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唐-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才他已经从段秀实口中了解到怛罗斯会战的具体过程,虽是心中慨叹悲愤不已,但现在木已成舟,除了抬头向前看再说什么都是无益的。

“我有负高帅之托啊。一万名弟兄被我带了出去,到了,到了我就带回了三百余骑”段秀实说到此处竟是有些哽咽,到了嗓子眼的话被他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段将军死者已矣,你这样子不是叫弟兄们走的闹心吗?”李晟有些看不过眼,迈步上前道:“如今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收整溃兵,带回更多的弟兄而不是在这里感慨万千!”

“是啊,一个大老爷们哭哭啼啼的比娘们还磨叽,俺老濮真看不起你!”濮大锤搓了搓手,不屑的瞥了一眼段秀实。

“大锤!”李括狠狠夹了濮大锤一眼,制止了没心没肺的抱怨。“段将军,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还是应该向前看。方才你谈到高帅,可知现在高帅正在何处?”

段秀实摇了摇头道:“自从那夜率军出战后我便再没见过高帅。我一直忙于在敌军之中冲杀如何顾得了这许多?不过高帅应该是和嗣业在一起,有他拱卫,高帅应该不会遇险。”稍顿了顿,段秀实道:“不过到后半夜时,我安西军中军处不知为何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直冲苍穹。那时我推进已到了关键时刻,也没有精力去分神。不过,我猜高帅他们应该是趁夜渡河而去了。”

“趁夜渡河?”李括微微惊讶,疑声道。

“是啊,我们为了激发将士们的斗志,扎营时选择背靠怛罗斯河。那河水倒也不是很深,有一处浅湾河水将将没到胸脯。”段秀实略略沉思后道:“若是高帅他们趁势渡河,现在怕已经脱离了险境。”

“噢!”李括从亲兵手中接过一张挂图缓缓展开:“段将军你看,你说的渡口可是这里?”李括将手指移到距离怛罗斯城东北侧百里的一处浅滩,用炭笔勾出一个圈。

段秀实望着那舆图仔细比对,良久道:“不错,就是这里。”

“那便对了!”李括点了点头道:“我们来时是沿着珍珠河古河道一路驰行的,过了桑佳尔山口才转到了怛罗斯河的下游。所以才在这里碰到了段将军!”

段秀实点了点头道:“不错,大军本身驻扎在怛罗斯河的上游。不才溃败之后才领着弟兄们沿着河谷疾驰,来到了这里。”不久,段秀实似乎想到了什么,惊呼道:“李将军是想沿着河道一路北上?”

“不错,高帅若是撤军该是从怛罗斯城东北境的河滩泅渡,我们沿着河谷而行,再折而向西便可将沿途的一切地点排查。”

李括深吸了一口气,用炭笔在舆图上大致划出了一条路线。

“不可,万万不可啊!李将军,不才刚刚率军从上游而来,河谷两岸可都是搜查的大食骑兵啊!”段秀实说到这猛然拍了拍脑袋:“我怎么这么蠢,我怎么会这么蠢!大食人不惜人力去对岸搜查,肯定是高帅已经逃脱了啊!”

说到这,段秀实苍白的面『色』终于透出一抹红润。

李括一时陷入了沉默,段秀实说的也有些道理。若是一般的将领渡河逃亡,大食人未必会放在心上。能够让心高气傲的阿布·穆斯林不惜出动数万骑兵两岸搜查,这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可是,我受高帅之托,若是”

“唉!李将军,若是高帅已经渡河,我们再这么北上便是兜了一个圈子。若是高帅不幸已经罹难火海,我们也是去扑一场空啊!”

段秀实见李括竟然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忙在一旁提点道:“看大食人急迫的样子,高帅必是已经渡河西返了。我们现在应该从桑佳尔山口直接北上,在俱兰城跟他们汇合!”

段秀实在舆图上描出一个钩形线路,诚声劝道

ps:翻看地图集好半天才找出一个适合高大都护全身而退的位置,不过这样确实也是省去小七不少麻烦。哈哈,私心是不是重了点?

 第七十四章 万里(二)

段秀实的一番分析是出于安西军整体利益考虑的,合乎情合乎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这番分析很有道理,高帅也极有可能已经率溃军踏上了东反龟兹的道路。

但凡事不都有个万一吗?

若是高帅现在还没有渡过怛罗斯河,若是安西大都护现在还陷于大食人的包围之中,大伙儿这一走不就把他老人家的生路给断了吗?

