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山变-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正经生意也很不好做他做的是将台湾出产的大米运送至福建,一开始的时候是赚取中国朝廷给予的一定的水脚钱

台湾大米质量非常好,从康熙二十三年收回台湾之后,就一直是用作朝廷贡米的

不但质量好,而且产量高,自给自足之外,朝廷还会每年定期将台湾大米内运,用作平籴内地米价,特别是福建一省的米价的重要来源,雍正的时候,朝廷议准,每年于常运平籴米5万石之外,再运0万石存于滨海地区,若是遇到台湾丰收,这个数字还要增而朝廷的这个规定,也给了台湾商人哄抬米价的机会

因为处了这作为常运平籴米内运的5万石之外,其余的10万石不一定是要在一年之内完成运输,而且,闽台之间的口岸只有鹿耳门—厦门,也就是说,福建各地要购进台湾大米,只有到厦门去买,不能私自前往台湾购买——形成了垄断市场只要这条管道出现人为因素的拥塞,台米就会立刻在台湾出现积压,而不得出口,这种情况在乾隆初年达到极致,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台湾大米累积积压了万石,简直成了台湾人的负担

朝廷有鉴于此,深感运力不足,于是开始改台米官运为民运,借用民间渔船,运输大米到内地但这种方法推行不到数年,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因在于脚钱太少,当时规定,每石六分六厘六毫五丝,自厦门载往他处,水程每百里加银三厘;而台湾船只从岛内各处载米到台郡交卸的,每石的脚钱也只有三分这种让人根本提不起兴趣来的政策才推行不就,立刻又出现了积压的状况

这是多年陋习陈陈相因,也不必多提,但因为这种情况,也就出现了偷运大米的海上走私贩子,在一开始的只是在台湾岛内和福建省之间来回走私,进而发展成包括琉球群岛,日本等地往来,一船三千石的台湾大米,若是能够运到日本长崎的话,转手可以获利三五百两银在当时的年代,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润了稻川垣所做的,就是这样一门生意

船帆高高升起,愈发明朗的晴空下·名为稻川丸的三千石大船迎风破浪,船飞快的向西北方前进,“船长,前面有船驶过来”

稻川垣心中一惊·做贼的必然心虚,每每听见船员说附近海面有船只出动,总会让他提心吊胆一次他倒不是怕驻防在台湾岛内和附近海面上的台湾水师的舰船的检查,而是担心遇上海盗台湾近海,海盗横行,肆无忌惮,成为航行在闽台之间的商船的心腹大患

但稻川垣认真想想·就知道自己猜错了自从咸丰十六年之后,李鸿章在马尾造船厂兴建海军,以式炮舰对海盗横行的海面进行了多年非常有成效的打击,成团伙的海盗都已经被剿灭殆尽,怎么这里还会有海盗?一定不是的既然不是海盗,那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不过是花上几两银子做买路钱就行心里这样想着,稻川垣命令放下船帆·停止前进,等待对方的大船驶近

等不到半的时间,对面的大船越来越近·等到了自己跟前,稻川垣和船员各自吸了口冷气好大啊

这是一艘全铁制的炮舰,写有‘江永号,字样,船头站立着三五个水手,正扒着船舷,向下好奇的张望有人抛下缆绳,将两艘船互相拉紧,不一会儿的功夫,有一个穿着绣有六品鹭鸶补服,头上戴着砗磲顶子的男子·手脚麻利的顺着绳梯而下,落到稻川丸的船甲板上在他身后,跟着七个马弁,都是朝廷官服,胸前挂着连珠快枪,顺着身体的攀爬·来回晃动

稻川垣第一个迎上去,躬身行礼,船上这十几个人中,他的汉语最好,便由他作答了,“给老爷请安”

为首的男子看了看他,“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我是日本人”

“听你的汉话说得很好嘛?”六品官问他,“这样的天气还出海,不怕出危险?”

“本来是好好的,谁知道天气说变就变?也无处可以躲避,只好勉强前进了”

那个为首的通判好笑的点点头,“船上装的是什么?有领照吗?”

“回老爷的话,都是一些从岛上采办的货物,有茶叶、大黄、茯苓、湖丝等;也都是在厦门缴过税银的这是领照

领照也就是相当于执照,在这样年代,没有种种摄影照相技术,便在文字内详细填明船主兼舵人的年貌、姓名、籍贯与舵手名数,还有承领关牌县照字号的年月、梁头丈寸,货物种类、出港日期,载运地点,给照领载的时间、交卸的地点,有无搭载的官兵人役、客民等诸项

武官态度认真,仔细看过、比对过,把领照交还给他,大手一挥,“进舱中检查”

“是”他身后的马弁暴雷般应诺一声,分开人群,就要弯腰进舱

稻川垣大吃一惊,赶忙双手张开一拦,“老爷,请等一等”

那蚤首的通判神情暧昧的一笑,“怎么了?看起来,你这船里可不止是茶叶、大黄呢?说”

“大人,老爷,”稻川垣并不害怕,贴近一点,从怀中拿出一个麻布的小口袋,向武官手中塞去,“老爷,都是苦哈哈,请您高抬贵手,高抬贵手”

通判眼神一亮,看那样子,就准备笑纳了,但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你是日本人?”

