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痔  痔(hemorrhoid)是直肠下端黏膜下或肛管边缘皮下的内痔静脉丛或外痔静脉
丛扩大和曲张所致的静脉团。多见于成年人,患者常有大便带血、痔块脱出、疼痛或瘙痒
,感。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被直肠下端黏膜所覆盖,在肛门
内口可查到柔软的紫红色包块,排便时可突出肛门口外;外痔(externa hemor?rhoid)位
于齿状线以下,表面被肛管皮肤所覆盖,在肛门外口可见紫红色柔软包块;混合痔
(mixed hemoi’rhoid)是齿状线上、下均可发现紫红色包块,下部被肛管皮肤所覆盖;具
有外痔与内痔的特点。
    5.肛门直肠瘘  简称肛瘘(archosyrinx),有内口和外口,内口在直肠或肛管内,瘘
管经过肛门软组织开口于肛门周围皮肤,肛瘘多为肛管或直肠周围脓肿与结核所致,不易
愈合,检查时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有瘘管开口,有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在直肠或肛管内可
见瘘管的内口或伴有硬结。
    6.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proct:optosis)又称脱肛(archocele)。是指肛管、直肠或乙
状结肠下端的肠壁,部分或全层向外翻而脱出于肛门外。检查时患者取蹲位,观察肛门外
有无突出物。如无突出物或突出不明显,让患者屏气作排便动作时肛门外可见紫红色球状
突出物,且随排便力气加大而突出更为明显。此即直肠部分脱垂(黏膜脱垂),停止排便
时突出物常可回复至肛门内;若突出物呈椭圆形块状物,表面有环形皱襞,即为直肠完全
脱垂(直肠壁全层脱垂),停止排便时不易回复。
二、触诊
    肛门和直肠触诊通常称为肛诊或直肠指诊。患者可采取肘膝位、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等。触诊时医师右手示指戴指套或手套,并涂以润滑剂,如肥皂液、凡士林、液状石蜡
后,将示指置于肛门外口轻轻按摩,等患者肛门括约肌适应放松后,再徐徐插入肛门、直
肠内(图2—7一11)。先检查肛门及括约肌的紧张度,再查肛管及直肠的内壁。注意有无压
痛及黏膜是否光滑,有无肿块及搏动感。男性还可触诊前列腺与精囊,女性则可检查子宫
颈、子宫、输卵管等。必要时配用双合诊。对以上器官的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外对盆
腔的其他疾病如阑尾炎,髂窝脓肿也有诊断意义。
    直肠指诊时应注意有无以下异常改变:①直肠剧烈触痛,常因肛裂及感染引起;②触
痛伴有波动感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③直肠内触及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常为直
肠息肉(proctopolypus);④触及坚硬凹凸不平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⑤指诊后指套表
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应取其涂片镜检或作细菌学检查。如直肠病变病因不明,应进
一步作内镜检查,如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见内镜检查),以助鉴别。
图2…7.11直肠指检
189
。190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一节脊柱检查
    脊柱是支撑体重,维持躯体各种姿势的重要支柱,并作为躯体活动的枢纽。由7个颈
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4个尾椎组成。脊柱有病变时表现为局部疼痛、姿
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脊柱检查时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
序进行。
一、脊柱弯曲度
    (一)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
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
弯。轻度侧弯时需借助触诊确定,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
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
弯。正常人脊柱无侧弯。除以上方法检查外还应侧面观察脊柱各部形态,了解有无前后突
出畸形。
    (二)病理性变形
    1.颈椎变形  颈部检查需观察自然姿势有无异常,如患者立位时有无侧偏、前屈、
过度后伸和僵硬感。颈侧偏见于先天性斜颈,患者头向一侧倾斜,患侧胸锁乳突肌隆起。
    2.脊柱后凸  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kyphosis),也称为驼背(gibbus),多发
生于胸段脊柱。脊柱后凸时前胸凹陷,头颈部前倾。脊柱胸段后凸的原因甚多,表现也不
完全相同,常见病因如下。
    (1)佝偻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
消失。
    (2)结核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及腰段。由于椎体被破坏、压
缩,棘突明显向后凸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常伴有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病变如肺结
核等。
    (3)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成年人,脊柱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
性固定,仰卧位时亦不能伸直。.
