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83.明-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痛,关切地问。

    武安国回过神,对着张正心慈爱得笑了笑,这孩子不知守了自己多久,眼圈
都熬成了黑色。“不太疼了,打赢了吧,我昏了多久”。

    “赢了,高丽人本来就是困兽之斗,崔浩这个老狐狸是想临阵刺杀我方主帅,
打乱我指挥,结果师父您受伤,激起了我军将士的怒气,我二哥把火炮都推到前
面,冲着当官的轰,其他士兵也和他们玩了命,那个姓苏的马贼又给高丽人背后
来了一刀,结果没几下,就把高丽人打残了”张正心看武安国无大碍,十分高兴,
顾不上疲倦,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当时的战况描述了一遍。

    当日众将士闻得中军鼓声,皆奋勇向前,明军的火炮也长了眼睛般,专门盯
着高丽下级军官打。高丽人偷袭未得手,顶不住明军强大的火力,勉强支撑了半
个时辰,又败下阵来。本来后退亦死,士兵尚能苦战,谁料这节骨眼上,辽河上
游晃晃悠悠飘下了十几艘空船,高丽军心立刻被这些渡船绞碎,离岸近的纷纷跳
下水,爬船渡河,离得远的无心再战,掉头回撤,刹那间,三万余大军作鸟兽散。
督战队射杀了无数士兵,依然挽不住颓势,有士兵还为了争船,自家打了起来,
上了船的急于开船,把没上船拼命向上爬士兵的手一一剁断,河水里飘满了高丽
自己人砍下的手指头。

    老将崔浩最后谢绝了部下为他抢到的渡船,横剑自刎于辽河古渡。高丽军除
了千余人乘船逃走外,其余的或降或死,全军覆没。

    当晚,铁鹰引苏策宇来见燕王,尽述其救人,劫船之事,燕王记其首功,拜
为旅长,本部人马依然归其节制。策宇以大船三十献,震北军连夜过河,直指辽
阳。刚过辽河,有信使从安东至,水师已夺安东,破高丽水师于海上。

    将士知武安国伤,纷纷前来探视。朱棣恐乱军心,吩咐镇耀不惜一切代价救
治武安国,对外却宣称武安国身着宝铠,只伤及皮肉。

    辽阳守将知崔浩阵亡,又闻安东已失。不得已,献城投降,燕王许其入城不
杀百姓,率军入城,安顿武安国于崔浩帅府疗伤。一面派常茂等人收复剿灭周围
残敌,一面张榜安民。

    “我们伤亡了多少弟兄”,武安国听说已经取了辽阳,安东,知道高丽人已
回天乏力,心里一阵轻松,关心的问道。

    “轻伤的很多,骑兵几乎个个挂彩,阵亡的全军共计才四百挂零,常将军说
这是前所未见的大胜。咱们的铠甲太好了,只有长弓和弩箭射上才有威胁,一般
的弓箭射不透。将士们现在对头盔视若珍宝,当初他们还笑这盔像破锅,这下明
白圆锅的好处了。”张正心大声回到,言谈间有种掩盖不住的自豪。

    “也不全是因为武器好,打仗关键还是在人”。武安国见他如此推崇武器,
低声提醒道。

    “是啊,我们训练得充分,指挥也比他们灵活。经历这连续的大战,弟兄们
比以前更威风了,常将军只带了五百骑兵,三百骑步兵就把北边的一座城市给取
了。李叔叔(李陵)更厉害,带了五百人到敌人的城下一拉架势,引而不发,撑
了半日,对方乖乖地降了。师父你再不醒来,功劳就全都被别人立了”。小家伙
有些遗憾的说。因为放心不下武安国,他一直没有主动请战,这几天看着别人攻
城掠地,自己非常羡慕,就盼着武安国醒来,自己就可以向燕王申请,带些人马
出去一趟,立些战功好给家族增添荣耀。震北军不以斩首多少为功劳评定标准,
而是考核任务的难度和完成情况。目前痛打落水狗的任务虽然难度低,但是完成
起来没有任何风险,所以众将非常踊跃。这军功报上去,皇上的赏赐不说,光燕
王这里,至少参战的士兵每人都能得到几亩平地,这一仗仗打下来,有命活到战
后退役的就都成了地主,即使不入工厂也能衣食无忧。

    “尽想着立功!当心上了敌人的当”武安国微笑着训斥了一句,接着又问
“俘虏和高丽降兵呢,燕王殿下如何安排”。

    张正心吐了下舌头,刚要回答,外边传来朱棣爽朗的笑声。“武兄真是菩萨
心肠,怪不得每次都大难不死,估计阎王每次看见你的生死簿,都得再给你添一
纪阳寿。你放心,我这回可没杀俘虏,杀他们,你醒来后不高兴不说,北平的百
姓肯定背后骂我是败家子”。

