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末帝子婴。

有关子婴的身份,现代资料留存下来的不算多,唯一可知的是他是秦国王室宗族,具备继承秦国皇位的条件。有资料说他是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儿,也有资料说他是秦始皇的幼弟,也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生卒年、家庭成员,到今天的都已经不可考,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处处不可考的人,却能得到两汉历史学家们的高评价呢?或许,我们还要从秦朝末年的乱局看开去。

【一】

有关秦朝末年亡国的丧钟,大多数史家都把账算在了秦始皇在东巡路上病死,认为秦朝正是从此开始,走上了亡国的道路。虽然从后面的历史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当时的秦朝还是有一个机会,能够挽救日益陷入危机的朝局:扶苏即位。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秦始皇在病故前,曾专门嘱托,要扶苏赶快回来。对扶苏这个儿子,现在普遍的说法是,秦始皇一直很不待见,因为比起秦始皇的尚武激昂,扶苏却子不类父,他属于那种性情仁厚的青年,特别是秦始皇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时候,扶苏曾经多次进谏,也因此惹恼了秦始皇,后来干脆让他到河套,随蒙恬一起垦荒。但从秦始皇临终前的表现看,他对扶苏一直是给予厚望的,但凡中国历史上的大有为之君,在临终前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宽厚的儿子继承大业,因为在父辈的开拓之后,儿女辈最重要的事情是守成。在秦始皇连续多年的大动作以后,整个秦帝国也已经危机四伏,最需要的也是一个守成之君。

扶苏在秦始皇健在的时候,就曾多次进谏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能够与民休息,但不幸遭到秦始皇的多次拒绝,但派他到北方来屯垦,主要目的恐怕还是为了让扶苏历练一下,与扶苏一起镇守北方的蒙恬,是这时候秦国的第一武将,用蒙恬来辅佐扶苏,秦始皇所谓的发配,事实上是在暗暗培养接班人了。按照秦始皇自己的想法,如果扶苏能够登基的话,秦帝国的国运,会转向正常的轨道。但这个如意算盘,却被一个人打破了:赵高。

赵高这个人,历史上都说是个奸人,许多人提起他,都认为他是靠了逢迎拍马得到秦始皇的喜欢,事实却没这么简单。早在秦始皇做秦王的时候,赵高就崭露头角了,他本来就是秦国宗室的后人,因为犯了罪被罚没入宫为奴的,但金鳞岂是池中物,虽然落难如此,仍然不忘上进读书,他最早引起秦始皇注意,是因为他对秦国律法的精通,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将繁杂的大秦律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并且头头是道地分析。在法家立国的秦国,这样的人当然是人才了。所以赵高就这样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并且命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读书。赵高这个人很会钻营,相处没多久就把胡亥哄得团团转,很快就离不开他了。同样信任赵高的还有秦始皇,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州郡的事务,都要由他直接掌控办理,他每天要看的奏折,都有好几千斤重,虽然秦始皇工作热情高,但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这时候的赵高,就是一个称职的秘书,秦始皇有什么疑难的事情处理不了,他说出的答案都能对秦始皇的心思,而且秦始皇有时候奏折忘记放在什么地方,赵高都能一下子给秦始皇找出来。在秦始皇眼里,赵高是一个勤勤恳垦老实巴交的好秘书,他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好秘书,此后竟然只手遮天指鹿为马,亲手断送了他创建的大秦王朝。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河北广宗病逝,这时候侍候在秦始皇身边的,除了做宦官的赵高,就是做丞相的李斯了。李斯是秦始皇的老臣了,开始很想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办事,回去就迎接扶苏即位,但是李斯这个人虽然有才干,却有一个要命的毛病妒忌。早年他的师兄韩非子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李斯担心韩非子来到秦国,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干脆不顾同门之情,将韩非子罗织罪名害死了。后来淳于越质问秦始皇,引得秦始皇大怒时,又是他趁热打铁,撺掇秦始皇搞出了“焚书坑儒”的缺德事,既打击了一直和法家不对付的儒家派系,更清除了有可能威胁到自己身份的人。在赵高眼里,李斯就是这么一只有缝的蛋。果然,赵高找李斯密谋,给李斯详细分析了局面:一旦扶苏回来即位,蒙恬肯定会成为丞相,那么你李斯往哪里摆?如此一说,李斯果然害怕了。不帮扶苏,自己的丞相位有可能保得住,帮了扶苏,那就肯定保不住,在秦始皇的信任和个人的前途之间,李斯再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和赵高串谋,藏下了秦始皇的遗嘱,伪造了一份假遗嘱送到边关,这份遗嘱的内容,是要赐扶苏死罪。蒙恬打了这么多年仗,人很细心,怀疑诏书有假,但扶苏却是个好孩子,既然老爹都让我死,我就死吧,不死那就是不孝顺,痛哭了一场后抹了脖子。蒙恬也在威逼下吞药自杀,秦朝统一天下后的第一名将,就落了这样一个下场。这场变化也引发了连锁反应:蒙恬死后,河套30万守军一哄而散,纷纷逃亡,辛苦打下来的河套草原,没多久就成了无人区,被匈奴大摇大摆地抢了回去。之后匈奴频繁南下骚扰,甚至把汉高祖包围在白登山,追根溯源,都是拜这场变乱所赐。

