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孙穗芬的三个儿子长大进入学校读书后,孙穗芬总算摆脱了那些繁重的家务劳动的羁绊,在她39岁那年,她决心重返大学校园,于是孙穗芬跨入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校门。她在那里学习非常刻苦、勤奋,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门功课的成绩都是A类。在3年的时间里,她获得了秘书和金融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并荣获华尔街日报奖。因此,一时间,孙穗芬成为美国媒体的新闻人物。华尔街日报奖是由华尔街日报社设立的,它每年一度颁发给全美金融专业毕业生中成绩最优秀者。孙穗芬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利桑那大学的女大学生。    
    大学毕业时,孙穗芬的丈夫孙康威正在约旦工作,她便来到约旦一家美国公司工作。10个月的秘书工作使孙穗芬感到,在这里她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准备离开约旦,回美国,重新找工作。刚好这个公司总部有人来约旦调查,得知孙穗芬要辞职,总部人员了解她辞职的原因时,她坦率地告诉他们说:“我这个以学金融为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来做秘书工作,总感觉没趣味。因此要辞职。”听了她的意见,这家公司总部来约旦的人员就将孙穗芬推荐回美国总部工作。这是孙穗芬人生第一次不依靠丈夫,壮着胆子,拿着介绍信,独自来到马萨诸塞州总部,担任了管理训练的职务。1985年,孙穗芬开始经商。    
    1986年,是孙穗芬职业生涯的一大转折点。那时美国商务部公开招聘精通中文的商务领事,她受聘出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商务领事。大概因为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她到广州任职一事一度成为海内外华人世界的新闻。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广州的《羊城晚报》以及美国的有关媒体均对此作了报道。1989年,孙穗芬调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任商务领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不久,美国工商界的许多人士对中国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两国间的商贸活动还不畅通。孙穗芬到任后,为中美两国的许多商务活动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美籍著名人士靳羽西就曾这样说,孙穗芬是“中美贸易的红娘”。对此,孙穗芬女士也曾坦言:“我的作用就像一个媒婆。我到中国来,寻找他们到底想要从美国的公司进口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再同有兴趣愿向中国出售产品的公司联络,使得需求双方平衡。”    
    1992年7月,孙穗芬调任美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商务参赞。两年后,她辞去公职,到香港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香港顺亚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旨在帮助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如今,孙穗芬女士经常奔波于上海、广州、香港和美国之间,为中美、中欧贸易乐此不疲。    
    纵观孙穗芬女士经历的从空姐到家庭主妇,到大学生,到职业生涯的传奇人生轨迹,充分展示了她既是一个美国人,也是一个中国人,更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孙女的风采。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二部分民国二号人物黄兴

    黄兴(1874—1916),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原名轸,字克强。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高塘乡(今黄兴镇)人。    
    黄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是他的先祖。父亲黄炳崑生前为长沙府岁贡生,先后在本乡和省城任塾师。母亲罗氏出身名门,贤淑知礼。育有2男4女,黄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黄兴22岁中秀才。早年就读于长沙两湖书院,后进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因成绩突出,于1902年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1904年回国,在长沙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等20余位革命志士集会,成立华兴会,并被公推为会长。其后黄兴联络会党,议定次年秋天乘慈禧太后70岁生日大宴之际,在长沙组织起义。事情被泄漏后,遭清廷追捕,只得流亡日本。1906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先生,并与孙中山共同创立了同盟会。回国后,黄兴在以后的几年中,亲自领导和指挥了黄花岗和武昌两大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黄兴任陆军总长,从而成为辛亥革命的元勋。所以那时有人说“孙(中山)是一面旗,黄(兴)是一把剑”。时人还将他与孙中山二人并称为“孙黄”。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食道和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逝于上海。1917年4月5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下月亮坪。章太炎先生挽黄兴联是这样评价他的:“无公便无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干,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后人评价他的诗词:“苍凉不让陆渭南,雄健不让辛稼轩”;评价他的书法说:“笔力雄健遒劲,气魄宏大。”著作有《黄克强先生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等。    
    黄兴一生有过两次婚姻。19岁那年,经父母说合,与廖淡如(1873—1939)女士结婚。后于辛亥革命前期,与辛亥革命女杰徐宗汉结婚。徐宗汉,本名佩莹,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1907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1908年,黄兴回广州开展革命活动,亲自领导了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并受伤,在战斗中被流弹打断了两个指头,徐宗汉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并为黄兴改装,掩护他到香港治伤。当医生给黄兴动手术时,黄兴身边无一亲人,徐宗汉就假称是黄兴的夫人,在手术证件上签字。黄兴出院后,二人便正式结为夫妇,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涯。    
    黄兴有8个子女,廖夫人生有一欧、一中、一寰、振华和德华。徐宗汉生有一美、一球两子。黄兴另外还有一女,名文华。人称黄兴给子女取名颇有“面向世界,振兴中华”的寓意。长子一欧,早年曾随父一同从军,参加过武昌起义,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黄兴的次子一中,曾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回国后,先后在国民政府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和中央银行任职。一中先后同罗钦珍、杨英女士结婚,生有三子三女。    
    三公子一寰,曾留学日本。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一寰强烈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被日本当局逮捕下狱。获释后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后参加远征军,途中双目失明。生有一子一女。    
    黄兴的长女振华,毕业于中西女校,先后两次赴美留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积极从事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次女德华,曾就学于金陵大学。抗战后,肄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嫁给薛君度。薛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政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斯坦福大学政治系教授。薛君度曾任国内拍的电视连续剧《黄兴》的顾问。    
    黄兴与徐宗汉的两个儿子一美、一球也各有所成。一美毕业于巴黎大学,先后服务于国民政府外交部和赈济委员会,后与张继之女张瑛成婚。一球先后在德、美研究航空机械,抗战后回国,在民航公司工程部任职。后与程潜之女程博德结婚,生有子女各一。    
    文华,肄业于上海民生、博文等校,后与黄文山结婚。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先后在中央大学、纽约社会研究学院和中山大学任教。    
    黄兴的子孙现居全国各地,均有建树,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二部分长子黄一欧: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

