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临床通常与免疫组化法一起检测,意义就大很多。
    目前已经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部分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等
疾病为免疫复合物病,CIC检测对这些疾病是一种辅助诊断指标,对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
效果也有一定意义。
二、冷球蛋白检测
    冷球蛋白(cryogtobt…lin,CG)是指温度低于30℃时易自发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
免疫球蛋白。不包括冷纤维蛋白原、C一反应蛋白与清蛋白的复合物以及肝素沉淀蛋白等
一类具有类似特征的血清蛋白质。当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时即称为冷球蛋白血症。  ’
    【原理】将受检血清分装于两支试管,分别置于4℃冰箱和37℃孵箱,直立72h。若
4℃冰箱管出现沉淀而37℃孵箱管无沉淀,则为阳性。然后,将沉淀用冷磷酸盐缓冲液洗
涤,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A)即可定量。
    【参考值】  阴性或低于80rag/L。
    【临床意义】  冷球蛋白分为3型:I型为单克隆型,约占总数的25%,主要是IgM
类,偶有Ig(j,罕有1gA或本周蛋白。多伴发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
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M蛋白血症。Ⅱ型为混合单克
隆型,约占总数的25%,其冷球蛋白是具有自身IgG活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主要是
IgM类,偶有IgG或IgA。这些冷球蛋白常与自身IgG Fc段上的抗原决定簇相结合,呈
现Ig(j—IgM等复合物状态。多伴发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淋巴增殖性
疾病、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Ⅲ型为多克隆型,约占总数的50%,其冷球蛋白为多克隆、
多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混合物,如IgM—IgG或者IgM—Ig(3一IgAD等。多伴发于类风湿关
节炎、干燥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
动性肝炎、链球菌感染性肾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三、C一反应蛋白检测
    c一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细
胞壁C一多糖起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不仅能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等体内
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还可以结合卵磷脂和核酸等,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
节免疫的作用。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
    【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一定介质条件下产生浊度,当光通过时发生散
射,根据散射强度判定待测物质含量。
    【参考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