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三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明朝三百年-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保像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按照资历,冯保应该升任,但隆庆皇帝不喜欢冯保,而大学士高拱深受隆庆皇帝信任,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代了这个缺,冯保因此怨恨高拱。陈洪接管司礼监以后不久便死了。高拱又推荐了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这次,冯保可不干了,决心和高拱一决高下。

冯保选中了次辅张居正作为合作对象来搞掉高拱,而此时的张居正也想赶走竞争对手高拱,垄断内阁的权力,于是冯、张两人的关系逐渐牢固。同时,冯保又看中了皇太子李翊钧的生母李贵妃,李贵妃想要在儿子登基之后,在做皇太后时要和正宫娘娘陈皇后做皇太后一样,要有一个徽号。冯保便趁机说,只要是高拱做首辅,李贵妃的目的一定达不到。如果能赶走高拱,张居正当上了首辅,李贵妃之事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李贵妃便和陈皇后商议,废了孟冲,由冯保任司礼监提督。

这样,在冯保的极力策划下,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的“三角联盟”正式形成,而冯保正是“三角联盟”的核心。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去世,朱翊钧即位,是为神宗万历皇帝。万历即位时只有10岁。万历登基前后,冯保又导演了一出出巩固其权势的活剧。

朱翊钧登基那天,冯保将他扶上宝座,随后便站立在皇帝的宝座旁边不下来。满朝文武见冯保高高在上,侍立在新皇帝座旁,无不大惊失色。当他们听到穆宗遗诏说:“阁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司礼太监冯保辅佐朝政”时,也只好山呼万岁,伏首庆贺。矫诏盗取了朝政大权,冯保揽权便有了合法的依据,得以名正言顾地干预政事。

起初,穆宗驾崩时,高拱曾经在内阁中痛哭,说:“十岁的太子,怎样治理天下。”冯保却在皇太后和李贵妃面前诬陷高拱说:“高拱斥责太子为十岁孩子,怎样能作人主。”皇太后和李贵妃听后大吃一惊,太子听了,吓得面色大变。不久,高拱被逐。在家中闲居数年后,忧郁患病而死。

高拱被逐后,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把陈皇后尊为“仁圣皇太后”,把李贵妃尊为“慈圣皇太后”。这样,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各得其所,三人垄断了朝廷内外的一切权力。冯保既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即总管朝廷内外,势力更加嚣张。

慈圣太后对皇帝的管教很严格。冯保倚仗太后,经常挟持皇帝,皇帝很害怕他。有时和小宦官在一起玩,见冯保进来,赶快整理衣服,一本正经地坐好,说:“大伴来了。”冯保甚至让张居正代皇帝起草罪己诏,发给内阁。渐渐的,长大的皇帝对冯保心生不满。

而冯保却更加蛮横放肆,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如果不是从冯保的嘴里说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去执行。皇帝越来越不能忍受,但冯保在里面倚靠着太后,在外面倚靠着张居正,皇帝也没有办法把他除掉。

冯保贪婪成性,他的亲信、锦衣卫指挥徐爵对什么事情都参与策划,依仗冯保的势力到处招揽权力,大臣也有很多人和他勾结。徐爵晚上到禁门,守卫的人都不敢盘问,冯保及其同伙就蛮横到如此地步。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张四维升任内阁首辅。神宗开始亲执朝政。亲政的神宗,发现君权与阁臣所握之权之间存有矛盾,而且阁臣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制约皇帝。神宗下决心要收回君权,树立绝对权威。但控制内廷的冯保正插手内阁事务,所以神宗决定先除掉冯保。而此时,李太后逐渐不干预朝政,冯保失去了另一个倚靠。宦官张鲸、张诚趁机罗列冯保的罪状,请求皇帝废逐冯保。皇帝还是害怕冯保,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大伴上殿来,我怎么办?”张鲸说:“既然有圣旨,他冯保怎敢再进入?!”这时,御史李植、江东弹劾冯保的奏章也送来了,皇帝便把冯保降职为奉御,安置到南京,不久,冯保病死。冯保被逐出不久,其党羽也相继被罢官免职。冯保的弟弟冯佑、从子冯邦宁也被革职关进监狱,死在狱中。

