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数。”侍女认真点头,“牧人都这样,说一句算一句,刻在心里。不像王室,刻在竹片上了。”“好呵好呵。”赵雍喃喃着站了起来,“王室贵胄们有竹片儿。怕人说话不作数,要刻在竹片上。到头来也,该忘的照忘。牧人们没有竹片,只有刻在心里了。当忘之时,却是念念不忘。天下事,忒煞怪也!”


    “主父不能乱走,快来躺卧着。”侍女过来扶住了赵雍。


    赵雍猛然站住了:“姑娘,主父有令:擢升胡女岱云子为行宫密使,立即出宫,赴云中郡大将廉颇处传送密书。”


    “主父,岱云子出宫,谁来侍奉你?你一个人不怕么?”侍女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赵雍呵呵笑了:“老夫杀人太多,鬼神都怕我,我却怕谁来?”说罢走到外间大书案前,岱云子连忙过来扶着他席地坐下。赵雍思忖着展开一张羊皮纸,却又突然转身,“岱云子,脱下你贴身衣衫。”岱云子顿时面色绯红,低头一声:“是,小女答应过王后,要给主父的。”说着脱下了那件火红的紧身胡裙,又脱下了贴身的本色苎麻小衣,雪白丰满的乳峰突然颤巍巍贴在了赵雍眼前,“主父,这是你的。”


    骤然之间,赵雍老泪纵横,一把扶起了岱云子要跪下去的身躯:“姑娘,你,你是我的女儿!赵国公主!来,坐好了。”说着拿起那件尚留岱云子馨香体温的苎麻衫,突然一口咬破中指,在苎麻衫上写了起来。岱云子大惊失色,哭声道:“主父不要写,疼也!”赵雍呵呵笑着:“疼?为父一生征战,三十六处刀伤在身,从来不怕肉疼,只怕心疼。”一声哽咽,戛然打住了。


    怔怔地看着鲜血淋漓的两行大字,岱云子突然放声大哭,紧紧抱住了赵雍:“主父,我不走!”


    “岱云子!你识得字?”赵雍惊讶了。


    “王后教的。”岱云子哭着点头,“我不走!不走!”


    “识得字便好。来,坐好了,听老爹说。”赵雍慈爱地拍着岱云子肩膀,扶她跪坐在身旁,“有此血书,岱云子便是赵国公主。愿做,你就回邯郸王宫。不愿做,你就回大草原。归总老廉颇会安顿好你的,谁也不敢欺侮你了。知道么?”赵雍依旧呵呵地笑着,“走是要走的了,你不走,谁来救老爹了?呵,对了,这里还得盖一方大印。”


    “血书还盖印?”


    “憨。”赵雍笑了,“血书可假,这调兵王印可无人能假。你看——”说着在腰间大板带上一摁,一方黄澄澄的大铜印赫然在手,“打开那只铜匣。”岱云子连忙搬过书案边一只扁平的铜匣打开。赵雍大印在匣中一拍拿出,狠狠地摁在了苎麻衫血书的左下方空白处,“好了,一个时辰后穿上它。”岱云子扑闪着大眼:“血迹渗汗,麻衫要隔层衣裳才好,是么?”


    “不。”赵雍轻轻摇手,“定要贴身,万无一失。血迹干过时辰,些许汗水岂能渗开?老夫浴血一生,憨姑娘知道甚来?”


