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行TDM时,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其结果方可对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具有指导意
义。TDM的条件见表4—7—26。
    表4—7—26 TDM的条件
    TDM的条件
①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必须与血药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②在较长时问内保持其治疗作用的药物,而非一次性或短暂性给药
③判断药物疗效指标不明显者
④已有药物的治疗浓度数据和药代动力学的参数
⑤已建立了灵敏、准确和特异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可迅速获得结果,并据此调整给药方案
    (二)需要监测的药物
    目前的检测技术几乎可以监测所有药物的血药浓度,但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需要进行血
药浓度监测,TDM的适应证见表4—7—27。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见表4—7—28。目前,临
床上监测最多的药物有地高辛、苯妥英钠、碳酸锂、茶碱、庆大霉素、环孢素、甲氨蝶
呤等。
    表4—7—27 TDM的适应证
TDM的适应证
①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即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狭窄,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甚为接近者
②药代动力学特征呈非线性特性的药物(即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与剂量有关)
③患有肝、肾、心脏和胃肠道等病变,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时,血药浓度变化大
④有发生药物毒性反应的可能,或可疑发生毒性反应者
⑤在常用剂量下病人无治疗反应者,测定血药浓度查找原因
⑥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又极易发生毒性反应者
⑦联合用药,因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发生药物互相干扰时
⑧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⑨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落薯《4叠港灌灌臻薅霎杂灌淫憾
哆‰意赫瀵攀攀
连穹●《‰《毳《滤j_警l》|警j甑j
表4.7—28需要TDM的药物
二、治疗性药物监测的结果分析
    TDM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果分析水平的高低,正确地分析TDM结果,
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提高疗效,以及避免和减少药物中毒有重要意义。TDM分析应掌
握2个基本原则:①必须熟悉所监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②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
析TDM。
    (一)掌握必要的临床资料
    要正确分析TDM结果,必须掌握必要的临床资料,这对评价血药浓度结果是有价值
的。TDM结果分析需要掌握的资料有:病人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标本采集时间、联
合用药、实验室检查、TDM方法、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其中以用药情况和标本采集
时间最为重要(表4—7—29)。
    表4—7—29 TDM结果分析必须掌握的临床资料
项    目
一般资料
用药情况
标本采集时间
联合用药
实验室检查
检测方法
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活性代谢产物
内    容
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种族、身高、烟酒嗜好、所患疾病、合并疾病、治疗情况
药名、剂量、剂型、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其他用药情况
以药物性质和用药情况而定,采集后及时处理
相互作用的药物、干扰监测的药物
肝功能、肾功能和心功能
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精密性
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常数、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布容积、总清除率、肾廓清率
有些药物的代谢产物活性高、作用强,需要监测
    (二)影响TDM结果的因素
    TDM结果除了与用药是否适当、采集标本时间是否恰当,标本处理及检测方法是否
正确有密切关系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TDM结果。
    1.用药因素及药物代谢因素  影响TDM结果的用药因素及评价见表4—7—30。影响
TDM结果的药物代谢因素及评价见表4—7—31。
;●●{l}{lj羞重藿嚣藿鬈l|重,,;l|重藿董重重l,l薹    ,,;,llll
;:;溘重蓬藿污藿l霪霪藿{l  ;;,;;;ll㈨鎏
|攀攀j渗÷攀然鞲谶晦
表4—7—30影响TDM结果的用药因素及评价
    因    素
用药途径
评    价
不同用药途径的血药浓度升高的速度不同。静脉用药的血药浓度升高最快,肌肉注射次之,口
服最慢
用药剂量及次数    每次用药剂量及每天用药次数可明显影响TDM结果
药物干扰    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药物,其间可以发生相互干扰作用,影响其摄取、利用、代谢和清除等
表4—7.31  影响TDM结果的药物代谢因素及评价
  因    素
药物吸收
药物运送
药物摄取
药物利用
药物代谢
药物清除
评    价
不同的用药途径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口服用药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较大;静脉和肌肉用药对药物吸收
的影响相对较小    ,
药物往往与蛋白质结合后参与转运,如果药物结合部分与游离部分比值是恒定的,血药浓度能够反
’映游离部分的含量;如果比值随时间而变化,血药浓度则难以反映游离部分含量的变化
药物只有到达靶组织或进入靶细胞后才能发挥作用。血液循环障碍则可延缓靶组织或细胞对药物的
摄取,因而影响血药浓度
当靶组织、器官有病变或代谢紊乱时,可影响组织对药物的利用
大多数药物在肝脏内代谢或灭活,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药物代谢减慢或障碍,导致血药浓度增高,
极易发生药物中毒
肾脏疾病时,主要经过肾脏清除的药物排泄减慢,可以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使血药浓度增高
    2.生理因素  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对血药浓度影响较大,按年龄、体重和体表面
积计算用药剂量较为合理和科学。另外,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儿童和
老人对药物比较敏感,女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高于男性。分析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时应
予以重视。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产生影响,个体间的药代动力学的差异
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影响药物转化的遗传多型性有乙酰化多型性和氧化能力多型性。
    4.检测方法因素  TDM可供选择的检测方法很多,现有的分析技术均可用于TDM,
如气相色谱法(G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G)、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分析法
(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等。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结合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
及其有效血药浓度,选择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误差小、特异性强和准确性高的方法。
    5.标本采集因素  一般情况下,以血浆或血清为检测标本,也可采集全血标本。另
