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唐-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稍顿了顿,周无罪的语气趋于和缓。

“报仇不是靠说的,是靠你手中的刀!阿史那拔邪为什么主动引敌出城?就是因为他对比了实力,知道肯定打不赢我们!所以他在诱骗大锤出城坑杀他后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密县转而退守洛口仓。审时度势,一切以大局出发,这才是一个大将应有的气度,别看他是叛军之将,但我就是佩服他!”

周无罪狠狠啐出一口浓痰,盘腿坐了下来。

“我不是恼你重情重义!你从安西退下来后弟兄们之所以义无反顾的追随着你,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你的重情重义吗?如今前途似锦的将领那么多,可有几人能够像你这般诚心的待麾下的弟兄的?弟兄们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什么样的将领值得托付他们心里和明镜儿一般!”

苦苦咽了一口吐沫,周无罪接道:“可这并不是你躲避的借口!重情义是一方面,顾大局却又是另一方面。两者若相遇,当以大局为重!你不要忘记我们这次前来的任务是什么,若不是为了攻取烧掉洛口仓减轻雍丘一代守军的压力,我们又何苦好好的唐州不待,疾驰几百里来找这个罪受?”

周无罪一连说了这许多,只觉口干舌燥,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即可,我不再说了。”

说完他竟是起身兀自朝县衙外走去。

“该怎么做,你好自为之!”

ps:什么是兄弟?有些话不如不说,大家慢慢品味。

 第四十九章 长啸(九)

周无罪的一番话便如同酷暑中的一盆冰水,彻底浇醒了李括!

是啊,自从大锤被阿史那拔邪使『奸』计害死后,自己便一蹶不振。退守到密县后,他更是把自己锁到屋中,不许一人相探相见,这样下去,又如何能替大锤报仇,如何能替大唐报仇?

胡『乱』中原,这已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之仇,而是痛入骨髓的国仇!

“窦大哥,给我备马!”

李括深吸了一口气,擦去眼角的泪水铿然命令道。

“哎,都督,您终于想通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在县衙外守着的窦青听到召唤后立刻迎了进来,捧着一碗热汤面诚声劝道:“这碗面老窦我给您热了第三遍了,现下正热乎着呢,你赶紧趁热吃了吧。吃饱了才有气力替大锤兄弟报仇啊!”

长安城朱雀大街,一队羽林军正飞驰而过,掀翻了临街设立的不少摊子。

兜售水果蔬菜的小贩不住的戳着羽林军的脊梁骨叫骂,如果眼神可以杀人,怕这些羽林军已经死过十次八次了。这些个杀千刀的兵痞,平日里正事不做几件,竟是倚仗身份飞扬跋扈,占尽了小便宜。

可骂归骂,日子不还得继续吗?就拿安禄山那胡儿在范阳起兵那事来说,消息刚传来的时候整个长安城大为震惊,可随着时间的延续,不也渐渐淡下来了吗?

河北、河东、洛阳、潼关,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而朝廷的官军就像是烂泥捏成了陶人一触即溃,还没跟叛军打上一针就连着丢了近半面江山。

可这些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虽然不时有从陕郡、都畿道的难民带回叛军屠城的消息,但大伙儿多半是一笑置之罢了。

屠城?开什么玩笑?难道安禄山那胡儿打算把全大唐的百姓屠杀干净自己去做空头皇帝?难道他大燕皇朝就不需要百姓从军拓土吗?难道他大燕皇朝就不需要稳定的赋税收入吗?

到了哪朝哪代,世家贵族、皇亲国戚都得需要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养活不是吗?既然如此,他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照样的从军入伍,照样的缴纳赋税交皇粮,一年到头大伙儿饿不死也撑不着,谁当皇帝不是当?

抱着这样的心思,这些小贩也就苦笑着摇了摇头拾起了被冲散的瓜果蔬菜,复又吆喝了起来。

“卖蔬菜了,上好新鲜的蔬菜呐!卖瓜果哩,水灵透亮的瓜果呐!”

“报!报!”一名羽林军飞奔到兴庆宫内的花萼争辉楼外,持着一封军内。

“站住!”一名小宦官瞪了那不知分寸的羽林军一眼,嗤道:“你难道没长眼睛吗,这是花萼争辉楼,岂是你想进便能进的?”

那羽林军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忙冲小宦官行了一礼道:“是某莽撞,还望这位公公带我向陛下通传一声,就说我有重大军情要向陛下禀报!”

“呦呵,有重大军情啊,得是多大的军情?河南道又丢了几州几郡?还是河北道常山郡颜杲卿又收复了几个县城?屁大点事成天的报来报去陛下不烦我都烦了。”

小宦官狞笑了声,竖起一只兰花指道:“杂家也不是不通情理之辈,只是如今陛下和贵妃娘娘正在楼内午睡,你这么跌跌撞撞的冲入楼内难道是不想要脑袋了?”