    “父亲。”岱云子轻轻一声,泪如泉涌。


    赵雍笑了:“乖女儿,弄点吃的,饿了。”


    夜半时分岱云子走了。岱云子说,旧人都是夜半出宫的。临走时,岱云子又哭了,说她查勘过府库,只有些许粮肉,吃不到两个月,她不放心。赵雍笑了:“但有两个月,廉颇边军也就到了,放心去。”岱云子趴在地上哭声喊着父亲。接连叩头,终是被赵雍呵斥走了。


    夜色沉沉,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萧萧马鸣与呼啸林涛裹着刁斗声传来,赵雍听得分外清晰。可惜也,这萧萧马鸣阵阵刁斗竟不是他的靖边大军,却是勒在自己脖颈上的绞索。细想起来,少年入军便为猛士,十六岁做太子,二十九岁上做了国君,为王二十七年,做主父四年,三十一年的君王生涯中,后十二年几乎全部在马背上征战厮杀,统率大军驰骋疆场。迄至今日,赵雍整整六十岁一个甲子,在大军中几乎浸泡了一生,对军营之声太是熟悉了。他将夜晚军营的茫茫混声叫做营涛,每每大军扎定,他总要在深夜登上营外山头瞭望倾听。辽阔军营的灯火与隐隐混杂的马鸣声帐鼾声巡逻声口令声旗帜声刁斗声随风弥漫四野,总是荡起他一腔豪情,令他沉醉其中。久而久之,但听营涛之声,他便能对这支大军做出诸多评判了。目下,这行宫外的营涛声虽然与弥漫天地的林涛声交会鼓荡,赵雍还是听得出这四邑之兵的大致状况:东南两面平川沙滩,是铁骑营,西北两面山地松林,是步军营。武安铁骑是赵国精锐之一,那雄骏战马的长夜一鸣穿云破雾闪电般飞来,任是天地混沌也令人为之振奋。巨桥仓步军是赵国武士的骄傲,那巡营甲士整齐有力的脚步声如同石条夯地,是夜晚军营的独特节拍,行家伏地,一听便知其军战力。可见,赵成调集的四邑之兵都是主力,而非久守一地的郡县散兵。沙丘行宫只有一个百骑队,便加上赵章的六千铁骑,也不当调集如此数万精锐大军应对啊。兵变之要,在于机密快捷。如此大张声势且久围不入,显然便是要困死他了。然则,赵成不怕夜长梦多边军南下?这赵成究竟想做甚?


    一颗巨大的流星划过夜空,空旷漆黑的陵园倏忽一亮。


    赵雍呵呵笑了,公子成稳操胜券,偏是要在这围困沙丘行宫中一举稳定掌握赵国。看似险棋,实则老到之极。根本之处,公子成有实力,不是寻常宫变,不怕拖。再则,公子成拥立赵王正统,赵国王族不会有反对势力出现。当然,更根本之点,是赵雍连错赵章阴谋作乱,给了公子成一党以绝好的“定国平乱”口实。最痛心的是,力挽狂澜堪称泰山石敢当的肥义死了,肥义若在,公子成安得猖獗?如此情势,公子成自要明火执仗地昭示赵国朝野:主父昏聩,促成变乱,不堪当国,谁家不服便到沙丘宫理论。尴尬的是,连自己身边的卫士吏员仆从都逃了个精光,连肥义也惨死在自己的错失之中,雄豪一世的赵雍,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此情此景,谁人能说你赵雍还有德望足以当国?


    这便是战国了:君王果是英明,举国死心追随;君王若是昏聩,朝野国人但有机会便弃之如履,绝不会因你曾经有过的功勋而生怜悯宽容之心。齐湣王田地被齐人千刀万剐,燕王哙被子之逼迫“禅让”而朝野听之任之,当初都曾经教赵雍心惊肉跳,如何,自己竟要落得比那些昏聩君王更要狼狈的境地了,当真匪夷所思也!


