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氨谇暗囊桓霭追⒗先吮懔焖吹奖泵娴娜湔俊G昕讨洌行⊥闵贤疲蚶慈人7考淅锍律杓蚱樱阶┢痰兀婚揭患浮@先斯笆值溃骸白用攀π智刖幻驽悖豢毯笥梅埂!彼低瓯憷厦磐肆顺鋈ァP娌亮税蚜常愦涌砜淼呐Fぱ辖庀乱桓鲂∑ご抢锩嫒桥冶匦璧挠闷罚槌鲆话研∧臼幔趴し⒆邢甘崂砹艘环H缓蠼垂车娜人谷肓硪桓瞿九瑁@偷乃沤萘似獭U馐毙⊥媚九探古趿私矗惶展夼H忪缆迹礁龊诿姹氡嗡K茄傻募蚱涌炭嗍翘煜挛琶模椿蛳袼庋母呶坏茏樱鐾夤梢仓荒艹员ィ恍碛兴亢恋纳莼朔选P娓崭粘酝辏冒氡嗡疂伭藵伩冢⊥憬攀帐埃负蹙拖衿愫昧耸笨桃话恪


    一个布衣中年人走进:“禀报子门师兄,我等探得魏国将有大的灭国之战,然则尚不知进兵何国?要否报回总院,请师兄定夺。”


    玄奇思忖有顷,点头道:“知道了。容我权衡后再做定夺。”


    中年人退出后,玄奇想了想,决意先到洞香春看看安邑的动静。


    洞香春依旧是热闹奢靡,处处都在高谈阔论。玄奇在几个主要厅室都分别逗留了片刻,没有发现那个中庶子卫鞅。但在这个传闻的海洋里,她却听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议论:中庶子卫鞅做了一家巨商的总事,忘恩负义,欺世盗名,是一个十足的小人!玄奇感到惊讶,又感到气愤。洞香春的议论不会是空穴来风,若果真如此,大父岂非大大看错了人?向“他”的荐贤岂非也成了无的放矢?卫鞅若果真是见利忘义的假名士,那一定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她们学派有两个“必杀”信条:暴政必杀,奸恶必杀。卫鞅这种已被各种圈子确认为高才名士,而又被他自己的作为证明是小人者,谓之欺世盗名,若放任自流,必成披着名士外衣的大奸大恶之徒。她们学派对这种人和对待暴君酷吏一样,知之必杀。


    玄奇在茶厅独自品饮,默默思忖,决意今夜先办另一件大事,卫鞅之事留待明日查实再说。想到这里,她丢下一个金饼,离开了洞香春向天街而来。


    近日,上将军府前戒备森严,除了持有令箭的军中将吏,寻常官吏根本不许进入。当玄奇走到府门车马场时,带剑的护军头领远远高声呵斥:“不许近前!作速离开!”玄奇没有停步,昂然走到头领面前一拱手:“我是上将军师弟,千里来寻,相烦通禀。”头领疑惑道:“上将军师弟?以何凭据通禀?”玄奇从腰间宽带上摸出一物递过:“请报上将军自然知晓。”头领接过,却是一根拭摸年久而光滑发亮的白骨,中间刻有几个小洞,惊讶道:“这般怪异之物,我却如何通禀?给你,速速离开!”


    玄奇接过白骨冷笑道:“足下不要后悔。”说着将白骨横起到嘴边吹动,乍然一股激越清亮的乐音破空而出,直上中天,竟比军中号角更有一番响遏行云的魅力,转而低沉婉转呜咽凄厉,使人顿时生出一阵酸楚。府门护军一时听得愣怔,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大门内一阵匆匆脚步,上将军府的总管家老遥遥拱手高声道:“上将军请贵客进府相见。”


    玄奇撇下愣怔莫名的头领,从容进入上将军府。


    庞涓刚刚在军务厅和亲信将领议完大事,便听见府门特异的骨笛声。这种乐音他在山中听了二十年,熟悉极了,纵然是万马军中,他也能捕捉到只有骨笛才有的那种破空之声。老师派人来找他了,是谁?为何要找他?正沉思间,一个布衣少年在阶下拱手笑道:“师兄别来无恙?”


    庞涓淡淡道:“你的骨笛吹得很好。老夫没见过你,谈何别来无恙?”


    布衣少年笑道:“师兄修学时,我尚是小童,在老师坊中侍奉,师兄自然不识我。我却识得师兄也。”


    庞涓恍然,拱手笑道:“如此请入座。我门规矩,同门间不相通连,你可知否?”