    (4)脊椎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椎间盘退行性萎缩,骨质退行性变,胸腰椎后凸
曲线增大,造成胸椎明显后凸,形成驼背。
    (5)其他:如外伤所致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
胸段下部均匀性后凸,见于脊椎骨软骨炎(Schet,erman病)。
    3.脊柱前凸  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10rdosis)。多发生在腰椎部
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由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
肿瘤、第五腰椎向前滑脱、水平骶椎(腰骶角》34。)、患者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
脱位等所致。
    4.脊柱侧凸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称为脊柱侧凸(SCO“osis)。侧凸严重
时可出现肩部及骨盆畸形。根据侧凸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胸段侧凸、腰段侧凸及胸腰段联
尊j\章i?j祷拄与融黩检奄
冶侧凸;并根据侧凸的性状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
    (1)姿势性侧凸(posture scoliosis):无脊柱结构的异常。姿势性侧凸早期脊柱的弯
曲度多不固定,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如平卧位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姿
势性侧凸的原因有: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②代偿性侧凸可因一侧下肢明显短于
另一侧所致;③坐骨神经性侧凸,多因椎间盘突出,患者改变体位,放松对神经根压迫的
一种保护性措施,突出的椎间盘位于神经根外侧,腰椎突向患侧;位于神经根内侧,腰椎
突向健侧;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
    (2)器质性侧凸(organi(:scoliosis):脊柱器质性侧凸的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
得到纠正。其病因有先天性脊柱发育不全,肌肉麻痹,营养不良,慢性胸膜肥厚、胸膜粘
连及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
二、脊柱活动度
    1.正常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活动范围明显小同。颈椎段和
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最小;骶椎和尾椎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
动性。
    检查脊柱的活动度时,应让患者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以观察脊柱的活
动情况及有无变形。已有脊柱外伤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应避免脊柱活动,以防止损伤
脊髓。正常人直立、骨盆固定的条件下,颈段、胸段、腰段的活动范围参考值如表2—8—1。
检查方法见图2—8—1。
表2…8.1  颈、胸、腰椎及全脊椎活动范围
注:由于年龄、运动训练以及脊柱结构差异等因素,脊柱运动范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2.活动受限检查脊柱颈段活动度时,医师固定患者肩部,嘱患者做前屈后仰,侧
弯及左右旋转,颈及软组织有病变时,活动常不能达以上范围,否则有疼痛感,严重时出
现僵直。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①颈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②颈椎病;③结核
或肿瘤浸润;④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①腰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②腰椎椎管狭窄;③椎
间盘突出;④腰椎结核或肿瘤;⑤腰椎骨折或脱位。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脊柱压痛的检查方法是嘱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
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
无压痛。如有压痛,提示压痛部位可能有病变,并以第七颈椎棘突为标志计数病变椎体的
位置。除颈椎外,颈旁组织的压痛也提示相应病变,如落枕时斜方肌中点处有压痛;颈肋
综合征及前斜角肌综合征时,压痛点在锁骨上窝和颈外侧三角区内,颈部肌纤维织炎时压
痛点在颈肩部,范围比较广泛。胸腰椎病变如结核、椎间盘突出及外伤或骨折,均在相应
脊椎棘突有压痛,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
    2.叩击痛常用的脊柱叩击方法有两种。    、
191
@麓j黼;体格检查  ’飞嘲黼擘j。:
192
图2…8…1  脊柱活动度示意图
    (1)直接叩击法:即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多用于检查胸稚与腰
椎。颈椎疾病,特别是颈椎骨关节损伤时,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
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病人脊柱各部位有无疼痛。如疼痛阳性见于脊柱结核、脊椎骨折及
椎间盘突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为病变部位。如有颈椎病或颈椎间盘脱出症,间接叩诊时
可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疼痛。    .
