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83.明-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负责舰队物资补给的四号护卫舰舰长郭枫也凑了过来,用手摸一摸小鹿头,
低声吟了几句当年长颈鹿第一次入朝时万人传诵的一首短诗。当年举国上下俱是
豪情万丈,仿佛圣人之世转眼间就将来临。非洲大象、狮子、斑马、豹和麒麟
(长颈鹿),每当冯、邵二人将稀罕的动物带回国一次,京城就为之欢腾一次。
可惜,突如其来的寒夜与枪声过后,一切全变了。

    激情退却,一切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当朝廷已经无法适应那些变革时,不
是朝廷跟着百姓的需求而改变自身,而是用火铳来规范变革的方向。

    “你们这里也有麒麟么”,郭枫好奇地问?据他读过的《冯氏博物志》记载,
麻林国在此地向南甚远。

    冯子铭也有些奇怪,掏出铅笔和纸,一边记录下当地位置,一边叽里咕噜地
将郭枫的问话翻译给土著人。

    “嘟嘟,呜呜,呜呜”,土人摇摇手,憨厚地解释。在邵云飞和郭枫眼中,
这些音阶都是呜呜噜噜,根本没有区别,冯子铭的脸色却突然凝重,盯着土著人
的眼睛,连珠炮般问个不停。

    土著人以为冯子铭要反悔,指着苍天大海起劲地叫喊,引来的一堆旁观者。
双方沟通不太通畅,由二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成七八人的会谈。急得郭枫和邵云
飞在一边抓耳朵挠腮,欲上前帮助分说,却找不出半个当地词汇。

    足足过了将近一壶茶时分,冯子铭才将土著人需要的东西交付。吩咐水手将
小长颈鹿关进货舱,然后冲邵云飞、郭枫点点头,示意二人进船长室说话。

    “怎么了,难道附近有危险吗”?一进船长室,郭枫迫不急待地发问。

    “眼下没有,但前路上有些麻烦,阿拉伯人的船队五天前从这里经过,他们
和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航线。这两头小长颈鹿是他们和当地人交换粮食时留下的。
我和几个当地人沟通了一下,他们说包着头巾的阿拉伯人最近经常出现在这片水
域,船只很多,并且向当地人打听过大明船队的消息”,冯子铭忧心忡忡地说。

    驾着三角帆船的阿拉伯人一直是大明船队的死敌,洪武年间,西洋航线初通,
商船蜂拥而至,大明商船因载重大,返航时多带黄金,成为是阿拉伯海盗光顾的
重点。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小规模海盗打劫,商人们还有侥幸躲过的希望,毕竟
大海茫茫,不是每次出航都会遇见海盗。后来因为商路的重合,竞争激烈,一些
阿拉伯商人开始暗中与海盗勾结,将大明商船渐渐挤出忽鲁谟斯(霍尔木兹海峡
以北)、木骨都束(摩加迪沙)、麻林迪一带。大明商船的活动范围逐步向麻六
甲以东收缩,只有一些势力大的商团,自己组织武装商船护航,方敢在中国和非
洲之间往来。可巨额的打劫收益远远高出了商船上火炮反击的风险,到最后,整
个沿海地区的阿拉伯人开始参与对过往商船的抢劫,非但将东方各国的商船驱逐
出大洋,就连冯、邵二人的探险也不得不暂时中断。

    安泰二年,靖海公曹振率领大明舰队及方家船队挨个访问了这些城市,沐英
家族的势力也扩展到了马六甲,悬殊的实力对比让阿拉伯人不得不屈服,停止了
对大明商船的公然抢劫,但受贵族们支持的海盗行为却一直没停止过。近几年大
明南北形势危急,水师无暇西顾,阿拉伯正规舰队在海上的劫掠行为死灰复燃。

    听到附近出现阿拉伯人的消息,邵云飞亦大吃了一惊。如果海上发生战斗,
冯、邵二人的探险船队火力太弱,绝对不是正规舰队得对手。探险船没有足够的
资金和时间花在补给上,为了保证舰船的续航能力,每艘船上只保留了几个炮位,
即使是充做护卫舰的日级船,左右船舷也只装备了十门舰炮。作为运输舰的混帆
大货船武备更差,每艘船只有六门火炮。若是放在十年前,在火炮射程上,邵冯
二人的舰队还占据优势,邵云飞曾凭借火炮射程比别人远而堵住阿拉伯人的港口
索要赔偿。可十多年来他们的老对手一直在进步,采用各种手段提高的造炮技术,
目前舰炮射程已经和大明商船上这些二十年前的古董相差无几。

    “看来我们只有躲了,原以为这里距离祖法儿尚远,阿拉伯人不会来。”邵
云飞沉思了一会,决定先走为上。

    “好在邵大哥英明,将护卫舰的船尾也装上了与船头一样的旋转炮塔,如果
他们追过来,我们可以出其不意给这帮海盗一个惊喜”。郭枫没经历过大型海战,
盲目乐观地为自己这方鼓劲儿。