    布衣少年点点头:“那是你等修习大学问的大弟子的规矩。我等杂务,兼修些许本领,可以例外也。我已经年满十八,在山中做了十三年杂务,老师特许我兼修兵学,然却没有工夫指点,特命我来向大师兄求教。请大师兄代师教我。”


    庞涓心中大感欣慰。代师教习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荣耀,老师委托于他,是对他的极大信任和器重,自然也包含了对他的远大希望。他立即命仆人给小师弟上了茶,笑道:“小师弟要兼修兵学,通达实战军务为第一,兵书韬略并战阵之法,日后从容研习可也。恰好我在年内要打一场大仗,你跟在军中,自然长了学问。”


    “大仗?却不知师兄攻打何国?楚国?齐国?”布衣少年一脸的疑惑稚气。


    庞涓哈哈大笑着摇头道:“我要打的,是韩国。知道么?韩国近来有个申不害在变法强军,再有几年,韩国就强大了。目下打韩国,正是最佳时机。”


    “我该如何熟悉军务,跟得上将军?”


    庞涓摇头笑道:“不。战前战中,我都没有时间指点你。我给你指定一个能干的军务司马,你给他做属吏,先走一遍军务。打完仗我再给你解析指点,如何?”


    “好。”少年道,“如此则不误师兄大事。我明日便来拜见老师。”


    庞涓摆摆手道:“稍等两日。这位军务司马是个干才,原在公叔丞相府做中庶子,他已经答应做我的军务司马,我明日就要押他来任事。等他安于职事了,你再随他修习不迟。”


    布衣少年笑道:“当官还要押来,岂非咄咄怪事?”


    庞涓冷冷一笑:“你久在山中,岂知人世复杂?此人假托受聘于一家巨商,意在逃脱我的军令,我岂能被此等小伎俩蒙蔽?”


    “师兄洞察人世,小师弟又长见识了。”


    “你有此悟性,甚好。今日到此,三日后你再来。”庞涓一副师长口吻。


    布衣少年拱手道别,飘然而去。


    玄奇到得大街,心中很是高兴。她利用老师送给爷爷的骨笛和对学门规矩的了解,从庞涓口中片刻便搞清了两个疑团。按照规矩,庞涓不会查问她的姓名和住所,因为那骨笛和骨笛乐音是任何人也伪造不来的。对庞涓的欺骗,玄奇丝毫没有歉意。因为庞涓自做了魏国上将军,四处杀伐,早已经列为学派的必杀对象,只是因为他戒备森严常在军中一时无从得手罢了。她们设在安邑城的莫谷客栈,有一半原因就是针对庞涓的。目下的困惑是,韩国已经有暴政变法的迹象,魏国又要发动攻打韩国的不义之战,是两恶相斗,还是帮助韩国抵御灾难?玄奇一下子想不清楚。


    回到莫谷客栈,玄奇决意将警报先送回总院,请老师判定如何处置。她写好密简,捆扎停当,装进铜管用蜡印封好,唤来客栈掌事的微子,吩咐他快马兼程直送神农大山总院。这“微子”,是团体最底层头目的称谓,相对于学派最高层的“巨子”,中间尚有大子、中子、介子几层。在外人员不管地位多高,只要住在学派所设的据点内,向上传递消息和就地采取行动,就必须通过各层掌事的“子”来完成。而这些“子”及其所辖学生弟子,绝对不得过问传递内容和行动目标,只许忠实地快速传递和达到行动目标。


    莫谷微子接过玄奇的密件铜管,立即行动。此时本已三更,寻常人等自然出不得这高峻的城堡。然则“客栈”在城墙根的小街上已经秘密经营多年,早已做好在任何情况下出城的准备。只见大门无声滑开,三名黑衣汉子站在门厅,在黑暗中用劲力极大的弩弓“飕飕飕”射出一串短箭,城墙上的风灯立即熄灭。一个黑衣汉子便迅疾冲过门前小街来到城墙下,用特制的手凿与脚刺灵敏快速地攀上城头。刹那之间,城头传来一声猫头鹰鸣叫,莫谷客栈的大门便无声地关闭了。这说明,那个信使已经缒城而出,骑上城外接应的快马走了。


    玄奇自然知道,这一切都不会有任何障碍。目下她在想另外一件事,卫鞅的真相究竟如何?不查明真相,不可能决定是暗中帮助还是示以惩罚。洞香春传闻肯定事出有因,然则庞涓为何又坚决不信?明日强押卫鞅,若卫鞅被抓到上将军府,又当如何?看庞涓那阴冷的笑容,卫鞅若不屈服定是凶多吉少。卫鞅若真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何又要拒绝做军务司马?对于一个布衣士子,相当于中大夫的官职难道还抵不上一个商家总事?况且这是魏国的军务司马,官俸比其他国家高出几倍,再说也还有建功立业一展志向的机会。既然如此,他为何要逃官而就商?啊!对了……玄奇心中猛然一道闪亮,翻身坐起,决定即刻出城。


    玄奇唤来莫谷微子,简约地向他说明了独自行动的因由,约定了明日接应的方法,便牵马出了客栈向城门而来。她有庞涓给的出入上将军府的令牌,此时便做了最好的用场。懵懵懂懂的守门军士看见上将军府的令牌,忙不迭开了小城门让她出城。出得城来,打马一鞭,玄奇向灵山十巫峰的公叔痤陵园疾驰而来。


第五章卫鞅入秦(2) 

