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午战争史-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请派唐仁廉赴旅顺,许之。唐以只身蹈海,何济于事哉?”注32后因没有去旅顺之船,又改令唐仁廉赴奉天,为宋庆后路。

与此同时,督办军务处又提出命李鸿章催令登莱青镇总兵章高元率嵩武军八营“设法东渡”注33援旅。李鸿章复电答以:“轮船、民船皆难冒险运旅。”注34于是,督办军务处又想出“以马吉芬统带铁舰护送章高元八营赴旅”,并请旨谕李鸿章“面询汉纳根,妥筹办理”。注35枢府诸臣面对严峻的形势,已感到无计可施,只好寄希望于洋人来创造奇迹。为此,李鸿章召集汉纳根、丁汝昌至天津开会。

十一月十日,李鸿章先与汉纳根会晤。汉纳根提出,海军六船只定、镇可恃,倭既据金、湾,其快船、雷艇必聚大连湾海澳,时在旅口游弋。我舰挟运船往旅,必有大战,以寡敌众,定、镇难保,运船必毁。定、镇若失,后难复振,力劝勿轻一掷,仍回威海与炮台依护为妥。”李鸿章则认为:尽管马吉芬“胆气尚好”,但“目下情势尚未敢任战舰护兵之役。”注36十二日,李鸿章与汉纳根、丁汝昌商谈援旅事。汉纳根提出三条意见:一、旅顺“山径险阻,现有二十一营注37分守前后,可以暂支,即冒险添兵往助,似无大益”;二、“旅口倭船游弋,运船断不可往”;三、“金州北路一军往攻,是以牵制敌势,但敌众我寡,难期制胜,章高元八营请由登州乘轮至营口前进,会合宋军,气力较厚”。丁汝昌也认为“若令护送运船,适以资敌”,与汉纳根“意见相同”,但表示愿意“即率六船由津赴口外巡缴,遇敌即击,相撞即攻”。三人商谈的结果,看来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所以李鸿章当即电嘱山东巡抚李秉衡:“饬章高元整备,改赴营口,为宋庆、刘盛休等后继,雇用商轮,分起运往。”注38

清廷听到旅顺“可以暂支”,又寄希望于北路进兵,便批准了三人商议的保旅方案。光绪谕李鸿章:“章高元八营著即由登州乘轮赴营口,会合宋庆进剿。据称旅顺‘可以暂支’,惟前电有‘各炮台防守可支半月,惟乏粮’等语。究竟如何馈运接济?著李鸿章设法迅速办理。”注39李鸿章一面雇镇东商轮往旅顺运粮,一面命丁汝昌率六舰由大沽径赶旅顺探巡。十三日晨,丁汝昌抵旅,了解旅顺的布防情况后,即向旅顺诸将提出:“须抽奋勇为迎击之师,或出墙迎剿,或策应吃紧之处。”当晚,丁汝昌以“羊头窝(洼)、小平岛倭均驻雷艇”;“六船不能在旅久泊;夜间恐至失事”注40,启碇离旅,于十四日凌晨到威海。从此,旅顺便与外间断绝了联系。

十五日,日军便开始向旅顺进逼了。

注释:

注1 《论旅顺布置》,《李文忠公全集》,海军函稿,第1卷,第17页。

注2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35页。

注3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第4卷,第1页。

注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9卷,第295页。

注5 《哀旅顺》,《人境庐诗草》第8卷。

注6 张荫桓:《三洲日记》第5卷,第10页。

注7 此表主要根据日本参谋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附录56之《旅顺口陆正面炮台兵备表》而重新编制。该表亦有一些不确之处,如将望台北炮台列入东方面炮台群,缺少椅子山炮台,等等。兹据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日清战争战记》第12编所载《旅顺战图》,及《英兵部蒲雷东方观战纪实》,予以校正。

注8 《英兵部蒲雷东方观战纪实》,《中东战纪本末三编》第2卷,第17页。

注9 《日清战争实记》的12编,第18页。

注10 《龚照玙致津院电》,《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233页。

注11 《海定轮船装运兵弁、军械节略》,《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32页。

注12 《图南轮船装运部队清单》,《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21页。

注13 按编制,步队五营足额为2500人,另有马小队24人。因成字军长夫、伙夫、马夫、炮车夫等甚多,故超编近5OO人。

注14 《日清战争实记》第11编,第6、79页。

注15 《盛京将军裕禄奏报金州失守大概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069)。第25卷,第14页。

