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契丹人通过自己把守的城墙冲上城来,自己可就要成为榆关平州军的罪人了!他咬着牙关,心里发狠,干脆矮下身子,闭上眼睛当头就撞了过去。
契丹人的马刀砍在钟四郎背上,但因为钟四郎已经近身,马刀的力量便没砍出来,只是拍得钟四郎一阵恶心,他本人却被钟四郎顶到了城墙边上,紧跟着摔下了关墙。
钟四郎顾不上后背处被马刀拍中所带来的疼痛,连忙向本伙的弟兄交代,一组击杀一人后立刻后撤,换旁边的预备组顶上,两组人连续轮换,确保能够持续不断的保证守城战力。
这个变动的效果很好,接下来的战斗中,钟四郎负责防守的这两个攻击点便没有再出现危险。
只是其他伙的情况就没那么好了,周砍刀已经带着刀盾兵连续补救了两次漏洞。不得不说,契丹人的近战力确实不是平州军这些新兵蛋子所能比拟的。一旦契丹人登城成功,所带来的杀伤就会高得多。在这两次危机中,虽然周砍刀带人将漏洞补上,并把攻上来的契丹人杀死,但平州军也出现了伤亡,两个直接战死,还有三个则中了刀伤。
钟四郎偷了个空隙,跑过去把自己的变通方式向张兴重说了,张兴重眼前一亮,连忙吩咐各伙按照钟四郎的方法改变防守战术,才终于将契丹人的攻势遏制住。
兀里有些发呆,他看着自己手下的部族勇士很顺利的一批批登上城墙,然后跳进城头之上,城头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厮杀声,再然后……再然后就没有了动静!他张着大嘴望了望身旁的可丹叔,可丹却紧锁眉头,专注的盯着关城之上半天没有言语……;此刻已经连续投送了九批部族勇士上城,一共四十五人,可这四十五人上去之后却似乎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关城上也没听到混乱和喧哗。这些勇士上去之后便没有再露出踪迹,就好像那座关城是一个巨大的狼口,自家这些勇士们都成了喂入狼口里的肥肉。哦,还是有七人露面了,只不过他们是被关城上守军推下来的……
可丹经历过很多战事,他也见识过不少的牺牲,在作出攻打榆关的决定时,他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是这样的牺牲和所取得的战果相比,实在是有点惨痛了。要知道,登城的这些人,可都是部族里的正兵啊,就这么一顿饭的工夫,足足牺牲了这次整个南下部族武力的十分之一!
他不敢再攻下去了,再这么打下去,支持小郎君兀里的力量就会败亡在榆关城下,就算最后拿下了榆关,也只会是得不偿失。失去了这些部族武士,他不敢想象将来的路要怎么走。他是品部的第一勇士,他是家母最铁的亲卫,他要为小郎君的未来负责,为整个品部的未来负责。
可丹连忙传令停止攻城,那些正在城下准备登梯的正兵松了口气,他们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指挥辅兵抗起木梯,回到了契丹本阵之中。与要塞上平州守军对射的弓箭手也缓缓退了下来,聚拢在可丹身边。看到这些弓箭手没什么损伤,可丹稍微安了安心,这些人可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部落神射手,也是小郎君将来登上品部俟斤大人宝座的最重要依仗,可不能有丁点损失。
兀里想了想,道:“可丹叔,你们上次攻破榆关的时候,不是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关门么?咱们这次再放一把火,只要把关门烧毁,就能冲进去了。”
可丹摇头道:“上次我仔细看了关城的,关门内有泄水孔道,咱们在下面防火,上面可以泼水下来灭火。只要关墙上有人,咱们就烧不了这座关门。”
兀里有些失望:“那……咱们就这么撤了?表兄那边怎么答复?他还说只要咱们拿下榆关,他就支持我当部族大人……”
可丹安慰道:“榆关是不能硬攻了,咱们写信给阿钵大人,告诉他榆关的实情,想必他会谅解的。咱们先回白狼水老营,这几月里也抢了不少丁口财货,先回去抢来的东西分发了,我再训练一些勇士,到时候咱们再回来也不迟,反正榆关又跑不了。”
兀里素来对这位可丹叔十分依赖,听完也只好作罢,当下传令向北撤离,退回白狼水老营。
当契丹人转身离开的时候,关城上爆发出一阵极为热烈的欢呼声。这些从关外逃难而来的百姓,吃够了被胡人乒的苦楚,此刻竟然在正面交锋中挡住了对手的进攻,无数委屈和怨恨终于发泄了出来,大伙儿喜极而泣,情不自禁。
此战杀敌四十五名,有七人是被推下关城摔死的,契丹人撤兵的时候抬走了,因此斩首三十八具。虽说依托城墙之便,平州军损失也不轻,战死十三人,重伤五人,轻伤七人,要塞上与敌对射的弓箭队是伤亡最重的,整个平州军一半的损失都发生在那里。
李诚中一面让民夫营中懂些救治之术的人医治伤患,一面命王大郎出城严密监视契丹人的动向,严防契丹人杀个回马枪。等到第二天王大郎回来的时候,榆关内上下人等才终于彻底松了口气,因为契丹人已经退到了榆关以北五十里外,并且还在继续向北!…;榆关面临的威胁暂时解除,李诚中便召开了一次伙长以上军官参加的总结会,除了让大伙儿讨论契丹人的优点和短板之外,还要提出防守中暴露的问题以及将来改进的方向。大伙儿刚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都十分拘束着不敢开口。
姜苗有些迟疑道:“李郎,你是主官,你说咋办咱就咋办,这还需要讨论啥?”
