(“耶稣”与“约书亚”的希
伯来文是同一个词)。老者听了,不由得心中一动:“难道他就是我们日夜盼望
的弥赛亚吗!”
    “你多大了?属哪个支派?从哪里来?”
    “我十二岁,属犹大支派,从拿撒勒来。”
    耶稣简洁地回答。
    耶稣所提出的问题大大地激起了老者的兴趣,他就和蔼地对耶稣说:“孩子,
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正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你和我们一
起讨论吧!”
    在座的人都很喜欢耶稣的聪明好学,于是耶稣也积极地参加讨论,一会儿提
出问题,一会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虽然觉得耶稣的见解不免带有较浓的稚气,
但却充分表现出淳朴天真的赤子之心,有时让人发笑,有时又使人深思。对于别
人的看法,耶稣并不完全同意,可是又不能充分论证自己的主张以说服别人,于
是暗自下定决心回家后一定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看看天色已晚,那位白发老者
宣布明天继续讨论。
    人们都散去了。耶稣吃了些随身带的干粮,就在廊下睡着了。第二天,第三
天,耶稣接连参加了他们的讨论会。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犹太人会议厅里参加讨论的第二天清早,约瑟和玛利
亚随着由加利利来守节的乡亲们动身回家去,他们以为耶稣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一
起也跟着动身了。到了天晚宿营时,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约瑟和玛利亚
却迟迟不见耶稣的影子。他们只好分头去询问同行的人,大家都说没有看见那孩
子,连小朋友们都说耶稣已经有两天没有和他们在一起玩了。约瑟和玛利亚又是
担心又是难过,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就赶紧沿着原路回耶路撒冷去,一边走一边
寻找,直到下午才赶到圣殿。有人告诉他们说有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正在犹太人
会议厅里和经学家、法利赛人一起讨论《摩西律法》。约瑟和玛利亚便赶紧到会
议厅去,只见耶稣果然在那里一边听一边问。玛利亚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拉起耶
稣的手说:“孩子,可找到你了!把我们急坏了。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道回家呢?”
    耶稣虽然很愿意留下来继续聆听长辈学者们的讨论,但看见母亲的眼睛红红
的,憔悴了许多的父亲虽然一言不发,但脸上也充满了焦急的神色,就只好很有
礼貌地向在座的人们告别,顺从地跟着约瑟和玛利亚走出圣殿回拿撒勒去。
    约公元8 年,加利利人犹大带领一批犹太爱国者偷袭了希律。安提帕的驻地
提庇利亚,抢夺了武器与给养,以拿撒勒西北约5 公里的赛福里(Sepphoris )
为大本营发动了一次民族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一万余人,可惜,他们毕竟是
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无法抵挡罗马大军的攻势。罗马军队焚毁了
赛福里城,将大约2000名被俘的起义军钉死在十字架上。当天夜里,拿撒勒人聚
集在山头上远望火光熊熊的赛福里城以及火光中隐约可见的十字架群,默默地流
下了痛苦的眼泪。
    这桩悲惨事件可能在耶稣的心灵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创伤。
    4 耶稣受洗看哪,上帝的羔羊!(《约翰福音》~29)
    公元27年,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在加利利的犹太人中间传开了——约旦河下
游出现了一位先知在那里给人们行悔改的洗礼。这信息传到了拿撒勒。
    耶稣断定这位行悔改洗礼的先知肯定是表哥约翰。这时耶稣已经三十多岁了,
父亲约瑟已经去世,他考虑再三,决定前去参加这个由约翰发起的悔改运动与那
些志同道合愿意为此理想有所作为的人联合起来共同奋斗。于是,他辞别了母亲
动身去找约翰。
    耶稣来到约旦河边,看见一大群人围坐在野地里专心地听一个身材高大的人
讲话。他一眼就认出这个人正是自己的表哥约翰,尽管他的衣着和以前大不一样。
几年不见,约翰更加成熟了,他那浑厚的声音在河谷中回荡,他那热情而深刻的
言论也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人们纷纷走到约翰面前要求接受他的洗礼。
    约翰也在人群中认出了耶稣。他高兴地大喊了一声“耶稣”就向耶稣跑过去。
    两兄弟热烈地拥抱在一起。
    “我知道这一定是你!”耶稣说。
    “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约翰说。
    “请你给我施洗吧!”耶稣说。
    “你也要受我的洗礼吗?我是谁,怎敢给你施洗呢!”约翰谦逊地说。
    “这洗礼是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记。这个新时代不正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吗?
二十多年来我们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个理想的开端吗?”你既然比我先来了,我
怎能不受你的洗礼呢!“耶稣诚恳地回答说。
    于是,约翰就在约旦河里给耶稣行了洗礼。
    当耶稣从约旦河里走出来的时候,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使命感突然
脱颖而出:他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就是以色列人历来期望的那位弥赛亚,他是上帝
的儿子,上帝要通过他来实现对以色列人的恩许,他要把自己的民族从苦难中拯
救出来并进而拯救全人类。他心里听见一个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他深信这是上帝对他的召唤。他感到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因而容光焕发,光彩
照人。约翰看见了,不禁脱口而出,说道:“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
的羔羊!”
    第三章天国运动(上)
    1 耶稣的抉择撒旦退去吧!(《马太福音》四10)
    耶稣受洗的当天,他和施洗约翰作了一次彻夜长谈。约翰诚恳地对耶稣说:
“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那位弥赛亚。你对上帝启示的理解与体会比我深刻
得多。你的聪明、智慧和能力也远远超过了我。你应当担负起拯救祖国和复兴民
族的重担,我甘愿作你的一名马前卒,像先知们预言的以利亚那样,为你的事业
铺平道路。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唤醒同胞们的良知,使他们有悔改的心,因为有
了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你所宣讲的真理。你的任务比我艰巨得多。让我们各尽所能
共同努力吧!”
    耶稣被约翰的诚挚感动了,他激动地搂着约翰的肩膀说:“约翰,愿上帝与
我们同在。他肯定会给我们指引道路,让我们为完成他所交付给我们的使命贡献
一切一直到死吧!看,天亮了,我相信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①耶稣受洗
后辞别了施洗约翰打算回拿撒勒去,但是他却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的驱使下不自
觉地向荒山走去。约翰的话还在他的耳边回荡:“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弥
赛亚!”
    “我真的是弥赛亚吗?”耶稣自问。
    “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在向他召唤。
    “是的,我是弥赛亚,我是上帝的儿子!”耶稣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自己的问
题。“既然如此,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耶稣登上了一个山头,面向耶路撒冷坐下来陷入了沉思:弥赛亚的具体使命
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耶稣长时间地祷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复思考犹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历
史,想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经验中理出一个头绪来。他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祷告,
忘记了饥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睡眠。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他领悟到大卫、所罗门时代之所以兴盛,固然有其政治、经济因素,但更主
要的却是宗教因素;所罗门晚期之所以衰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灾难的根源也在
于此;玛加伯时代的民族复兴并不是弥赛亚王国的降临;当前犹太人外有罗马异
族的民族压迫,内有腐败的祭司体制的宗教统治;撒都该派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