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午战争史-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为总指挥。清军在辽河西岸仅布置了二十余门大炮,发现日军麇集东岸,先行炮击。日军炮兵先用十数门大炮应战,然后一齐开炮猛击。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敌我共百余门大炮相互轰击,万条闪电从辽河两岸腾起,千百声霹雳在硝烟下轰鸣,乾坤一时为之震动。”注22但是,清军的大炮数不及日军的四分之一,而日军“炮轻易于运动,愈逼愈紧”,将清军大炮“击损及半,内有六尊已不堪用,炮目炮兵伤亡尤重,驾车马匹炮毙愈多”注23,渐渐不敌。

当双方激烈炮战之际,日军第三师团已在桂太郎的率领下进至辽河东岸的立棵村。此时,桂太郎正站在一处高地的民房前观察战况。及见西岸清军炮声趋于微弱,使命令步兵第六旅团长大岛久直率前卫进击。于是,三好(成行)联队从大道右侧,粟饭原(常世)联队之藤本(太)大队从大道左侧,山炮中队沿大道,齐向河岸进逼。此时,天气阴暗,但一两千公尺开外仍能略辨其形,只见西岸房屋鳞次栉比,旌旗迎风招展,大岛即令山炮中队急速射击,瞄准清军阵地,猛放榴霰弹。宋庆命刘凤清、龙殿扬、李家昌、程允和等新毅军二十营,列队西岸,奋力抗击。清军或在民房墙壁上挖枪眼,或登上河滩旁的木船,或利用成堆的木材隐蔽,以连发枪向敌人激射。大岛只得将队伍展开为散兵,令各持步枪进至辽河东岸之小堤后隐蔽,举枪与清军对射。并命山炮中队改用榴弹,集中炮击清军的防御工事。

此时,奥保巩已率第五师团前卫步兵第二十二联队至赏军台。第五师团作为右侧队,其任务就是自赏军台渡辽河,与第一师团合围田庄台,以截断清军的退路。奥保巩来到河边,熟视对岸数刻后,忽然下令:“步兵第二十二联队渡过辽河上游,冲击敌军左翼,进逼其退路,野炮及山炮列于赏军台东端,炮击敌军阵地。”注24霎那间,野炮第一炮车先射出第一发炮弹。于是,另一场炮战又在辽河上游打响了。据日方记载,“敌兵殊死奋战,我军亦应战极烈,彼我炮声,如百雷齐发,仿佛天柱将裂,地轴已倾。”注25清军发射的炮弹每每落在日军炮兵阵地附近,造成十九人的伤亡。奥保巩为扭转相持的不利局面,促步兵第二十二联队急速渡河进击。日军渡过辽河后,在蔡家屯、曹家湾子附近又遭到毅军的阻击。原来,宋庆发现大股日军在赏军台集结,“势将包抄”,便亲自督饬马玉昆、宋得胜“由东迎剿”。注26由于毅军的狙击,日军第五师团未能按预定计划对清军实行合围。

继日军第三、第五师团进攻之后。第一师团又从田庄台西南发起了攻击。参加此役的第一师团部队有步兵第一旅团第十五联队、步兵第二旅团第二、第三联队,共三个联队;步兵第一旅团第一联队留守营口,未能参加战斗。是日凌晨三时许,第二旅团和一个山炮中队从大房身出发,于黑营台以西辽河下游渡河向田庄台西南进逼,以断清军后路;骑兵大队跟随着二旅团之后,对第二旅团之左翼实行警戒,炮兵联队在辽河东岸大道之左侧占领阵地,面向田庄台。山地元治自率步兵第十五联队为预备队,位于炮兵阵地之左。晨六时,西宽二郎率步兵第二旅团渡过辽河,向田庄台前进。

上午八点钟,第二旅团进至距田庄台二公里时,西宽二郎命附属于旅团的第三师团山炮中队,列阵于田庄台以西,向田庄台西南炮击。驻守田庄台西南的清军为营口逃回的蒋希夷等十营,不能力战,抗击不到半小时即向西北撤退。于是,西宽二郎率步兵第二联队绕至田庄台以西,逼近通往双台子的大道,截断了清军北退之路。清军或沿辽河南逃,或冒弹雨夺路北走。日军步兵第三联队便迂回到第二联队左侧,猛击逃跑的清军。蒋希夷等营伤亡甚众。宋庆正在田庄台东北指挥,“登高瞭见倭已趋重西南,急调宋得胜飞驰接应。”注27但在此时,日军第三师团炮兵已摧毁了辽河西岸清军的防御工事,步兵乘机越过小堤发起冲锋。步兵第七联队铃木(常武)大队在前,步兵第十九联队藤本(太)大队继之。因辽河此处仅宽五百公尺,故日军飞速拥上西岸。大岛久直麾余众全部过问。辽河西岸的新毅军务营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立脚不住,“且战且退,枪炮如雨,彼此伤亡无数”。