    邵云飞摇摇头,苦笑不止。护卫舰船头和船尾的炮塔上各有一门主炮,可以
随意旋转,从各个角度进攻敌人,这是邵云飞的保命绝技。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
万变,两门主炮的旋转速度肯定跟不上舰船位置变化。虽然这两门炮是代表了北
平最新军械制造技术的后装炮,炮弹装填速度和射程都比原来提高很多,但以十
二门炮的探险船和阿拉伯人装备了四五十门炮的战舰交手,显然占不了什么便宜。

    最让邵云飞担心的是,目前战船上这种后装炮的后座力奇大,连续射击的情
况下,二十发炮弹之内,肯定会将炮塔震毁。对方一支舰队的战船不会少于五十
艘,二十炮内结束不了战斗,大伙就只有挨打的份。

    “我们的补给购买充足了吗”?冯子铭低声向郭枫询问,他已经不隶属于大
明军队,逃不逃没有面子问题。

    郭枫从怀中掏出帐目仔细核对了一下,点点头,用同样小的声音汇报:“淡
水已经足够支持一个半月,水果也差不多了。就是粮食还欠一些,我们在这里才
停了两天,稍微远一些的部族还没来得及赶到港口和我们交易。如果我们路上下
网打些鱼,伙食里配点儿黄豆面,支撑到南巫里不成问题。”

    “一屁掉糟”,冯子铭气愤地骂了句‘京骂’,吃黄豆粉是老祖宗流传下来
的节约海上粮食消耗的办法。豆粉膨胀力大,一点点豆粉配碗冷水,绝对可让壮
汉一天不觉得饥饿。问题是吃完了豆粉之后,肚子膨胀不止,这么多水手在一起,
船员舱中的味道可想而知。并且长期食用豆粉对人的健康也是一种摧残,这些水
手都是跟了船队多年的老家伙,几乎汇集全大明的远航菁英,宁可舍了船,他也
不愿意舍了这些老伙计。

    “今天下午做最后补给,让了望塔上加强警戒,别让人堵在港里。今夜起锚,
不向北,咱们一直向东,奔锡兰山。我驾旗舰打头阵,子铭驾二号船协调。小郭
驾四号战舰殿后,将货船编在舰队中间。我估计那些阿拉伯人应该在比剌附近
(红海与印度洋接口处一岛屿)停靠,假设他们在昨天早上得到我们的消息,最
快也得明天上午才能赶过来。”邵云飞提笔在海图上重重地画了一道。

    冯子铭停止和郭枫的商议,一起走到海图前。邵云飞选择的不是一条靠近陆
地的安全航线,比他大前天早上说的航线跨越距离更远,也更危险。以目前的航
海技术,最佳选择是沿着非洲海岸向北经祖法儿,忽鲁谟斯,然后转向甘巴里,
经古里到锡兰山(注,本时空郑和航线之一)。即使托大,也应该原计划,走比
剌,奔古里,经锡兰山,然后到南巫里、马六甲(郑和航线之二,本章提及航线
皆为我们这个时空的郑和航线,接下来不再注明)。邵云飞刚才提及的这条,从
目前方位直接转东,奔南巫里的走法,冯、邵二人只是在多年前尝试过一次,惊
险万分,差点葬身于突然而至的风暴中。并且一下子跨越两个不同水域,船队非
常容易在大海中迷失方向,一旦走入错误方位,天知道还能不能回到陆地上。

    邵云飞从二人的脸上看到了犹豫,用手上的铁钩子敲敲桌案,低声安慰:
“和咱们上次走的时间不同,我们这次是三月,水面上风暴没那么多。况且这里
………”,他用笔在大洋中轻轻一划,勾出一个小小的岛屿形状,“这里还有一
个岛,古里人的海图上标着,叫做溜山,只要我们找到它,就能在那里暂时停留,
并且为我们下次再下西洋找到一个中途停靠地,如果我们下次直接走这条新航线,
可节省近一个月时间。”(请关注酒徒新书《家园》)

    “老伙计,我听你的”冯子铭想了想,痛快地答应。

    邵云飞接过郭枫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身上的汗,继续说道:“郭小子,等
会儿去把各位船长和副手都招集到旗舰上来,按北平规矩,咱们开个圆桌会,把
情况和大伙说明白了。落到阿拉伯人手里,他们抢了我们,又怕大明舰队知道谁
是罪魁祸首,肯定要将大家杀光了灭口,反正都是冒险,咱们不如和大海博一博。”

    第三卷国难中国海(二)

    中国海(二)

    趁着夜色掩护,探险船悄悄地扬帆起锚,迅捷而有序的驶离非洲东岸的无名
小港。喧闹了一天的港口已经进入梦乡,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
音有节奏地重复着縆古不变的韵律,“哗――哗――哗哗”。

    岸边嶙峋的礁石后闪出一个矫健的身影,冲着船只离开的方向恨恨地跺脚叹
息,旋即跳离岸边,刹那间地消失在海滩内侧的树丛中。

    几匹骆驼冲出港口的小客栈,穿过绿洲直奔大漠方向,一路向北,向北,再
向北。这是一笔大生意,远方的客人给足了价钱,负责打劫的强盗们焉能不竭尽
全力?