    武安国扶住张正心,把身体向床头靠了靠,尽量坐直上身。朱棣见状,赶紧
过来扶他躺下,身后,常茂、徐增寿、镇耀、陈士泰等人都围了过来,那个刚才
脸红得如桃花般的刘凌也跟了进来,眼睛冲武安国横了一下,显然对其梦中行为,
依然心存不满。张正心赶紧让人去搬椅子,安排众人落座。

    “从北平到辽东的路正好没人修呢,北方人少,很少人愿意卖这个苦力。我
从俘虏中挑了几百个模样周正的,派人押到京城献俘。其余的都都租给詹氏兄弟
了。他们哥俩从郭璞那里包下了从北平到辽阳的修路工程。那个修路计划也不知
找哪个学生写的,头头是道。我们刚进辽阳,詹毅就持着郭璞的信追了过来,建
议在高丽人把俘虏赎回之前,先让他们修路,洗洗在辽东的犯下的罪孽。我想不
能白便宜了这哥俩,每人每月收他们一钱银子,如果死了或跑了,他就得陪我十
两,怎么样,这买卖不亏吧”。朱棣笑着解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震北军
整个一个奸商大营,刘凌在后边不住摇头。

    提起詹氏兄弟,武安国脑子里就出现了这对活宝,没读过多少书的两个镖师
做起事情来更无所顾及,那种行事方式反而更贴近现代商人,把握一切机会。他
们不是第一家办报纸的,但他们的报纸卖得比第一家报纸《北平春秋》要好,他
们也不是第一家开保险行的,但他们以不雄厚的资本把保险办得直追徐记,这种
以票号为靠山的大家族。北平只要是赚钱的行业,几乎哥俩都会试一试,有人干
脆给他们取了个外号叫“都市之狼”。这次又冒险吃了第一口螃蟹,承包修北平
到辽阳的路。按北平现在对工程的管理,在质量和工期上基本没空子可钻,敢承
接这么大责任,利润又不明显的任务,可以说詹氏兄弟眼光非常独到。这也许是
我给北平带来的变化吧,武安国想到这,微微的笑了。

    镇耀拨开众人,走到武安国床头,拉过椅子坐下,轻轻的搭上武安国的手腕。
“大人身子骨异常结实,休息几天就没事了,那些弩箭入肉不深,只是毒性大了
些。”

    “有你这使毒的大行家在这里,当然没事了,我早就让大家放心”。常茂震
耳欲聋的声音惹得一串白眼。陈士泰推了推他,低声说:“常将军,病人需要休
息,如果你不会低声说话,就出去吧”!

    老常一窘,后退了几步,找个凳子坐下。除了打仗,他的嘴巴基本不闲着。
抓耳挠腮,那样子简直就是在受罪。大家看到了,不约而同的笑了,心中好生轻
松。

    燕王把身边一个古铜脸大汉向前推了推,说道:“来来,我给你介绍个英雄,
这次能截住崔浩这个老狐狸,多亏了此人”。

    苏策宇,武安国立刻想起了这个响彻草原的名字。那人抢上几步,躬身施礼。
武安国在榻上还了一揖,赞道:“亏了苏将军,不然此战不知到什么时候”。

    那大汉红着眼回答:“末将不敢,末将在塞外收拢兄弟,多年来等的就是这
一天,当年冤死的弟兄泉下有知,应该瞑目”。

    第二卷大风第二章荣誉(下2 )

    “好汉子”,周围人闻苏策宇此言,暗自赞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一个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荒野中隐忍八年,汇集旧日同伴,每日刀头舔血,
为的就是能看到出卖自己的贼寇得到报应,为的就是能亲手洗刷敌寇加在自己身
上的耻辱。这,是怎样的慷慨豪迈。

    不知不觉间,武安国已慢慢从床上撑起上身,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的来客,他
一直不明白,一个从来没有国家概念的民族,一个大多情况下面对强敌只会躲避
的民族,凭什么屹立数千年而不倒。现在,对着苏策宇,他反而有些清晰。的确,
这个民族自古以来不乏出卖族人的汉奸,但也从来不缺乏敢于用一己之力阻挡千
万大军的斗士。所以,纵使经历五胡之乱,经历蒙古、女真两度亡国之耻,只要
有机会,总会有人振臂高呼“驱逐鞑虏”,然后,那些入侵者将为自己的暴行,
付出百倍的代价。

    “小子,老常服了你这付硬脊梁,估计这些年崔浩老贼就没睡过囫囵觉”。
常茂的大嗓门第一个表达出自己的敬意,“来,来,来,商队给武安国带来了几
坛好酒,咱们出去痛饮它二十大碗”。

    “也好,我们别再打扰武兄休息,出去对饮几杯”,周无忧建议到。商队送
来的,肯定是北平去年秋天按武安国的建议,采用古法酿制的葡萄酒,年初喝过
一次,虽然年份太浅,没有西域运来的葡萄酒淳厚,但也别具风味。武安国不醒
来,几个酒虫垂涎三尺,也不敢不和主人打招呼就下手。现在屋子里豪情万丈,
正合痛饮。况且自从刘凌进来,在她与武安国之间就有一种微妙的尴尬。众人有
的不明白其中过节,有的碍于身份,一直就这么僵着。现在有了周无忧的台阶,
立刻络绎爬下。

