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敬和兄此言极是。石青来到建康可谓拱手送出中原,对这种忠义之举,朝廷当缴传天下予以表彰,并高官厚爵将石青延拔擢为中枢之臣以为朝廷分忧。”察觉到司马昱、王氏对殷浩态度微妙的转变,刘惔果断地与老友拉开距离,向朝廷中枢靠近。

刘惔的建议得到了王洽的附和。“善!大善!石青举地归降,可谓有功之臣,朝廷拔擢重用留其在建康效力,实乃光明正大之举。真长兄果然是才智之士,”

刘谈矜持一笑,继续道:“据闻石青此来建康只有五十骑随行护卫,其人在江东毫无根基,五十骑未必能护持得周全,为彰显朝廷爱惜忠良计,朝廷应派遣精锐卫士贴身保护石青,以免被受宵小之徒所趁,伤了于国有功之臣。”

“原该如此,只是…”高崧有些疑虑地说道:“直接派遣精锐士卒卫护,不知石青会做何想,而且可能会在民间士林引起非议,流言风语有损朝廷颜面。”

刘惔胸有成竹道:“有一事不知茂琰兄是否知道,永和五年,褚国丈任征北大将军,当时有心收青兖新义军为朝廷所用,因此答应了石青所请,以私人名义在江东召集了一批士子北上肥子,帮助石青治理地方,荀羡、庚惜、何松等几位大家都在其中。没想到的是,这批士子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在青兖不仅没有得到石青的尊重,反而受尽欺凌羞辱,被石青当众杖打了一顿。事情过去虽已两年,却还有不少士子对此耿耿于怀,听闻石青要来建康,便思谋着找他麻烦。据刘某所知,有人找了一个叫做‘武潘安’的游侠代为出头,准备藉口比试武艺之名报复羞辱石青。呵呵,大人请想,这种事一出,朝廷怎能置身事外?只得遣人保护石青了。”

“哦?竟有这等事!”王洽、高崧喜笑颜开。

高崧道:“高某亦曾听闻江东士子在肥子受辱一事,只是时间长了便淡忘了。”

王洽说道:“王某知道‘武潘安’,听说此人身手高超,威震江东,当真不可小觑。石青乃将帅之才,勇武凶猛多半是部属奉承出来的,与‘武潘安’这等真刀真枪闯出来的不可同日而语。真长兄还是通知一下‘武潘安’背后之人,不要太过分;挫磨挫磨石青的锋锐就行。”

刘惔道:“敬和兄说得不错,刘某听说江东士子只打算让石青吃些苦头,却没准备伤他性命。呵呵,吃些苦头也好,石青若因此见识到江东人物的不凡,以后做事小心谨慎,与他反倒是福了。”

“哈哈哈——不错。”

刘惔、高崧、王洽相谈甚欢,仿佛把一旁的王彬之给忘记了。

明知三人胡说八道,瞬间杜撰出一个‘武潘安’来挑衅石青,准备以此为借口以保护的名义派遣士卒软禁石青;恪于殷浩密使的身份,王彬之也只能垂眉敛息,不发一言。

刘惔的计谋看似平常,但却极为好用有效。代表司马昱的高崧和代表乌衣巷豪门世族的王洽欣然同意,三人谈谈说说半天时间很快过去,将到午时的时候,刘惔先行告辞,说是要去打探武潘安的行踪,高崧、王彬之跟着也向王洽告辞,两人需要向司马昱、殷浩禀报四方会议的结果。

午时时分。

建康皇城内的大祭也进入了尾声,九岁的天子司马聃在太庙接受了玉玺,和褚太后摆驾回宫,文武群臣则留在太社,由理政王司马昱和司徒蔡谟引领着享受皇家赐宴。

太社后殿两侧七间配室摆了百十个席位,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次序分坐在不同配室。最靠近正殿的一间是为上首,是司马昱、蔡谟、殷浩、褚衰四人的席位所在。

自从踏上建康土地那一刻起,石青就失去了在北方那种前呼后拥、走到哪都是中心的地位,泯然如一般朝臣武将矣。他的席位在第二间,和十几位尚书、公爵同处一间,这种位置让他不是很显眼,事实上也是如此,同室的官员呼朋引伴,相互调笑劝酒,谁也没在意他的存在,包括熟人庚爰之也一样没有理会他。

石青估计这是肥子杖打江东子弟的后遗症,虽然是第一次来建康,但他相信,自己的恶名只怕在江东流传很久了。

没人注意正好!石青对这种待遇颇为安心,并且希望一直这样下去,若能熬到晚上见上郗超摸清大晋朝廷的真实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了才好。

郗超已经赶到建康了。不仅是郗超,天骑营也乔装进了建康。

未下船之前,石青就在秦淮河畔看到了安离、孙霸、赵谏、黎半山、郗超以及许多天骑营士卒的身影。有兄弟部属在,在建康,他不是在孤军奋战。石青因此笃定许多,进皇城之后,放心地让何三娃和五十名亲卫在朱雀门内的御道左侧等候,天子、太后在太庙举行大祭,除了禁卫台军和司马昱的亲卫,其他任何将官的护卫都不许深入皇城,尽皆在御道两侧等候自家大人,这种举动并非针对他的。

