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将正面的契丹步卒全数歼灭的同时,李诚中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赌输了,对手几乎没有延误多少时刻,就在他变阵之后便立即发起了冲击。
契丹人的骑兵冲锋极为果断迅捷,三个方向的所有骑兵都一次性投入到冲击之中,完全没有留任何后手——就连主将也亲自带兵冲了过来。
李诚中内心煎熬的看着前营士兵将包围圈中的契丹步卒屠戮完毕,然后,他就看到了冲到面前的契丹骑兵。已经来不及变阵了,李诚中所能做的只是指挥弓手发出两波箭雨略作阻挡,便下令弓手弃弓拔刀,他最后发布的命令是——各自为战。
图利的眼光在不知多少次战事中早已练得毒辣无比,当平州军变阵的时候,他立刻判断出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然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并且亲自带队冲锋。他的判断十分准确,契丹骑兵冲到平州军身边的时候,平州军完全来不及收回,整个战场上一片凌乱。
图利一马当先跃入平州军中,身后跟着如洪流般的骑兵。他马枪一抖,在一名平州军脖颈上爆出一团血花,然后继续向前,毫不停留的彻底凿穿了平州军的军阵。就这么一个凿穿战术,图利坚信平州军即将彻底崩溃,无数次胜仗的经验表明,九成的军阵挡不住一次凿穿。
当图利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微微有些愕然,平州军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那般转身溃逃,而是仍在坚持作战。不过他也仅仅是愣了一愣,便再次带领手下的精锐骑兵发起了第二次凿穿。这次的凿穿路线是一个弧线,当他穿过平州军阵的时候,再次扭头观察,却发现平州军仍在坚持厮杀。他有些不敢相信,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平州军都以五人或十人一组,自发的和自己手下的骑兵作战。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平州军的战法十分老道,看上去似乎对这种战斗十分熟悉,他们毫不慌乱的避过契丹骑兵的攻击前进方向,齐声喊着听不懂的号子,从侧面将马上的契丹勇士一个个捅了下来。还有一些平州军小队围住落单契丹骑兵,往往是几杆木枪攒刺一击,便将被围的契丹骑兵杀死。
这不是图利想象中的战斗,明明军阵已经被冲散了,为什么他们还在不慌不忙的战斗?图利想不明白,干脆再次冲击了一回。但这次冲击的效果却更低,平州军小队见到他冲过来后,便立刻闪跃到一边,令他无功而果。相反,在这次凿穿中,他身后尾随的骑队却反而被平州军从马上捅下来好几个。
平州军小队的自发作战和配合逐渐将契丹骑兵纠缠在了原地,越来越多的契丹骑兵无奈的从马上下来,以徒步作战对抗平州军的小队攻击,对于这些下马的契丹骑兵,平州军的刀盾小队会自发上前接下枪兵小队,而枪兵小队则继续寻找其他仍然骑在马上冲杀的契丹骑兵。
刘金厚是甲都左队第三伙的伙长,他指挥的枪兵在对抗契丹人步卒冲阵的时候顶在第一线上,已经阵亡了五人,他率领剩余的四名枪兵组成了一个五人小组,以手中的木枪结阵和契丹人厮杀。眼见一队契丹骑兵向他冲了过来,刘金厚大喊了一声,率领本伙的弟兄向一旁闪避过去,然后又大声下令“杀”指挥士兵们将最后一骑捅了下来……;刘金厚毫不停留,扫视一遍战场,看到两个前营士兵正被几个契丹骑兵围在圈中。他连忙带人冲了过去,从背后向那几个契丹骑兵发起了攻击。那几个契丹骑兵骑术都甚是了得,用几个高难度的动作甩脱马镫,从马上跃了下来。
刘金厚眼角余光看到一伙手持刀盾的弟兄赶了过来,正是和刘金厚伙在足球联赛上“积怨”甚深的“飞羽队”刘金厚的球队和“飞羽队”都是甲级中的球队,目前一个排名第六、一个排名第七,是联赛中的死对头,双方每次比赛之时动作都十分粗野,拼抢极其激烈。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此刻刘金厚和那伙长眼神相交,双方便心意相通,那伙长指挥弟兄围住下马步战的几个契丹骑兵,刘金厚则带队继续攻向下一个目标,顺道捎上了两个落单的前营弟兄。
平州军的小队逐渐聚合在一起,渐渐形成了几十人的大队,刘金厚也在阵中找到了自家的伙长钟四郎,在钟四郎的“归队”声中,率领本伙弟兄加入到钟四郎聚集起来的方队中。