李诚中耐心解释道:“我虽然是目前榆关四队士兵的主官,但仗不可能是我一个人来打,真正打起来,指挥士兵的还是你们这些人。你们在作战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得,都提出来,咱们议一议,大伙儿在下一次战斗中不是就更明白了么?”
见大伙儿都面面相觑还是不做声,李诚中干脆点名:“周大,你说说,你带着刀盾队在城头上冲了两次,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没有?”
周砍刀一愣,咧着嘴支吾半晌,道:“某就觉得肚子里缺油水,要是能吃饱些,或者有块肉啥的就好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乐,纷纷打趣起周砍刀来。周砍刀怒道:“哪里是胡言乱语了?某要是吃饱些,那帮契丹人狗贼,早就被某一盾一个,顶下城头了,哪里容得他们撒野!”
李诚中接口道:“周大说的很好呀,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粮秣后勤供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记下了,到时候想想办法。大伙儿莫笑,自古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后勤,士兵们不吃饱饭,这仗还怎么打?王大郎……还笑?……你接着说!”
王大郎本来还在偷乐,听到这话顿时苦着脸,挠了挠头,想了好长时间,才道:“某想,咱是不是应该专门抽调几个能骑马的人来当斥候?单靠某一个人去打探消息,着实有些累的慌……都头,某不是要偷懒,某只是想……”
李诚中点头道:“不错,本来按照编制,平州军中的斥候任务应该由中营担当,但是目前咱们甲都、乙都单独驻守榆关,没有专门的斥候确实不方便。这样,军议之后你就去挑人,给你五个名额,至于马……我去找冯道,让他把民夫营车队里的马借几匹给你们,那些马差是差了点,但总好过没有吧……”
周砍刀和王大郎的意见都被李诚中夸奖和采纳了,其他军官见状便纷纷开口,军议上顿时好一阵热闹。


第三十三章 榆关风云(十二)
除了总结作战中的经验外,李诚中对这次作战中各级军官士兵的表现非常满意,可以说他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李诚中意料之外,完全不像一支刚刚成军不到半个月的新军,因此,在军议中他迫不及待的对战功进行了表扬。
这次守城战中,任务最为艰难的是弓箭队,弓箭队的作战对象是契丹弓箭手,按照众人的一致意见,这些契丹弓箭手都具备了神射手的素质,就算在整个契丹部族中,估计也是拔尖的,数量应该也不多。而平州军弓箭队都是新兵蛋子,虽然其中大部分曾经在关外接触过弓箭,但毕竟无法与契丹弓箭手中的精锐相媲美。在这次作战中,弓箭队的战绩不值一提,他们只射倒了两名契丹辅兵,自身却伤亡惨重,死了六人、重伤两人、轻伤三人,足足占了榆关内平州军损伤的一半!
可李诚中却在军议的时候对孟徐兴和焦成乔带领的弓箭队赞不绝口。这些弓箭手们在技不如人的情况下,明知露头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却仍然义无反顾、甚至有些悲壮的与要塞下的契丹弓箭手对射,这种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意志让李诚中大为赞赏,他们虽然战绩惨淡,却被李诚中列位军功第一。
其次是钟四郎的伙,他们的防守点从来没有被突破过,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临战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之策,不仅自身完成了防守任务,还帮助全军稳住了局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李诚中对这种临机应变的能力非常赞赏,在军议中,他充满溢美之词的鼓励和表扬了这种能力,并且希望所有队、伙的各级军官都要向其学习,力争拥有这种能力。
另外就是周砍刀带领的刀盾队,他们在关城上出现危机的时刻,敢打敢拼,成功弥补了防守上的缺漏。李诚中对此也给予了高调表扬,他用盗窃自后世的著名台词热情洋溢的勉励所有军官:“一支不敢白刃交兵、且没有白刃交兵能力的部队,永远只是二流部队!只有敢于直面敌人,亮出手中兵刃的部队,才算是作风顽强,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部队!”