战至上午十时,山地元治率第一师团第十五联队渡过辽河。第二联队之一部直插田庄台市街。桂太郎亲率第三师团之渡边(章)联队注28从上游渡过辽河,进逼田庄台的东北角。日军从三面突入市街。宋庆“见事急,躬亲驰回督战。所乘之马亦中炮毙,易马督战,军皆思奋。无如贼已据险,抵敌不住。”新毅后军前营营官副将唐宗远、后营营官蓝翎千总何占魁“奋勇督战,中炮阵亡”。此时,马玉昆仍督军与日军第五师团鏖战。宋得胜未能冲入市街内,只将退向市街的队伍援出。马玉昆“独立难支,当令一并撤退”。注29仍有相当数量的清军来不及撤退,便退入民房防守。野津道贯鉴于牛庄巷战的教训,“下令将可疑的房屋全部烧毁,镇内到处起火,黑烟笼罩了整个市街”。此时为上午十点半钟。战斗虽已结束,但大火还在燃烧。而且“越烧越大,火舌迅速向四面卷去,烧了整整一夜。到十日早晨,这座数千户居民的繁华市镇终于变成了一片焦土”。田庄台的居民和未撤退的清军,大都葬身于火海之中。而日本的某些评论却写道;“此火扫荡了辽河对岸,清除了敌军据点,对我军可谓有利。”然而,不计其数的粮食、军器等战利品,却都被烈火所吞没,多么可惜!”注30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伤亡一百六十人注31,清军损伤两千余人注32,其中多数系烧死者。日军投入了三个师团的主要兵力,有十名将领,即四名中将(野津道贯、山地元治、桂太郎、奥保巩)和六名少将(大岛久直、大迫尚敏、大岛义昌、西宽二郎、黑田久孝、矢吹秀一)亲临指挥,他们采用“烧光”政策,使清军受到较大的损伤。

田庄台既陷,宋庆率军退至双台子,复退向石山站。“自田庄台沿辽河而东,自鞍山站而西,皆为倭据。辽阳、锦州声援梗阻,必出石山站绕奉天会城,崎岖始达。于是辽阳斗绝,根本动摇,海陆交乘,畿疆危遇,而议款益亟已!”注33

注释:

注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50页。

注2 《帮办军务处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57),第35卷,第3页。

注3 《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65),第35卷,第7页。

注4 《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89),第35卷,第8页。

注5 《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75),第35卷,第12页。

注6 《钦差大臣刘坤一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88),第35卷,第15页。

注7 《钦差大臣刘坤一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3054),第40卷,第28页。

注8、9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50页。

注10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13-14页。又,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55页。

注11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80页。

注12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13页。

注13 《日清战争实记》第25编,第13页。

注14、15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84),第35卷,第13页。

注16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14页。

注17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21页。

注18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80页。

注19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53454页。

注20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18),第35卷,第33页。

注21: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50451页。

注22、24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22页。

注23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18),第35卷,第33页。

注25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81页。

注26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18),第35卷,第33页。

注27、29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18),第35卷,第33页。

注28 渡边联队,即步兵第十八联队。原联队长为佐藤正大佐,故亦称佐藤联队。佐藤正在牛庄之战中负伤,以资格颇深的第二大队长门司太郎少佐代理联队长。进攻田庄台前,野津道贯始任命军参谋渡边中佐为联队长。

注30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18、24页。

注31 日本参谋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附录第83,《田庄台战役日军伤亡表》。

注32 《钦差大臣刘坤一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829),第35卷,第39页。

注33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50页。 
 
 
 
 

 

 

 

 
  
 
 

 

 



 第五章 日军侵犯山东半岛与北洋舰队覆灭  

 
 
第一节 德璀琳东渡

战局每况愈下,清政府急切地期待列强调停。此时,美国以居间人的角色,传递陆奥宗光的淡话,点明要中国先提出讲和。清廷惟恐和议之不速,当然求之不得,决定派津海关税务司德人德璀琳东渡,以相机转圜。

