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8年,王弘之来到香港与1947年离沪赴台的姐姐王蕙第一次相会。1989年,王蕙回上海看望了弟弟,邀请弟弟到台湾探亲。1991年7月,王弘之终于生平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台湾,再度与姐姐王蕙相会。更使王弘之先生高兴的是,他父亲王伯秋的照片,已在广东中山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纪念馆陈列室展出。    
    孙中山先生有四个外孙,这四个外孙都是孙婉所生。孙婉两次婚姻,共生四个孩子。他们是大女儿王蕙、小女儿戴成功和长子王弘之、幼子戴永丰。广州解放前夕,戴永丰没有随父母、姐姐到澳门,却仍然留在广州,后进入岭南大学攻读畜牧,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畜牧免疫学的研究。后不幸患肺结核,咯血不止,窒息而死,可说是英年早逝。戴成功随母亲移居澳门后,一直跟随母亲,为了照顾母亲终身未嫁。1991年4月9日,戴成功因严重糖尿病引起肾功能衰竭,不幸在澳门镜湖医院去世。其丧礼十分隆重,除澳门各界人士参加外,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澳门分社和香港分社以及广东省政协都送了花圈。戴成功女士生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统一,曾于20世纪80年代担任过广东省政协委员。    
    王弘之先生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退休前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副教授,现为享有终身荣誉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弘之先生与李云霞结婚生有二子一女,两子是王志雄、王志纮,一女是王志玲。近些年来,王弘之先生经常参加外祖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1996年,王弘之夫妇还应邀赴北京参加外祖父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王蕙女士1947年去台湾与税兰洲结婚,生三子税力耕、税道耕和税儒耕。1998年,税兰洲在台湾去世。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子孙科:爱读书的国民党高官(1)

    孙科(1891—1973)是中国现代政坛上既特殊又复杂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惟一的儿子,其母为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字建华,号哲生。青年时代的孙科曾留学美国,留学期间,遵照父亲孙中山的嘱咐主修文科,兼理科。191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次年回国,到广州大元帅府任秘书。1921年,出任广州市市长兼治河督办。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孙科主持广州特别党部工作。192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3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等职。    
    1928年至1949年,孙科历任国民政府委员、铁道部长、考试院长、立法院长、行政院长以及国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49年3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后,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4年到台湾,曾任“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长。1973年9月病逝于台北。    
    少年时代的孙科,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便投身到反对清廷的斗争之中。其后又协助父亲孙中山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孙中山去逝后,孙科追随蒋介石,坚持反共政治立场,成为中共中央1948宣布的43名国民党的头等战犯中的第13名。    
    异域的求学生涯    
    孙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94年,父亲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4岁的孙科就随着父母漂洋过海,逃到了檀香山。那时的檀香山还没有学校,父亲为了中国革命到处奔波,教育孩子的任务当然就落到母亲卢慕贞的身上。卢慕贞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像所有的传统中国妇女一样,望子成龙,于是亲自教儿子读《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唐诗三百首》等书,还教儿子临摹字帖。7岁的孙科进入伯父孙眉办的私塾读了四五年书,在这里,他熟读了四书五经及《昭明文选》等一批中国古典名著。在母亲的严格督促之下,他刻苦学习,从小就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国学基础。    
    1901年,孙科在檀香山离开了伯父开办的私塾,进入美制小学。这是一所由天主教主办的圣东尼学校,从此,他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这所学校里,孙科同学的年龄一般都只有六七岁,而年长且已懂事的他比其他同学显然要用功多了。由于他读书很用功,总以优异的成绩跳级,所以,原为八年制的小学,他只用了4年的时间就毕业了。    
