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唐-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这个逆子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父皇!咳咳!咳”李隆基一时暴怒,猛然挥手暴喝。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殿下也是为陛下着想,您要三思啊。”

高力士早已是没了办法只得奉劝李隆基服软。虽然他身上挂着个骠骑大将军的名头,却没有一兵一卒的军权,面对这场兵权实在是无能为力。

“罢了,罢了,这两条便算是朕允了,只是贵妃那里”李隆基咽了一口吐沫苦笑道:“若是那条朕不允,他可要弑君杀父?”

高力士闻言只不住叩首,默不一言。

李隆基见状只是摇头苦笑道:“朕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这大唐江山交给他,朕是放心了!”

“陛下,贵妃娘娘那里,还请您给一个答复吧,大军如今都等着呢。”高力士苦苦相劝,俨然已经成了个泪儿人。

“咯吱!”木门突然被推开,杨玉环轻迈着足步进了屋子。

“玉环,你,你怎么进来了。”李隆基显然有些尴尬,摆了摆手便转过了身。

杨玉环却是突然跪倒在地道:“陛下,陛下不用瞒着臣妾了,臣妾都听到了。”

见李隆基那消瘦佝偻的背影,杨玉环只觉心头发酸,吸了口气道:“陛下无需为了臣妾和诸位将士过不去,陛下还记得七夕之日在长生殿中给臣妾许下的三个愿望吗?如今,这第三个愿望这第三个愿望便请赐臣妾一死吧!”

注1:关于马嵬坡之变,详细经过是李亨陈玄礼率军诛杀杨国忠,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陈玄礼又请诛杨贵妃,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处死杨贵妃,史载玄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史称马嵬之变。

 第五十五章 流火(五)

杨玉环的突然闯入让李隆基一时失了方寸,大唐天子只以手覆额,涕泪纵横。

“陛下,玉环今生能与陛下相遇实乃三生之幸,与陛下相处的这些时日是玉环这一生最幸福的时景。陛下无需为玉环感到自责,因为在玉环心中您永远都是那个无比疼爱我的三郎。”

杨玉环冲李隆基款款施了一礼,笑道:“玉环走后陛下要注意将养身子,现在是夏日蜀中湿热,您要注意更衣。”

杨玉环稍顿了顿,从袖口掏出一只荷包递给了李隆基:“三郎,这份荷包是玉环从五月就开始绣的,以前您总说我女工做的差,我便暗下决心要做出个样子来给您看。这次从长安出来赶得急我却也没忘记带上这个玉环走后,陛下便拿着,拿着做个念想吧。”

说完杨玉环将起身转向了高力士:“高翁,以后我不在三郎身边,就拜托你了。”

高力士此时已经哭成了个泪人,连连道:“贵妃娘娘请放心,老奴便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不会让陛下受到半点委屈!”

杨玉环点了点头道:“如此玉环便放心了,高翁我们走吧。”

“哎,哎。”高力士用手掌捂住了嘴,率先迈步朝屋外走去。

“等等!”等到杨玉环要走出屋子时,背负而立的李隆基突然出言。

“陛下?”杨玉环兀自驻足,回首疑声道。

“元一,贵妃跟了朕好些年,赐她具全尸吧。”

李隆基紧紧闭着双目,声音里满是无奈。

圣明天子又怎样,大唐皇帝又如何?在这一刻,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陛下保重!”杨玉环心中最后的希望释然破灭,咬了咬牙夺门而出。

夜深了,雨还在下,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

马嵬驿前,逾万名禁军铿然伫立在滂沱大雨中,目不斜视的注视着眼前的屋舍。

这个屋舍中居住的是大唐天子,这个屋舍中今夜注定要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自从他们听从陈玄礼将军的命令哗变诛杨贼以来,就没有了退路。

要么将杨氏一门诛杀殆尽,要么被杨贼秋后算账身死族灭。他们本就不是什么念大义的愚忠之辈,生死关头自然把自家『性』命看的比什么都重。

大唐宰辅又如何?贵妃娘娘又如何?无论是什么身份,但凡妨碍他们活下去的人都得死!

陈玄礼身着一身银甲手持一柄长槊立于队伍最前列,这个机会他等了多时现下终于得以施行。高力士骂他是忘恩负义之辈,是佞臣小人,竟然罔顾君恩哗变『逼』宫。

自己念他是服侍陛下的老人没有跟他计较,但这并不代表自己认同他的观点。

自己是忘恩负义之辈?自己若真的是那唯利是图之人,现在的这些士卒就不会还站在驿站屋舍外面淋着雨!疲惫,解饿,劳累,思乡,这些禁军的怒火此刻已经燃烧到了极点,若不是自己的压制怕现在就要冲进屋舍行那弑君之事了。

不错,皇帝陛下是对自己有恩。想当初,自己跟着英姿勃发的皇帝陛下诛韦后,杀太平那段日子是何等快活。自己因为立下从龙之功也累功升迁至龙武卫大将军。

皇帝陛下凭借他的励精图治把大唐重新扶上正轨,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但那之后呢?之后他相继宠幸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使得大唐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一团糟!