    不。赵雍英雄一世,何能轻易屈从于胁迫之力?赵雍不恋栈贪位,早早就让出了王位。赵雍所想,只是为了赵国强大,只要率领大军开疆拓土,岂有他哉!赵雍纵有错失,何当一帮机谋老朽如此作践?老夫偏要活,不能死,等廉颇边军到来,老夫廓清朝局,纵死也瞑目了。


    空旷得幽谷般的陵园行宫,赵雍开始了艰难的谋生。


    岱云子说有两个月的粮食干肉,赵雍一个月吃得精光,还是极为俭省的一日只一顿。岱云子没打过仗,没跟随过赵雍,原是依寻常肚腹忖度的。谁知赵雍却是不世出的猛士英雄,食量惊人,寻常间一顿便是半只烤羊一袋马*。若遇连日驰骋拼杀,三日不食也是使得,然则一旦扎营开吃,六成熟一只整羊大吞下肚,活生生虎豹一般。赵国大军之中,唯大将廉颇之食量堪与赵雍匹敌,军中呼为“一龙一虎”。今日赵雍虽已六旬,犹是虎虎生风之猛,一日只有两鼎舂米干饭,如何能够果腹?一个多月下来,白发苍苍的赵雍形销骨立,直是那寒瘦凛然的一杆白杨,纵是一身紧身胡服,此刻也是空荡荡架在肩头,任寒风吹打得啪啪作响。


    沙丘的冬日是寒冷的,行宫里的一切有用物事都在赵雍昏迷时被搬运一空了,那些许粮米大约也是有意留下而已。没有燎炉,没有木炭,高大空旷的行宫冰窟冷窖一般。夜里,赵雍撕扯下几片能搜寻到的帐幔,用火镰击打出火苗焚烧取暖。白日,赵雍缩在山根下枯黄的茅草里晒暖和,手脚活泛了,便在行宫府库里搜索大大小小的粮囤鼎斛,但能搜得几把灰土夹杂的糙米,便是呵呵长笑,狂乱地生生塞进嘴巴大嚼,满嘴白沫犹自津津有味。正午日暖了,赵雍猴子般爬上高高的白杨,在鸟窝里掏出刚刚从蛋壳里伸出头还不会喳喳鸣叫的雏鸟,连鸟蛋一起塞进嘴里,嚼得血水从嘴角汩汩流淌,却是哈哈大笑。日每如斯,不到一个月,陵园行宫白杨林中的鸟窝便被洗劫一空了。但见白发白须的“老猴子”出来晒太阳,成群的乌鸦鸟雀便绕着他愤怒地聒噪飞旋,老猴子猛然狂笑蹿起,鸦雀们惊恐高飞,盘旋在湛蓝的云空,犹自不依不饶地嘶声叫着。


    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沙丘成了冰雪的世界。府库被搜寻得一干二净,连能找到的鼠洞也被全部挖过了。鸟窝被掏光了,雏鸟被吃净了。连唯一可吃的几棵老榆树皮也被扒得树干白亮,在呼啸寒风中枯萎了下去。纵是草根,也被大雪掩埋了。


    茫茫天地,唯有无尽飞扬的雪花在飘舞,唯有飞檐下的铁马在叮冬。


    三个月过去了,沙丘行宫外依然没有熟悉的号角。


    没有等来他所向披靡的精锐大军,赵雍终于在冰天雪地中颓然倒下了。


    这是公元前295年冬天的故事。


第十二章 士相峥嵘 一、秦国第一次力不从心了 
  当赵国的崛起奥秘全部被揭开,秦国君臣在章台的秘密会商竟莫衷一是了。


  以丞相魏冄的主张:赵国在武灵王之后已经休整二十余年,惠文王赵何的王权已经稳固,赵军兵力已接近六十万,实力显然已经超过了武灵王后期;当此之时,秦国不宜与赵国展开大战,当先行周旋山东列国,陷赵国与孤立,而后徐徐图之。然则如此一来,立即便有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阏与之败如何对朝野交代?丧师八万,秦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朝野伐赵声浪正在汹汹之时,天下战国也在睁大眼睛看秦国如何举动,若就此隐忍不发,且不说对灭杀秦人公战士气,便是追随秦国的山东诸侯也会倒向赵国了。这种局面,却是任谁也不愿看到的。如此一番折辩,大权在握的魏冄也不能固执己见了,只拍案一句:“王前但有定策,老夫鼎力实施便了!”竟板着脸不再说话。