值得一提的是,冯保多才多艺。经常对酒设乐,雅歌投壶,颇有儒者风度,这在有明一代的宦官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皇帝多次把象牙的图章赐给他,上面刻着“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字,对他非常尊重。冯保凡是写书法、匾额、对联之类,都把这些章或者“双林”、“景仰前哲”等图章盖在上面。冯保还是个制琴能手,所造的琴不少,人们以拥有他制作的一把琴为荣耀。

“骑在万岁头上的九千岁”魏忠贤(1)

魏忠贤像客氏像魏忠贤,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原本是河间府肃宁的一个市井无赖,已成家并有一女。因为赌博输钱,又无力偿还,被人百般羞辱,一气之下,自己动手割去生殖器,投奔京城,希望在宫中能出人头地。魏忠贤入宫后,先在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的孙暹名下做事,同时,魏忠贤小心行事,又极力讨好巴结太监魏朝,和魏朝结拜为兄弟,魏忠贤为兄,魏朝为弟,因此宫中有“大魏、二魏”之称。魏朝又把他推荐给王才人,管理伙食。王才人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妃子、朱由校的生母。魏忠贤利用这层关系,经常接近朱由校,不断送些奇巧玩物,精致吃食,朱由校非常喜欢他。当初,魏朝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客意娘)是“对食”,魏忠贤通过魏朝结识客氏之后,便向客氏大献殷勤,立刻博得客氏的欢心。后来,魏忠贤又与客氏相通。客氏逐渐喜欢魏忠贤,而厌恶魏朝,魏朝和客氏断了私情,魏忠贤得以专门侍奉客氏。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驾崩,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朱由校被立为太子。不久,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由惜薪司升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光宗即位不足一月,就一命归天。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朱由校是魏忠贤伺奉、讨好多年的主子,客氏又是朱由校的乳母,所以熹宗朝,魏忠贤和客氏狼狈为奸,扰乱朝纲。

魏忠贤得势以后,首先要除掉的便是其“兄弟”魏朝。这是因为,魏朝也是熹宗重用的实权人物,司掌兵仗局,不除掉他,自己的权势就得不到扩展。魏忠贤在客氏的支持下,借重熹宗的力量,勒令魏朝告病出宫,魏忠贤矫诏将魏朝逐往凤阳,又指使亲信在途中把魏朝杀死。

魏忠贤早已摸透熹宗的一喜一怒,引导皇帝极尽声色犬马之好,使其沉迷在糜烂的生活中不理朝政。熹宗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做木工活,不但会用斧锯,还能盖房子,刷油漆,尤其精于雕琢制作小型器件。他干这些活的时候,全神贯注,所有事情都全然不顾,对于当皇帝,对于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丝毫不感兴趣。魏忠贤见有机可趁,便故意找熹宗聚精会神干木工活时送上奏章。这时熹宗往往随口就交给魏忠贤去办理。这样一来,许多事都可以不奏报,魏忠贤的意志便成为皇帝的旨意。

熹宗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便为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使他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总督东厂太监的身份轻松自如地把持朝政,并且把熹宗服侍得舒服妥帖,心满意足。熹宗因而对他爱护备至,信任有加,对他的擅权百般容让,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总督东厂的魏忠贤)。因此,后来,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宗大罪时指出:朝廷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魏忠贤专擅,即章奏之上,反觉皇上为名,忠贤为实”。魏忠贤的名号愈来愈多愈高:厂臣、元臣、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距“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了。

魏忠贤利用当时熹宗的昏庸,控制了皇帝以后,便把持朝政,网罗亲信,结成政治帮派,在魏忠贤淫威之下,一些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在魏忠贤门下,先后集结约有80多位大臣,形成了臭名远播的“阉党”。其中“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则是阉党中的骨干。其中,以“五虎”、“五彪”尤为亲近。“五虎”是指文官,有佥都御史崔呈秀、兵部尚书田吉、工部尚书吴淳夫、副都御史李夔龙、太常卿倪文焕;“五彪”指的是武官,有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东司理刑杨寰、东厂理刑官孙云鹤。此外,“十狗”则以吏部尚书周应秋为首。这些走狗门下的爪牙,则又不可胜数。魏忠贤通过他的党羽,把持了中央的内阁、六部、厂卫以及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就是这帮人内外呼应上下结合,擅权乱政,打击异己,把当时的政治局面搞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之为“阉党专政”。崇祯初年清查“阉党逆案”,共清查出首逆同谋6人,交结近侍19人,交结近侍次等11人,逆孽军犯35人,谄附拥戴军犯15人,交结近侍又次等128人,祠颂44人,共计258人,如果加上“漏网”的57人,那么共计315人。可见“阉党”声势之大。