    站在桅杆上的邵云飞看到岸上那一连串迅速向北移动的火把,轻轻地笑了。
一切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有人盯上了这支探险船队。对于久经沙场的邵云飞而
言,面对敌人战斗并不比面对茫茫大海更可怕。敌人虽然凶恶,但是你总有机会
判断出对方实力,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战术较为正确。而在茫
茫大海中探险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停靠的港口在哪,谁也不能预料隐藏在
这一片安宁的蔚蓝后是什么。这也是探险船宁可舍弃充足火力而选择携带更多粮
食的原因。

    “通知舰队,注意保持队形,我们走自己的,这片大海上,没有人比我们更
强”。邵云飞放下望远镜,冲着了望台大喊。

    观察塔上传出嘹亮的唢呐声,气冲霄汉。墨一般纯净的夜色中,突然闪亮的
红色信号灯分外夺目。二号舰、三号舰,货船,陆续传来回应,危机来临,大伙
的士气反而更高,负责为船队断后的四号护卫舰竟然用灯光信号拼出了“谁与争
锋”四字,博得各船水手阵阵欢呼。

    “好小子,有你爹的风骨”,邵云飞又大笑起来,豪爽的笑声在夜空里回荡。
海上遭遇战,,舰队里首舰和次舰由于要冲散对方阵型,受创的几率最大,作为
断后的尾舰受攻击的机会反而小。这是邵云飞用血换来的经验,也是他安排冯子
铭居中,郭枫断后的原因。相比元朝末年已经在随义军在海上纵横的邵云飞,冯、
郭二人都应该算后辈,所以他必须保证二人活着回到大明,这些后起之秀是大海
之子,也是今后大明远洋舰队的领路人。在邵云飞眼里,新政与守旧势力之间,
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决战早已经开始,不知要持续多长时间,双方势均力敌,斗
争不会在刹那分出胜负。这种情况下,谁培养的新一代年青人越多,谁越有取胜
的把握。郭璞、武安国、曹振和自己都已经是老人,这个国家的崛起希望将在郭
枫、武铮、冯子铭、姜烨这些年青后辈身上传承。

    这支舰队一定要有船平安回到大明,至今跨越大洋突破阿拉伯人的封锁是唯
一选择。本次航行,冯子铭和邵云飞非但发现了商人们期待以久的非洲南端,并
且绘制了屹今为止整个东方最详尽的海图。这张海图带回国内,和以往的冯氏海
图拼接起来,从中国的太仓港一直到非洲南端的云飞角,每一个港口的位置和水
文地质材料都清清楚楚。与标记了纬度方位和海程的冯氏海图比,以往那些海图,
无论它是中原人、南洋人还是天竺人绘制,只能叫做示意图,根本起不到冯氏海
图这种可以用以决定航线的作用。眼下以中原保守的学者判断标准,非洲东岸那
些无主港口只能算是不毛之地,可在邵云飞、冯子铭等航海者眼中,那里是黄金
之国。控制了那些无主港口,从现在沐家占领的马六甲到木骨都束,整片大洋就
踏在中国人的脚下。邵云飞不知道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时代,但他和冯子铭等人
清醒地意识到,下一个时代必将是航海者的时代,一个国家的舰队能走多远,这
个国家的繁荣就能走多远。驾一叶小舟冲破茫茫大海,第一个将东西方连接起来
的人,将是整个时代的缔造者。

    冯子铭感慨儒生们将武安国引进的希腊神话当作卧室娱乐读物看,将周无忧
坚持的逻辑与推理方法当作笑谈,将伯文渊苦心翻译的西方哲学仅供批评用。而
在邵云飞眼里,他分明看到的是,有人在看了,有人在关心了,有人在思考了。

    中原的局势,就像眼前这片大海一样,总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所以才有先
行者永不言败。这个希望也许不在一代人,不在两代人,就如武安国当年鼓励自
己远航时所云,“什么时候东方文明真正敞开胸怀拥抱了和自己不同的文化,并
且做到水乳交融,将其优点吸收进自己的文明中,什么时候中国就永远屹立起来,
永远不会再有人看到这个巨人倒下。”

    风平浪静,大海仿佛也在鼓励着这群勇敢的航行者,将最好的天气和水流提
供给他们。直到第三天正午,才有水手冲进船长室大声报告“船尾七点钟方向发
现不明帆影,速度很快”。

    邵云飞抓起望远镜走上甲板,对方的船队离得很远,一时还分不清楚敌我,
望远镜里只能看到地平线外偶尔跃出的帆尖,在日光下泛出点点金色。此刻阳光
甚好,海天之间几乎没有半点尘杂,冯氏舰队如返航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