“呃……是”

“那就爱莫能助了”他说,“若你是中国人,说不得看在本乡本土的份上,今日之事就当没看见;既然你是日本人,任分巡台湾道罗大人奉了皇上的旨意,凡是在海上发现有日本人的商船,渔船,都要逐一进舱检查,要是放跑了一艘走私船,我的脑袋就保不住啦”

“啊”稻川垣简直要哭出来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不知道啊?这下可糟糕了

为首的这个六品通判不再和他多唠叨,命令马弁径直下去检查,片刻之后,有一声欢呼响起,“大人,查到了,都是大米”

中国官员叹了口气,这几个日本人看样子也是怪可怜的,但王法如炉,没有办法,手一挥,“全部押起来带回舰上去”纟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2节 事出有因

咸丰七年之后,绿营新军制在大清各省顺畅推行,各省新炼獯营军力,一如天津光武新军旧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朝廷旨意全无半点折扣可打,各省畏惧皇威,不敢不为;另外一方面,从光武新军中走出的诸如胡小『『毛』』、林文察、朱洪章、鲍超、张运兰、刘铭传等人分散到各地,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15

但大清所属,只有一个台湾,游离于朝廷颁布的新军制之外,还是实行以绿营、团练共同组成台湾戍防的主力,其中自然是以绿营为主,后者为辅。他们的任务是稽查『『奸』』宄、护送行旅、传递公文、保卫住民。

而团练则是民间招募的武力,类似乡兵组织,多由当地大族或者郊商出面组成,虽然在纪律要求上被讥为乌合之众,但因为可以弥补战时的兵力不足,所以亦相当重要——在康熙末年的朱一贵到乾隆后期的林爽文,再到道光初叶的张丙事件,在这三次较大的民间起义事件中,团练都立功匪浅。

在台湾的戍防中,海防是重中之重,清朝在台湾岛内外设置汛防166处,起到了保卫海疆的作用。而在陆上,情况则要坏得多。绿营的任务其中有一条是缉捕匪类,这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当时被称为贼薮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笨港附近的白沙墩、秀才庄、下加冬、斗六『门』、半线一带都属于台南。

除了工作压力大,台湾恶劣的水土环境所造就的值勤环境更让士兵弁员惧怕——当时全部台湾都属于瘴乡,不过中毒的症状也有轻重不同。以淡水为分界,南部的情况略轻,虽有嚎跳发狂、寒热不等之苦,但只要勤加休养尚可痊愈;中淡水以北之瘴,则『『药』』石罔效,中者不

这还不算,绿营军的兵纪愈坏!这是因为从郡治到『鸡』笼·沿途只有茅港尾和笨港两处公馆可以投宿,入清以来的旧例,文武衙『门』差遣往来,当地的保长、通事、汛塘要负责打点·久而久之,这些负责接待的人不堪其扰,于是想到开赌场作为供给之资。此时班兵的饷银也充作客头的赌金。国家的正规部曲,摇身一变,成为赌场的金主了。

台湾兵事败坏的另外一个缘故,就是咸丰皇帝对于这里的情况的不闻不问。曾国藩、翁同书、李鸿章三个人分别在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前后福建巡抚任上上书,请求朝廷派专人到台湾去·认真管束、整理台湾军制,他却一概不准!

一直到咸丰二十年之后,在台湾出了牡丹社事件,他才很不情愿的降旨李鸿章,让从福建造船厂调四艘兵舰,其中还有一艘是在越南海战中受伤的扬『波』号,『交』付台湾巡查道拨付澎台防卫之用。~~

这种情况到了咸丰二十五年,在这一年中·日本在长崎设立了一个名为番地事务局的机构,以参议兼大藏卿大隈重信主持′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番地都督′陆军少将谷干成′海军少将赤松则良为参军′所谋不轨。

闽浙总督李鸿章上奏云“臣查台湾番社′散处深山′虽未设立郡县′而推原疆禀′实皆台地幅员。纵该生番『『xùe』』处猱居′久成荒服′第既为中国抚有之地,即当为圣朝管辖之区日本并未商准总理衙『门』骤行调将征兵′将人番境′虽云召酋开导′其心实不可测。”

不但是他·连奕也认为′“各国垂涎台湾已久′日本兵政寝强′尤濒海切近之患,早迟正恐不免耳。”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依旧稳如泰山,对臣下的奏折根本不予理睬。这种消极怠工的态度让朝臣又难过,又失望!只当皇帝未过半百,就已经老糊涂了!但秉持着国士待我,国士报之的心思,这种请皇帝加强重视的奏折,依旧如雪片般从沿海各省呈递上来。

