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想年代-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想进来就闻到一股浓香,一个胖胖的厨子正在一口大锅里翻搅肉块,再撇牛肉汤上浮着的血沫子,这股香味勾得李想的肚子一阵咕噜咕噜。

“太香了!”李想皱起鼻头猛吸了一口气,问道:“今天晚饭吃什么?”

“兰州拉面!”

宋缺说完,又看着膀圆力大的马鸿逵在那里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然后又将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

“小马,看不出还有这一手啊?”李想兴致勃勃的看着马鸿逵。这是顺筋,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

“我有一个做厨师的梦想。”马鸿逵不好意思的笑笑,他又把面搓成长条,揪成二十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或搓成圆条。他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清油以防止面条粘连,然后问道:“大帅是喜食圆面还是遍面?”

“给我一个荞麦楞!”李想嘿嘿一笑道。

“好!荞麦楞!”马鸿逵眨巴一下眼睛,想不到李大帅还是个吃兰州拉面的行家。

“什么是荞麦楞?”严珊珊一脸迷糊的问。

“荞麦楞,”李想笑道:“即不是圆的也不是扁的,是棱角分明的。”

马鸿逵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一只手的指缝内,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马鸿逵不但拉面速度快,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十一扣之后,面条细如发丝,且不断裂,一个个叹为观止。

面条光滑筋道,在锅里稍煮一下即捞出,柔韧不粘。

马鸿逵享受着崇拜的目光,得意洋洋的说道:“兰州有句顺口留形容往锅里下面: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

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这就是中国烹饪之精华。

捞起拉面,泼上浓汤,淋上油泼辣子。

李想端起碗,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口水一下子泛滥成灾。

呼噜呼噜,一碗轻松吃完,一天寒气驱散干净,脸上泛出红光,呵呵笑道:“好吃!”

“李帅,再来一碗?”马鸿逵问道。

“不用啦?”李想猛摇头,望着这个就比脸盆小一号的大海碗,心生畏惧。

李想放下饭碗,大家伙也陆陆续续吃完了。

李想坐在暖暖的热炕上,听听外边人声已静,只有呼呼的风卷着大雪落地的沙沙声,方慢吞吞说道,“南京和北京有什么消息?”

汤约宛给李想递上一根手巾,说道:“孙中山大总统今天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发表谈话说:我一直以来都坚信这次革命运动是正义的,它必将成功。中国所有各省都从道义上、物质上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大总统介绍了民国与清廷的谈判,并坦率谈到中国现状。他言语中透出坚定的信心。对于西方各国驻北京使团不了解中国南方政权的真实情况,鼓励清廷顽固抵抗民国政府的行径,大总统表示忧虑,他坚信,清廷交出政权是大势所趋。”

李想接过手巾擦了一把脸,支唔着说道:“谁都看得出,清帝退位是大势所趋。但是西方各国驻北京使团不是不了解中国南方政权的真实情况,而是太了解啦,早看出来中国所有各省都从道义上、物质上和财政上根本没有予以南京临时政府支持,早看出来南京临时政府财政的窘迫。”

“大总统这是为了应付美联社的采访,能不把话说得漂亮点吗?”水仙儿啜着茶,悠悠说道。

李想点点头,用火筷子拨着炭盆,听汤约宛继续说道:“孙大总统对美联社的记者说,如果中华民国无法建立稳定政权并重建国内和平,责任在北京的清廷。清廷的袁世凯总理向我们确认,最近清廷接受了我们的条件。南北最终将实现停战。为了确保和平,我要求民国各省省长同意,一旦清帝宣布退位,他们就选举袁世凯为民国总统。各省在经过一番犹豫后,最终表示同意。袁世凯完全清楚此事。”

“和议有结果了?”李想问道,“清帝什么时候退位?”

“大总统表示同意去北京与袁世凯商谈最终协议。大总统已经收到北京方面的电报,袁世凯要求民国政府在清帝宣布退位后两天内解散。”汤约宛喟然说道,“袁世凯显然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建立自己的政府,并且得到了外国政府的支持。他准备无视民国政府,并撕毁原来达成的协议”

“袁世凯想得到美!”李想反而兴奋得有点喘不过气,瞪着眼问道:“这样的条件,我想大总统不会答应,是不是又要准备北伐了?”