石青不知道,之所以他会被忽视,是因为大晋朝廷还没拿定如何处置他的主意。

诓骗他来建康的计谋出自戴施之手,由殷浩、褚衰、郗愔、荀羡等人临时决定施行的,大晋朝廷起初并不知情。直到他登上南下的船只,一切成为定局之后,殷浩才派遣密使王彬之回建康密报前后因由,并请司马昱安排伏兵捕拿石青,然后扬州军、燕军假借石青之令兵临邺城,迫使麻秋和民军缴械,使得中原彻底纳入朝廷辖下。

殷浩的主意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大晋朝廷肯定了诓骗石青南下之计,后续手段却不愿采纳殷浩的意见。司马昱不仅对慕容氏有所提防,还担心假借石青之令未必能轻易收复中原,中原若因此重新大乱,可就得不偿失了。琅琊王氏纯粹是为压制殷浩而反对,殷浩献得计策不是不能用,只是需要搁置一段时间,待把殷浩从主事北方的职位上撤下来,再安排其他人执行这条计策。

没有彻底定案之前,大晋朝廷上下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石青,是以,石青进入建康后,既没得蒙太后、天子召见慰抚,司马昱也没和他单独相处谈话,甚至连熟人蔡谟见到石青也如不认识般,招呼也没打一个。

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如何处置石青的结果很快在王氏府邸达成了。石青自斟自饮,安心等候酒宴结束之时,王彬之和高崧从太社中殿转出来,匆匆穿过天井来到上首第一间配室。

配室里的四人显然正在等待结果,看到两人进来,不由得都停下杯盏;殷浩觑见王彬之为难的脸色忍不住蹙起眉头,蔡谟瞟了殷浩一眼,掉转头无声一笑。褚衰面无表情,只盯着高崧,静等他向司马昱禀报。

司马昱雍容优雅地坐在席上,笑吟吟地问道:“几位智谋之士议得结果如何?”

“禀会稽王。是这样的…。。”高崧行了一礼,拿捏着用不高不低的声音把在琅琊王氏府邸议得结果向司马昱和其他三人道了出来。

高崧说罢,殷浩脸色一黑,起身四方一揖低声道:“会稽王,国丈、蔡大人,石青胆敢劫持朝廷宣诏使,实乃狼子野心之徒,对其怀柔只怕反受其害。殷浩以为……”

褚衰开口打断殷浩,不以为然道:“褚某久经北事,知道北方汉人久未接受王化,难免桀骜不驯,这点石青是有的。不过,猛虎已如樊笼,慢慢驯化就是,又何须大动兵戈,致中原于祸乱之中?”

殷浩闻言,脸色更加黑了,他转目向蔡谟看去。蔡谟锊了锊稀疏的胡须,呵呵一笑道:“谢攸大人还在石青手上,需得找个人暗中敲打一下,让他好生放谢大人回来才是。”

司马昱轻轻一笑,道:“老大人说得是,这事交给郗家,郗家一门两代三人尽皆与石青熟悉,想来好说话一些。”

殷浩脸色一灰,再不言语。司马昱缓缓起身,从容道:“诸位大人,我等一起过去去看看吧,石云重远来是客,这大半日我等这些主人可有些慢待了。”

褚衰点点头,默然起身相随。蔡谟却道“老头子不甚酒意,困了,要回去眯一会儿,就不凑热闹了。”,说着,他打了个哈欠,先自走了。

司马昱也没勉强,和褚衰、高崧抬步向隔室走去。落在后面的殷浩对王彬之使了个眼色,王彬之靠过去,殷浩低声叮嘱道:“刘真长假意找石青麻烦,殷某却想借机取了石青性命。汝回一趟广陵,把府上的游侠刺客悄悄调进建康。”

王彬之本来想劝殷浩急流勇退,一闪眼但见对方眼珠暗红,正是怒气难抑之时,便不愿自触霉头,点头应了声“是”。

第七集 第二十九章 一枪封喉

人流如潮,笑语不断,间或杂着呼朋引伴的喧闹,大祭结束了,文武百官书办小吏各种角色一蜂窝向朱雀门涌去,石青混在其中和郗愔并肩缓行,脑袋里翻来复去回味着司马昱的话语:“汝乃社稷有功之臣,朝廷不会亏待,这两日忙罢,太后、皇上就会有明诏赏赐…江东久承王化,风土人情与中原有些区别,汝安心在建康待一段时间,用心体会忠勇仁义之道…朝廷本已备好驿舍,既然汝意欲驻马乌衣巷金乡郗家,那也由得汝。呵呵,只要汝不怨怪朝廷薄待即可…”

司马昱如淳淳君子,话语温和亲切,直让人如沐春风,当时褚衰也跟着凑趣,一本正经地问起石青年庚,言道要为他说一门亲事,在江东娶一房如夫人。至此石青几乎可以肯定,对方没有对自己生出杀心,可能是抱着怀柔抚慰的心思,想收自己为江东所用。如果真是这样,可算是瞌睡来了遇枕头,中原需要时间喘息,正抱着息事宁人的主意呢。