那羽林军士下意识的向自己的脖颈『摸』去,灿灿的笑了笑:“多谢公公提点,只是这事实在是紧急,还望公公代为通传一声。”

“哎呦喂,我说你怎么是个死脑筋呢?杂家都跟你说了陛下和贵妃娘娘正在午休,扰了他老人家休憩,这份责任难道你担的起?”

小宦官见这丘八如此不开窍,没好气的用手中浮尘砸了他脑袋一杖道:“不若这样吧,你且先把奏报交予杂家。等杂家伺候陛下起了身,再把它呈上去。”

“这”那羽林军士虽不知道奏报中具体写了什么,但从沿途传递的紧张程度已经窥出此事定然不一般。若是交给了那小宦官,他再不上心耽搁了,恐怕自己便要成了罪人啊。

“不成?不成便算了?杂家真是没事给自己找罪受,偏偏人家还不领情!”小宦官挥了挥浮尘白了那羽林军士一眼,便要转身离去。

“哎,哎您别走啊。这样吧,我便把这封奏报交给您,但您一定要在陛下起身后立刻给他老人家过目啊!”

羽林军士挨将不过,只得服了软把手中奏报递给了小宦官。

那小宦官嘴角一扯一把从羽林军士手中抢过奏报道:“早这样不就得了?行了,杂家还要上楼在一旁候着,你便回吧!”

杨玉环紧了紧胸前的诃子,坐起身来朝纱帘外望去,只见一个小宦官一直犹犹豫豫的踱着步子,便招手示意他过来。

那小宦官便是从羽林军将士手中领了紧急军情奏报的人了,他见贵妃娘娘冲自己招手连忙赶上前去。

“有什么事吗?”

杨玉环半是慵懒的斜靠着一只抱枕,缓声问道。

“回禀贵妃娘娘,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一个羽林军领了一只折子说要呈奏给陛下。您也知道,这些日子来折子多,全是打着紧急军情的幌子的,保不准也没什么事。”

小宦官低垂着头恭声回答道。

“几时来的奏报?”杨玉环微微打了个哈欠,追问道。

“午后便送来的折子,奴才怕打扰了陛下和您的休息,便压了下来。”

小宦官欠了欠身子,诚声答道。

“午后来的折子,这么说已经有一个半时辰了?”杨玉环微微蹙起了眉道:“你把折子给我,退下吧。”

“奴才遵命!”小宦官躬身上前将折子递给了杨玉环,倒退着出了寝宫。

“陛下,陛下!”杨玉环轻拍了拍李隆基的身子,在他耳畔低语道。

“嗯?玉环有何事啊?”李隆基缓缓睁开眼睛,见眼前是爱妃玉环,难得一见的『露』出的笑容。这些时日来他为叛军攻陷东都气势飙升一事烦透了脑筋,从前线传回的奏报几乎讲的都是叛军兵锋如何锐利,请求朝廷增加援军。

哼!若是他手中真的有足够的军队,又何苦为区区一个安禄山如此忧心?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是羽林军午后送来的折子,王福他怕扰了您午休便压了下来。”杨玉环将折子递到了李隆基手中低声解释着。

“哦?有这等事?”李隆基『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拆了信封,缓缓读了起来。

开始时李隆基还神『色』平和只是略带了一丝疲态,可读着读着他却蹙起了眉,及至最后更是将折子扔到了床头,大声咳嗽了起来。

“气煞朕也,气煞朕也!”李隆基胸口急剧起伏着,面『色』一时憋得通红。

“陛下,为了何事如此置气?”杨玉环面容一僵,低声问道。

“也罢,也罢!玉环你也来看看吧。”李隆基就似一只泄了气的羊皮筏子瘫软到御床上,连连摆手。

杨玉环往日并不喜看奏报,只偶尔依着李隆基的要求才会读上那么一两条,今下见李隆基如斯愤怒一时好奇便拾起了奏报,逐字逐句的读了起来

ps:关于时间问题,尽量想写的全一些,估计会是两面视角来写,前面的话朝廷视角多一些,等到李隆基逃到了蜀中,估计李括的视角会多一些。

 第五十章 长啸(十)

潼关失守!

当杨玉环看到这四个方正的字眼时,一时软倒了在了御床上,面容霎时惨白。

李隆基嗤笑了两声道:“朕没想到十八万大军竟然连区区一个潼关城都守不住!这些酒囊饭袋,朕养他们何用,养他们何用!”

李隆基粉盒的捶打着床被,满面的无奈倾颓。

“陛下,陛下勿要动怒,或许或许事情还有转机?”杨玉环不忍见李隆基这般倾颓,爬将了过来低声安慰着。

“转机?玉环你说还有转机?”李隆基摇了摇头,点着奏报道:“哥舒翰和带着十八万大军出关和叛军再灵宝西原决战,却中了敌军伏兵,大败而归入关士卒不足八千余人,紧接着潼关便被叛军攻破,你说还有转机?那崔乾佑不过领了区区两万人,算上后续跟进也不过三万余人,竟然把朕十八万的大军击的溃不成师,呵呵,呵呵!”