“其他各省都督、南京参议院和革命军将领也都坚决反对。大总统改变方案,但不是北伐,只是要求袁世凯放弃追求皇权,而且外国政府必须在袁世凯当选为总统前承认中华民国。”汤约宛道。

“如果袁世凯不愿等到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后再当选呢?”李想冷笑道:“太天真了!即使袁世凯等到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再当选,中国就能实现共和民主了?袁世凯不死,中国不可能有民主。”

汤约宛一点儿也不愿和李想争议后面的这个问题,只急急说道:“如果袁世凯不愿等到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后再当选,孙中山大总统表示可以前往北京与他探讨解决方案,或者袁世凯也可以来南京。孙中山大总统并不害怕北京方面的干扰,我们也欢迎袁世凯来南京,并保证他的安全。”

“去北京就是羊入虎口!”李想哼了一声,“袁世凯就不会这么天真,他不会来南京,即使当选大总统也不会答应定都南京的。”

汤约宛无语。

黄兴夫人徐宗汉女士静静听了平晌,此时才说道:“这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协议,目的完全是为了中国未来的和平和福祉。推迟南北和议的协议意味着更多牺牲和痛苦,国家将持续动荡。”

“哈哈哈哈”李想仰天人笑,脸色铁青,说道:“让位袁世凯,才是意味着更多牺牲和痛苦,不彻底的革命必定会二次革命,到时候国家将持续更加长久的动荡。”

“让位也是有条件的,除非清廷接受南京的条款,否则我们绝不可能再提出类似条件。现在我们绝不会解除武装,中国也决不可能再回到清廷专制时代了。”徐宗汉说完,长长舒了一口气。

“恐怕未必,袁世凯今天可以推翻帝制,明天就可以复辟帝制!”李想目中寒光闪烁,“我们绝不会屈从于清廷或是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全国十五个省都掀起了共和运动,有三千五百万中国民众坚定支持共和,反对满清统治。湖南、山东和直隶三省也是革命的支持者。原来效忠袁世凯的清军现在实际上都是共和党人,只有这个风潮继续,他们都将适时加入我们的队伍。”

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心里着急生气,徐宗汉女士脸色青白,十分难看,下着气解释道:“我们控制了除天津和营口之外的所有条约口岸。事实上,民国政府保护了绝大多数外国人和外国财产。中国人民每天都在问,为什么各国不及时承认我们呢?中国人民担心,北京一些外国使节要挑动外国干涉,这一阴影笼罩全国,中外人民都为此感到忧虑。”

李想便“啪”地将拳头砸在坑头,阴沉沉说道:“只有怯懦的国家才会害怕外国的干涉,才会跪求外国的承认。”

徐宗汉见李想说得有理,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话,怔怔地道:“列强各国,尤其是美国不断重申对中国的友谊。我们应该以善意待之,保证遵守清廷与各国签署的所有协议,并履行门户开放义务。”

“门户开放?”李想听了格格一笑,说道:“这只是列强侵华手法的变换,并不意味着它们改变了侵略本性。相反,在“门户开放”的名义下,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对中国进行更为阴险诡谲的掠夺和奴役,中华民族仍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是列强托门户开放之名,行灭国之实。”李想又说,“恐怕现在中国人民不得不认为,西方列强是清廷的朋友和支持者。北京的现状并不是全中国的现状,但我却觉得,欧美各国政府更认同北京。”

“孙中山大总统显然期望得到欧美列强中某国的率先承认。”汤约宛目光一闪,又道:“南京政府正在制定国家发展计划。教育部已拟出计划草案,临时宪法也即将完成。”

“这些都是浮云,至少在这个乱世就是浮云!”李想说着,看了看外头上房的灯光,又低声道,“与此同时,革命军仍应该继续在向长江以北推进,而不是什么停战!”

徐宗汉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拼着大家来一场热闹的,也不想想袁世凯的北洋军,他们是吃素的?真开打,安西军首先就要两面受敌,只怕你还后悔不及呢!”

李想一愣,豪情万丈地说道:“谁怕!就怕他不来!”

