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4年中国经济可否有悬念-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恰好平衡的,那是非常偶然的。有供大于求就一定有供不应求和它相对应。

    王鲁湘:就像钟表一样,摆到中心只是一个小点,其实它更多的是在左右摆动。

    陈 淮:我们得有一个判断,供不应求本身并不是一个好事。但是我们引起供不应求的因素,主要是正面因素,因为工业在扩张,加速扩张,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在升级,引起了能源的供不应求。就像普通老百姓现在得心血管病、糖尿病很多,那是因为人民生活改善,吃得好了,但是我们决不可以说,你看我们家多阔,都有机会得糖尿病,那绝对不会是这样的。我刚才说,我们真正短中期应对它不乏手段,这是第一个判断,说能源危机的话,我们这个判断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个因素,我们还得有一个深入的分析。老百姓的生活改善要住大房子,要买汽车,要用家电,并不仅对能源产生了迅速扩张的需求,对钢铁也一样,为什么钢铁没出现短缺?我们在2000年,中国的钢产量1。2亿吨,2001年1。4亿吨,2002年1。8亿吨,2003年肯定超过2亿吨。我们一年的钢铁产量的增量就相当于80年代初期全年的产量,因为钢铁行业已经比较高度的市场化了。

    那么我们翻过来对比,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在过去三四年中,在向市场经济靠拢的改革中,可以说步履蹒跚,至今还处在比较高度垄断的这么一个状态下。我想随着目前市场供求关系出现的变化给我们的警示,推进这两个领域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也许就会在过去未来几年中,使他们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新的力量。

    王鲁湘:现在把问题开放给现场的观众。

    观 众:陈教授,您好!很高兴您来到我们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一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我比较关注关于农业的问题。在2003年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三农问题成为我们未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想问的是,在2004年,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谢谢!

    陈 淮:中国农业问题也确实是我们前后两届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但是政策的着力点是有些调整。坦率说,我们始终关注农民问题,政策立足点始终是关注农民的问题。2002年的3月份的时候,“两会”结束以后的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有个记者举手问,说朱总理我问您一个问题,说您当总理四年了,你最头疼什么问题?总理说,我最头疼的就是“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问题。应该说前任总理朱褣基也非常关注。并不仅仅是家宝总理。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整个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始终是连年下滑的,从1996年到2000年。1996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是多少呢?8。99%,就是9%。2000年,九五计划结束那年,我们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是多少呢?2。11%。我们年年月月天天讲,关心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在粮食问题,产品这一端上,用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的办法,来保护农民利益。在投入端上,尽可能在农机具、种子、化肥等方面减低税费,在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的减轻农民负担措施,结果是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在整整一个五年计划中间,从9%跌到了2%,这个跌幅是很大的。

    由此我们看出一个问题,新世纪以来我们越来越闹明白一个问题,在农业问题,农业这个领域里头,“农”字上,是解决不了三农问题的。:

    王鲁湘:不能靠农业解决三农问题。:

    陈 淮: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是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才是根本出路。而且事实上,在过去2001年、2002年到2003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在不断地上升的,去年我们大约也在4%以上,每年中国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我们分析来,90%几主要是靠打工的工资性收入,我们正在加速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这是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

    第二个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说,我们刚才说的,实际上2003年在农村税费改革,和进一步关于农业地区行政区域的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上,可能还会有一些人们目前正在议论中的一些措施。如果出台,我想也会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农业问题绝对不会是2003年或者2004一年,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出,就把它解决或者看出一个倪端的,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但是我们相信,如果按照从21世纪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有10年到20年时间,我们让两亿中国农村居民,或者更多一些的农村居民搬到城里住,是有把握的一件事。大家可能不信,我们有实证的数字证明,在过去四年里头,2000、2001、2002、2003,我们每年城镇就业总人数增加800到900万。我们只要保持住这样一个规模和这样一个势头,十年城镇就业总人数增加1。2到1。3亿人是办得到的。1。2到1。3亿人就意味着有2亿农民可以搬到城里住,我们略保守一点儿,把它打到15到20年,肯定可以办得到。谢谢大家!

    观 众:陈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您不是说这几年中国汽车的消费量持续增加,我想问一下,国产汽车能占多少?再一个想问一下,有没有必要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要树立一种走出去的思想?

    陈 淮:你实际在问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它的国产化速度,是这个意思吗?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曾经也在汽车领域的一些研讨会指出,真正现在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并不是国产车和外国汽车在竞争,而是欧洲汽车、美国汽车、日本汽车之间在中国的市场上进行着竞争。但这是“整车”。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国外的竞争发生在哪儿?将发生在配套生产能力上。下一步就是这些车的国产化问题,我相信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目前汽车这种整车的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就成长发展壮大起来了。而且事实上,发达国家也不具备给中国市场都生产好零部件或者整车卖到中国来的这样的生产能力,最终还是要在中国本土化生产,这是一个符合规律的过程,不用担心中国的民族品牌不会在这个过程中诞生。

    我十多年前,八十年代末在日本念书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市场的家电几乎是日本品牌的一统天下。但是现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不论白色家电还是黑色家电,也不论品种中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微波炉,任数一样,中国的产量都是世界最大的,十年而已。

    1999年,中国信息产业部宣布,中国当时的移动通讯用户,已经发展到了世界第二大了,但是很可惜的,在1999年建国50周年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第二大移动通讯用户手里拿的手机99%是进口的,外国的。到了2003年,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移动通讯用户群,我们现在的手机存量中,就是市场中老百姓已经有的手机中,三分之一是国产的。增量中,就是每天市场新卖出去的手机中,超过一半是国产的。我们相信十年前在家电发生的事,目前正在手机上发生的事,在未来五到八年,在汽车市场,一定会发生。谢谢!

    王鲁湘:陈教授的讲演非常精彩,但是现在我们要进行我们这个节目的一个固定程序,请您用一句话,只是一句话,有很多演讲嘉宾没有遵守这个规则,他变成三句话或者五句话了,您只用一句话总结您今天的讲演。

    陈淮:我今天的讲演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中国经济正处在挂上快速档,踩油门的时候。

    王鲁湘:谢谢!

    刚才陈教授说中国经济正在挂上快速档踩油门的时候,那么他的这一句话已经为今天他的演讲的题目“中国2004年经济有没有悬念”,做了一个结论。感谢陈教授精彩的演讲,和在座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欢迎下周同一时间收看大红鹰·世纪大讲堂。再见!

    来源:凤凰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