这番话乐得周砍刀咧着嘴好半天没有合拢上。
李诚中对自己这种不按首级论功的作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解释说,在战斗中,每一个战绩其实都离不开团队整体的支持,每一个作战单位所担负的任务是不同的,有些人正面接敌,有些人侧面支应,还有些人从旁配合,没有谁能够以一己之力担负战事中的所有职责,评军功的时候,应当按照所起到的作用和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任务中表现出的品质来整体考量。并且他还说,今后的军功评定,不会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在军议时统一评定。另外,他要求各伙提出本伙在这次作战中表现英勇的士兵,在军议中一并考量记功。
李诚中的思考很不成熟,其中有许多细节并不清楚和透彻,但他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功评定体系,这套体系随着将来的不断完善,逐渐展现了其内在的巨大威力,成为李诚中所部最重要的三项军事制度之一,奠定了一支现代型军队的基础。
刘金厚站在刚由民夫营搭建起来的土台之上,激动的望着眼前的李诚中。作为这次守城战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刘金厚以击毙三名契丹人的功勋,位列被嘉奖士兵的第一……;李诚中当着台下近两百名士兵和一百名民夫的面,当场宣读了由冯道起草的请功札子,在这份札子中,刘金厚被点名表彰并提拔为伍长,这不仅是榆关内甲都、乙都各伙中的第一个伍长,而且是整个平州军中的第一个伍长,同时李诚中在札子中提议,提拔刘金厚检校什长,秩别陪戎副尉、从九品下。
如果说任命一个无品级的伍长,李诚中作为检校都头的这份决定还说得过去,那么提拔刘金厚为检校什长、陪戎副尉则就大大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当时冯道和姜苗、张兴重等队官都提醒李诚中慎重考虑,但李诚中认为,他只是建议而已,最终的任命权还在兵马使周知裕和刺史张在吉手上。
此刻,他动情的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大声道:“有人问我,如果兵马使衙和刺史府不同意这份提议,到时候怎么收场?在这里,我要当着你们大伙儿的面说,如果连刘金厚这样优秀的好兵都没有资格得到这份告身,那么还有谁有资格!我相信周兵马使和张刺史的眼光,我对他们抵御胡人入侵的决心抱有坚定的信心,我也同样请你们,对我李诚中抱有信心。将来有一天,不仅是刘金厚兄弟,你们当中更多的人,也将同样因为卓越的功绩而获得官阶告身,平州军不仅会牢牢守住榆关、守住平州,我们将重返营州,夺回属于我们的家园!”
在台下数百人齐声发出的呐喊中,刘金厚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这次榆关内的表彰大会上,李诚中一共宣读了十九份嘉奖。除了刘金厚外,其余十八份嘉奖分别表彰了十八名作战勇敢的士兵,他们要么是在战斗中杀死了一到两名契丹人,要么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最终守城作出了贡献。这十八人都被授予伍长之职,李诚中要求全体将士向包括刘金厚在内的十九名士兵学习,在李诚中的话语里,这些士兵得到了一个崭新的称谓——“楷模”另外,李诚中宣布,将为获得功勋的战斗集体向兵马使府和刺史府请功!“战斗集体”又是一个十分新鲜的名词,但这个词很好懂,大伙单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获得军功的战斗集体包括:两个驻守要塞的孟徐兴、焦成乔伙,防守关城的甲都钟四郎伙,以及周砍刀麾下近战中表现突出的周小郎刀盾伙。
榆关一役的札子经由冯道润色、李诚中署名,很快就送到了平州城西的平州军驻地大营,随同送来的还有一车契丹人的首级,首级共有三十八具,都被简单的做了防腐处理,保存完后,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契丹人的面貌。
兵马使周知裕坐在中军堂上,他仔细的看着手中由榆关发来的札子,欣慰不已。看完之后,他立刻吩咐身旁侍立的亲卫赵在礼赶紧备马,随后二人驰出军营,径自入城,来到了平州刺史府。
刺史张在吉早已得到了冯道写来的书信,按制,军报札子应当递送兵马使衙,但并不妨碍他从冯道的信中了解一应经过。得知周知裕前来,他连忙亲自出门迎了进来。
接过周知裕递来的军报札子,张在吉又仔细看了一遍,与之前接到的书信做了印证,心中立刻明白,两篇文章都是冯道所作,看来此事再无玄虚了。
榆关战事的初步胜利,不仅遏制了契丹人向平州内地侵掠的势头,卡住了关内关外的通道,对于整个平州局面的稳定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因此,虽然斩首不多,但干系颇大。对于这些时日里一直忧心忡忡的张在吉来说,这一仗终于可以让他睡个安稳觉了,他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保证秋收的正常开展,加大对碣石山下荒地的开垦,做好数万难民的安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