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说豫州军突袭枋头,张温吃惊之余很有些忐忑。悍民双璧威名着实不小,特别是王泰,以少胜多大败石琨之后,在邺城闯下了赫赫声名。张温不认为单凭黎阳的人马就能战胜豫州军,不过,因职责所在,他没敢犹豫,一边连夜派人急报邺城和幽州南部的石青知道,一边清点人马,天一亮便率领一万五千大军向西赶奔枋头。

下午申末时分,黎阳大军抵达淇河东岸,看到余烟凫凫的浮桥残迹和对面如林的豫州军旌旗。张温松了口气,命令黎阳大军在东枋城驻扎下来,同时派出无数斥候,想办法潜到对岸,打听枋头情形。

这一天凌晨,不仅张温接到了魏憬的求援,驻兵获嘉的左敬亭和驻兵修武的羊琨也都接到了汲县传来的通报。左敬亭接报后不仅没有出兵救援,而且即刻派人前往修武通知羊琨:不得救援汲县,即刻起做好坚守修武的打算,若是丢失修武,军法从事。

左敬亭如此反应倒不是看穿了张遇的意图,而是因为石青的嘱托。当初他到枋头就任之前,石青私下叮嘱道:枋头营最重要的职责不是严守枋头、河内两地,而是在豫州张遇和并州张平之间钉下一枚楔子,避免两人联手。日后若是突发紧急情况,河内可以让给蒲健、张平,官渡浮桥、汲县、甚至西枋城可以暂时让给张遇。但是一定要保证获嘉、修武至少有一座城池在枋头营手中,只要有一座城池横在豫州军和并州军之间,张遇、张平就翻不起大的风浪,新义军可轻易将河内、枋头、官渡浮桥再夺回来。切记!切记!

石青的叮嘱左敬亭不敢或忘,来到枋头之后,他亲自坐镇获嘉,又任命最为放心的羊琨坐镇修武,不敢稍有大意。

听闻豫州军夺取浮桥,兵进汲县的消息后,虽然河内和上党方向没有任何动静,左敬亭还是判定豫州军此举是和并州军有勾连的,若不然,豫州军应该向西攻击司州或者向东攻击兖州,怎么也不应该进兵枋头才对。

获嘉、修武两城不仅没有救援汲县,反而勒令城外民众即刻进城,开始做起坚壁清野、长期坚守的准备。张遇对此毫不知情,四月十八日上午,他指挥豫州军开始佯攻汲县。因为打得是围城打援的主意,张遇不愿过多损折人手,发起的攻击是试探性的,豫州军为了防护自身,攻击强度很低,魏憬和新义军守军几乎没有感受到压力。

十八日晚,斥候将四面探回来的消息一一汇总,除了王泰不负所望拿下了西枋城以及淇河渡口并将张温堵在淇河对岸之外,其他的消息都让张遇感到不妙。

“获嘉、修武没有出兵救援反而做出依城坚守的迹象?他们不怕汲县丢失,石青追究罪责么?”

尽管张遇对此迷惑不解,但他还是决定调整战术,以强攻得方式拿下汲县、修武、获嘉等地。

四月十九日,豫州军兵分两路,一从城南,一从城西,正式向汲县展开强攻。张遇亲自坐镇城南,督促部众攻城。

魏憬和城内守军感受到的压力立刻沉重无比……。

张遇四月十八佯攻汲县之时,荆州刺史乐弘率部恰恰抵达荥阳城下。

荥阳地理位置险要,素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晋永嘉之乱时,荥阳古城历经战火洗劫,渐成断壁残桓。祖狄北伐,与石勒大将桃豹一在城南一在城北展开耗时数月之城内巷战,最后使用‘假土为粮’之计,逼得桃豹率军撤到黄河北岸;河南之地由此得以全部光复,再不见石赵一兵一卒。

有祖狄在,石勒对河南不再妄想,遂提议双方议和,开展商贸互市。急需军资补充的祖狄默认了石勒的建议,将部众主力移驻不远的虎牢关,荥阳不再设防,只作为南北交易的墟集。荥阳城因此得以恢复了一些生气。祖狄死后,荥阳连同河南尽皆重归石赵朝廷,墟集随着石赵疆界扩展向南转移到了悬瓠城,荥阳再度冷清下来,直到新义军攻占司州,将此地作为司州东边门户细心经营,并驻进了一支人马,荥阳城有所修缮,又有了些雄城险关的模样。