    众人轰闹着走出,朱棣轻轻的拉了一下刘凌的衣袖,不顾她的抗议,把她引
到武安国床头,小声介绍:“武兄,给你引荐一个人,一个女中豪杰,徐达老将
军的义女,你最佩服的诚意伯的女儿,刘凌郡主”。

    “见过郡主”,武安国嘴角流出一丝苦笑,怪不得数十丞相府家丁抓不到一
个刺客,还以为这世上真有能飞檐走壁的高人呢。想想事发后徐达诡秘的笑容,
朱元璋不闻不问的样子,早就应该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不过这个郡主也是个奇人,
明知自己对朝廷可算大大的不忠,居然不去举报。

    刘凌一直对武安国横眉冷对,忽然见武安国给自己施军礼,反而有些不好意
思,一微微低下头,答了一声,声音细不可闻。

    “其实你们早已经见过了,我妹妹武艺高强,从来就不是窝在家里不出大门
的,自小有跟着刘叔叔读了很多书,见识自然高人一等,如果本朝允许女子参加
科举,夺个状元也不在话下”。徐增寿第一次见刘凌做小女儿状,大觉好奇,连
忙趁火打劫。那个“早”字咬得特别重,几句话,把当年武安国酒后对大明女子
的“大门不出,目不识丁,四肢无力”的评价贴了个严丝合缝。

    刘凌当年听了武安国得事迹,出于好奇,躲在院子角落里偷看,听见武安国
对大明女子的评价太过偏颇,一时激愤,才出剑恐吓。为了此事,没少受徐增寿
挤兑,这次又听见徐增寿这般言语,大羞,面红过耳,说一声我营中还有事,顺
着墙角走了出去。

    “这丫头不知怎么说动了母后,居然请了一份懿旨,前几天奉旨入军,我也
不好阻拦”,朱棣看刘凌那幅模样,肚皮几乎笑破,平素吃惯了这野郡主的亏,
今天总算出了口恶气。

    “师父,你们一伙大男人合起来欺负一个女子,胜之不武”,张正心见刘凌
走得狼狈,登时动了几分侠义心肠,旁边小声嘟囔道,“师父,你昏睡时,可是
郡主给你亲手熬的药”。

    晕,武安国手一软,扑通一下躺在床上。朱棣、徐增寿相视而笑:武兄,你
这回麻烦大了。

    武安国苦笑,以目前所知刘凌的脾气,估计今天吃了这个亏,少不得要日后
找回来。尽管心存恐惧,一丝久违的温暖感觉还是涌上心头。

    接连几天,预计中的麻烦始终没有出现,刘凌仿佛知道他的心思般,奇迹般
从他视野中消失,倒是徐增寿,来了几趟,把自己这位义妹的底细合盘托出。

    当年刘伯温淡薄名利,功成身退,本以为可以安稳地过个陶朱公般的日子。
谁知有人告他纵子抢夺他人田产。朱元璋最恨高官仗势欺压百姓,下旨有司严办。
刘伯温无奈,亲自上京阐述委屈。朱元璋也就把他留在京城,合计着等待案情水
落石出后,再放他回家。刘凌在家中半年未见父亲回来,欲效古之提萦到京城为
父鸣冤。人未到京城,其父刘伯温却已暴病身亡。徐达怜其身世,敬其胆略,收
其为义女。而朱元璋也觉得愧对刘伯温,又因为徐达受封王爵,所以特地赠了刘
凌一个郡主的封号。这刘凌胆色过人,又学得一身武艺,深受马皇后喜爱。皇后
常在人前说刘凌有自己年青时上阵杀敌的影子,有了这个靠山,刘凌行事自然更
随心所欲,全无一丝淑女状态,害得徐达常常为其终身大事犯愁。

    “师父,小竹是谁啊,为什么你每次昏迷都会叫他的名字”,张正心扶着武
安国,在院子中散步。

    “小竹”,武安国微微叹了口气,这孩子好奇心还挺强。“小竹是另一个世
界的女子,师父已经没见到她很久了,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

    “是你说的海的另一边吗,她为什么不和你一起回大明”。

    武安国长出了一口气,为什么,很多事情,谁能说出原因呢。他拍拍张正心
的头,说道:“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没有理由的”。

    “那,她会回来吗?”

    “回来”?武安国摇摇头,来路在哪里呢,小竹,不知哪个有福气的人在那
边伴你。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回去。也许,这份感情也如自己的人生般,应该有
一个新的开始,武安国心中慢慢出现一个含嗔带怒的面孔。叹了口气,他低低的
问:“正心,你看师父老吗”?

    张正心嘿嘿的笑了:“师父,您一点儿也不老,我娘说过,男人大一点儿会
疼人”!

    这孩子鬼精鬼精的,武安国拍了拍张正心的头,笑了。作为二十一世纪来客,
他也不掩饰自己对刘凌的好感,但这个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