    1906年,孙科考入檀香山四年制的美式中学——圣路易士学院。学校离家较远,孙科毅然离开了母亲,住校读书。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生活。    
    檀香山,给少年孙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那里孙科除了读书外,每逢星期天或放学后的时间,他还经常到伯父的牧场去养马和牛。那时,孙科总喜欢逗着那些牲口玩,六七岁的他就学会了骑马。孙科学骑马时很勇敢,骑马时马背上既没有鞍子,也没有缰绳,只是在马头上系上一根绳子充当缰绳,他便纵身跃上马背,那马就在草场上狂奔不止。就这样,由于马难以控制,以致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有一次,孙科骑马时不慎从马背上翻下来,头被撞破了,血直流,他也不吭声,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怕大人知道后,再也不让他学骑马了。    
    1912年6月,孙科同妹妹孙和孙婉一同赴美留学。美国的加州大学入学条件很严,除考试一般课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这年8月,孙科参加加州大学的入学考试时,感到德语、法语和拉丁语是没问题的,惟独希腊语的考试没有把握。如果希腊语考试不及格,孙科进入加州大学就无望了。为此他十分着急,这个难题还是蒋梦麟帮助他解决的。蒋梦麟告诉孙科说,希腊语和汉语对于美国来说都算外语,如果能说服校方,用汉语代替希腊语,这个难题就可以解决了。于是孙科在蒋梦麟的陪同下,找到加州大学东方语教授傅兰雅(Dr。John。Fryer)。傅兰雅曾到过中国,在中国担任过江南制造局的教习,当孙科把用汉语代替希腊语的道理讲给傅兰雅听了后,或许是出于他对中国的一种特殊感情,以及孙科父亲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斗争的一种同情和敬意,他二话没说,便欣然同意了孙科的要求。在此同时,傅兰雅还用英语问了许多有关四书五经中的内容,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孙科对他所提的问题都一一作了准确的回答,傅兰雅非常满意,当即发给孙科一张汉语考试及格证书,使得孙科顺利地进入加州大学学习。    
    那时,孙科的父亲孙中山为国事日夜操劳奔波,常常被弄得焦头烂额,他得知儿子顺利进入加州大学学习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欣慰。他特别嘱咐儿子要文理并重。因此,孙科根据父亲的要求主修文科,兼修理科。在留学美国期间,孙科牢记父亲的谆谆教导,勤奋好学,各科成绩都很好。1916年,孙科在加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主修政治、经济及财会,另外还选修了新闻学。1917年6月,孙科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获取商科硕士学位。    
    一生爱读书    
    孙科自幼在父亲孙中山的关心、督促之下,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孙科早在檀香山读书时,孙中山先生就曾经从英国给他寄了一套“人人文库”丛书。这是一套一百多册的英语文学书籍,该丛书收录的都是英、美等国著名作家的小说、剧本。在信中孙中山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孙科与父亲得以有一段短暂的相聚时间。在这期间,孙中山与儿子孙科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读书。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孙科在南京政府任职期间,其寓所还挂着一幅自书的“养浩然之气,读有用书”的得意书法作品,以告诫自己,公务虽忙,仍要不忘读书。    
    孙科在美学习期间,曾对文学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而父亲孙中山反复嘱咐他要多读一些和国计民生有关的论著。有一次,孙中山来到旧金山,看到孙科房间里摆满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就对他说:“你不要在这些书上多费精力,因为它对今日中国没有很大的用处。我们中国人现在是要救国,你要多读一些有关政治、经济和科学的书。”    
    在美留学期间,孙科还经常收到父亲从各地寄来的各种有关中西文化的书籍。如在国学方面就有《通鉴纪事本末》,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等;西方文化方面的就有亨·乔治的《进步与贫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达尔文游记》等。在父亲的帮助下,孙科对政治及科学书籍等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直到晚年,寄居美国期间的孙科,仍然不忘读书。在他看来,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确其乐无穷。因此,他常以读书自娱。年逾古稀的孙科每天坚持徒步到图书馆看书,有时直到图书馆关门时,经管理员再三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图书馆。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子孙科:爱读书的国民党高官(2)