虽然李括本人与高仙芝没有什么深厚的交谊,但若高仙芝真因为自己的这一个决定而丧命,且不论朝廷那头追究与否,少年都会心中有愧。

最后不仅是段秀实,便是李晟、张延基都奉劝李括能够顾全大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倶兰城、阿史不来城沿线线路、军道的控制上。毕竟,即便高帅他老人家真的被拦在了怛罗斯西岸,大多数生还的弟兄们还是会选择经由这条线路返回安西四镇。大唐这一败,这些墙头草势必会落井下石,若安西军不能由一人出面表现出强有力的姿态,那这些弟兄的安全自然不会受到保证。

换言之,李括现在需要作的是高帅一人之安危与安西整体局势之间的权衡。是把五千弟兄的『性』命都压在高帅身上,还是从理『性』出发,作出一个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判断,这一切都取决于李括的意志。

经过一番权衡,李括最终选择听从众将的建议,前往俱兰城一线,接应安西溃兵。毕竟,按照段秀实透漏的唐军营阵位置,若是唐兵东渡,则必定会前往此地。大伙儿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性』弃数千上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

任何身份尊贵的人都不能促使李括作出这样的决定,即便他是安西大都护,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事实上,天威军此时选择东去俱兰城是最佳的选择。

如同高秀实所说,大食人的注意力基本正从上游向下转移。所以大伙儿选择在这个当口北进直『插』俱兰城,正巧可以避开巡查的大食骑兵。虽然将士们丝毫不惧怕正面与大食骑兵对决,但眼下安西军势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伙儿没有必要为了一时之快而与敌军争强斗狠。

真正的果勇不是你敢于冒多大的危险与敌人对决,而是在正确的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看起来有些隐忍卑微。

这一切都是为了来日!有朝一日,大唐大食之间必有一战!

“括儿哥,你说我们就这么大张旗鼓的进驻倶兰城,会不会有些过于扎眼了?”望着俱兰城城头垛口摆放的那几张弩床,张延基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倒不是他胆小怕事,实是情态今非昔比。若是放在平时,便是叫俱兰城主亲自出城迎接他们都没有什么不可。但现在这么做,便冒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安西大军溃败,相信消息不久就会传到这沿线。

俱兰城主虽然不太可能正面拂绝他们的要求,却保不准心中打着什么鬼算盘。万一他暗中跟大食人勾结,那大伙儿岂不是要两名夹敌?

“前线越是溃败,我们愈要如此。”李括摇了摇头,付以一声苦笑。夫兵法者,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夹虚,虚中隐实。若是什么事情都要摊到明面上来讲,那反倒没有什么可揣摩忖度的了。眼下安西军刚刚大败,士气极其低『迷』。所以他们需要表现出一种强势的姿态,来『迷』『惑』或者震慑俱兰城一带的胡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至少对从西边传来的流言持保留态度。

这样做当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是俱兰城主看透了大伙儿的背景用意,很可能会直接翻脸。但只要大伙儿自己表现的足够自信,相信胡儿也不敢冒着举国倾覆的风险私联大食。

“待会入城的时候,你们无需说什么,一切听我的吩咐就是了。”

李括深深吸了一口气,望着不远处深灰『色』的俱兰城道:“只希望不要太晚!”

时已近暮,晚风甚寒。

河中胡国毕竟不比中原,虽只是初秋,到了夜间却能让人感到一股刺入骨髓的彻寒。

天威军将士在俱兰城北门前足足等了一盏茶的工夫,却还没得到俱兰城主允准通行的命令。若不是那守城的城门官态度好,大伙儿恨不得现在就撞开城门,自己踏将进去。

就眼前这么个几人高的小土围子也能称得上城墙?若是大伙儿愿意,不出半日便能将其拿了下来!

那守城的军官心中只抱怨自己倒霉,遇到了这么群惹不起的主儿。平日里作威作福贯了的军老爷此时只得点头哈腰,一边陪着小心与唐军将领聊着,一边命军士火速赶往王宫,向国外陛下禀报此事。

但不知是那送信的士兵出了问题,还是国王陛下赖在暖床上不想起身,过了许久却不见陛下他老人家的身影。唐军诸将心中自是愠怒不已,这气儿也就都撒在了自己身上。若不是那个年岁尚轻的主将在一旁制止,他们恨不得把自己撕成八块泄气!

城门官却是不敢表现出丝毫不耐。这事关到俱兰国国运的事情,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若是引得大唐军将心中不愉,将这城都就势踏了平,他不变成了千古罪人?

看看那石国国都的下场心中不就清晓了?安西大都护亲率大军风卷残云的就把石国国度给平了。什么天朝大唐,仁德之邦,真要发起狠,屠城、抢掠哪样事儿做不来?

既然实力不如人,便需老老实实、心甘情愿的俯身做小。若是连这点事理都看不透,那也活该被人屠城灭国。

城门官几乎将脑中的赞美之词挖了一个遍,倾数献给了眼前的这支大唐军队。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获得唐人一丝一毫的理解,那些唐军将领仍是一遍遍的质问着何时能够进城。

这,这哪儿是他一个小小城门官能决定的事儿啊。若是自己真是现在把他们放进去,或许国王陛下当着唐军诸将的面儿不会说什么,但若是唐军一走,他老人家必定会砍了自己的脑袋!