  末了,还是一直默默思忖的白起开口了:“从大势权衡,目下还得给赵国一个颜色,否则内外难安。只是此战只宜快速战胜,不宜僵持大打。战胜之后,我王可会赵王,压其处于下风,使天下皆知大秦并无示弱赵国之意,以了阏与之结。而后,便当以丞相之策行事。”虽然不甚解气,然则重臣们反复掂量,目下还似乎只有如此方可暂做了局。一时无话,便算是默认了白起的谋划。


  “会王之事好说。”秦昭王皱着眉头,“要紧处是,这一仗必须胜得利落。”


  白起慨然拱手:“此战臣当亲自统兵,定给我王打出会盟威风。”


  一言落点,魏冄便当先拍案喊好,几位重臣也是尽皆赞叹,连秦昭王也似乎绽开眉头松了一口气。白起的厚重寡言人人皆知,统兵出战的沉稳犀利更是人人放心,他说打出威风那便必然能打出威风。只要一战打胜便与赵国板个平手,秦国便能从容周旋。如此情势,谁个心下不松泛了?


  会商结束,大臣们立即赶回咸阳各自忙碌去了。独自留在章台消暑的秦昭王却有些坐窝不宁,总觉心下沉甸甸的。落日余晖将山谷染成了一片金色,秦昭王沿着湖畔草地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便到了竹林掩映的孝公庭院——玄思苑。漫步在这简朴幽静的小小庭院,秦国的风风雨雨便油然浮现在眼前。秦孝公与商君的盛年悲剧发生在这里,秦惠王的暮年悲剧发生在这里,秦武王扑朔迷离的继位之变也发生在这里,便是秉政三十余年的母亲宣太后,去年也惨死在这里。这小小章台,竟是每每在秦国大转折的时刻不期然便成了风浪的源头,神秘得令人不可思议,只有叹息天意了。如今,自己即位已经三十余年,秉政母后死了,统摄国事的舅父丞相也老了,眼看自己就要稳稳当当地亲掌大权统一六国了,却突然便有一座赵国大山横在了面前!撩开这座大山的云雾,又恰恰是在章台!若非天意,这其中的奥秘为何却是如此令人难测?诚然,一国内政也可以不因他国强大而改弦易辙。然则这是战国之世,大国激烈连续碰撞激烈对抗,天下大势几乎铁定的左右着各国的权力格局,如何能以寻常时期的外事邦交论短长?若无赵国大山骤然横空出世而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以穰侯年近七旬之身,朝野呼吁其退位还政之声必然日见高涨,穰侯无由恋栈,自己亲政便是指日可待。然则赵国大山一横,秦国局势陡见险恶,强臣猛将便会成为国家重宝,稳定权力格局便也会成为上下同欲,朝野便会转而拥戴穰侯此等强臣掌国,以与赵国对抗;穰侯虽已年迈,却是老而弥辣,非但体魄强健,权欲更是不见稍减,若再有十年,嬴稷自己也便是年近六旬之老人了,倏忽一生,难道注定的要将这空头王冠戴到坟墓里去么?


  虽则如此,这种茫然无措与其说是因自己的权力处境而起,毋宁说是惊心动魄的赵国故事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毕竟自己是秦王,也算身强体健,终不成还能走在老舅父之前了?纵是亲政再晚,秦国最终也还是得嬴稷掌权了。说到底,秦国目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对抗这个巍巍然崛起的赵国?然则,依赵国目下之势,秦国还当真是力不从心也。就兵力说话,战国以来,初期魏国最是强盛,魏惠王中期曾达到五十万精锐大军;战国中期,楚国吞灭吴越之后,兵力一度达到六十余万,齐国更是在齐湣王后期达到了八十万大军。然则,上述三国都倏忽衰落了,目下都是拥兵三四十万而已,且还不是清一色的精锐新军。目下七大战国之中,兵力在六十万之上者,惟有目下之赵国。


  若是仅仅数量占优而战力疲弱,秦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