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
四、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
  (一)颈椎特殊试验
  1.、Jacksorl压头试验患者取端坐位,检查者双手重叠放于其头顶部,向下加压:如
患者出现颈痛或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多见于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2.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  嘱患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果颈椎处感觉疼痛,
则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
    3.颈静脉加压试验(压颈试验。Naffziger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双手指按压患者
两侧颈静脉,如其颈部及上肢疼痛加重,为根性颈椎病,此乃因脑脊液回流不畅致蛛网膜
下腔压力增高所致。此试验也常用于下肢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检查,颈部加压时若下肢症状
加重,则提示其坐骨神经痛症状源于腰椎管内病变,即根性疼痛。
    4.旋颈试验  患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并自动向左、右作旋颈动作。如患者出现头
昏、头痛、视力模糊症状,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因转动头部时椎动脉受到扭曲,加重了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部停止转动,症状亦随即消失。
    (二)腰骶椎的特殊试验
    1.摇摆试验患者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
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多见于腰骶部病变。
    2.拾物试验将一物品放在地上,嘱患者拾起。腰椎正常者可两膝伸直,腰部自然
弯曲,俯身将物品拾起。如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此即为拾
物试验阳性。多见于腰椎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腰肌外伤及炎症(图2—8—2)。
    正常    不正常
    图2…8…2拾物试验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tJe征)  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
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若抬高不
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
性坐骨神经痛。
    4.屈颈试验(Linder征)  患者仰卧,也可取端坐或直立位,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胸
193
194
二蔫…^荜挺捻查li|强i镕》0囊0《l§誊鬟警§i r“li|
前,另一手置于枕后,缓慢、用力的上抬其头部,使颈前屈,若出现下肢放射痛,则为阳
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肩型”患者。其机制是屈颈时,硬脊膜上移,脊神经根被
动牵扯,加重了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因而出现下肢的放射痛。
    5.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髋、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一侧下肢抬起,使
髋关节过伸,如大腿前方出现放射痛为阳性。可见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z~。或腰一)
患者。其机制是上述动作加剧了股神经本身及组成股神经的腰z~t神经根的紧张度,加重了
对受累神经根的压迫,因而出现上述症状。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四肢(foLlr limbs)及其关节(arthrOSI‘S)的检查通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
合,特殊情况下采用叩诊和听诊。四肢检查除大体形态和长度外,应以关节检查为主。
一、上肢
    (一)长度
    双上肢长度可用目测,嘱被检者双上肢向前手掌并拢比较其长度,也可用带尺测量肩
峰至桡骨茎突或中指指尖的距离为全上肢长度。上臂长度则从肩峰至尺骨鹰嘴的距离。前
臂长度测量是从鹰嘴突至尺骨茎突的距离。双上肢长度正常情况下等长,长度不一见于先
天性短肢畸形,骨折重叠和关节脱位等,如肩关节脱位时,患侧上臂长于健侧,肱骨颈骨
折患侧短于健侧。
    (二)肩关节
    1.外形  嘱被检者脱去上衣,取坐位,在良好的照明情况下,观察以下内容,双肩
姿势外形有无倾斜。正常双肩对称,双肩呈弧形,如肩关节弧形轮廓消失肩峰突出,呈
“方肩”,见于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两侧肩关节一高一低,颈短耸肩,见于先天性肩
胛高耸症及脊柱侧弯。锁骨骨折,远端下垂,使该侧肩下垂,肩部突出畸形如戴肩章状,
见于外伤性肩锁关节脱位(图2—8—3),锁骨外端过度上翘所致。
    图2—8—3肩关节外形异常
    A.方肩  B.耸肩  C.肩章状肩
    2.运动  嘱患者做自主运动,观察有无活动受限,或检查者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持
前臂进行多个方向的活动。肩关节外展可达90。,内收45。,前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