外,唾液、尿液、脑脊液也可以作为检测标本,但其测定方法和结果判断还存在一些问
题。采集标本量及时间应根据监测目的、要求和具体药物和数据处理方法而定。采集标本
时的注意事项见表4—7—32。
    表4—7—32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①准确记录用药和采集标本的时间
②长期应用的药物必须在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采集标本
③疗效范围小、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在峰值和谷值时采集标本。静脉用约的皿约浓度峰值一般在州约』口l。~
  30min,肌内注射后1~2h,口服用药后l。5h;谷值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在下次给药前即刻为宜
④出现药物中毒症状时应在出现症状之后或即刻采集标本
⑤要掌握所监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410
等四锯实验诊际
    (三)TDM常用参数和参考数据
    TDM常用的参数有药物半衰期、达到峰值时间、达到稳态时间、有效浓度范围、最
小中毒浓度等。临床常用药物TDM参考数据见表4—7—33。
    表4—7.33临床常用药物TDM参考数据
药物    半衰期(h)    峰值时间(h)    稳态时间(h)    有效浓度    最小中毒浓度
甲氨蝶呤    1.5~15    1~2
地高辛(;ug/L)
碳酸锂(mmol/I,)
茶碱(mg/L)
庆大霉素(mg/I。)
环孢素(#g/I。)
苯妥英钠(mg/I。)
阿米替林(“g/L)
利多卡因(rng/I。)
奎尼丁(mg/I。)
丙戊酸(mg/L)
乙琥胺(rag/L)
某田阻亚rma/T、
36
18~20
3~13
1.5~2.7
不定
18~30
10~20
1.8
6.2
7~10
50~60
Sn~1 44
2~3
1~3
2~5
1.O
1~6
4~12
4~8
10~30min(IM)
1~2
1~4
1~2
7~11d
2~7d
11~20
10~15
11~25d
4~8 d
5~10
25~30
2~4
8~12 d
2~3W
给药24h
5~lOmg/L
O.9~2.0
O.3~1.3
10~20
5~10
100~450
10~20
150~250
2~5
2~5
50~100
40~100
10~40
给药24h
5~10 mg/L
2.O
1.5
20
12
600
20
500
9
0
100
150
30
【刘成玉)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球蛋白(iFilmLmoglobulin,Ig)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
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Ig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
能,血清及体液Ig含量可因疾病而发生变化。Ig的异常变化可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状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感染性疾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鉴别诊
断、疾病监控和预后。
    免疫球蛋白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为Ig(二、IgA、IgM、IgD和IgE五大类。Ig的
检测都是利用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血清中的Ig('、lgM、IgA的含量较高,可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IgD、IgE的含量较
低,常用EI。ISA、放射免疫(RIA)、荧光偏振技术、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
一、免疫球蛋白G检测
    免疫球蛋白G(imm Lmoglobulin G,I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
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
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
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  IgG:7.O~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问,胎儿血Ig(3浓
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
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1)Ig()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
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lemato—
SUS,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
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
    (2)Ig(;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
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二、免疫球蛋白A检测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
411
412
种。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
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
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O..~3.5g/L;SIgA唾液平均为O.3g/I.,泪液为30~
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
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1)IgA增高:见于IgA型MM、sI。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
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2)IgA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
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三、免疫球蛋白M检测
    免疫球蛋白M(immuhogIoblJlin 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
体发育中还是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
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
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血清IgM: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
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
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
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O.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2)IgM降低:见于IgC;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
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四、免疫球蛋白E检测
    免疫球蛋白E(inamuhoglobulin E,IgE)为血清中最少的一种Ig,约占血清总Ig的
O.002%;它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是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
染及皮肤过敏等有关,因此检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对工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
的确定有重要价值,下面主要介绍血清总IgE的检测,特异性IgE的检测见第八节其他免
疫检测。
    【参考值】  成人血清IgE:0.1~O.9mg/L(ELIsA法)。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婴儿脐血IgE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