太子殿下几次三番向他谏言言及安禄山必反,他却只顾纵情声『色』而无视大敌,最终酿成了这般大祸。没有一个人会永远的圣明,皇帝亦是如此。当老皇帝不能继续领导帝国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拥立新君。

他承认自己这么做有些可耻,可他的可耻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如今的皇帝陛下已经没有精力率领朝廷文武应对大敌,为了大唐江山得以延续,他有责任拥立年富力强的太子殿下作为大唐军队的领头人。

强者为尊,这自古来便是帝宫皇室中的铁律,他的行为无可厚非!

“吱呀!”数十步前的木门应声开启,率先从屋中走出来的是内宫大总管高力士。昔日那个英姿勃发,满面春风的骠骑大将军此刻眼窝深陷,蓬头『乱』发甚是憔悴。

紧接着跟出来的是四名小内侍,他们一齐抬着一只木棺,一摇一摆的朝众将士走来。

雨下的很大,拍打在地面上会生出不小的纹波。而这纹波随着众内侍的脚步声,一震一颤好似帝国的现状,轰然大厦陷入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高力士走到距离陈玄礼约莫还有十步的地方,沉沉停下来脚步。

“陈将军,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她归天了”虽然极力克制情感,高力士还是鼻头一酸哭了出来。雨水混杂着泪水顺着面颊淌了下来,将本就蓬垢的面颊浸染的更为不堪。

“恭送贵妃娘娘!”

陈玄礼闻言嘴角扯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随后也不顾一地雨水单膝跪地礼声道。

见自家主将如此那些士卒也纷纷跪倒在地,行了一记军礼。

“还请高翁让陈某验明正身!”似乎想到了什么,陈玄礼猛地抬了抬头,毅然抱拳道。

“这”高力士有些犹豫,他本遵了圣命要将贵妃的尸首连夜埋下,若是让这些丘八在雨夜中亵渎了娘娘的身子,他还有什么脸去见皇帝陛下?

见高力士犹豫不决,陈玄礼冷哼了一声道:“请恕陈某直言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绝不是陈某想看到的。但现在杨贼一门已经伏法,弟兄们已经犯下了以下犯上的大错,若是贵妃不死,弟兄们实在是不能替陛下效死力。如今之势将士安则陛下安,还请高翁以大局为重,让将士们验尸以安其心。”

“验尸,验尸,验尸!”

“验尸,验尸”

此话一出,一直沉默的禁军纷纷挥舞着手中横刀、长枪齐声附和,一时声势震天。

“也罢,也罢。”高力士显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只望陈将军勿要亵渎了贵妃娘娘的遗体。”

陈玄礼微微颌首道:“这点高翁请放心,某也知道贵妃娘娘无罪,弟兄们这么做实在是无可奈何。待陈某验明正身后,高翁便可以让贵妃娘娘入土为安。”

“如此,陈将军便请便吧。”高力士苦笑着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声。

“开棺!”陈玄礼率着一众禁军上前,沉声吩咐道。

此言一出,立时便有数名禁军上前合力将棺板推开。

大雨滂沱,借着道道银『色』闪电,一众将士清晰的看到棺木之中静静躺着的那个全大唐最貌美的女子。

贵妃杨氏,拥倾国倾城之姿却于马嵬驿香消玉殒,实乃命也?

ps:杨贵妃安心的去吧,不过我没写到那个谁啊。大家猜猜三姐儿呗。

第五十五章 流火(五)

 第五十六章 流火(六)

贵妃身死,杨氏尽灭,经历如同噩梦般的一夜后,翌日清晨大唐天子李隆基仍在高力士的搀扶下骑上了马匹。

也许士卒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马车已经在昨日禁军哗变的过程中被尽数捣毁。想不到有一日他李隆基竟要狼狈如斯的向西奔逃。

时也命也!时也命也!

国破家亡,自己这个皇帝做的也真是失败,自己现在这般样子,又有何颜面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从马嵬驿一路西行,大军在一处背风的山原处再次停了下来。

李隆基微微蹙眉,朝前遥遥望去。

只见前方涌了数百名百姓,将将堵住了大军前行的唯一一条土路。

此时若想入蜀便要一路西行,翻越秦岭经汉中取蜀道而行,所以这条道是无论如何都要行经的。

“陛下啊,您千万不要西去吧!长安城中的宫室殿阁,是陛下您老人家居住的房舍;历代皇陵是陛下祖先的休憩之地啊;长安百姓,是陛下您的忠诚子民。如今,陛下却要抛弃我们,您抛弃我们,将会人心尽失啊!”

