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有一位心理疾病患者,他在酒醉后常胡言乱语,等酒醒后,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便自言自语地想纠正过错。可是他的家人看到他这种情形,却以为他发疯了。
  这个人大醉后,虽不记得自己的行为,但多少还有些模糊印象,所以心中难免郁闷,于是不断反省“为什么昨天会说那种话?”事实上,这位患者是想利用自言自语来弥补错误。
  因欲望无法满足自言自语的人,在后悔的情绪中,也会掺杂其他的感情,例如憎恶、愤怒等,都会引起他的冲动,因冲动无法直接发泄,只好隐藏于内心,有时也会自言自语。
  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自言自语的行为。例如开会时必须在众人面前报告,为求表现理想,所以不得不先自言自语一番;或要向情人表达心意时,也必自言自语预先演练。总之,观察爱自言自语的人,我们都可判断出,这种人多半是胆怯、易受他人影响的人。
  有人可能因自言自语的习惯,导致无法与组织、团体中的其他人相处。总之,一个自信的人,绝不会自言自语。


老提自己为炫耀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表现欲,最常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炫耀自己。
  炫耀的情况会因男女而有差异,但男女共同的炫耀对象,不外是财产、家世、孩子的成绩、国外旅行的经验等。
  男性常炫耀的对象,可分智能与体能两方面。例如职位、工作能力、学历、成绩等,这些是智能上的炫耀;而体能上的炫耀,则以爱好某项竞技运动等,为其炫耀的对象。
  而女性炫耀的对象,则有关服装、化妆品、丈夫、男朋友、孩子,甚至男性对自己的好感等。
  更有甚者,有的人没有可炫耀的对象,就搬出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也成其炫耀的对象。
  为什么有人喜欢炫耀呢?
  我们身为一个社会人,往往喜欢树立一个心目中的偶像,为此,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许多崇拜者纳入自己脑海中并加以整理。如果现实与自身之间产生较大差距,就会试图以炫耀来弥补。由此可知,所有的炫耀,都隐藏着本人的自卑感和弱点。


