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第4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先生是第一次涉足了。”清丽声音一笑,“长青楼主例不见客,非不敬客,实乃两便也。买卖一毕,永不相干。先生果真成交,自当知晓我楼规矩实乃体贴客官也。”


  “客随主便,便说买卖。”


  “先生要讨何等品级?”


  “初涉此道,敢问品级之说?”


  “先生且听。”清丽声音舒缓柔和,“女子才艺,文野有差。女子体性,天下无一人相同。女子门第贵贱阅历深浅,也是人所看重。如此三者糅合之不同情境,便是才女品级也。长青楼目下共有三十六位,人人皆是才女。然三者糅合,便分出了三等:美艳之才、清醇之才、曼妙奇才。美艳之才者,火焰胡女也。此等女子肌肤如雪,三峰高耸,丰腴肥嫩,非但精通胡歌胡乐,卧榻之间更是一团烈火。更有一奇:体格劲韧,任骑任打,乐于做卧榻女奴,若主人乐意,也可做女王无休止蹂躏主人。清醇之才者,中原处子丽人也。此等女子通达诗书,熟知礼仪,精于歌舞器乐;体貌亭亭玉立如画中人,处子花蕊含苞待放。曼妙之才者,或公主,或豪门之女也。”


  “此处能有公主?”吕不韦大是惊讶,不禁脱口而出。


  “先生未免迂腐也。”清丽声音咯咯笑了,“万绿家邦出言无虚,不会毁了自家招牌。先生但想:天下大战连绵,岌岌可危之小诸侯尚有二十余个,邦国公主流落离散者正不知几多。我楼所选公主只有三人,身世血统纯正可考,才貌色艺俱佳,卧榻间曼妙不可方物。若非如此,三十个也有得了。”


  “愿闻其短。”吕不韦淡漠如常。


  “先生如此清醒,难得也。”清丽声音停顿了片刻,“美艳胡女,皆非处子。清醇之才,性情端正而不涉狎邪,性事乐趣稍有缺憾。曼妙之才身世高贵,非名士豪侠不委身,且是待价沽之。”


  “其价几多?”


  “美艳才女千金之数。清醇才女三千金之数。曼妙之才么,人各不同:豪门才女六千金,一公主八千金,一公主万金。”


  吕不韦微微一笑:“曼妙三人,敢请女东告知其身世来路。”


  “向无此例。”大屏后的清丽声音咯咯一笑,“曼妙生意之规矩:除非先生明定书契,此三女姓名身世,事先不能告知。”


  “但定书契,若不中意,如何处置?”


  “先生差矣!”清丽声音显然不悦,“万绿家邦信义昭著于天下,百年以来从无一例买卖纠葛,更无一客不中意。今日先生既疑,本东便单定规矩:若不中意,本东加倍偿还;然则,三女有露面不成交之险,便须得价外先交三千金;此金本东分毫不取,只为抚慰三女之心。先生以为如何?”


  “可也。”吕不韦向身后一招手。赳赳挺立的越剑无便对大胡须中年人一拱手:“请随我车上取金。”大屏后清丽声音却道:“先生随带重金,其诚可见,无须多费周折。鲸执事,立约。”大胡须恭敬地挺身一诺,向身后一招手,原先那名长裙女子便捧着一个大铜盘飘了进来,跪在长案旁将几样物事在吕不韦面前摆开:一条六寸宽寸许厚的翠绿竹简、一把雪亮的刻刀、一方盛着朱砂的玉盏、一支打磨精致的竹笔、一方铺好墨汁的石砚、一根细亮的铜丝,一盏火苗粗大的猛火油灯、一个一尺多高的支铜架。


  吕不韦虽不熟悉绿行细则,然对商道立约却是久经沧海,待案上物事摆置妥当,便拿起了那片绿竹。只见竹片中间一道朱红粗线,一个大大的“约”字横跨粗红线,红线两边各是两行相同文字:“两方约定以□□金市□□□女,两清之期,再无相扰。”下方便是两方空阔的留白。


  “先生且听三女之情,而后决之可也。”大屏后清丽声音又柔和地传了出来,“六千金豪门才女者,赵国安平君之孙女也。八千金公主者,安陵国公主也。万金公主者,卫国公主也。先生可先选品级了。”


  吕不韦笑道:“主东周详谨细,步步成法,不妨一次说完,通盘斟酌。”


  “人市贵在细密,先生见谅。”清丽声音一声喟叹,“鲸执事说便了。”


  大胡须拱手一礼道:“客官选定女子品级,便可立约。立约之后,可与选定之女晤面叙谈半个时辰,我行谓之‘初相’。初相中意,则践约。初相不中意,则交付一半金额,再与另一女子晤面叙谈。如此可三次初相。初相之法:可触肌肤以品色,可谈诗书以定才,可观歌舞以试艺;然有两禁:其一不得性事狎邪,其二不得询问女子身世周折。若三相不中,主东全数退金,且可无偿赠送客官一上佳歌女。一旦选中践约,客官须在半月之内领走市女,逾期有罚,每日百金。最后一禁:无论成交与否,客官都不能对外说及长青楼诸般情景,我方亦绝不外泄与客官交往之情。这便是‘买卖一毕,永不相干’。先生若能理会此间诸般深意,便可选品立约了。”一番交代条分缕明,老到干练,显然是绿行执事高手。