    移居美国期间的孙科,虽经济拮据而读书的嗜好不减,其生活主要靠儿女的接济。无钱买书,只能每天购些便宜的报纸、杂志来阅读。据说有一天,孙科从报纸上看到《清史》在台湾出版的消息,一向爱书的他非常高兴,立即写信给从前他任立法院院长时的秘书长梁寒操写信,托他为自己代购一部。所幸《清史》的编纂者得悉此事,为晚年孙科的强烈求知欲所感动,于是赠送了一部《清史》给他。在他的家中,可说到处都是书。孙科一生爱读书的嗜好,在国民政府委员中是出了名的。    
    父亲的追随者    
    孙科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就投身到反对腐败的满清专制政权的革命中,协助父亲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1910年,同盟会在檀香山大声周刊社楼上举行加盟大会,并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这时,还在圣路易士学院读书刚满20岁的孙科也加入到同盟会之中,成为父亲的追随者。那时同盟会在檀香山创办了《自由新报》、《大声周刊》,极力倡导反清,鼓吹革命。孙科在读书之余,还担任这两家报纸的地方版和世界新闻专栏的编辑工作。为了办好这两个专栏,孙科广泛搜集清朝统治者入关后虐待、残杀老百姓的血腥史料。他发表的有《扬州十日》、《文字狱》和《禁书》等文章,使广大华侨进一步认清了清代统治者的罪行,大大鼓舞了侨胞们的革命情绪。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大爆发,海外华侨无不欢欣鼓舞,纷纷使用各种方式积极支持这场革命。此时,正在美国加州紧张备考的孙科得到这一消息后,也非常激动。这位年轻的同盟会员立即停止了备考,马上全身投入到革命宣传中去。在那里,他还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创办了进步刊物《民国月刊》和《少年中国晨报》,馆址设在唐人街,孙科从学校到报馆,要靠轮船渡海。每天当孙科一来到报馆,总要工作到深夜才返校。1912年1月,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国诞生,工作千头万绪,孙科奉父亲之命回国,协助父亲工作。那时,年轻气盛的孙科,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在父亲身边工作着。    
    在留学美国期间,孙科还担任了留美学生会会长,亲自带领留美的一批同学们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联络华侨,号召他们开展募捐活动。在此同时,孙科还担任同盟会驻美洲总支部长林森的英文秘书和粤语翻译。    
    1914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黄兴偕夫人访美,继续宣传讨袁复国的大义,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华侨们还邀请黄兴演讲,但是黄兴不会讲粤语,孙科则随黄兴担任粤语翻译。1917年,孙科携妻儿离开美国回到广州后,又立即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之中。    
    1921年到1926年期间,孙科任广州市长,为广州市政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孙科在任市长期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建设上,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修建了近26公里的现代道路,街道拓宽了2。5米,新路均铺上了水泥。    
    在任广州市长期间,孙科还在推行教育、加强城市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邀请一些社会名流来“市民大学”讲课外,还亲自在“市民大学”上课,宣讲法律、人文、医学及工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准备为妇女提供育婴、家教、妇女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后因经费困难而被迫放弃。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孙科在国民党政府中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孙科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发生在1912年6月,孙科偕两个妹妹赴美留学,途经檀香山,结识了堂妹陈淑英,并与之结婚。后生有二男二女。二男是孙治平、孙治强;二女是孙穗英、孙穗华。1935年,与自己的机要秘书蓝妮结婚,婚后生有一女,这就是孙穗芬。至于孙科的女儿孙穗芳,则是他婚外与同居女友严蔼娟所生。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长孙孙治平:时刻惦记着祖父

    孙治平(1913—  ),中华民国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的嫡长孙,孙科的长子,母亲是前国大代表陈淑英。孙治平与弟弟孙治强都是其父孙科和母亲陈淑英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期间出生的。孙治平1913年11月16日出生,他出生时,时任临时大总统的祖父孙中山,希望自己亲自创建的新生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就给自己的这位长孙取名“治平”。当然,孙中山也希望自己的孙子未来成人之后也能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因此取名“治平”。1915年1月27日,孙中山的第二个孙子在美国出世后,孙中山先生为他的第二个孙子取名为“治强”,显然是他感到治国须先求平安,再求国家强盛,国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