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血肉长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血肉长城-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网友上传章节 第五十五章 赶狗入穷巷(十)
 更新时间:2009212 14:57:16 本章字数:4284

四月七日,一直以所属部队在刚刚结束的曼德勒会战中损失太大,急需长时期休整为借口,推迟出兵时间的中国远征军总部,拗不过已急得上窜下跳的施尔威的再三催逼,勉勉强强的下达了以八个师的兵力,在三天后向进击盘踞在印、缅交界处的钦族聚居区的日军缅甸方面军残部的作战动员令。
见中国军队当真要兴师动众的来为自己义务打工了,正被被频频过境骚扰的日军小股部队,弄得的疲于奔命的英国军方,立时表现出了十二万分的热诚和不下于这份热情的警惕!坐镇新德里的韦维尔上将,一面派出原本驻扎在印度腹地的两个精锐师,千里迢迢赶来与中方盟友协同作战;一面也透过各种官方的,非官方的渠道,向白宫,向重庆方面,向远征军高层,郑重其事的转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军队都不能越过印度边境。否则,英勇强大的英国军队将被迫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更有甚者,英国驻美国外交官们,已挥舞着美元、英镑,在美国国会中四处活动,酝酿着一张大英帝国光荣重返缅甸的时间表了。外强中干的英国人的狂妄自大,受已亲率偏师直下仰光的罗中将的全权委托,协调参与此次边境肃清行动的各部队的战术动作的程家骥竟然来了个照单全收。还专门为此下发了几分措辞严厉的命令给各师、团,规定了一条让英国人和施尔威都大为满意的离印缅边境还有几十公里开外的追击截止线!
在程家骥的指挥下,十万中国军队先是风驰电掣的日夜兼程赶路,可一赶到战区,又马上变了一副面孔。他们充分发扬起了,一怕死、二怕苦、三怕中伏地优良传统。在骑兵搜索部队地引导下。以夜行(为防日军空袭。白天休息。)不过三十里的绝对安全速度,采用抱成一团的超级保守战法,向中原所部一步步地挤压了过去。
或许是中原规一这位程家骥的老朋友与他早就心心相印的缘攻。日军的应对。却是正中程家骥的下怀。
这边中方伸出的触角刚与日军派出征粮的零散部队接上火,那边早就集结于钦邦最大地城市哈卡地日军主力便大举攻入的印度境内,并赶在英军援兵到达之前,强行攻下了边境重镇艾藻尔。Wap.16 K.Cn此战,日军不仅击溃了英军地一个锡克旅,更重要地是还缴获了英方从同古地援华物资仓库里偷来后,转运屯集在这里的。包括几万支美制枪械在内地近万吨各种军用物资。丰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意外收获。刺激得自从在曼德勒一战中大败亏输后,就一直萎靡不振的日军。士气暴涨。回头与中国人决战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对此际的中日两军,在军力对比上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中原,没有硬性打压患了急燥病的少壮派军官们,而是抛出一个庞大的计划,“印度攻略”。
那一刻,一众急于一雪前耻日军军官,都被他们的司令官的异想天开给打得集体当机。可回过神来细详一推敲,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该计划对孤悬敌境、四面受敌,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己方来说,无论从那方面看,无疑都是一剂灵丹妙药。而且要是一切进行得顺利的话,还能在战略层面上,狠狠的打击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基础。
当然,不先过正杀气腾腾的扑过来的两个纯种英国师这一关,这个蕴盖甚广的宏图大计,只是个空中楼阁罢了。好在,那一带山川崎岖,河流纵横。以日军时下的力量,正面与英军决战,虽力有不逮,可据险而守,拖上一段时间,还是力所能及的。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紧张角逐后,付出了重大伤亡的日军,在以泰国为基地的日军航空兵的全力支援下,终于守住了几个关键性的山口。从而控制了以艾藻尔为中心的七、八万平方公里的地域。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近三百万人口的生杀与夺,也被日军握在了手中。
于是乎,一场让整个文明世界都为之膛目结舌的,改变无数人的生活轨迹的,堪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便在民风淳朴的印北高原上急匆匆的粉墨登场了。
众所周知,在印度这个严格实行了几千年种性制度的国度里,人类被由上至下的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以僧侣等宗教人士为主体的婆罗门;第二等,包括皇帝、土王、官员等等在内的掌管俗世权力的达官贵人,称为帝利;第三类是只享有缴、服役,这两项政治权力的平民、商人,唤做吠舍;吠舍虽然饱受上层等级的剥削压迫,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格尊严,往往也得不到切实可靠的保障。(电脑 阅读 w w  w。1 6 k 。 c n)但是与第四等人首陀罗比,吠舍们又是活在天堂里了。
数计千万计的首陀罗所受的全方位的岐视、压榨,不仅要当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其所生来就要承受的无尽苦难,就是与《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美国黑奴相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美国南部的庄园主们,一般不会去剥压黑奴们朝拜、信仰神灵的权力。而首陀罗则被印度社会视为不能进入轮回的贱民,是没有与神进行任何形式的精神交流的荣幸的。至于各个社会等级之间的诸如不可通婚、不可交往等等如山铁律,更是多得不胜枚举。而唯恐天下不乱的中原规一,就把文章选在了种性制度上头。