蒙恬和扶苏相继去世后,赵高和李斯合谋,拥立胡亥即位,胡亥是个糊涂蛋,大权自然落到了赵高的手里。赵高掌权后,在滥用民力方面,比起秦始皇来更变本加厉,比如骊山的陵墓还没修好,又征伐了几十万人去修,河套的守军跑光了,又以此为借口大修长城。中国国民经济的破坏,老百姓的筋疲力尽,也都在继续中。胡亥登基后,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大清洗,他将自家的12个兄弟姐妹在咸阳公开杀死,蒙恬、蒙毅两兄弟也相继被害。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波被逼自尽。就在秦始皇过世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扯起了造反大旗。大秦帝国一下子陷入到了暴乱中,与此同时,赵高却依然在大肆排除异己,赵高的兄弟赵成做了咸阳令,把持了京城的权力,其他的各路亲戚也被陆续安插在官场中。大秦帝国的皇帝,表面上姓嬴,其实渐渐开始姓赵了。

这时期秦帝国的危机日益加剧,内讧也升级了,本来李斯和赵高在拥立胡亥一事上,算是一个战壕的盟友,但是胡亥即位后,赵高大权独揽,李斯日益不满,就开始屡次在背后发牢骚。赵高早就想除掉这个大敌,他故意给胡亥造谣,说李斯有谋反之心。胡亥这时候对赵高已经言听计从,二话不说就解决了李斯。算计了一辈子的李斯,临了被更阴的人算计了。

【二】

胡亥这个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当然,他有些事情也不糊涂。他曾经对赵高说,人生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得懂得享受啊,赵高当然趁机迎合他。胡亥继续发动民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激得民怨沸腾。这期间,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大举进兵咸阳,六国贵族也纷纷造反,但陈胜吴广无远谋,其部将打了胜仗后不思进取,纷纷画地为牢自立为王,起义的势头没几天,自己内部就分裂了,秦帝国借此机会调集重兵,逐渐扭转了颓势。公元前209年12月,节节败退的陈胜在渑池被秦将章邯击败,部队全军覆没。陈胜吴广的起义被镇压了,但摁下葫芦起来瓢,当年的六国旧贵族们纷纷起事,北方的原韩王室、齐王室、赵王室,一个个接连拥兵自立。这时候的秦国,还好有名将章邯等人南征北战,凭借着从北方边境调回来的精锐骑兵,外加临时武装的几十万在骊山修陵墓的奴隶,总算能够稳住战局。

但气数该完还要完蛋,到了公元前207年,秦帝国的局面一度大好,北方的赵国王室被秦军包围,秦军企图围点打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彻底聚歼前来救援的各路起义部队,但计划却赶不上变化,起义军中偏出来了一个项羽,在巨鹿演了一场破釜沉舟的妙笔,一举击破秦军。而另一路原本意在牵制秦国的偏师刘邦,竟然也逼近了函谷关。秦帝国的死穴一下子被捅破了。这期间的秦王朝,秦二世一直都沉迷于享乐,大权全由赵高把持,赵高每天都对他谎报军情,吹嘘外面形势大好,可到了这时候,眼看就捂不住了。秦二世得知真相后大怒,顺口骂了赵高几句,赵高也不干了。你天天花天酒地的,老子替你把持大权容易吗?现在倒赖我了。眼看秦二世和自己交恶,赵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弑君。赵高派自己的女婿阎乐持刀闯宫,企图杀掉胡亥,生死关头,无能了一辈子的胡亥,总算拿出了点祖先的风采,他抢在阎乐动手前,二话不说横刀抹了脖子,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杀的皇帝,也是第一个被臣下逼着自杀的皇帝。

胡亥抹脖子痛快了,可事情没完,皇帝死了怎么办?赵高觉得好办,再立一个不就行了?可立谁呢?当年胡亥的兄弟姐妹,都给杀光了!想起来了,总算还有一个:子婴。

子婴究竟是扶苏的儿子,还是秦始皇的儿子,现代的各类史书上说法五花八门,但这个仅存的秦国王室,却是一个少有的好人。当年胡亥意图整死蒙恬,大家都不敢说话,唯独子婴出头,说蒙恬毕竟是先皇的大将,杀了对不起先皇。虽然秦二世没听他的,但大家都不敢喘气的情况下,他竟然逆流而上,敢冒着危险救蒙恬,确实有胆。