注16 《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第18页。

注17 《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第1页。

注18 《复旅顺龚道》,《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8卷,第26页。

注19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36页。

注20 《查参龚照玙片》,《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9卷,第36页。

注21 《张光前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26页。

注22 《刑部奏审明失守旅顺之龚照玙按例定拟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39),第33卷,第27页。

注23 《张光前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26页。

注24 林纾:《昭武上将军姜公家传》,见《碑传补》,卷末,第15页。

注25 《张光前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36页。

注26 《姜桂题等致盛宣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27页。

注27 《姜桂题等致李鸿章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35页。

注28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0页。

注29 《张光前致盛直怀函》,《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下),第326页。

注30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28),第23卷,第28页。

注31 《北洋大臣致督办军务处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21),第23卷,第25页。

注32 《翁文恭公日记》,甲午十月初一日、十一日。

注33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28),第23卷,第28页。

注34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32),第23卷,第29页。

注35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35),第23卷,第30页。

注36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38),第23卷,第31页。

注37 汉纳根所说之二十一营,系单指驻旅部队而言,并不包括怀字军和拱卫军。

注38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50),第23卷,第43页。

注39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56),第24卷,第2页。

注40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60),第24卷,第3页。 
 
 
 
 

 

 

 

 
  
 
 

 

 



 五 土城子迎击战  

 
 
十一月十五日,又组织两支大股部队进行前敌侦察:骑兵第一大队长秋山好古率骑兵大队及步兵两个中队,至土城子侦察地形;步兵第二旅团长西宽二郎率其支队,侦察旅顺后路炮台。秋山一股进至水师营北。西宽一股则行近旅顺后路炮台,因被守军发现而开炮,始退至营城子。十六日,日军暂止大股活动,只派少数探骑潜入水师营东南的八里庄,侦察旅顺后路炮台西面的通路。由于连日来的侦察,日军完全掌握了旅顺的防御情况。而清军明知“东兵从土城子、水师营而来,正走山凹缺口”注1,却不在此设防,而听任日军侦察部队自由往来。

十七日拂晓,日本第二军除少量留守部队外,全部出动,开始向旅顺进犯。其行进顺序如下:

骑兵搜索队:骑兵第一大队(缺三个小队)及骑兵第六大队第一中队(缺两个小队),由骑兵第一大队长秋山好古少佐率领。

前卫:步兵第二联队(缺第二中队)、骑兵第一大队的半个小队及卫生队之一半,由西宽二郎少将率领。

右翼纵队,第一师团本队(其中,步兵第十五联队的两个大队留守金州),由山地元治中将率领;混成第十二旅团步兵第二十四联队,由长谷川好道少将率领。

左翼纵队:混成第十二旅团步兵第十四联队(其中一个大队留于和尚岛的柳树屯,警备大连湾兵站监部驻地)、骑兵第六大队的一个小队、炮兵第六联队的一个山炮中队、工兵第六大队第二中队(缺一个小队)、第六师团卫生队之一半及粮食运输队之一半,由步兵第十四联队长益满邦介中佐率领。

野战兵工厂。

是日,骑兵搜索队,前卫、第一师团在三十里堡会合;混成第十二旅团本队驻于金州南;第二军司令部位于第一师团与混成旅团之间,左翼纵队在辛寨子;野战兵工厂在柳树屯。

十八日晨六时,秋山好古率领骑兵搜索队自三十里堡先发。西宽二郎率前卫继后。西宽二郎率队至前各镇堡与第一师团主力会合后,重新进行编队;又率步兵第三联队、一个骑兵中队、一个炮兵中队及工兵第一大队,作为前卫前进。这样,日军骑兵搜索队在前,前卫随后,经营城子、双台沟向土城子行进。

先是丁汝昌于十三日抵旅时,曾建议“抽奋勇为迎击之师”,但姜桂题自以“紧守长墙土炮台”为得计,对此建议并不重视,致使日军侦察部队得以屡次出现于旅顺后路炮台附近。徐邦道不顾新败之后,“固请于桂题,欲增兵与倭争后路,不许;乃请给枪械,桂题许之,令至军库自择。邦道率其残卒行,而怂恿卫汝成并进。汝成为所动,从之。”注2十八日,徐邦道率拱卫军行,卫汝成率成字军继之,经水师营进抵土城子。