语气语调见人心


  常见平常说话轻声细语的家庭主妇,一到了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买东西,就很不客气地指使店员:“喂!多少钱?把这个包拿来。”语气很不客气。为什么这些主妇们的语气会转变得如此厉害呢?
  与生意伙伴谈判时,在女秘书或其他部下、同事面前改变语调。这种情形可能是预先设计的,目的是为获取同事、部下们的信赖,相信自己是个有实力的人,以利自己日后的发展。
  这种举动,大半都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假象。不过仍有些人是无意识的不自觉表现,尤其是一些在单位微不足道的人,一旦离开了工作单位,到一些下级机关或公司时,他们便狐假虎威,表现一副颇有成就的样子。
  为促进彼此的人际关系,大部分人交谈前都会先有一段开场白。的确,和对方见面时,如果不先说点引言,就直接切入重点,可能会令人对自己的意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戒心而不易沟通,所以在商业会谈中,开场白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有人要利用开场白为自己辩解?
  男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若在步入青春期的阶段中,与父亲有纠纷,就易停留在父亲=权威=伟大的心理压抑阶段。所以这种人潜意识里就存着对父亲的憎恨与愤怒,而产生恐怖与不安的心理。
  为了隐藏自己的不安,这些人就会借很长的开场白来为自己辩解,所以这种人应是小心翼翼型的人。
  人的声音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复杂的心理效应。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纯浊,都能显示出异常复杂的情感。《灵山秘叶》中有这么几句话:“察其声气,而测其度;视其声华,而别其质;听其声势,而观其力;考其声情,而推其征。”其中的声气,略同于声学中的音量,通过声气粗细,察看人的气度;声势相当于声学中的音长,声势壮者,声力必大;声华相当于声学中的音质音色,“声华”质美,则其人性善品高;“声情”相当于带感情的声音。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在语音中必然有所表现,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乐,必在音色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讲话的速度也影响到会话。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一方面容易给人好像有某种急事、戏剧性的事件或热心投入的印象;另一方面会让对方感觉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的粗鲁。说话缓慢的人,虽然给人深思熟虑、诚实的印象,但太慢也会变成犹豫不决或漫不经心,甚至还会呈现消极性的含义。
  语气凝重深沉者才高八斗、言辞隽永,对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准确,对社会、对他人较负责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于人情事理的复杂性,使这种人能力得不到重用,抱负无法施展,如先秦时期的屈原。
  语气锋锐严厉者言辞锋锐,爱好争辩。谈话时他一旦逮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地反击,让对方无话可说。这种人看问题一针见血,眼光犀利,但由于急于找到并攻击对方的弱点,从而忽略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关键,陷入舍本逐末,顶牛抬扛的处境而不能自拔。
  语气刚毅坚强者办事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则性太强而显得不善变通,让人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他还是因为肯主持公道而得到了别人的尊敬。这种人在评判他人的价值时,不因个人恩怨而产生偏见,依然能做到公正无私,扬善除恶,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扬善除恶。
  语气圆通和缓者为人宽厚仁慈,性格宏度优雅,具有圆通性,对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态度。在语言上圆通能使一个人在交往时显得温和可爱,具有柔和的言辞和态度,不喜欢进行争论,怕伤了和气。拥有这种才能的人,总是“入乡随俗”,不在别人面前大露棱角,举止、言语无不八面玲珑。这种人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因为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会交际与圆通,必然不胜其任。
  语气温顺平畅者说话速度慢,语气平和,性格温顺,权利欲望平淡,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用意温软,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一种胆小怕事的状态,对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能遇上一个肯提携他的人,从旁帮他一把,教导他磨炼胆气,知难而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能刚能柔的人物,会有一番大作为,令人刮目相看。
  语气浮漂燥热者易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出一眼井。结果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语气激荡回旋者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特的思维能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向权威说:“不”。他们对事业开拓性强,经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们在语言上的特点也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独树一帜。他们的缺点是不能冷静思考,难以被世人理解,成为孤胆英雄。
  语气和声细气者在请求、询问、安慰、陈述意见时常使用和声细气。它可以弘扬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和声细气的运用,更具有一种迷人的魁力。
  轻声小气者表现说话者的尊敬、谦恭、谨慎和文雅。在和别人交谈时,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会招致的麻烦。但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表示强调是不可取的。
  高声大气者是人们用来召唤、鼓动、说理、强调和表达自己激动心情的声和气。它可以表现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性格。
  唉声叹气者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强,缺乏勇气,一旦遭到失败,便灰心丧气,沮丧颓唐,乃至一蹶不振。


话多话少透城府


  有一种人,只要话匣一打开,就像唯恐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一般滔滔不绝。还有一种人则不找人说话,就无法镇定下来。这些都是属于爱说话类型的人,这种人最极端的特色,就是除休息时间外,连工作时间也要找人说话。
  但不幸的是,这种人谈话的内容,除了一些别人的隐私、谣传外,就是有关自己的话题。所以不仅内容肤浅,而且毫无意义。当他(她)们说话时,就如同泄洪的水,速度极快,而且不管任何场合,总有一两个听众存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人,即可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必须传达给对方,因此其多话的行为,会令人觉得他似乎是在享受说话。这种人的饶舌,无非是为了想和别人保持较长远的人际关系。
  基于这种心理,他们就利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满足自己潜意识中撒娇、依赖别人的欲望,而使自己不至感觉孤寂。
  不说话心中就无法平静的心理,可以追溯到其婴儿时期。人在婴儿期时母亲给婴儿喂奶,除了补给营养外,也传达了爱意,这点对初生不久的婴儿尤具意义,所以这阶段对以后的心理成长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言,此时期的母子关系,是其初次的人际交流,若此时母子关系圆满,当然毫无问题,但问题是并非每人都能顺利享有正常的母子关系。例如若母子过分亲密,以致造成断奶困难。反之,若母亲对婴儿过度冷淡,婴儿因无法满足获得母爱的欲望,就易产生强烈追求母爱的心理。
  后者既然无法在婴儿时期获得满足,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反复出现渴望满足欲望的心态。
  而这种欲望,就转变成多话的形式,表示其想与人维持较长久的人际关系,以满足自己撒娇和依赖的欲望,并解除孤寂感。
  因此,爱说话的人,表面上看来他们似乎呈现活泼快乐的一面,但窥其心理,应可看出他们孤寂的一面。


