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婆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告别婆娑-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葛瑞:它会让我立刻想到丑陋、可怕、邪恶、残忍、折磨……这些字眼。
  阿顿:形容得真好,道出了每个人潜意识的本质,只是他们毫不自觉而已。在人们把自己交托给圣灵以前,这都是潜意识的常态,它的可怕,象征着你与上主的分裂,你冒犯了祂,上主之子自认为犯下了滔天大罪,必会遭到死亡的惩罚云云。这令人难以承受的内疚逼他付出痛苦的代价。你眼前的世界虽然有时惨不忍睹,奇怪的是,比起人们基于内疚而认定自己必会遭受的惨烈下场,世界还算是一个不坏的出路呢!葛瑞:对于谋杀或自杀的人来讲,这怎么可能算是一种出路,难道不会加深他们的内疚吗?
  阿顿:不!别忘了,内疚不过是人心中的一个念头而已,世间的行为本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后果的。杀人及自杀的行为确实会造成内疚的回收和循环,甚至还有变本加厉之势。谋杀或自杀的人通常已经把死亡当作最后的出路,害人的人其实恨的是自己,虽然他们已把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了;杀人其实也只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毁灭的行为而已。我们先前说过,你对别人的恨,骨子里是一种自憎的表现,因此,每个罪犯冥冥中都会期待自己被捕,表示受到报应。而且,你也别忘了,即使大部分的内疚会投射到别人身上,一样也会投射到自己虚幻的身体上,因为我们说过,身体也早已被人们视为心外之物了。这种自憎心态会透过种种的变相方式呈现出来,例如「藉用警察的子弹自杀」的手段,人们故意向警察开枪,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一来准死无疑。这类人不论用什么形式自杀,都是为了结束那忍无可忍的内疚之苦;然而,事实上,他们潜意识里的内疚不会因为自杀而减少分毫的。自杀只能结束这一世的生命,解决不了那未了的心结。死亡不是出路,真宽恕才是你的出路。《奇迹课程》这样说了:
  人不是靠死亡脱离这世界的,而是靠真理;所有的人都会知道这一真理的,因为天堂不仅为他而造,并且等待着他的归来。
  白沙:你该知道,不仅你不想去面对潜意识里那可怕的内疚,你的小我更是惊恐万分,深怕你一日成功了,改变了自己的心意,那么它那独立的个别身分就无从立足了。因此你需要具备相当坚强的意志力,一边观察它的运作,一边还有勇气承认小我的思想体系确实存于自己心内;然后允许圣灵帮你化解小我,也就是宽恕你眼前种种象征性的人与事,两者是同一回事。葛瑞:你是否会具体指导我该怎么做?虽然有〈练习手册〉的导引,但仍需要你拉我一把!
  阿顿:我们能够教你的一切都已记录在这部《课程》里了,我们只是帮你整理出这部书的重点,方便你运用于现实生活而己。当然,我们答应过你,不会只给你一套理论,还会教你如何处理眼前的问题。葛瑞:但愿如此,因为我难免会有疑虑: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够不再怨怪别人?不再判断、定罪或攻击他人?觉察自己每个负面思想,而且还要随时宽恕?再也不听信自己生气的借口?老兄,这恐怕要等到我成了圣人才有可能。阿顿:葛瑞,你本来就是圣人,只不过还不自觉而已。至于你认为一般世人不太可能达到《奇迹课程》的高标准,那就错了,你自己也曾引过《奇迹课程》那句「奇迹是种习性」,你慢慢修下去,便能体验下面的话一点也没错:愤怒的借口是绝对无法立足的。攻击也是毫无理由的。摆脱恐惧必须由此开始,也是在此完成的。
  为什么这事如此重要?因为不论你在念头上怎样攻击别人,或别人怎样用言词或行为来攻击你,你得救的关键就在下面几句话:
  救恩的秘诀即在于此: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自己做的。不论攻击化身为什么形式,此言不虚。不论是谁在扮演敌人及攻击者的角色,此言不虚。不论外表上是什么原因使你饱受痛苦,此言不虚。你若知道自己在做梦,你就不会跟着梦中的角色起舞。任他们变得多么可恨、多么凶暴,一点都影响不到你,只要你已认清那只是你的梦而已。是的,只要你开始评断梦中的角色,就等于把梦境弄假成真;不论你认定自己需要赎罪,或别人该去赎他们的罪,甚至暗中希望他们受到报应,你都掉进小我的圈套了。
  你一旦把内疚当真,还为它赎罪,就不可能除去它了。这是小我的伎俩,它不仅不想除去它,反而火上加油。小我相信经由攻击而得的救赎,它全力拥护「攻击即是救恩」这神志不清的观念。它继续说:
  因此,根据小我的教诲,没有人能摆脱得了罪恶感。因为攻击会把罪恶感弄假成真;它既成了真的,就再也没有办法克服它了。