  吕不韦听得分明,不禁对这长青楼女主东便生出了几分敬意。普天之下,人市两行:一行是奴隶买卖,因了奴隶大多有黑色烙印,商道呼之为“黑行”;另一行便是被呼为“绿行”的女色买卖。春秋战国五百年,这两行竟是此消彼长。春秋时奴隶市场兴旺,居于人市主流,女色买卖尚在萌发之期。战国之世,奴隶制业已崩溃,随着官府奴隶市场的消亡与各国法令对奴隶买卖的严厉禁止,奴隶买卖大为衰微,沦落为极少数不法商贾的地下黑市。当此之时,女色买卖却是蓬勃而起,各国大市都有法令许可的绿行,且成为许多中小诸侯国的重要税源。然则,无论利市如何丰厚,这黑绿两行从来都没有逃脱过天下公议的抨击,也从来都为正道商贾所蔑视。非但吕不韦这样的富商大贾绝不会涉足此等龌龊利市,便是吕不韦所熟悉的战国大商,也没有一家卷入绿行。假若没有今日特殊需要,他注定永远都不会踏入这万绿家邦,更不会直入长青楼。然今夜一番见识,却使他蓦然对这一长青楼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不是商家大手笔,断不会有此等经营之道!战国商贾,除了秦国寡妇清这个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奇女子,难道还有别个女商有如此气魄?刹那之间,吕不韦对大屏后的主东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好奇。


  “长青楼法度甚是得当。”吕不韦淡淡一笑,“只是,我欲与主东晤面一谈。”


  大胡须眼光飞快地向大屏一瞄,正色拱手道:“先生见谅,主东从不与客官晤面。无论何等心愿,只要涉及市易,尽可与在下磋商。”吕不韦没有理会大胡须,只注视着大屏默然微笑。“先生,主东业已退听了。”大胡须的炯炯目光盯住了吕不韦,“主东不见客,这也是长青楼法度之一。客官若不见谅,买卖就此完结。客官只须交三千金而已。”


  吕不韦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客随主便。豪门赵女。立约。”


  “先生明断。”大胡须顿时恢复了恭谨神态,跪坐在吕不韦对面,从大案上拿起竹笔在石砚墨汁中轻轻一蘸,在宽条竹简两行字的留空处分别填写上了“六千金”与“豪门赵女”七个字,恭敬地双手将竹简捧到吕不韦面前:“请先生留名烙记。”


  吕不韦接过竹简,从怀中皮袋拿出一方铜印,在猛火油灯上烤得片刻,便在竹简右半下方的空白处一摁,呲地一声轻响,抬起铜印,竹简上便赫然显出了一个焦黄的奇特记号,似山水环绕,又似怪兽纠缠;再拿起竹笔,在记号下写上了四个古老的篆字——吕氏不韦。如法炮制,又在左下方烙记留名,便将竹简推给了大案对面。大胡须笑道:“先生印记大雅,书法工稳,我等望尘莫及。”说罢从腰间板带抠出一方墨绿色石印,也在猛火油灯燎得片刻,在吕不韦印记旁一摁,便有一个似黄发白的印记清晰凸现出来。烙好两方印记,大胡须拿起竹笔又写了两次,便恭谨地递过来道:“请先生验证。”


  略一端详,吕不韦心下便是一跳!这方印记线条古奥纷繁交错,粗看似江河流淌又似群山嵯峨,实则却是一种已经消失的文字——籀文!吕不韦少学博杂,知道这籀文原本是夏商周三代刻在钟鼎上的一种铭文,因其古奥难写,日常书写多不采用,春秋之后已经渐渐消失,唯能在三代青铜器上见到,故此也被士人称为“金文”,也有人称之为“大篆”。进入战国,各国文字纷纷简化,这种古奥的文字已经少有人识得了。眼下这个籀文古字吕不韦似曾相识,一时却也想不起来。


  “足下印记倒是有趣。”吕不韦淡淡一笑递过竹简,“割契吧。”


  “这是主东印记,在下也不识形。名字是在下,鲸桑麻。”大胡须说着话,左手拿起案上那根细亮的铜丝在猛火油灯上一阵烧灼,待铜丝中段烧红,右手便将竹简啪地卡进那座铜支架,烧红的铜丝对准竹简中间的粗线便勒了下去。如此两次,宽大的竹简便在一阵淡淡青烟中分做两半,中间那个“约”字也恰恰被勒为两半。


  “立约已成,先生收好。”大胡须递过一半竹简,拱手笑道,“请移尊驾,初相。”


  “不必了。”吕不韦将竹简插进怀中皮袋,起身一摆手道,“我信得长青楼,足下只随我搬金便了。人,半月之内来接。”


  “这如何使得?”大胡须惶恐道,“先生原本说好三选,鼓而多收三千金,如今先生不选不相,长青楼便有负先生。在下只怕要请主东示下,方可做主。”