魏大中绝命书卷

“阉党专政”激起了朝廷内外忠正之士的愤慨。对于魏忠贤专权,外朝官僚分为两大派,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称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僚为阉党,依附魏忠贤的官僚把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统统划为东林党。魏忠贤得势之初,正是部分东林党人得到重用之时,魏忠贤曾想笼络他们,遭到严厉拒绝,从此,魏忠贤便与东林党形同水火。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罗列其二十四宗罪,魏忠贤为此切齿痛恨东林党人,杖死工部郎中万燝,先后罢斥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在中央内阁、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死党。

魏忠贤的党羽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浙江巡抚潘汝祯假借机户恳请,建祠于西湖,建成后请熹宗赐匾额,熹宗题名“普德”。不久,潘汝祯升为南京刑部尚书。此例一开,为魏忠贤兴建生祠立刻成为风气。魏忠贤生祠遗址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为魏忠贤建生祠。苏州的“普惠祠”、松江的“德馨祠”、扬州的“沾恩祠”、淮安的“瞻德祠”和北京的“隆恩祠”、“广仁祠”、“茂勋祠”,以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广、四川等30余县,均建了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所用钱财,不是盘剥民众,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没有人敢阻拦。开封建祠,拆毁民舍达2000余间。监生陆万龄还别出心裁,建议在国子监建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荒唐至极。

“骑在万岁头上的九千岁”魏忠贤(2)

2002年,在陕西省榆林市旧城大街附近的新明楼发现一尊铜像,此铜像高2。05米,身穿四爪蟒服,眉心有一“白毫”(眉心珠),脸上无胡须。经专家考证,此乃魏忠贤之铜像。当时,任延绥巡抚的朱童蒙在“镇南之祠”为魏忠贤修建了一座生祠。魏忠贤倒台后,各地生祠遂废。明末清初之际,榆林政权更迭频繁,到了清代,这尊魏忠贤像已不为人们所识。由于当地人民不知真情,一直将魏忠贤的铜像当做佛像供奉了数百年。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其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魏忠贤还想继续控制崇祯帝。据说,魏忠贤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崇祯皇帝即位不久,就把客氏赶出皇宫。同时,各地官民上本论魏忠贤之罪的竟达数百本,崇祯片纸不遗,亲自披阅,看到阉党所为令人发指,不禁动怒,下诏擒拿魏忠贤等人,抄没家产。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发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崇祯看到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便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生不如死,便悬梁自尽了。崇祯下令分魏忠贤尸体,悬其首级于河间示众。又下诏在宫中浣衣局杀了客氏。同时,斩杀了许多魏党党羽,抄没他们的家产。魏忠贤及其党羽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F0 8  名臣名将

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徐达

徐达(1332~1385),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出身于农家。徐达谋略过人,治军严明,智勇兼备,战功卓著,在帮助朱元璋攻灭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势力,北伐元军,消灭元朝等重大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名列功臣第一。明朝建立后,因功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且先后被封为信国公、魏国公。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并称赞其“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1385年2月,徐达因病去世(一说被朱元璋害死),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死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并赐葬钟山北麓(明太祖朱元璋之孝陵北)。

徐达像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队伍,隶属朱元璋部。至正十五年,他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采石,打下集庆(今南京),辅佐朱元璋创建政权。后来奉命以大将军身份领兵攻取镇江,因功被授以淮兴翼统军元帅。至正十七年,他率兵东进,克常州、取常熟、江阴等地,屡次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成功地阻止了张士诚军的西进。次年,奉命留守应天(今南京),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至正二十年五月,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斩俘陈友谅万余人。后来又随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再次大败陈友谅军,俘获7000余人。第二年,在攻打江州(今江西九江)战役中,身先士卒,率师猛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