  葛瑞:你是说:不劳上主来宽恕我们,只要我愿宽恕别人,不再攻击别人,我就已经宽恕了自己。如果我还在心里评断别人,即使一句话也没说,什么事也没做,批判的念头,就等于攻击;为此,我必须随时监视自己所有的起心动念。不论我在攻击或宽恕,其实都是针对自己而发的,因为外面那些人并非真的存在,他们只是反映出我内在心思的某个象征而已;同理,我也只是集体意识里的一个象征罢了。世界不需要上主的宽恕,人们只需宽恕眼前的有形事物,自己就已受到宽恕。阿顿:正是,《奇迹课程》讲得再清楚不过了:
  上主不用宽恕,因为祂从不定人之罪。必须先定人之罪,才有宽恕的必要。这个世界迫切需要宽恕,只因这是个充满幻觉的世界。因此,宽恕的人就等于将自己由幻觉中释放出来;凡是不肯宽恕的人,便是听任幻觉的束缚。正如你只能定自己的罪,你也只能宽恕自己。虽然上主不用宽恕,祂的圣爱却是宽恕的基础。虽说你不需要上主的宽恕,因为祂从未定你的罪,但你仍能随时「上达天听」,也就是与圣灵相通。祂会这样对待你的罪咎:
  圣灵驱逐它的办法,只是平心静气地认清它根本不存在。
  我们往后的拜访,还会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深意。
  白沙:目前为止,你大概还无法全面看清「真宽恕」的种种益处。没有人要求你分分秒秒都能立刻宽恕,你大概也做不到。有时,只要宽恕两天前或半小时以前的事情,就不错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尤其是这个时代,到处蔓延着「愤怒」的瘟疫,想要不卷入那个漩涡,还真不易呢!连两千年前的J兄,有时都难免会跟身体认同,但他终究不愧是一代宗师,很快就宽恕而且超越了。至于你们,反正时间只是一种幻相,所有记忆中的、眼中所见的,与外界的种种形象,也都是同-回事,你随时都可以宽恕过去的事件,即使有待宽恕的人早已不在人间。葛瑞:你是说,我与父母的一些未解的过节仍有宽恕的机会,只要宽恕了我过去对他们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对不?
  白沙:一点也没错。你必须宽恕自己,这和你必须宽恕别人一般重要,否则,你不可能真正体验到,身体的存在与否原来是如此无足轻重。我们说过,你的身体不会比别人的身体更真实或更重要。说到身体,我们得提醒一下轮回的问题,免得我们的谈论会让人把轮回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其实,它跟所有的事一样,只是-场梦而已。外表看来,你投胎到一具身体内,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具身体,但《奇迹课程》却告诉你,你所见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亲爱的老弟,我相信你对「人生如梦」的观点已经不那么陌生了。【作者按:当阿顿首次提及「娑婆世界只是一场梦」的观点时,我拒绝接受这一说法,因为那跟我的经验完全不符合。但阿顿与白莎都晓得,我早在一九八O年间就读过莎莉麦克琳的书《危险的立场》( Out on a Limb ),她引用了《托尔斯泰书信集》( Letters )中的人深省的一句话。那种天问似的说法,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那时并不知道,诺斯替派的华伦底奴斯学派早就有此一说了:「我们在世的生命,由生到死,包括所有的梦想在内,本身不就是一场梦?我们把它当成真实的生命,从不怀疑它的真实性,只因为我们对另一个更真实的生命一无所知。」】葛瑞:这个观点虽不陌生,我也曾有过几次类似的体验,只是,大多时候,我真的感觉不出自己是在做梦。
  阿顿:放心,你会有愈来愈多如梦如幻的体验的;但你如果想要经常有这类体验,而不是偶然几次的浮光掠影,必须在宽恕上头多下工夫。
  葛瑞:你能否多讲一点小我如何在世间施展计谋的话题?好让我知道该在那个节骨眼上特别留意,因为你说过那是一种圈套,不是吗?
  阿顿:是的,小我不但认定你已经跟上主分裂了,而且还在人间一再为你回放分裂的幻相,让你不得安宁(这样讲已经算是很客气了)。平时,你活得好好的,突然冒出一些小事,立刻让你心烦意乱,这不是常有的事吗?这类状况,无关乎事情的大小或轻重,只要能搅乱你内心的平安,即使是芝麻小事,一样象征着你心目中「天人分裂」的那个根本心结。不论这事是以哪一种形式呈现,发生于何时,都会把你带回人类原初的那一刻:你在天堂里活得好好的,突然开始烦恼起来,首次感到自己与上主分开了,这是世界一切烦恼的源头。在人间梦境里,你的烦恼似乎都兜绕在你认为是自己的那一具身体上头打转,其实,连这种「自我认同」,基本上都出自这一分裂的妄念。葛瑞:就像埃默森在他的〈诗人〉一文所说的:「我们都是象征,住在象征里。」
  阿顿:没错,那句话确实出自埃默森《论文集第二辑》里的〈诗人〉那篇文章。没想到乳臭未干的你还挺有见识的呢!