对这个有胆的人,赵高是不喜欢的,但这时候局势比人强,好赖也就是他了。更重要的是,老奸巨猾的赵高知道,现在的局面已经无法挽救,章邯先被打得全军覆没,干脆投降了项羽,函谷关以东的地盘已经不属于秦朝了。而函谷关内,局面也是人心惶惶,起义军杀进函谷关,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对这个局面,赵高是清楚的,但是关键是怎么办?整顿兵马镇压?别开玩笑了,秦国连给秦始皇修坟的奴隶都派出去了,也被人家打得一个不剩。那个项羽是好惹的吗?破釜沉舟的霸王气概,逮谁杀谁,这时候不是咱镇压人家,而是人家镇压咱。如此局面下,赵高也算识趣,他给子婴说,我要拥立你接班,可咱们现在的地盘,也就和秦国早年差不多大,干脆您也别称皇上了,还是叫秦王吧。

自从胡亥死了以后,虽然秦国对外作战每况愈下,可赵高在皇宫内的权势,却是蒸蒸日上。这时候的咸阳王公,凡是手里有点兵的,掌点权的,不是赵高的亲戚,就是赵高的宗族。眼看着起义军一天天逼近,跑是没地方跑了,立个大王出来,起义军真来了,到时候把人一交拉倒。

这就是赵高的如意算盘,小人是从来不缺的,他一个宦官,起义军来了未必杀他,但子婴可就不一样了,他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宗室,留着就是威胁。肯定一刀宰了,到时候我多配合配合,没准还能在新政权里混个一官半职。

但是赵高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个人:子婴。在赵高眼里,子婴不过是个傀儡,自己说什么他就听着,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赵高忘了,当年胡亥大肆清洗宗族,那么多兄弟姐妹都干掉了,凭什么这个子婴能活下来。包括蒙恬的事情,胡亥当时铁了心要杀掉蒙家哥俩,谁说情谁倒霉,凭什么还是这个子婴,说了情虽然胡亥不听,却也没拿他怎么着。一个能在宫廷血雨腥风里成功活下来的人,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子婴这个人,《史记》上的记录只有寥寥几笔,但是《通志·秦记》上却写明:“子婴父子颇有贤德,百姓甚爱之。”也就是说,子婴这一家的名声,在当时还是非常好的。从秦始皇到秦二世,他一直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但低调不代表不说话,《通志》上说,关中闹灾的时候,他曾经拿出自家的钱粮出来赈济。后来赵高当权,有大臣得罪了赵高,他还经常出面说情。在赵高的眼里,子婴只是个胆小怕事的好好先生,因此对他也不怎么待见。按照赵高的如意算盘,立子婴当王,如果函谷关守得住,就继续操纵秦国大政,如果守不住,到时候就投降。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认定,当时赵高已经派人联络项羽,打算把整个秦国王室送上做厚礼。以项羽没脑筋的表现,对赵高很可能会接纳的。

在被赵高拥立的早期,子婴的表现很好,见了赵高很客气,就像胡亥死之前那样,还是该咋地咋地,赵高试探了几次,也就放心了。他作出判断,这个子婴会是一个更容易操纵的木偶。表面上看,子婴似乎也没有办法,宫里宫外都是赵高的人,你能咋地。

不对,还是有一个机会的,也许是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这个机会的名字,叫祭祀宗庙。

按照秦国家族的祖制,新君即位,必须要在宗庙举行祭祀仪式的,虽然现在家境惨淡了点,还到底不能对不起祖宗,该走过场还是要走过场。只有祭祀仪式举行过了,才算是正式接班。

所以这些日子,赵高一直张罗着祭祀宗庙的事情,请柬发下去了,排场要搞得隆重点,就当是冲喜了。但是赵高却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他刚找的这位子婴傀儡,最近好像犯了惊吓病,天天脸色苍白,走路哆哆嗦嗦,看见当兵的就腿脚发软。八成是前线老是坏消息,吓着了。

赵高却不干了,你这个窝囊废吓成什么样我不管,可事你得给我干了啊。接班你得接,接了我就省事了。接完班了,你吓成白痴我也不管,但现在不行,你得赶快把这流程过了。所以赵高想了好多办法,软的也用了,硬的也用了,可子婴咬死了牙就是不来,我真的吓病了,您就晚两天不行吗?

赵高生气了,晚两天?晚两天人家就打到家门口来了,不行,立刻,马上,来宗庙祭祀,给我接班。子婴也很生气,我都病成这样了,你就不能讲点人道主义吗?反正我是来不了,你看着办,两家拉锯了半天,事情就这么僵住了。

这时候赵高身边的一个宦官说话了,这个宦官叫韩谈,多年来老实巴交的,一直是赵高的亲信。韩谈劝赵高:“这小子一副怂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