想到这里,石青精神一振,挺了挺腰,直感觉来建康前的忐忑纯属自己吓唬自己。就在这时,一个打招呼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

“安石——好久不见,只听说你在会稽风流,可难得见回一趟建康。”

“安石。这不是谢安的表字吗?”石青一闪念,循着声音看过去。他对谢安早就留上了心,南下之前更是在心里回味了一遍这个人的生平。是以一听到“安石”即刻反应过来。

扬声喊话的是个四十许的文官,面目对于石青来说陌生的很。他招呼的人离石青很近,就在左手五六步外。那人面容侧向另一边,只露出一只肥肥的右耳、白净红润的右颊和一缕修剪整齐的短髯,具体长相却看不见。

“杨大人,传国玉玺回归江东这是多大的事,谢某就算再是贪玩,也不敢不回朝恭贺啊…”那人回了中年文官一句。石青听到“谢某”二字,便即断定,这人必是谢安谢安石了。

石青猜得不错,那人正是谢安。

谢安回答的话语不尽不实,事实上,他在建康流连半年了。这段时间大晋仿佛成了天下的中心,邺城来降、并州来降、燕国来使恭贺、西凉张重华来使恭贺、仇池国杨初遣使前来求封、募捐赈济中原、传国玉玺回归建康……诸般事宜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谢安哪里还有隐居邀名的心思,只一心待在建康细观世事变化。

似乎感受到有人注视,谢安招呼了一句之后,忽然回首向石青看过去,恰恰和石青探询的目光碰个正着。谢安微微一笑,像老朋友一样冲对方微笑示意。石青先是一怔,继而想过去和谢安招呼,随即突然醒觉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在建康还是低调保守一些为好,便冲谢安点点头,然后加快脚步赶上在前等候的郗愔。

又走了一二十几步,来到朱雀门内侧,何三娃和五十名亲卫一拥而上,围住石青,何三娃急惶惶地问道:“大将军!没什么事吧?”

石青歉意地向郗愔笑了笑,然后瞪眼一横何三娃,佯怒道:“石某不是好好的么?天子脚下,能有什么事?”

何三娃任石青叱喝,憨厚一笑,也不多辨,只连声吩咐亲卫道:“走!护卫大将军出城。”

对何三娃来说,高大结实的建康皇城是个危险所在,越早离开越好,皇城外就好多了,不仅外郭篱门单薄,而且有天骑营士卒接应。奈何他虽有尽早出城之心,实质却是难能。朱雀门内侧集结了太多的文武百官的坐骑车马护卫,大家都抢着出城,只把朱雀门城门洞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

“让开!让开——征北大将军来了!”何三娃和一帮亲兵不由分说,连推带搡,硬生生给石青挤出一条路。这群厮杀汉子野惯了,意识与在中原时还保持着同步,以为只要喊出“征北大将军”的名号就足够震摄人了。谁知建康和中原不同,这番举动招来的不是退让,而是一双双喷火的眼珠。

“住口!不得无礼。”石青沉下脸低喝,他是身不由己地被亲卫涌进城门洞,到发觉不对有心退让时已经没办法退回去了,当下只好出口喝阻何三娃。

“呸——什么征北大将军?自卖自夸!”

“不知礼的北流!和蛮夷何异?”

“天子脚下也敢如此猖狂,真是岂有此理……”

四周响起一阵不屑的议论声,何三娃黑脸腾地一红,变得黑紫黑紫的。“呛啷”一声,背上的环刀抽出一半,他望着石青求恳道:“大将军——”

“稍安勿躁,汝等安心跟在石某身边就是,不得妄动。”石青面无表情地吩咐亲卫,他明白,此时的江东和中原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地士民处事的理念,对善恶是非的理解有很大区别,其中一方在没有强势消化另一方之前,两方相遇很可能会因观念的差异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

“呛啷”一声,环刀归鞘,何三娃和一帮亲卫忿忿退回来,在石青四周卫护,却也不再使力推搡。

“留心!这里不是中原。”低声交代一句,石青便闭上嘴,一手牵了黑雪,一手绰着蝎尾枪随着人流缓缓向城外行去。

出朱雀门,过浮桥,来到朱雀航南端,人流向三方分去,拥挤程度大大缓解。石青翘首望向东边连绵起伏的粉墙黑瓦建筑群,笑问郗愔:“郗大人,那里就是乌衣巷吧。这次只怕要在贵府叨扰一段时间了。”

“得蒙大将军登门,郗氏蓬荜生辉。呵呵…”郗愔谦和地笑道:“只要大将军不嫌郗家简陋就好。”

两人边说边向东转,拐上通往乌衣巷的干道。就在这时,长干里方向传来一声尖锐的断喝:“站住!你这贼厮是不是叫做毒蝎的青州石青?”话声中,百十名拈枪拎棒的汉子呼啦一下涌过来,从东、南两面堵住去路。

石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