乐弘大军抵达荥阳,然后在东、南方向扎下两道营寨,砍伐林木,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做出大举攻城的模样。

新义军荥阳守将是施单。施单原是大晋淮阴人,褚衰北伐先锋中的一名都伯,代陂之战后,作为幸存者的施单随王龛一道留在中原,跟随石青东征西讨,积功升至校尉。为防止司州士卒被魏统拢络,组建司州义务兵时,石青地从志愿兵中抽调了几位骨干,其中为首之人便是施单。

乐弘大军尚未抵近荥阳,是但已经收到官渡浮桥被豫州军突袭的消息。得报之后,他一面加紧城防,一面派人快马急报金墉城的司州将军魏统和新任的刺史陈然知道。

四月十八午后,魏统和陈然接到施单的警讯。魏统对陈然道:“陈大人。荥阳扼守大河上下,万万不可有失。魏某这就带人前去救援,金墉城交给陈大人了。”

陈然施政是把好手,却从未经历过阵战厮杀之事,对军略之道不敢多言,只能颌首应允。魏统给陈然留下两百士卒用以招拢民户入城避难,自己亲率一千六百人马轻装急行,东去救援荥阳。

魏统走后,陈然想想感觉不对。豫州军一旦翻脸,仅凭司州、枋头的守军的实力,不可能与其硬抗,若想取得胜绩必须有援兵襄助。石青远在幽州,一时不可能顾及得上;邺城也不近,就算来得及派遣援军,先顾及的也只能枋头河内,不会是司州。司州若想得保,只有自寻出路,不能指望石青和邺城。

想到这里,陈然即刻唤来从人,命其快马赶赴关中向王猛报讯求援。陈然知道王猛是石青心腹重臣,关中与司州毗邻,只要王猛反应及时,从潼关、函谷关筹集人马就近赴援,司州定然无恙。

魏统率部轻装急进,两百里的路程只用了一夜搭上一天半时间;四月十九傍晚,他带着援军悄悄从西门进入荥阳,与施单部回师。不算荥阳征集的青壮,魏、施双方联手,共计有两千八百名士卒;这样的一支力量防守荥阳当无大碍。

出乎魏统意料的是,侦知金墉城守军赶到荥阳后,豫州军即刻兵分两路,一路由上官恩统带三千士卒堵住荥阳西门,防止城内新义军西向;另一路乐弘亲为督帅,率七千豫州军杀奔金墉城。

乐弘攻略司州与张遇攻略枋头不同,采取的是调虎离山之计。他一开始就没准备强取荥阳,而是想把金墉城守军调过来,然后趁金墉城空虚之际,闪电般拿下洛阳以及西边的新安,彻底斩断关中、关东之间的联系。目的达成以后,再反过来应付荥阳守军便可从容自如了。

四月二十日清晨,乐弘率部向西挺进,四月二十一日黄昏,七千豫州军抵达洛阳城废墟,将兀立其中的金墉城团团围住。

金墉城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堡垒。因为它的面积实在太小,比一般的皇城或者皇宫都要小。这样的小型堡垒特别对守军人手较少时的防御特别有利。

历史上,慕容恪率数万大军攻打金墉城,大晋江东义士沈劲率五百士卒挡之,苦战旬月,终因粮草箭矢消耗殆尽而城破。沈劲之所以能够守卫如此之久,将士用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墉城小而坚固,即便人手不多也能兼顾周全。

陈然心思细密,魏统领兵走后,他一边急报关中求援,一边将城周七八百民户迁入金墉城;如此城内不仅有两百守军还有了一两千能用丁男壮妇。

“诸位父老乡亲,将士兄弟。你等是信得及石帅,信得及教化万民的军帅府,还是信得及一直龟缩无为,只能阴谋叛逆的豫州牧?”

豫州军兵临城下,陈然只好赶鸭子上架,诚恳地动员守城将士以及新入城之民众。“若是信得及石帅,信得及军帅府,就和陈某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若是信不及,就请直说;陈某不愿勉强,只能恭请出城。陈某不愿以后有人怨恨,亦不愿战事吃紧时生出波折……”

“陈刺史。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时,战事吃紧,哪来那么多婆婆妈妈。如你这般下去,金墉城只有失守的份!”

人影一闪,一个豪迈的大个子从陈然身后现出身形,亢声对守城士卒和民众呼喊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危难之际,诸位务必同心戮力,共抗强敌。胆敢懈怠者,军法从事!”