随着一个个方阵的逐渐成型,前营士兵开始了以队为单位的战场碾压,各队在队官的指挥下,既单独作战,又相互配合,在战场上交错而过,将一队队契丹骑兵围住,刀枪并举,尽数杀死。这种作战习惯是与“狼军”实战演练时慢慢形成的,各队对于契丹人的作战方式都十分熟悉,是以厮杀起来十分轻松。
解里所带领的骑队是前营中唯一机动性最强的队伍,其中既有前营斥侯队,也有契丹降兵组成的“狼军”解里带领着骑队游离在战场边缘,他们遇到大队契丹骑兵的时候便催马让过,见到小队契丹骑兵的时候则立刻扑上去撕杀。这些契丹降兵作战的奋勇程度甚至比斥侯队还要强出许多,对自己的同族下手之狠辣,令斥侯队队官王大郎都叹为观止。
战斗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解里眼前的契丹小队骑兵越来越少,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那支规模达到近百骑的契丹大队骑兵,这也是目前战场上最大的契丹骑队。就在解里将目光盯向这队骑兵的时候,他发现这队契丹骑兵正在杀向李诚中所在的位置,李诚中的身前只有一队刀盾兵守护,领头的正是都头周砍刀。
解里心中就是一急,连忙带领骑队斜刺里冲了过去,百忙中摘下弓箭,弓如满月,奔行之中“嗖”的一箭,直接射向了领头的那名契丹将领。这一箭发出的时候,解里就知道必中目标,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就是觉得这一箭射的感觉非常好,应当是他这些年来射得最好的一箭。
解里眼看着羽箭如电光一般射了过去,直接从那名契丹将领的脖颈后钻了进去,又从脖颈前飞了出来,然后……那箭的余劲未衰,飞向了李诚中。
李诚中只来得及缩了一下脖子,那支从契丹将领脖颈中飞出的箭矢便到了自家头顶,将头盔射了下来,自己发髻顿时就散了。李诚中心中大惊,暗道这是什么功夫,那一瞬间他甚至怀疑,对面的契丹将领难道会妖术?怎么从脖子里放箭?难道是传说中的蜀山飞剑?
被解里百步之外有如神助般一箭穿过脖颈的正是大郎君图利,随着他的尸身从马上载落,他身后的契丹骑兵顿时惊呆了,那一刻,仿佛整个战场的都忽然安静下来,静到了极致……然后是一片哗然,契丹骑兵纷纷拨马转身,向四处逃窜,口中叽里咕噜惊慌失措的大喊大叫着……;李诚中就算再不懂契丹话,也知道对方的最高指挥官战死了,当下大声传令,命令前营士兵截杀溃逃的契丹人……
发生在白浪山北麓的这场战役以平州军前营的胜利而告终,战果十分辉煌,战场上割下的契丹人首级达到六百三十多级,俘虏契丹士兵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平州军前营也伤亡极大,战死一百一十余人,重伤三十六人,轻伤九十七人,几乎伤亡过半,令李诚中极为心痛。
这一战的胜利完全取决于两个意外,两个李诚中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
一是被契丹骑兵冲乱军阵时,平州军士兵意外的没有溃败,而是以伙为单位自行坚持战斗,而且战法灵活、相互配合默契。这是李诚中一个冬天苦苦训练的成果,这也是以近、现代训练法训练出来的军队和古代军队的重大区别。
二是契丹大郎君图利的意外身亡,这一身亡全赖教官解里在百步之外的飞来神箭。事后解里承认,要想让他再射出如此惊人的一箭,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当图利从马上坠落的那一刻,契丹骑兵便彻底溃散,这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军队的特性之一。
在这两个意外的共同作用下,以寡击众的平州军前营在野战中击败了契丹品部主力,且杀敌极重,可以说彻底摧毁了品部的再战能力。
获胜的李诚中没有来得及顾及战场,他头一次没有在战后的第一时间前往慰问伤兵,而是迅速让还能作战的士兵整队并收拢战场上散落的战马。将契丹战俘全部捆绑之后,李诚中只能动员剩下的民夫,让他们押解俘虏返回白狼山。他集结了剩下的两百名士兵,以解里所带领的骑队为先行,直捣品部在白狼水畔的大营。
后续的攻击十分及时,李诚中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了这座困扰他一个冬天之久的营地,在营地中,他发现了被关押的小郎君兀里。
“想不想成为品部的俟斤?”
