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听诊区(图2—5—30)。它们分别为:①二
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
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
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
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需要
指出的是,这些通常的听诊区域是假定心
脏结构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设定的,在心
脏病的心脏结构和位置发生改变时,需根
据心脏结构改变的特点和血流的方向,适
当移动听诊部位和扩大听诊范围,对于某
些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脏病尚可取特定的听
诊区域。













    图2.5.30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
M:二尖瓣区;A:主动脉瓣区;E: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Erb区);P:肺动脉瓣区;T:三尖瓣区


舒张期

图2.5—31心动周期图
    (二)听诊顺序
    对于初学者,设定一个听诊顺序,
有助于防止遗漏和全面地了解心脏状
况。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
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先听心尖区
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
区。一些临床医师也有从心底部开始依
次进行各个瓣膜区的听诊。
    (三)听诊内容
    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
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1.心率(heart rate)  指每分钟心
搏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
下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老年人偏
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A:,成年人P。一
Az,而老年人Pz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