    二、卫鞅韬晦斡旋艰难脱身


    将近四更时分,公叔陵园一片漆黑,唯有卫鞅的石屋亮着灯光。


    卫鞅在仔细琢磨申不害在韩国颁布的十道新法。这是白雪昨日送来的,他已经看了十多遍,反复思虑,感慨良多。应该说,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是战国争雄的第一波变法。那么,目下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与已经在酝酿之中的齐国变法,将成为战国第二波变法的开端。从申不害颁布的法令内容看,这第二波变法开始的气势远远比李悝、吴起变法猛烈得多,而这也恰恰符合了申不害激烈偏执的性情。这使卫鞅感到了鼓舞,也感到了紧迫。光阴如白驹过隙,变法图强的大势已经是时不我待,自己却还羁留在风华*的魏国不能脱身,实在令人心急如焚。申不害对齐国稷下学宫的士子们公开宣示,要和法家名士慎到推崇的卫鞅较量变法,看谁是真正的法家大道?对此,卫鞅虽一笑了之,但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一则,他生具高傲的性格,从来崇尚真正的实力较量,目下有如此一个激烈偏执的斗士和自己挑战,岂能不雄心陡起?二则,他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法治学问,以他的天赋,对各国的法令典籍无不倒背如流,更不说自己不断地揣摩沉思,已经写出了十篇《治国法书》,若公之于世,一朝成名是轻而易举的。然则,卫鞅的心志决不仅仅在青灯黄卷的著书立说,他要将自己的思虑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强大国家。十年磨剑,霍霍待试,枕戈待旦,跃跃难平。他甚至常常听到自己内心像临阵战马一般的嘶鸣。


    利剑铸成,何堪埋没?


    前几日,白雪为他谋划了一个脱身方略:由白氏商社出面聘他为总事,然后将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如果庞涓不在意,就立即离魏;如果庞涓阻拦,就买通魏国上层瓦解庞涓。这个办法虽然好,但代价却是卫鞅在魏国名誉扫地。战国之世,虽然商人的地位比春秋时期有了很大改观,但一个名士在未建功业的时日弃官从商,又中途离开尽孝守陵的大礼所在,必然被世人视为见利忘义的小人,在魏国失去立足之地。这样做的实际后果是,卫鞅再也没有了任何退路,如果在秦国失败,等于一生的为政壮志就此化为云烟,再也没有哪个国家可去了。想到了吴起因“小人”恶名带来的诸多后患,卫鞅确实颇费踌躇。


    战国初期,有人推荐吴起做鲁国大将。但鲁国的旧贵族却因为吴起的妻子是“异邦女”而坚决阻挠。吴起妻子听到后愧疚万分,愤然剖腹自杀。旧贵族们便又说,吴起为了求得将军职位残杀了妻子,是个丧尽人伦的小人。就为了这“杀妻求将”的传闻,吴起连投三国,都被拒绝。若非魏文侯独具慧眼,力排众议,这颗璀璨的将星也许永远没有升起的机会。


    整整想了两日,卫鞅还是同意了。他喜欢挑战,甚至喜欢背水一战,那样可以使他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无须回头张望。吴起遇到了魏文侯,安知他卫鞅不会遇到一个英明的秦公?如果潮流命运注定要他失败,纵然是誉满天下,他也依然会失败,孔子不是最好的诠释么?如果潮流命运需要他的成功,虽万千诋毁,也不会掩盖他的光彩。他去秦国为了何事?为了变法。而变法是天下大势所趋。为了在天下大势中做一番不朽功业,一时被世人诋毁又有何妨?尽管这只是一种希望,而且渺渺茫茫远远没有开始,唯其如此,他觉得更具激发。是的,这是一场人生博戏,他押下的彩物是名士的声誉,而他期望获得的却是煌煌功业。如果得不到后者,那么前者也将被全部淹没,他将成为一个一无所有与一无是处的赤条条流浪者。如果得到了后者,那么押下的彩物照样可以收回,他将成为光耀汗青的胜利者。


    如此的人生博戏,一生能遇几次?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想透了,想定了,卫鞅就静下心来揣摩申不害的法令。白雪和梅姑向他绘声绘色地学说关于他的“小人”传闻时,他竟开怀大笑了。他已经心无旁骛,一心只在静静地捕捉庞涓的动作。


    万籁无声,唯有山风送来涑水河谷的阵阵蛙鸣。突然,卫鞅一阵警觉,好像听到了隐隐逼近的急促脚步声。他听力极好,仔细辨别,不禁迅速站起,拉开木门疾步而出。刚走到门前的大松树下,便见两个人影倏忽飘来。


    “小妹么?”卫鞅低声急问,他想肯定是有了紧急事情。


    白雪看见卫鞅,未及与他说话,喘息着低声吩咐道:“梅姑,进去收拾一下。”待梅姑轻步进屋,方才轻声说,“事态紧急,马上走,详情回头再讲。”说话间,梅姑已经拎着一个包袱走出。卫鞅急道:“哎,我的书!”白雪急道:“有办法,回头取,先走人。”说着拉起卫鞅的手向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