稍顿了顿,李隆基接道:“更重要的是,潼关一破长安将无险可守。虽然安禄山那贼子在东都忙着登位享受,并未倾派全力西犯,但只要让他站稳了脚跟,迟早会向潼关进军。到时朕可该如何是好啊!”

杨玉环此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连声道:“陛下,那可得早些和朝臣们商议啊。安禄山那厮野心勃勃,臣妾以为他定然不会满足于割据称帝!”

这话极为不恭,也就是从杨玉环口中说出来,若是换做旁人怕早就被李隆基下令推出去砍了。

“如此,看来也只能这般了。”李隆基摇了摇头,满面无奈

大明宫含元殿内,大唐天子李隆基峨冠博带一身冕服端坐在殿上,俯瞰着殿下文武百官。

尽管他刻意将腰杆挺得很直,却仍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一阵无力感。他老了,不管自己承认与否,他确实老了!若是放到从前,在朝堂上端坐一日他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疲惫感觉,可如今才坐了不到半个时辰,他便感觉到力不从心了。

“陛下臣杨国忠有本启奏!”杨国忠瞥了一眼太子李亨,手持朝笏班然出列。

“臣以为潼关一破,安贼必定会全力向西京进兵。虽然长安周遭还有三万左右的兵力,但大多皆是禁军。他们的战力尚且不说,但他们是护卫您及皇室安全的军队,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投入战斗。更重要的是,潼关失守后河东、华朝、凤翔、上洛防御使皆弃郡而走,守兵皆是溃散。如此之势,实是危矣!”

杨国忠说完后得意的剜了太子李亨一眼,等着皇帝陛下发话。

李隆基却是出奇的冷静,点了点头道:“那么依杨爱卿之见,朕如今该如何是好?”

杨国忠闻言深施了一礼道:“以臣之见,不如陛下携文武王公巡幸西蜀,暂避叛军之锋!”

此言一出,立刻在朝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这,不可不可啊。”

“嗯,张大人说的是,杨相国此举有些冒进了。”

“是啊,此举有些冒进了。”

“”

一众朝臣皆在窃窃私语,却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

就当李隆基有些愠怒准备喝止众朝臣的窃语时,监察御史韦琛出列高呼道:“不可,万万不可啊。长安乃我大唐之基也。陛下乃真命天子自当与百姓江山同在,陛下若在长安,必定会激励各地军兵勤王,击溃叛军指日可待。但若是陛下巡幸西蜀,将长安城拱手送给安禄山,叛军必定会士气大振,反之西京陷落,整个京畿道的府军军心必定溃散,双方不战则高下立判矣!”

大理寺卿裴迪也道:“臣附议!长安乃我大唐国祚龙脉之地,此处若失守则叛军必定士气大盛,到时数支入境勤王的军队势必会望风而散!请陛下以大局为重,镇守长安,与百姓军民同在!”

李隆基微微不愉。事情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他们还希望自己留下来激励军心!他又何尝不知道留在长安对大局有利呢?只是如今潼关失守,没有人知道安禄山什么时候会派出大军攻过来。若是等叛军兵临城下再想走,可就走不了啊。

“太子,你怎么看?”李隆基朝李亨点了点,朗声吩咐道。

“回禀父皇,以儿臣愚见,应留在长安以激励军心!”李亨没有在意李隆基已经阴沉青紫的面容,兀自说着:“今潼关虽然陷落,却远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前些时日安贼所占河北郡县纷纷起兵反对叛军,颜真卿、颜杲卿、贺兰进明等人率乡勇府兵连夺数城,势头正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等将更是率军出井泾,连败叛军。嘉山之役郭、李二人更是大败胡将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等人,斩首敌军四万,生擒五千人,获马匹五千匹。史思明甚至『露』发跌足星夜奔向博陵。一时河北道十余郡皆斩贼首,以迎接朝廷王师。若是父皇继续重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范阳指日可破矣。”

太子李亨的一席话说得慷慨激昂,句句在理,立时重新武的信心。是啊,如今安贼北路已绝,老巢范阳又有告破的危险,其所拥之地不过汴、郑数州,朝廷诸军四合之时必是叛军溃败之日。

李隆基却不这么看。河北道的战事进展的再顺利又有何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攻占了再多的郡县又有何用?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潼关告破,长安危在旦夕。若是叛军被『逼』的急了放弃范阳权利西进攻克长安,他这个大唐天子该如何自处?

“咳咳,诸位卿家稍安勿躁。朕以为杨卿所言有理,如今叛军威『逼』长安,气势正盛,若朕强行留驻长安非但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乱』了军心。不如遵从杨卿之建议,暂且去往蜀中巡幸。”

李隆基满怀期待的朝殿下望去,可过了良久他想象中群臣跪地三呼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