李隆基把缰绳扣在镶有金丝的马鞍上,默默沉思,犹豫不决。

百姓的话的确很有道理。人心易失啊,如果自己不顾一切地一意孤行,向西奔逃,那么会不会导致人心瓦解,社稷崩溃呢?

如今贵妃已经身死,杨氏一门尽被诛杀,若是自己再失去民心,那收复失地,平定叛『乱』便更是全然无望了。

但相较于这些,他更想活下去。经历过昨夜的禁军哗变他才意识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李隆基轻咳了几声冲身侧的高力士吩咐道:“元一,你且传旨让太子留下来替朕安慰劝说父老乡亲!”

说完,李隆基不再犹豫,立即带领大众冲出人群,催马向前。

目送一众人众渐渐远去,百姓们的心已经凉了半截。如果说皇帝陛下是他们心中的擎天支柱,如今这个支柱却轰然倒塌,如何能不叫人唏嘘慨叹?

“留住殿下,如今陛下已经离开,我们一定要留住殿下!”

不知人群中谁突然说了一句,一众村民立时炸开了锅,纷纷拦到了太子李亨的马头前,争相劝慰道:“太子殿下啊,如今陛下他不肯留下,就让我们追随殿下吧!我们大伙儿一道辅佐殿下收复河山,还咱大唐一个朗朗乾坤!我们大伙儿一起东行讨伐叛贼,收回两京,把胡狗从大唐的地界儿赶出去!”

“对,我们誓死追随殿下,收复河山,把胡狗从咱大唐的地界儿赶出去!”

“对,把他们赶出去,赶出去!”

一众百姓纷纷举起手中锄头镰刀响应着。

“殿下试想,如果您也执意与天子巡幸西蜀,势必使民心尽失啊!失民心者失天下啊,殿下您万不可犯错啊!安狗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靠的就是一股豪气,但他们起兵乃是谋反,处在道义的下风。若是殿下能够前往前线御敌,一定可以打压叛军的士气,最后叛军理亏气短,一定会分崩离析。”

李辅国不知何时出现在了李亨的身后,沉声提点着,如今的李亨便是一块璞玉需要有人雕钻指点,而他便乐于做这个人。

不多一会儿,太子周围就聚集了数千民众。

李亨一时有些犯难,虽然如今他已经成功铲除了杨氏一门,消除了登位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但父皇毕竟还是大唐天子,若是自己顺从民意留了下来,父皇心中会怎么想?天下人心中会怎么想?

毕竟比兵戈更易杀人的是悠悠之口啊,便是大唐储君又如何?一顶不孝不忠的帽子扣下来,也能废掉你半条命!

“各位父老乡亲,非是孤不愿随大伙儿一道北上抗敌,但陛下年事已高,以高龄远幸蜀中,冒险犯难,身为人臣我怎能不侍候在陛下身侧尽孝呢?大伙儿且都回去吧,啊,且都回去吧!”

说完,李亨擦了擦眼角挤出的泪水,咬着牙一提缰绳,准备纵马西行以赶上走在前侧的李隆基。

“殿下,万万不可啊,事关江山社稷,请您务必三思而后行啊!”

建宁王李倓见李亨如此懦弱犹豫,心中又气又恼,急忙与宦官李辅国、鱼朝恩一齐围上前拦住太子的马头,劝谏道:“殿下,北上抗敌事关祖宗社稷,您不可为了尽小孝而置大孝于不顾啊。”

鱼朝恩也道:“太子殿下,小王爷说的不错,如今胡虏叛变,侵犯两京,中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殿下若不挺身而出救黎民苍生于水火之中,怕是无人可为了啊。”

他和李辅国、陈玄礼等人精心策划了这次叛变将一切前路替太子铺了好,这个时候太子竟然向后退?这不是把大伙儿往火坑里推吗?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不成功便成仁,事情已经由不得太子了!便是为了他们这些死忠,他李亨也得拨转马头北上自立!

“殿下追随陛下前往蜀郡,看似可以避一时之祸,实则后患无穷矣。殿下试想,如果叛军趁势焚烧栈道,断绝蜀中与汉中的联系,则关中、中原的广大地域就等于拱手捧给安禄山那逆贼。人心一旦涣散,就不可能再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矣,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违背民心,必将招致怨恨,请殿下三思。”

李辅国也背负着手走近李亨身侧谏言道:“此时叛军虽势头正盛,但毕竟烧杀抢掠不得民心。而殿下是国之储贰,是天槊正统,若是殿下登高一呼必会有千万民众响应。届时殿下依靠收拢募集的军队一路北山,召回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大军对安禄山实行合围,不出半年叛军必溃散矣。”

李辅国的一番言论在情在理,李亨听后心情大为舒畅,也动了留下的念头。

这是皇长孙广平王李俶突然携六率将士跪倒在地请命道:“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收复两京挽狂澜于既倒。到那时,殿下再扫除大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