李诚中心情愉快的看着趴伏在自己脚下的兀里:“你的哥哥已经被我杀了,如今你是品部最后有资格继承俟斤之位的人。如果你想的话,带我去柳城,如果你不想,那也没关系,我会自己去,然后让品部从契丹八部的序列中除名,从此以后,天下再也没有契丹品部这个部族。”
(第一卷完)续语:经过半年辛苦、半年蛰伏,李诚中的军伍生涯即将登上一个新的舞台,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更加广阔的画卷。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第二卷 胡骑细柳折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春风送暖,将整个冬天盘踞在平州的刺骨冷意吹散,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无限希望。平州城外的田间地头,各户农家都开始了充实而忙碌的劳作,从官府手中借来耕牛和农具,开始努力春耕,开垦出一条条纵横的阡陌,播撒下一粒粒宝贵的种粮。
平州城西镇军大营,节堂之上正在军议,平州军政高层齐聚节堂之内,肃穆而凝重的军议氛围挡不住人人脸上的浓浓喜意,就连门口值守的八名中营亲卫也顾不上押节军纪,侧耳倾听着军议之中的军传通报,咧着嘴边听边笑。
兵马使周知裕和刺史张在吉分坐节堂之上,下首左侧为镇军武官,右侧为民官。平州军马步虞候张龙则立于垂堂之下,高声传报着关外的军情。
“……故此,三月初七,前营李诚中所部与契丹品部主力在白狼山北麓交战,两军兵力如下:前营步卒三百八十名、骑兵五十三名,契丹品部步骑四百、骑兵七百……双方鏖战一个多时辰,战况十分惨烈……”
张龙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略微停顿片刻。
虽然事前已经约略知道此战胜了,但听到这里,堂下文武仍然忍不住心头一紧。周知裕抿嘴一笑,挥了挥手道:“泉河,继续说吧,别给大伙儿逗闷子了。”
“是!”
张龙微微躬身,继续道:“是役,前营斩首六百三十五级,俘获契丹降兵六百二十七人。契丹主将大郎君图利枭首,一应首级已经送达大营,我点过了,货真价实绝不掺假。降俘关押在白狼山军寨,如何处理,李诚中言等候大营指令……”
“不对啊,契丹人马步合计一千一百,斩首和俘获已经超过一千二百了,这还不计溃散之辈……哪怕没让契丹人逃走一个,数目也对不上……”
押衙、孔目官刘渍插话道。他原是张在吉刺史府中的幕僚佐二,负责管理文书卷档。因平州镇军缺人,便被张在吉举荐给周知裕,算是入了军籍,成为军中主管名册账簿的孔目官。刘渍对数目特别敏感,此刻一听便忍不住开口,有些怀疑军情的确实与否。
张龙微微一笑,接着道:“俘虏中半数是在契丹大营中所得,至于真假,处理之时一见可知……如上所言,李诚中随后立刻突袭契丹人设在白狼水畔的大营,俘获契丹残兵二百余,同时俘获契丹小郎君兀里……”
堂下立刻响起一阵“嗡嗡”的交头接耳声,众人都是眉开眼笑,欢畅之极。品部大郎君被斩、小郎君被俘,主力被灭,意味着品部不仅失去了再战之力,同时失去了两位有资格成为部落俟斤的继承人,对于今后关外的敌我形势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平州军此战之后,将不再有边关之忧了!
周知裕和张在吉相视一笑,等大伙儿欢喜庆贺了片刻,又示意张龙继续。
“咳……嗯……咳……大伙儿稍待,下面还有……袭破契丹白狼水大营后,李诚中亲领百人飞骑奔袭柳城,品部大长老完失明献城归降,柳城已在我平州军掌控之内!”
这条消息便如炸雷抛入人群中一般,顿时引起堂下一片哗然,众人惊喜到了极致,真真是不敢置信。
“消息可真?”
“竟然拿下了柳城?”
“百骑拿下柳城?玩笑否?”…;“李宣节如此能战?到底是真是假?”……这是平州镇军武官们的大声询问。
“苍天……开眼啊……”
“十数年了……柳城竟然复得!”
“收复营州,指日可待啊!”……这是平州地方官们的激动的话语。
刺史张在吉昨日深夜被周知裕请入大营之时便已得知柳城的收复,但再次听过之后,此刻仍是忍不住泪眼朦胧。
作为平州这一紧邻边关的大州刺史,张在吉对丢失的关外土地一直紧挂心中,当年大唐鼎盛之时,安东大都护辖治东北、号令之下各族莫不凛遵的威严,无时无刻不令他心驰神往,多少次北望之时顾盼叹息,多少回睡梦之中辗转难眠。
但他知道如今大唐的境况,更明白卢龙军的处境,这些年来,收复关外土地已经成了心中不敢侈求的奢望。可是就在今天,这一奢望竟然展现在了眼前……张在吉扭过头去,悄悄用衣襟拭了拭迷蒙的双眼。
周知裕是卢龙军的老兵,随大帅刘仁恭戍守边关之时便和关外胡人真刀真枪的打过,自然知道收复柳城的不易。除了恢复关外故土的激动之外,他更明白这一仗对他本人的意义。
自古以来,开疆拓土便是历朝历代军功之最。远有卫青奇袭龙城大败匈奴、霍去病北征拓地千里,近有高仙芝收服西域二十国、哥舒翰攻破石堡城,想到自己的功业似乎能与这些名将比肩,周知裕的心跳已经有些不能自持了,从此之后,他不仅在卢龙军中地位稳固,就算放在整个大唐,也是一号人物了!
听着堂下一片热烈的议论,周知裕心中开始盘算着该如何酬功了。他和身旁的张在吉低声交谈起来,商量着应该怎么予以嘉奖。
按照张在吉的想法,应当立刻禀告节度府,争取扩大平州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