    黄一欧(1892—1981),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黄兴先生的长子,母亲为黄兴先生的原配夫人廖淡如。别名黄祖光。1892年9月2日出生在长沙。    
    1903年,父亲黄兴从日本回国后,执教于家乡长沙明德学堂。那时小一欧便跟随父亲入明德学堂小学部读书。其后父亲在长沙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反清活动,并秘密组织华兴会。事情败露后,遭满清政府追捕,逃亡日本。黄一欧自幼随父投身革命。1905年,13岁的黄一欧亦远涉重洋,东渡扶桑,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读书。在这里读书期间,黄一欧认识了孙中山、章太炎等一批革命人士。1907年,年仅15岁的黄一欧经孙中山等人的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最年轻的会员,从此投身到推翻满清专制王朝的斗争之中,成为父亲和孙中山等人的得力助手。    
    从1910年春天开始,黄一欧奉父亲之命,奔走于日本与香港之间,为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做准备。在此期间,黄一欧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秘密从日本购买一批枪支弹药,然后暗中运往香港,不久被留在同盟会设在香港的统筹部工作。    
    1911年3月,黄一欧以缺额补员考入广州巡警教练所,并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开始在内地进行反清宣传,同时将从日本购买回的枪支弹药秘密运送到各起义点。在此期间,黄一欧亲自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死里逃生,成为这次起义中少数几个幸存者之一。    
    从此,黄一欧化名黄祖光,并受同盟会派遣回到广州、长沙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与一些革命同仁在长沙成立了“野球会”。该组织以练习棒球为掩护,团结革命志士,再次发动起义。事情泄漏后,黄一欧遭通缉,于是再次东渡日本。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黄一欧再度奉父亲之命回国,组建江浙联军,并担任沪军先锋队副司令,参加过光复上海的战斗。其后为了配合武昌起义军,他率沪军联合浙江、江苏等地方军攻打南京。正当他在前线作战时,接到在汉阳前线督战的父亲黄兴的手书:“努力杀贼,一欧爱儿”的题字,勉励他努力作战。在父亲的鼓励下,他一马当先奋勇杀敌,指挥得当,受到当地军民的一致好评,也深得父亲及孙中山等人的器重。    
    1912年,黄一欧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第二年,父亲黄兴叮嘱他,趁年轻之机“好好读书”,黄一欧于是只身赴美留学,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外交与经济。1915年,蔡锷将军准备发兵讨伐袁世凯,不料被袁世凯得知,便被软禁于北平。为了帮助蔡锷将军逃出北平,黄一欧奉命从美国来到日本,与程潜等人设法帮助蔡锷脱险。在他们的帮助下,蔡锷终于躲过袁世凯的爪牙的追踪,由天津至日本,再经香港、越南,然后安全到达云南,使蔡锷在云南顺利举行了讨伐袁世凯的起义。    
    1916年,父亲黄兴去世,黄一欧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中。1917年,黄一欧任湖南省铁路警备司令,并加入到讨伐北洋军阀的战斗之中,其后又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协助周震麟开展驱逐湖南省督谭延辏У幕疃1924年任川军北伐军第一路军司令。1925年以后,黄一欧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槽运局长以及天津特别政府参事。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黄一欧逐步认识到蒋介石背离了孙中山的路线,并于1929年起,开始参加了一系列的反蒋活动。1931年,黄一欧应孙科之邀,赴广州,任广东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继续从事反蒋活动。1932年,孙科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后,黄一欧任立法委员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蒋介石的独裁,一想起先父创立的中华民国的宗旨,因而心灰意冷,此间曾多次请辞未准。无奈之际,直到1941年后,便以养病为名,离开官场,回到老家湖南,从事实业。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人劝黄一欧先生出山,他坚决予以拒绝,并对来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蒋政权民怨沸腾,败势已定。”1948年3月,黄一欧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程潜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间,黄一欧被聘为湖南省政府顾问。解放军进军湖南前夕,黄一欧团结在湖南的辛亥革命老人,积极行动起来,劝说驻湘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放下武器,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黄一欧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曾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历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以及民革中央委员兼湖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此间,黄一欧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珍贵历史文物捐献出来,还撰写了不少有关父亲黄兴及辛亥革命的回忆录。改革开放以后,黄一欧先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众多的海外关系,做了大量的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1981年1月12日,黄一欧先生病逝于长沙,终年89岁。    
    黄一欧先生的妻子彭承祉,生有一子一女。其中儿子黄伟民承祖父之志,一生从事体育工作,晚年,继承父业,从事民主党派工作。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二部分幼子黄乃: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

    黄乃(1917—2004),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盲文教育家,中国盲文之父。原名一寰。黄乃在他父亲的8个子女中是最小的一个。当黄乃还在娘胎里时就经受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的父亲——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黄兴已于他出世的前一年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因极度的悲痛,导致腹中的他早产。1917年1月的一天他来到这个世界,从此便开始了他多难而坎坷的一生。年轻时一次意外,使黄乃右眼失明。在左眼也高度近视的情况下,为了继承父志,他克服重重困难去日本留学,回国后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到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初期,他又遭遇左眼失明之痛。然而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献身于中国的盲文事业,终于创制出一套最新汉语双拼中国盲文方案。从此黄乃先生被人们誉为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黄乃先生于2004年1月30日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生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