十一月二十二日,德璀琳偕英人泰勒和立嘉注1,从大沽乘德国商船礼裕号东渡。行前,德璀琳请头品顶带,李鸿章权宜授之。事后,始致书奕訢和奕劻说明此事。对于李鸿章的越权行为,翁同龢深为不满,叹道,“可诧也!”注2然亦无可奈何。德璀琳此行,携带照会及李鸿章致伊藤博文的私函各一件。照会称:“照得我大清成例,与各国交际素尚平安。现与贵国小有龃龉,以干戈而易玉帛,未免涂炭生灵。今拟商彼此暂饬海陆两路罢战,本大臣奏奉谕旨……遵即令头品顶戴德璀琳立即驰赴东京,赍送照会。应若何调停复我平安旧例之处,应请贵总理大臣与德璀琳筹商,言归于好。为此照会,谓烦查照施行。”注3李鸿章私函的内容与照会大同小异,但用语更为恳切,如称:“和局中辍,战祸繁兴,两国生灵同罹兵燹,每一念及,良用惋惜!本大臣日夜苦思,冀得善策,俾水陆之战一切暂时停止。”“请问贵国命意之所在与夫停止战务重订和约事宜。”注4表示在停战与订约问题上愿意听取日方的意见。

二十四日,即德璀琳衔命东渡的第三天,李鸿章接到伦敦来电:“日本已许美国调停,美总统已派驻北京公使一员、驻东京公使一员,彼此通电办理。又美国愿与中国居间调停,日本甚为感谢,惟中国必须先行派员前往请和,以后之事自然顺适。”注5他立即转报总理衙门。二十七日,田贝接美国驻日公使谭恩电称:“所言中国说和大意,不允。如中国派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所派大臣聚会,方能讲和停战。”注6谭恩的电报证实了伦敦来电所传不假,使枢府诸臣感到兴奋。本来,德璀琳赴日一事是秘密进行的,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消息还是泄漏了。赫德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一封信中写道:“德璀琳已去日访晤伊藤,希望取得和平,而日本已经说过可以通过美国驻东京

或北京的公使同日方接触。这两个办法是互不相容呢,还是相辅相成?尚待分晓。”注7赫德写这封信时,德璀琳尚在赴日的途中。田贝得此消息,大为不满,要求总理衙门勿令德璀琳前往,如已抵日亦不可开谈,否则他将撒手不管。奕訢等人深恐在此关键时刻开罪美国,而且日本已允讲和,感到派德璀琳赴日已无必要,便由孙毓汶、徐用仪驰书李鸿章称:“既经美国出为调停,自较遣人往说为得体,且一切与田使面商较慎密。”注8总理衙门也发电阻止德璀琳渡日,但为时已晚了。

十一月二十六日,德璀琳抵达神户。当天晚上,德璀琳上岸访兵库县知事周布公平,说明自己乃为讲和而来,并要求面见伊藤博文,呈交李鸿章的手书。二十七日,周布将此事电达陆奥宗光。陆奥即致电在广岛的伊藤博文:“德璀琳请求面会贵大臣之缘由,据敝人推断,该人携带所谓李鸿章之书函,亦大抵与近来清国政府向外国所声明者相同。无论如何,其条件必为我政府所难以同意。”注9电发后,陆奥感到意犹未足,再致一电详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有关德璀琳事,经过较全面地考虑后,我认为,无论您或日本政府接待他,还是接受李鸿章的信件,都是不恰当的。在目前情况下,除非中国政府预先发出通知,并派出合适的、有资格的全权代表,否则是不能与中国政府官员进行接触的。如果德璀琳带着任何受我们鼓励的迹象回到中国,则要导致德璀琳本人或赫德被任命为将来谈判的全权代表。而任命外国人为全权代表,无论如何都必须拒绝。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合适,而且可能给列国一个间接干涉的机会。因此,我坚持认为,您不要接见他或接受李鸿章的信,而应签署命令,让德璀琳在限定时间内离开日本。”注10

陆奥的这封电报表明,日本政府以排除外国插手议和为最高外交准则,这也成为处理德璀琳来访问题的基本态度。于是,伊藤接电后,便派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已代治亲至神户办理此事。

第二天,德璀琳仍没有得到日方的明确答复,只收到周布公平的一封信,内容是询问所携李鸿章信件的性质、德璀琳的身分及其同行者的国籍。德璀琳当即复信一一地作了回答。是夜,德璀琳起草致伊藤博文书,详细地说明此行的目的,是想听取日方的讲和条件,而“结束目前这种不幸的战争状态”。十一月二十八日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