上午十时,日军骑兵第一大队长秋山好古率骑兵搜索队抵土城子。前卫骑兵中队先发现清军步兵三百余人及骑兵四十余占领前方高地。前卫骑兵中队长浅川敏靖大尉根据往日的经验,以为清军一看到日军就会狂奔,但“今日不仅一步也不后退,而且有进攻的迹象”。果然,到十时三十分,清军突然在相距一千公尺的高地上吹响了军号,向日军发起攻击。浅川考虑:清军“占领了最便于进攻的位置,无论防守还是作战,日军皆处于不利的地位。”注3于是,他便带领前卫骑兵中队向土城子村西北撤退。此时,骑兵大队正在土城子村东北,据守沙河土堤,下马徒步作战。清军一面以步队进逼,一面以骑兵从土城子以西包抄日军后路。浅川见状,向秋山好古建议撤退。秋山认为,撤离河堤将会招致更大的损失,莫如坚持反击。浅川不得已率前卫骑兵中队回头作战,但仅战片时,即中弹落马,因被一土兵救起,侥幸未曾丧命。此时,双方刀枪相加,战况趋于激烈。由于徐邦道的拱卫军和卫汝成的成字军都投入了战斗,在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而且士气旺盛,勇往直前,“清弹乱射,势不可当”注4,因此日军“骑兵全部陷于重围之中,面临进退维谷之境”。注5秋山好古见事不好,下令突出包围,向双台沟方向奔逃。清军遂将土城子占领。

徐邦道下令向北追击逃敌。时日军前卫第三联队第一大队长丸井政亚少佐已抵双台沟。丸井已先派步兵第三中队为尖兵,命其在双台沟高地选择防御阵地。及至日军前卫抵双台沟后,丸井即率步兵第三中队向土城子前进,第一大队之第一、第二,第四中队则留在双台沟高地。南行约六里时,丸井突接骑兵来报,知清军已至土城子,便一面遣快骑传令步兵第一大队其余中队来援,一面率队向清军反击。二等军曹川崎荣助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述了这次战斗:“敌军举着红白、红蓝旗帜,潮水般地涌来。我中队立即射击,敌军反击,战斗数小时。炮声如雷,弹如雨注,硝烟迷漫,笼罩原野,彼我难辨。……敌军的旗手举着蓝色旗帜,距我仅仅有二、三十米了,其势难敌。……我军苦战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尽述。”注6尽管日军又有两个中队来援,清军仍然猛追不已。日军来不及收拾尸体和运走伤员,只顾向北奔逃。有些受伤日兵不能行走,便举刀“自刎”,或“在敌人尚未靠近的瞬间,自割喉咙而死”。在步兵的救护下,秋山好古“万死之中得此一生,终于得以逃出战场”。注7时已下午四时。清军连战近六个小时,“饥疲甚”,“无接应”,且徐邦道拱卫军“新败,无行帐,其步卒非回旅顺不能得一饱,遂弃险而不守,仍退归”。注8

土城子迎击战是甲午战争期间打得比较好的一次小战斗,给日军以较大的杀伤。据日方公布的死亡数字:日军骑兵搜索队死二等兵饭尾金弥一人,伤中队长浅川敏靖大尉以下五人注9;步兵第三联队第—大队死小队长中万德次中尉以下十一人,伤三谷仲之助中尉以下三十八人。注10共死十二人,伤四十三人,合计五十五人。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发挥了战术上数量的优势,打得主动,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战果。但是,在清军将领中,还是株守阵地待敌来攻的消极防御思想占了上风,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挽回注定的败局。土城子迎击战以后,后路险要尽弃而不守,“旅顺事遂不可为矣”。注11

注释:

注1 《英兵部蒲雷东方观战纪实》,《中东战纪本末三编》第2卷,第17页。

注2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39页。

注3 《浅川敏靖大尉谈话》,《日清战争实记》第14编,第17页。

注4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9卷,第296297页。

注5 《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第4页。

注6 《川崎荣助军曹日记》,《日清战争实记》第14编,第19、20页。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第12编,第4、5页。

注8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0页。

注9 《骑兵中尉某致友人书》,《日清战争实记》第14编,第24页。

注10 《川崎荣助军曹日记》,《日清战争实记》第14编,第24页。

注11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0页。 
 
 
 
 

 

 

 

 
  
 
 

 

 



 六 旅顺口的陷落  

 
 
骑兵搜索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