  葛瑞:多谢夸奖,我会记得把你的赞美加入我的履历表里。
  阿顿:等我们下回来访时,还会详细地解释《奇迹课程》「只有一个问题,故也只有一个解答」的理念。让我们再回到小我的阴谋吧!
  世界上层出不穷且错综复杂的问题,让你活得如坐针毡:罪恶感、挫折感、无聊、害怕、自卑、不安、生气、孤独,活得怨气冲天,不是瞧人不起,就是委曲求全等等,可说都是小我千方百计的杰作,它想尽办法激起你的情绪反弹,与它共舞。不论出现哪一种情绪,基本上都是一种「分别判断」,只要你一作出那些判断,就等于在为小我的世界背书,同时也巩固了分裂的幻相及幻相中的一切。在它的剧本里,当然少不了「三世」的时间观念(我们以后再谈时间的问题),小我为那分裂幻境绞尽脑汁,写出千奇百怪的剧本,确保人间的冲突永无止息之日。当然,它也不忘穿插一些美好时光,在好坏对比之下,将人生展现得更加真实。其实这样的苦乐交替,不过是另一个二元论的把戏而已,尽管真实的你是不可分割的灵性。此刻,我们举几个例子让你明白小我是如何把你带入「分裂」的人生信念里的。白莎:简而言之,就是你对眼前事物的响应和反弹,把天人分裂的经验弄假成真了;你的人际关系以及彷佛专门为你量身订作的人生困境,全都在显示你弄假成真的过程。而且,那还不限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连你冷眼旁观的事件也包括在内。例如:别人的人际关系问题,甚至你在电视或网络上所看到的新闻。就以飞机失事为例,还有什么能比这意象更贴切地象征着人类「掉出」伊甸园的经验(The Fall)?又如,要儿离开安全温暖的母胎,硬被推到世界来,不正象征着人类脱离上主的痛苦记忆吗?当子弹、利刃、雷射枪、弓箭、长矛,甚至荆棘冠冕刺入人的肌肤时,肌肤会作何反应?葛瑞:它会裂开。
  白莎:地震时,那支撑着你一生梦幻的大地,又会如何反应?
  葛瑞:地面会裂开。
  白莎:遭人遗弃的婴儿或小孩,分裂的感觉更为惨烈,这给了孩子一辈子怨恨父母遗弃的最好理由,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潜意识的内疚投射到双亲身上,让小我不禁手舞足蹈,窃喜不已。这类例子实在不胜枚举,然而说来说去……葛瑞:是的,它们全是同一回事。
  白莎:即使在疾病现象上,隐藏于潜意识的攻击念头也会具体显现为人体细胞的彼此吞噬,形成癌症或其它各种疑难杂症。
  你一生的每个阶段,童年期,学生时期……,以及过去几十年的每一个经历或每一种职业,在在显示出人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把戏。这样的一生必然冲突频频,如实地象征出人与人的分立。如果你命大的话,你的国家不会陷入最典型的冲突——战争中,但没人敢做此保证。即使你活在所谓的太平盛世从襁褓到坟墓,依然有数不清的冲突和暴力随时等候着你。你不仅会和立场不同的人结下「特殊的恨」的关系,你也能建立「特殊的爱」的关系;但不论是爱是恨,一定与我们的身体脱离不了关系。我们曾引用过《奇迹课程》的说法:身体不过是罪咎之念化身为血肉,然后投射于外而形成的,好似一道血肉之墙,把心灵禁锢起来。你想要的岂是这一种爱?圣灵的爱则会对你说:身体无法分开你们,透过宽恕,重新结合吧!你和弟兄姊妹才能重归一体,重归无限。就一般情形而言,你若决定在形体层面与某人结合,充其量,你只是顺从身体的本能去做它本来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难能可贵的,只是,如今你已渐能怀着宽恕之念去爱人,圣灵必与你同在。葛瑞,在你的人际关系里,当你与人交恶时,会有那些特征?
  葛瑞:我们分道扬镳。好了,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外面什么人也没有,所以最好还是转向自己的心内。唯一返回天乡的路,就是宽恕外在的一切,因为被你宽恕的那些「外」物,只是自己内心投射出去的象征而已。白沙:没错,我们还会为你详细解释该怎么去做。我们已告诉过你,将来的访问会愈来愈短,理由之一:圣灵的答复比小我的问题单纯多了。《奇迹课程》之所以写得这么长,只因真理本身虽然单纯而且一贯,你的小我却不简单,需要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