就在他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终于从内城传来。

城门官如释重负的呼出一口浊气,冲眼前众唐将极尽谄媚的一笑:“诸位将军,我家陛下该是到了。”

“哼,不过区区一个蕃邦的胡酋罢了,恁的如此大的架子。我们都督肯进驻你们俱兰城,是你们国主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没想到他老人家还这么喜欢摆阵势,怎么着,是不是需要弟兄们陪着他好好练练啊。”窦青早就看不惯胡儿对待自己的敷衍态度,挑了挑眉便踏步而来。

“瞧您说的,嘿嘿,我们国主哪敢对大都督不敬啊!”说完他便转过脑袋细细打量起李括,似乎是想将都督这一晦涩陌生的名词化成平易的词语。

“不过陛下他老人家国事繁忙,每日有大量的奏疏需要处理”

城门官还没有说完,便被濮大锤厉声打断。

“呦呵,你们国主每日还需要处理奏疏?这奏疏是不是已经堆积如山了?”他早就看不惯那家伙刻意的逢迎。这厮拿腔拿调,总希望能用唐人的习惯赢得自己的好感。这倒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连国君的言行起居都要模仿起大唐了。这区区胡国,巴掌大小的地儿能有多少政事需要处理?依他看这胡国国主分明就是沉溺女『色』,不思进取!

“大锤,不得无礼!”李括夹了濮大锤一眼,冲那城门官缓声道:“我这兄弟平日说话便是如此,没有恶意,还望你不要介意。”

他这话虽说的和缓,却带着一股不容质疑的气蕴。那城门官得了个台阶下已是欣喜万分,连连摆手:“不打紧,不打紧!”

众人正自聊着,便听几十步外的巨木城门缓缓开启,一队手持长矛的士卒小跑着出了城站在两列。

紧接着,在十数名亲信心腹的簇拥下,俱兰城国主李怀忠阔步朝众人迈来。

“啊,尊敬的安西军都督!我,李怀忠,大唐皇帝册封的藩王特地携文武出城迎接天军王师!”

他这话说的极为谄媚,不少天威、铜武将士都皱起了眉『毛』。不过李括却是微微一笑,拱手一礼道:“城主陛下客套了!李某率军叨扰城主,实是有要事相商,还望城主不要介意。”

“不敢,不敢!俱兰城能蒙李都督看重,作为王师驻地,实乃是小王的荣幸。来,诸位将军快快里面请,今夜小王变为诸位接风洗尘!”

李怀忠挤出一抹笑容,弓着身子伸臂相邀

ps:大家猜猜七郎会在俱兰城遇到谁。

 第七十五章 万里(三)

俱兰城在这河中的地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

跟其他河中胡国相似,俱兰国也是典型随风而倒的浮草。在去岁高仙芝大破石国,生擒突骑施可汗、石国国王之前,俱兰国主一直是大食的坚定支持者,自然而然的,也便是安拉的真诚信徒。

可是自从去岁高仙芝在河中立威以来,多半数靠近安西四镇的胡国都改旗易帜,拍着胸脯声明将效忠于大唐皇帝陛下。这样一来,俱兰城、阿史不来城、碎叶一线名义上便处于安西军掌控中。虽是这样说,但由于大唐在西域奉行的是羁縻统治的政策,安西军根本不会在诸胡国驻军,也就不可能实际掌控这一地区的军政大权。

换句话说,诸如李怀忠一类的胡主不过是向大唐皇帝表明臣属的姿态,至于自治权还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俱兰城中的驻军约有五千上下,若是悉数调度,算上民壮或许可以增添到万人出头。这也就是李括对李怀忠稍显客套的原因。不到情非得已,少年并不想与李怀忠决裂,毕竟这是安西将士们东迁必须经过的门户。若是关系闹得太僵,将李怀忠『逼』到大食人那面去,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当然,从李怀忠的角度讲,他更想讨好眼前这位安西军炙手可热的都督。看他的年岁也就是十**,就做到了一镇都督的高位,假以时日必定会接受安西大都护的位置,到了那时水涨船高,再想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于李怀忠这类人来说,判断把握时机的能力显然非常出众。常年的下注押赌使得他们的神经异常敏感,不论表面的局势显得有多扑朔『迷』离,他们总能剥丝抽茧,作出最有利自己的决定。

今晚在俱兰城王宫内举办的宴席,显然便是李怀忠作出的第一步重大决定。

别看俱兰城不算太大,可都城正中的王宫却是阔畅轩广,极尽奢华。李括受到李怀忠相邀,带了铜武营近百名心腹前往王宫赴宴,一路上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