声大声小显风度


  大声说话的人,他们多半肥胖、个子矮、脸色红润,头围、胸围、腰围都很大,脖子粗而短,肩呈圆形,四肢亦粗短。由于以上特征,所以这种人多给人感情安定、交游广泛、对人忠实的印象。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很笨重,不知随机应变,感情不纤细,且枯燥乏味。所以一般有这种安定、迟钝气质的人,一旦心中累积不满时,情绪就会爆炸性地散发出来。
  通常一个人说话声音很小时,对方为了准确了解其说话的内容,一定会一再反问。这时如果说话的人察觉到对方反问的目的,应该提高音量。但事实不然,说话者根本不会发现对方的意图,甚至还期待对方一再反应。因为听者一再地反问,就等于替说者整理了说话的内容。这种小声说话的人的特点便是缺少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
  说话容易听话难,一个能深获众人信赖、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应是一个具成熟心智的人,所以他们也善于聆听别人的谈话。这一点我们只要观察心理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小孩就可明白。小孩们很爱说话,却不懂得听话的艺术,他们无法慢慢地由别人话中了解对方,也没有这种宽容的心态。所以如果某些政治家和文人的心理发展阶段,还停留在孩童期的水准,他们如何能了解人心呢?即使他们说得再富哲理,也只是曲高和寡,他人无法产生共鸣。而且制止他人谈话,根本是无礼的行为。
  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有时旁观者往往会毫无顾虑地加入谈话的阵容,当然谈话的内容若不具特别意义,一般人也就默许这种行为。
  例如我们在与同事交谈时,邻座的人突然挪动椅子,过来插嘴说:“啊!这件事我也知道!”插嘴的人表面看来似乎并没有听见我们的谈话,但他们的耳朵却未捂住,所以谈话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传入耳内,就等于他也加入了谈话。当然我们不会对这个半途杀出的程咬金觉得诧异,不过仍应探讨他们为什么毫无顾虑地加入别人谈话的心理。
  这种人的心理是,无法区别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认为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
  给人造成错觉的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谨慎措辞了。即使平常我们对不诚实的人就有所警戒,但许多人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花言巧语所欺骗。有种人总以一副和善率直的样子与人亲近,但是他所说和所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另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论调、或轻易许诺的人,也不应轻视。此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说的是假话、或根本毫无信用的人,更是须时时提防。


谈话风格有艺术


  奇思妙语者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一词半句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
  转守为攻者心思细密,关键时刻能自我稳住阵脚,应变能力强,攻防之间都能做到随心所欲,任意切换,不拘一格。这种人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优点,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凡事总是先求不败,再求胜机。
  善于倾听者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有缜密见识和品行、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中,最先也许不大被注意,但最后必定是最受人敬重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思,所以为任何人所信任。
  随机应变者头脑反应迅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在一秒钟内能正确分析自己目前处境的优劣并设法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巧妙应变。
  妙语反话者不仅能说,而且会听,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抓住机会提出各种问题加以反击,令对方哑口无言,从而一举赢得论辩的胜利。
  说服力强者是优秀而不可多得的外交型人才。他对别人的思想、感觉、看法了解得非常清楚,谈别人的事如数家珍,能替人指点迷津,并能把那些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