到咸丰二十六年的年初,皇帝觉得差不多了·若是再依旧故我下去,不明内情的人们还真的会以为朝廷对台湾放任不管呢!对日后台海用兵,会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因此,他的态度丕然一变!改消极怠工为积极防御,派李鹤年为分巡台湾道,调福建提督罗炳坤为台湾知府兼任海防南路理藩同知·共同办理台湾岛内兵气疲沓,疏于训练的问题。李鹤年不提,罗炳坤就是当年皇帝第一次驾幸江南,带赛香君和如烟夜游『花』车,把圣驾堵在车厢中,动弹不得的那个把总。

二十年而下,罗炳坤早已经做到一省提督的高位,但如今大清绿营,比当年更有不同,军官将佐分派林立,各重一方,这些人最看中的就是彼此的出身。

第一部分是截止咸丰十二年为止的光武新军所出;最高位的是做到兵部『侍』郎的朱洪章;其他如胡大『『毛』』、胡小『『毛』』兄弟、张运兰、林文察、程学启、潘鼎新等人;第二部分则是成立于咸丰十七年之后的天津、保定、黄埔三地的武备学堂所出,如今也都是一省总兵的大员。

第三种就是如罗炳坤这样,全无出身,只是在绿营军中熬年头,『魂』资历『魂』上来的。虽然击着提督军衔,但和前面两者,格格不入,很难进入到对方的圈子中去。

皇帝于这样的事情也是『洞』若观火,但军中这样的事情在所难免,即便是唐宗宋祖那样的英主也休想能够改变,而且,他也并不很在乎——朱洪章等所有这些人,都是自己登基之后一力捡拔而起,旁的事他不敢大言,对这些人,他有把握一道朱喻,就足以让他们俯首听命的。

罗炳坤上任之后,从南到北巡查全岛,在给朝廷所上的一折一片中,详细记述了所闻所见的兵事恶劣的详情。汛兵擅离汛地、武器『『操』』作不熟、兵房上堡崩塌无人闻问、将佐素质参差不齐、只有副将、参将、游击各一员及都司二员在任稍久,其余非阵亡事故即参革治罪,或甫经调任,加上士兵多新配,新补,在久未『『操』』练的情况下,兵将不相习已成必然。

有鉴于此,罗炳坤提出5事作为提升营中战力的重点,分别是无事收藏器械以肃营规;演验军庄枪炮,以求可用;选择教师,孝习技艺,以备临敌;增设噶兰营兵制以资防守和移驻北路副将,以重形势。

除了他的奏折之外,还有新任分巡台湾道李鹤年也上奏折,痛陈台湾岛内官场积弊,说他们多系文儒,不习武事,诸将则把弓马技艺委诸弁兵风云沙则『交』给舵工水手,自己只懂得巧结升官的丑陋行径。

甚者,营兵在府治以开设‘公厅,的方式,『私』自划分势力范围,除了白昼劫夺财物,掳掠『『夫』』『女』外,还自营赌场、烟馆、娼寮、『私』曲等业务,地方官明知此事但不敢过问,原因只有一个,怕这些人受到制裁之后造成哗变。

这两个人一登岸就发现了这些弁兵毫无纪律造成的祸害原来,郡城兵丁经常械斗抢夺百姓受其苦毒,早有积怨,在这两个新官上任之前,终于爆发开来城市闭『门』罢市,城厢之内道路不通,台湾总兵叶绍『春』、道员仝卜年、知府史密称病告退,几乎是一副无『政府』状态了。

总算罗炳坤身边还带着三营战力,他们在战斗经验上或者不及山东、河南、两湖等省的军中袍泽,但用来对付台岛内的这些人还是不会成很大问题的,到这一年的年底,罗炳坤大力整顿营伍初见成效。虽然还是有营兵霸占街坊民防,『私』设公厅等情事,不过在其他案件的改革上,已经稍见起『『色』』。

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精』简兵额一半以上用省下来的经费捐项修理伙房;第二,加强查禁假冒衙『门』之棍徒,这些人在城『门』口肆意讹诈入城车辆,影响极坏,经过罗炳坤和李鹤年的打击,也很快销声匿迹了。

罗炳坤本来还提请朝廷,希望能够准许他整饬团练。因为团练终究属于乡兵『『性』』质,它可用于地方上的防卫,但因为训练、给饷等问题,还是能取代常设的营兵。罗炳坤提出把团练编为经制,但这件事在军机处打了回票,原因是练团丁常常有‘一呼百诺,的效果,很合乎抵御外敌时施行的策略——民心可用。

在这些革除弊政的条陈之外,皇帝又降旨,要严厉打击和追剿航行于澎台闽浙乃至往来琉球、日本航道上的中外走『私』贩子,对于这些人,不问走『私』货物多少,一经查获,不问属地、国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