从四月二十二日起,日军开始对艾藻尔地区内刹帝利们,实施有组织、有预谋的种性灭绝。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日军先是破门而入,将每一外庄园、豪宅的刹帝利们全数拖出家门。如有反抗。就地格杀。而表现良好的驯服者们,则被日军带到指定地点集体屠杀。
日军每满门抄斩一家人,就会把这些上等人所拥有地一切。都一一分配给当地地首佗罗们。
血腥的屠杀持续了整整一周,光是由被日军所裹胁的首陀罗们几十、上百地捆绑在一起,抛入艾藻尔城下护城河中活活溺死的刹帝利,就有四万三千人。再加上那些被枪杀在家里的、烧死的……,据不完全统计遇难者的总人数达到了近二十万人。一个月后,泰晤士报曾以第二个南京为标题,对发生在艾藻尔地区的这场大屠杀。进行了详细的连载报道。
事实上。对屠杀平民已是车轻路熟地日军,只花了两天地时间。就夺去该地区所有刹帝利家族的男女老幼地生命。可日军官兵们胸中潜藏着地那股很难说得清是先天生成。还是后天造就地兽性。一旦被释放出来,其凶残暴虐处。大大超过了日军高级军官们的预计。多年后,一名侥幸跑脱了惩罚地,时任十八师团副参谋长的永信忠成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二十五日的师团紧急会议上,两位旅团长都表示,部队的行为已无法控制。如果要强行阻拦,各级部队长就马上会遭到已失去理智的士兵们的反噬,死无葬身之地。”
虽说,上述的这番说辞,多被世人指为推脱之词,是永信忠成为了逃避自身应负的责任而说的鬼话。可一些身处于艾藻尔城中的日军士兵在二十六日晚间突然四处纵火,将半座城市化为灰烬不算,还导致近千名撤退不及的日军官兵葬身火海,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下令去杀死五、六万平民,和下令杀死二十万平民,在性质上、在程度根本没有什么分别,都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都是謦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点是谁也无法抵赖的!从这个意义说,就是把制造这一起骇人听闻的暴行的日军以十八师团为主体的一万多日军官兵统统判处死刑,也是应当应份的!
就这样,在后来的几天里,杀红了眼日军士兵们把手中的滴血的屠刀,挥向了城中的商人和较为富裕的平民,甚至是中原规一曾严令要保护、拉拢的首陀罗们。
大屠杀自然只是中原规一的手段,而不是他目的。当已是尸横遍野、臭气薰天的城市、乡村,在临时扩编成的方面军宪兵联队的极力弹压下,渐渐平静了下来后,大规模的征兵开始了!可以想象的到的,那些手上自愿、不自愿的多多少少沾上了往日连从他们的身上踩过都嫌脏的刹帝利的鲜血的大多为年轻男子的首陀罗们,在另无选择下,只能把自己死死的绑在了日军的战车上。又由于日军的早有预谋,单是这部分志愿者,就有两万多人。另外,还有一万多职业土匪和不务正业者加入日军的行列。如此一来,日军缅甸方面军的兵员数量便狂彪到了七万出头。尽管,这四万新兵都没有受过起码的军事训练,可对旧制度的刻骨仇恨和无法回头的现实,让他们并不缺乏战斗到最后一息的顽强。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唯一缺的就是这种死到临头,还要咬上对手一口的精神。日军得到这支主力军,只稍加整训,就马不停蹄的将他们投入到了各个正处于对峙状态的山口要隘,去以打代练的去了。且不提他们将会对战局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光是这几万印籍日军的诞生,所代表的政治意义,就很不得了。要知道,有了这三、四万个享受相对优待的军属家庭作为基本群众,再结合从日军手上获得了财产、土地、女奴首陀罗的阶层,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已是大体成形。这也就是说,日军在此地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就算是有十几、几十万大兵压境,想要把日军赶出这一地区,都不会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于日军的胡做非为,向来视帝利阶层为有力工具的英国殖民当局,自是惊恐得不言状。而生活在艾尔藻的边缘地带的帝利们,也纷纷逃向印度的腹心的地区。就连新德里也发生了多起由不安份守己的首佗罗们所发动的骚乱。几千年的不平等制度所深埋下的祸根,仿佛在一夜之间,都集中在一点爆发了出来。若不是老谋深算的韦维尔调度得宜,而各地的帝利出于切身利益,也自发出钱、出人、出枪的大力赞助英军维持治安的正义之举,几欲酿成深不可测的塌天大祸。但这样一来,英军的机动兵力也被牵牵的捆在各地,一时脱身不得,想添兵进剿军缅甸方面军这个罪魁祸首,却是有心无力了。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爱面子的英国人也顾不上脸面了。当初的力拒中国军队入印的韦维尔上将,在一天之内,就三电催请程家骥所部入境助剿。
对全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心存畏惧的程家骥,在惊叹中原规一有着可以无师自通的绝顶天姿之余,又那里会去为英国人火中取栗。说来也巧,此时得到增援的驻泰国日军已在蠢蠢欲动,恰好给程家骥回师缅中的一个绝好的理由。
当大军行至曼德勒时,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程家骥的耳中,正在毫无悬念的仰光战场上,指导中国军队作战的施尔威,出了大风头了,这位美国中将在到前线视察时,被一颗来历不明的流弹打中胸部,生命危在旦夕!
