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赤唐-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李括看来,杨钊所提的建议很不可行。一来,除却团练兵被人诟病的战力问题,缺额问题也很严重。实际编制一千人的军营,真正能拿起兵戈的恐怕连七八百都不到。二来,团练兵虽然战力不强,但毕竟也是编制在体制内。若是征调其入安西,那空下的位置由谁来补?

而如果募集长征健儿的话,虽然战力也很弱,却不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何况,长征健儿算是募兵,朝廷允许他们终身免除课役,其装备给养全部由国家供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携家带口,并分配到田地房屋,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身份可以世传,父传子,兄传弟,世代为兵。

这样的恩赐绝对可以让士兵产生归属感,会为大唐效死命!

李隆基听到这个方案,眸子中闪过一丝精光。若真说起这长征健儿来,还是他李隆基的首创。从开元二年起,他就募集长征健儿去往边镇,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李爱卿,你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关中之地多望族,有多少人愿意前往西域呢?”

李隆基皱起眉头,提出了一丝疑问。以往长征健儿,多是从将要复原的军人中征集,再不济者也是从边郡募集。安西地广人稀,显然不具备征集健儿的能力。这么算来,也就是人口繁密的关陇距离安西较近了。

“这个简单,只要陛下将此事交予微臣去办,微臣保证可以为陛下募集一支精锐之师!”

“哦?”李隆基眼睛微微眯起,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为何,他竟然隐约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初生牛犊,血气方刚!这个少年不同于一般的世家公子,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的成熟。由于早早被家族遗弃,这个倔强的少年亦不会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他是在为自己谋,为大唐谋,为他李隆基谋!

想及此,皇帝陛下面上如云的愁容终于散开。

。。。。。。。。。。。。。。。。。。。。。。。。。。。。。。。。。。。。。。。。。。。。。。。。。。。。

ps:小七要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七十章 社稷(二)

时间:20130215

不知为何,最后李隆基真的把募集长征健儿的任务交给了李括。

当了四十年的圣明天子,他当然知道少年的资历、手段和这些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少年,选择相信年轻人所带来的希望。那些权贵公卿让他感受到一股直面的酸腐气息,一种保守求稳的态度。大唐的朝廷全被这些人占据,何谈求新,何谈求变?

朝廷急需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来激活消失已久的活力。他李隆基也需要一个强力的姿态来证明自己仍然年轻。看看那些所谓的股肱重臣,哪个不是把家族利益摆在了第一位?什么一心为国,什么替君分忧,都是套话假话!在他们看来,数万甲衣战士的生命还没有自己家族的一个官位重要!

他们不是自恃出身高贵吗,他们不是歧视少年没有靠山吗?他李隆基便来做少年的靠山,看看是那些世家出身高贵还是他这个大唐天子的出身高贵!

“陛下,还在为政事烦心?”杨玉环那清脆勾人的声音一在李隆基的耳旁响起,皇帝陛下便立时去了烦忧。

李隆基微笑着摆了摆手:“不过是安西增军之事,不打紧。”

杨玉环向来不过问政事,因而今天突然问起,李隆基不免有些奇怪。

“哦,那陛下心中可有了计较?”杨玉环倚在李隆基怀侧,娇声连连。

“嗯,政事堂的臣子们倒是提了几个方案,算是各有利弊。朕最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师父,准他在关陇募集长征健儿,随后派往安西。”李隆基随意的将安排讲给了杨妃,口中颇有戏谑之意。

“嗯,说来,如今大唐军中出色的将领,都和玉环你有关。正值当打之年的安禄山安胡儿是玉环你的干儿,前途无量,年轻军官中的翘楚李括是玉环你的师父。如此说来,朕拥了玉环一人不就拥了锦绣江山在怀?”

“陛下!”听李隆基话说的如此孟浪,杨玉环娇嗔一声:“大唐战无不胜,这都是将士们用命,跟臣妾有什么关系。”

一提起安禄山,杨玉环便只觉反胃恶心。这个胡儿恁的如此无耻,明明年纪比自己大上许多,还硬是拜自己为干娘。三郎也真是的,竟然允了他。这事传出宫去,皇子们该怎么看?大臣该怎么看?天下人会怎么看?

至于李括李小郎君吗,她倒是真的欢喜。她总觉的自己被少年身上一股特殊的气质吸引,至于这气质具体是什么,她也不甚清晓。

“哦,朕说的不对吗?”李隆基轻拂过杨玉环的面颊,只觉心神荡漾,怨气全消。

“陛下说的,臣妾哪里敢妄加评论。”杨玉环却是耍起了小性子:“陛下是天子,天子之怒臣妾可承受不起。”

“还真生气了?”李隆基将杨玉环丰韵的身体紧了紧,笑道:“要是连你都不敢惹朕,可还有人敢惹朕?别的且不说,这些年,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哪个不是一入仕就补了从六品向上的实缺?”