  “足下未免聒噪。”吕不韦笑道,“自来买卖,成交前随主,成交后随客。我已立约,交付你九千金便了,折腾个甚来?”说罢径自大步出门。越剑无一拱手说声请,便陪着大胡须匆匆跟了出来。


  到得万绿家邦大门外的车马场,吕不韦的车旁已经新停下了一辆封闭严实的铁轮车。吕不韦对大胡须道:“这是全数,越执事随足下清金,我便告辞。”大胡须连忙深深一躬:“先生走好。一月之内,在下随时听候先生吩咐。”


  “不。半月。”吕不韦一摆手便踏上缁车辚辚去了。 

第五章 情变横生 五、情之有契 心之惟艰 
  秋夜寒凉,车马行人稀少,缁车穿街走巷,不消片刻便到了薛公小巷。


  偏院茅屋的灯火仍然亮着,毛公正在灯下自弈,一手白一手黑,落得一子便举起酒葫芦大饮一口,摇晃着长发散乱的雪白头颅,兀自好棋臭棋地品评一番,竟是饶有兴味。


  “夤夜自弈,老哥哥好兴致也!”


  毛公蓦然回头,见是吕不韦站在身后,跳起来便是哈哈大笑:“呀!竟还有一只夜鼠窜游,好好好!来,先干一口!坐坐坐!”酒葫芦刚塞到吕不韦嘴边,又拉着摁着吕不韦坐到了草席上,光着脚红着脸嚷嚷起来,“你老兄弟说说,人活到这份上有甚个兴头?吃了睡睡了吃,日落卧榻黎明即起,抛洒了多好的静夜辰光,分明不是农夫工匠,却非得农夫工匠一般折腾自己,酒也不吃,棋也不下,有甚个活头!老夫憋气,明日便搬出这破园子!要不是你个老兄弟夜猫子来,老夫这就找人吃酒下棋去!”


  吕不韦不禁噗地笑了:“薛公一夜不陪,老哥哥便耐不得了?”


  “嘿嘿,那老小子牛筋一根,忒没劲!”毛公红着脸兀自嘟哝一句,便坐到了大案对面,“说,甚事又发了?”


  “甚事没有,陪老哥哥厮杀一番消夜。”


  “嘿嘿,别哄弄老夫。骂一通作罢,你只说事。”


  吕不韦不在说笑,从怀中皮袋抽出那支竹简递了过去。毛公接过一瞄,白眉猛然耸动,便是一声长长地叹息:“老兄弟苦心也!谋事如此扎实。”吕不韦笑道:“下边那个烙印似曾相识,只想不起来,老哥哥指点了。”毛公眯缝起老眼一阵端详:“这是个籀文,‘清’字,断无差错!”吕不韦思忖道:“少时听老师讲书,籀文业已失传,唯一班嗜好锺鼎铭文者能辨识些许。一个绿行商贾,以籀文为记,岂非蹊跷?”毛公摇头道:“你老兄弟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籀文失传,只是天下官府与治学士子不再书写。庶民市井之间,却并未绝迹。”“如何如何?”吕不韦大是惊讶,“庶民市井间竟有此等古文流传?”毛公嘿嘿笑道:“老夫少时遭逢巨变,曾远遁秦国巴蜀。秦之商旅老号,立约大都是这种籀文,常人看去天书一般,极是隐秘。老夫还听说,岭南楚人、高丽人中多有夏商周三代败落贵胄的逃亡部族,此等人也通行这种古奥的籀文,只是不曾亲见而已。老兄弟通晓商旅,对秦国却恰恰生疏,不知者也是常情。”


  “清字?”吕不韦思忖间突然拍案,“寡妇清!秦国大商!”


  “八九不离十。”


  “赫赫巨商,竟卷入人市绿行,匪夷所思也!”


  “关你甚事,不坑客不害民不违法,谁说大商不能做绿行了?”


  “老哥哥懵懂也!”吕不韦一拍案道,“公然绿行,原是无甚关涉。然则长青楼却是买卖豪门女子、诸侯公主,哪国法令能允许了?”


  “嘿嘿嘿,”毛公连连摇手,“话虽如此,却也是当今乱世使然。你老兄弟觉得这老寡妇丢了大商脸面,可你买了人家物事救急,终不成还去告发?大事当前,操那般闲心甚用?果真有朝一日,你老兄弟做了秦国丞相,再去找这个老寡妇理会便了。”


  “老哥哥说得是。”吕不韦释然道,“车马各路,目下管不得许多也。”


  “这就对了。”毛公嘿嘿一笑,转身从屋角拉过一口木箱打开,“看看,《质赵大事录》。只等那小子醒过神来,老夫便教他弄得顺溜。”


  吕不韦看着满荡荡一箱破旧的竹简,心头蓦然一热,不禁便是一叹:“老哥哥如此心血,但愿嬴异人迷途知返也。”


  “怪也!”毛公手中酒葫芦一顿,“你老兄弟也有沮丧之时?没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