深知施尔威这会儿可死不得的程家骥,匆忙将部队交给邱军长、文颂远等人掌握,自己带着在外科手术上造诣颇高的军医主任薜书文连夜驱车赶往已被中国军队顺利攻占的仰光。





网友上传章节 第五十六章  印度风云(一)
 更新时间:2009212 14:57:19 本章字数:4817

以刑侦人员的角度来看,发生在施尔威中将身上的这次严重意外,有着太多太多无法用常理以度的疑点!
首先,没人能推算出那颗子弹是从那个方面;在何种距离下射向施尔威的;更没有人能解释,幸运的它是如何结结实实的吻上与被众人簇拥着的施尔威;要知道,当时施尔威的每一侧,都站有至少两名美军军官。从理论上说,施尔威被打中脚指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被有意识重点保护的胸膛。正是因为这样,在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有预谋刺杀论盛嚣尘上。甚至连吃饱了没事干的美国国会,都一度派出了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追寻这起恶性事件的事实真相。可由于时过境迁,这件轰动一时的无头公案,最终还是掩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好在,这世间本就有着无数扑朔迷离的千古谜团,多这一桩不多,少这一桩也不少。
以上当然都是后话了。至少在乔治。施尔威中将倒下的四十八小时内,人们还是顾不上这些的。
仰光,始建于一八六四年的圣约翰医院。与大英帝国极盛期的大多数殖民地公用设施一样,这里建筑风格是纯维多利亚式。在战前,只为白种人服务的圣约翰医院,一直在仰光西医界中独占鳌头。
早在日、英两军还在勃固大打出手时,这里的医护人员就都撤到了印度。可由于英国官员们有着太多的行李、太多的重要亲属要带走,而大量的与英国本土的医院相比,都毫不逊色地先进医疗设备却因没有远输工具,而被遗弃在了原地。日军占领仰光后,接收了这些医疗设备。并把方面军总医院移入了圣约翰。
可日本人地屁股还有坐热。中国人就在已飞速改变立场的缅族独立军的密切配合下;成了仰光、成了这所医院在两个月里第三任主人。而重伤垂危地施尔威;此际便下榻在位于医院主楼顶层的加护病房里。有了这头大熊猫的入住;往日寂静得渗人的加护病房区;被五步一岗;三步一哨如临大敌警卫们;装点得活象一座堆放着极度危险品的军用库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傍晚时分;沿着已让此起彼伏的战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仰曼铁路;赶了几百公里路地程家骥;凭着远征军参谋长地显赫身份,闯到施尔威病房口门。与程家骥同行的薜书文是进去了,可他却很快又出来了。
“怎么样?”薜书文地脚还没踏出门槛。程家骥就抢上前去催问道。。。。
“子弹打在离心脏只有不到两厘米地地方。要不是小鬼子地三八大盖的穿透力极强;造成地是贯穿伤。光是留在胸腔里的弹头;就能让人在受创半个小时内死亡。可大面积内出血,还是使伤者的身体机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先前所做开腔手术从医学上说,很成功,可伤者毕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手术都过去快二十个小时了,他还没有苏醒。按常规判断,希望并不是太大了。”薜书文面色凝重的叙述着。
薜书文说得是慢条斯理。程家骥听得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