这话确非虚言,杨家的地位着实因为杨玉环的得宠大大提高。自从李林甫病倒,杨家已经成了长安城中风头最劲的家族。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大多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虚爵散官自不必说,即便是京兆的肥缺儿,只要杨家族人张张手,自有人送上前去。在他们看来,杨家这颗大树很可能在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屹立不倒,此时不利用机会攀附一二,更待何时?

“三郎!”杨玉环叹了一口气,又换回了那亲切的称呼:“三郎对玉环的恩情,玉环如何不知?只是臣妾家族的男子并非都有为官的资质。若是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倒也罢了,若是占据了要职,还不早晚误了朝廷大事?”

李隆基没想到杨玉环对他的恩德非但不感激,还隐隐透着怨意,立时脸色便落了下来。

“这么说,玉环是认为朕以公谋私了?”

杨玉环微微一愣,思忖了片刻掩嘴笑道:“这天下都是陛下的,还分什么公、私。只是玉环常听人讲,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家族势头太过强劲,终非好事啊。”

“嗯,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这样吧,朕答应你,对杨家人尽量因材封官。若是材质实在太过平疏的朕就多封他们一些三官,多赏他们一些金银。玉环看这样可好?”

李隆基点了点头,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身为帝王,如何不知平衡之术?只是他现在在力捧杨家来代替李林甫的位置,难免做的有些过。

“如此,玉环这厢便谢过陛下了。”杨玉环冲着李隆基送了一记秋波,算是表达了谢意。

“朕拿你啊还真是没办法!”李隆基轻刮了刮杨玉环的鼻子,话音里满是怜惜。

“对了,三郎,你说我师父会怎么募集长征健儿?这关陇可是大唐最富庶的地段,但凡有个活路有谁会叫自家孩子去干刀口上舔血的营生啊?”

杨玉环突然对少年的任务好奇起来,娇声问道。

“嗯,这个,朕也不知啊。不过,朕看他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应该不会有问题。”

“三郎,人家想看看募兵的经过,成吗?”

“这个恐怕不妥吧,募兵之地鱼龙混杂,情况多变,无法保证玉环的安全啊。这样吧,我叫元一派人暗中盯着那小子。有了什么进展第一时间报与玉环,可好?”

李隆基当然不能让杨玉环亲身前往募兵场所,所以做出这个决定。

“这样啊。”

“怎么,玉环心中不高兴?”

“怎么会。”杨玉环嘴唇微微扬起,浅笑道:“能够了解师父如何募兵,玉环便已是知足了。”

。。。。。。。。。。。。。。。。。。。。。。。。。。。。。。。。。。。。。。。。。。。。。。。。。。。。

ps:大家猜猜李括会怎么让出身富庶的关陇子弟心甘情愿的加入长征健儿的行列?

   

 第七十一章 社稷(三)

时间:20130215

深秋时节,最是槐香枫红。

一袭微风吹过,铺满青石板路的落叶便打着卷飞舞到空中,飘零荡转,美不胜收。

明德门外的城门口处贴着一张朝廷刚刚颁布的诏令,引来不少来往行人围观。在城门洞不远的一颗大槐树下,支着一张木桌,其后坐着一个面容俊秀的将军。在他身后站着十几名身材健硕的随扈亲兵,看模样该是边军出身。在木桌旁插着两杆大旗,其上分别写着‘招募健儿’、‘为国拓边’八个墨色大字。

大旗旁摆着两只齐人高的稻草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想必是量度身材之用。此时日头虽挂在了正空,却存不住燥热。微风一过,定会带来一阵清凉,叫人神情舒爽。

那面容俊秀的少年将军看了看桌案上的名册,爽朗的笑道:“延基,这才十天,我们就募集到了六千五百一十七人,看来不需等到陛下划定的一月期限,我们就能提前将‘长征健儿’招募完毕。”

“要不是括儿哥你的好主意,怎么可能募集到这么多健儿!”张延基耸了耸肩,言语里满是敬服。

他本还抱怨括儿哥揽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现在看来,括儿哥是早有打算。陛下正为增兵安西一事犯愁,括儿哥一下就召集到这么多长征健儿,替陛下解了燃眉之急,这份实打实的功劳定是被陛下记下了。

“思忖人心,便不难想到办法。”李括摆了摆手,却是没有满应张延基的话头。原来,少年除却将朝廷允诺的福利写在招募文书中,还加了一条。

“凡家世清白、训练刻苦者,优先划入疏勒军中任职。表现出众者可迁入兵马使亲兵营。”