徐宗汉见他说话轻狂,坐直了身子想顶回去,还是算了,李想现在的实力有这个说狂话的资格。

67正义之师

看徐宗汉女士嘴上不说,却一脸的不服,李想突然失声大笑,说道:“我在西北打的越好,就越有利于袁世凯在北京唱逼宫大戏,袁世凯会在这个时候跟我翻脸?他现在不知道多么希望我一举粉碎清廷偏安西北的幻想。袁世凯即使恨死了我,在清帝退位之前,他也不敢咬我。”说着得意忘形的哈哈大笑,众人都陪着大笑不止。

水仙儿横了李想一眼,他总是一眼把天下大势看透,总是一眼把人心阴暗看穿。徐宗汉和张凤翙等新人看着李想,不免还有吃惊和疑惑,可是转念想想,又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说到在西北与清军的战斗,大帅一直强调必须在辛亥年底有个了结,应该是想在清帝退位之前了结吧。原来早在安西军出击之前,大帅早就预料到了南北谈判会有这样的结果。”林铁长在炕上把屈久了的腿伸直了说道。

这让张凤翙和徐宗汉等新人一阵张口节舌,纷纷投去仰望的目光,李想特别享受这种目光。

“既然如此,怎么安西军在安定裹足不前?”沈佩贞细长的凤目流转,问道:“袁世凯已经指使北洋第一军总统官连拍两封逼宫电报,文的武的双管齐下,加紧逼宫的步伐,可我们西征的步伐却停在安定,为了兰州决战,也不需要修整这么久!”

“你也知道,我们要在兰州决战,一战而定西北。只有这样,才能赶在清帝退位之前,粗定西北局势。”李想坐在烧得热腾腾的大炕上挪动一下屁股,随手拈着盘中花生米慢慢嚼着,一边沉思着问道:“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清军不愿与我在兰州决战呢?”

林铁长眉心一瞬间皱起:“大帅是担心我们进军太猛,清军闻风丧胆,放弃兰州决战,撤到黄河西岸或北岸去?”

张云山就坐在林铁长身旁,听林铁长这么一说,也担心战事不利,因道:“清军撤到黄河西岸或北岸还不算什么,特别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我军打游击周旋,那里人烟稀少,我军供应困难,虽然最终也能解决清军,但势必大费周折,且要拖延甘青光复时日,肯定不可能赶在清帝退位之前了结。”

“这全是我最担心的。”李想点点头,一笑说道:“应该说,无论在平凉还是在定西决战,都是我求之不得的,这样战线短,后勤供应充分,清军无坚可守;而在兰州决战,虽不如平凉、定西,但只要清军敢决战也还行。最让我担心的就是清军撤到黄河西岸或北岸,特别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我军打游击周旋,那么咱们势必面临云山说的困境若清军经过河西走廊退往新疆,也同是让人头疼的事。届时,长庚和升允的甘肃清军与新疆巡府袁大化、伊犁将军锐志会合起来,解决问题肯定不比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容易多少。”

众人这时候才发现李想站得有多高,看得有多远。他们关注的只是眼前的战场,而李想的目光早穿透战场,俯视着整个辛亥风云变幻。

张凤翙算是对李想佩服的五体投地,忙笑道:“升允不是派出一支军队逆袭秦州吗?清廷的报纸不是长篇大论的说西军准备反击吗?我看,按清军此时的心气,不可能。退一步说,清军放弃兰州决战,有没有决心放弃正规战?更不可能。放弃决战而不放弃正规战,最终还是要决战。退到青海、河西、新疆,在那些地方决战比在兰州决战有利?至少在兰州叫嚣着反攻的升允很难这么想。”

黄钺也接到秦州送来的警报,便道:“咱们害怕清军退到青海新疆主要是害怕拖延时间,并不担心最终解决问题。清廷却要考虑最终的根本出路。退到青海、河西、新疆,无论打正规战打游击战,长庚、升允和北京的朝廷都觉得前途可怕。说来说去,在兰州决战是一个行之必然的事情”

李想边听边摇头,几个人话中还没有说到最接近李想所担心的情形,或最容易向李想所担心的情形发展的方案,其实清军如坚守兰州,胜,限于兰州地形,反击无战果,败,背水只有一座兰州黄河铁桥作退路,弄不好有灭顶之灾,清军只有将主力撤到黄河北岸,南岸兰州只做一下牵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弃,主力在黄河北岸沿河机动,安西军在哪里渡河,就在哪里“半渡而击”。虽然在漫长的黄河沿岸阻止优势兵力的安西军渡河不大可能,但清军可攻可守可退,与安西军周旋方式的选择空间相当大想着,李想不禁微微一皱眉,说道:“咱们示弱,也是为了更坚定清军的反攻决心,兰州决战的决心。另外,咱们说准备鄂州政府的西征,准备兰州的决战,咱们在安定不仅是做军事的准备,更要在西征路线必经之处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就像宁夏和秦州之独立,这才使我们在陇东追击势如破竹。”李想说完,想想又补充一句,“特别要注意农民的运动。”

水仙儿微笑道:“放心,出师以来,政治部的工作也特别活跃。每到一地,便派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