这条允诺乍一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实是比那些朝廷的福利还诱人。皇帝陛下虽然将募集长征健儿一事全权交由李括,但却定下一条规矩,即长征健儿必须出身清白。

想来也不难理解,军队乃立国根本,绵延国祚的保障。历朝历代对兵卒的选拔都很严格,一般要求必须是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像城坊街市中的流氓混混、横向乡里的凶男恶霸定是不会录用的。这些人本就是个不稳定因素,若是在军队中抱成团儿,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这样一来,募集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关陇的人口稠密,光长安城的居民就近两百万人。但这些人家境同样殷实,就连普通的庄户家,只要不遇到大的灾馑,一年下来甚至能存下余钱。有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去边关和蛮夷胡虏拼刀子,估计也只有脑子被驴踢了人才做的出这样的事。

对于这些人来说,朝廷允诺的土地没有丝毫吸引力。他们大多是庄户家,天天陇上行,陌上去的,为何要跑到万里之外的安西刨锄头?

同样,拖家带口,世代军籍的政策同样不会收到叫好的效果。政策虽好,能不能活着领到田亩还是两说,更别提自己战死后朝廷会不会黑心的收回土地。

归根到底,是他们不信任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从而缺乏一种安全感。李括定下的这条规矩就恰恰给了他们安全感。谁不知道新任疏勒兵马是皇帝陛下眼中的红人,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跟着他老人家混,即便吃不着肉,也能喝上口肉汤吧?

作为李括的嫡系班底,铜武、雄武、阔武三营自然会被带到疏勒,作为疏勒军的建军基石。假使自己因公调入了疏勒军中,不就成了兵马使大人的嫡系?兵马使他老人家最是护短,还能缺了大伙儿的好处。若是运气再好些,做了他老人家的亲兵,还不凤凰栖上梧桐树富贵在眼前?

谁不知道从军觅取富贵来的快,但他们也同样知道这份富贵,是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觅取的。那些有关系的世家公子有人保护、提携,躲在兵卒的后面收割人头、功名。而他们这些出身卑微的苦哈哈却得冲在前面,给别人做了填窝。

与其这样便宜了别人,不如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中,躬耕于陇上。

但,这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想法,试问哪个男人不希望出人头地,荫妻蔽子?

少年给了他们承诺,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自然愿意来军中搏一搏。

但即便这样,登记到名册中的也多是些无妻无子的光棍,无牵无挂才最是一身轻松。

张延基细细想了想,摊开双手道:“那倒也是。不过,括儿哥你真要把这些新兵犊子收到疏勒军中去?这算不算,募集私兵?”

张小郎君窃窃的问了一句,皇帝陛下最忌边将募集私兵。虽然现在括儿哥正得陛下恩宠,但有道是帝王的恩宠如流水,来的快去的也快。若是有眼红的家伙在陛下身旁给括儿哥穿小鞋,说不准陛下心头真会结了疙瘩。

“我会奏请朝廷,实在不行就请高仙芝大人出面开诚布公的将事情言明。”李括苦笑一声,作出了答复:“陛下英明神武,一定会明白我的用意。”

说话的工夫,又有几人朝大槐树下走来。

这募兵的地段选的甚佳,就在南城外。明德门是长安城的主门,进出城池的百姓甚多。再加上募兵地离告示不远,那些看到丰厚条款怦然心动的百姓,大多会来到近前试一试。

再不济,他们也能安然脱身,难不成,官家还能硬将他们绑了去?

那几人显然是行脚商人的打扮,一高两矮,一胖两瘦。一个十五六岁模样的少年将肩上挑着的扁担放在地上,就凑过身来。

“请问这位军爷,你这是在募兵吗?”

那少年瞟了濮大锤一眼,怯生生的问道。

濮大锤只觉好笑,用手点了点旗帜上的字道:“这上面的大字写的分明,我们不募兵难不成还来卖菜?哎,对了小兄弟,你这扁担里装的是什么?”

“哦,是茶叶。”那少年说完便俯身从扁担中抽出一块圆坨坨的茶砖,递到濮大锤手边。

“嘿嘿,俺老濮正愁没茶叶喝呢,这小子就预备了一块孝敬我,我可就不客气了啊。”说完濮大锤就要将茶砖往自己身边收。

那少年不知这军官竟如此痞赖,一时也是微愣,不知该做些什么。

“大锤!把东西还给人家。”李括厉斥了一声,喝止了濮大锤的行为。

“嘿嘿,将军别生气,俺老濮不过和这位小兄弟开个玩笑。”濮大锤悻悻的挠了挠头,将已经送到袖口的茶砖又递还给了少年。

“谢谢军爷!”那少年忙不迭冲李括鞠躬,以示感谢。

“你是来应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