这人一通厉声呼喊比陈然好言相劝效果好上许多。下面众人齐齐一凛,面上带出几分振奋模样。陈然大奇,向说话之人看去,认出这人乃是司州刺史府别驾司马,王猛的义兄王嵩王中岳,想到金墉城指望王猛救援,陈然心中一动,上前道:“中岳兄所言极是,似乎是熟稔兵略之士,如此危急时刻,城防之责只能摆脱给劳中岳兄了。”

“谨遵陈刺史钧命!”

王嵩凛然回道:“刺史大人尽管放心,舍却性命不要,王嵩亦要保住金墉城三五日平安。”

前往求援的信使已经去了四五日,关中若是接到信息即刻起兵,三日内必定能够赶到。

第六集 第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

按照陈然估算,王猛应该在二十日收到求援请求;之所以迟了一日,是因为王猛不在长安,他和几万大军还停留在周至清剿张琚、杜洪的残余势力,并安抚当地民众。

接到求援信后,王猛找来王朗、诸葛攸、韩彭、崔宦、戴洛等人紧急会议。“四天前,豫州军突然发难,偷袭官渡浮桥,分兵两路进攻汲县、荥阳;司州、枋头两地情况紧急。石帅远在幽州,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是以,王某有意请王朗和诸葛攸两位将军率四万人马出关中予以救援。诸君以为如何?”

“四万人马?只怕有些不妥…”

王朗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质疑道:“若不向民间征募,连带此次俘获的降兵,关中只有四万余机动人马。若是倾巢而出,南边的司马勋、西边的张重华闹起事来怎么办?若是向民间征募,救兵如救火,时间怎来得及?”

“王长史是否另有用意?”

诸葛攸目光闪烁,意味深长地说道:“枋头距离太远,关中鞭长莫及,而且枋头靠近黎阳、邺城,麻督、张温定会出兵救援,勿须关中操心。豫州军最多能动用三万人马,进入司州的乃是一支偏师,以攸之见,有一万精锐与魏统相互配合,足以大败之,何须四万之众?”

“两位将军说得有理。事实上,张遇之辈不足为道,即便豫州军和并州军联手夺下司州、河内也只是癣疥之患,难以动摇我方根本。一旦石帅腾出手,豫州、司州可一鼓而下,除了跟随张平退往并州,张遇再无其他出路。王猛之所以大举进兵司州,其实是着眼解决关中的问题。”

说到这里,王猛顿了一顿,旋即环目四顾道:“诸君皆是石帅亲信之士,我等进入关中根本目的何在,石帅虽未明言相告,诸君也该心中有算。王猛私下恻度,石帅命我等入关中,不外乎有三点目的。其一是,守卫关中,抵御司马勋和张重华可能的侵袭,经营出一块可为邺城提供资用、兵丁的基业之地。其二是,把原本依附屠军的关中兵丁融入新义军下辖,将麻督关中根基化为己用,以免日后麻督生出什么事端。其三是,解决在雍州北部、河西一带杂居的胡人隐患。雍州北部匈奴、羌、氐、吐谷浑、汉等各族杂居一处,其中胡人占据绝大多数,他们或以部落聚集,或筑坞堡自守;虽然遵奉麻督号令,需用之时,出兵纳粮,然而并没有真正纳入我方掌控之下,其中有不少人与河东的杂居胡人来往密切,一旦有事,很可能就会生变。王猛知道,石帅一直对此忧心忡忡。”

“啊?”戴洛轻咦一声,他年龄尚轻,石青对关中的图谋他知道一些,却不像王猛说得这般透彻。

诸葛攸、韩彭、崔宦面带微笑,他们跟随石青时间比较长,自然把石青的心思摸得通透、

王朗认识石青较晚,他能理解前面两个目的,没有意识到石青对胡人极为忌惮的心思,更不知道石青处心积虑想解决雍州北部的胡人隐患。不过他为人老诚,即使对王猛的话语感到吃惊,脸上却没露出神色。

“司马勋跳梁小丑,没有内应不敢入关;西凉张重华虎父犬子,毫无进取之心,不足为虑;杜洪、张琚伏诛之后,关中当安如泰山;石帅常说,汉家民众最能吃苦忍耐,只需宽厚待之,就能自行恢复劳作,产出之物取之不尽;王猛有意以此为纲,使关中民众休养生息。如此,第一个目的可以达成。至于第二、第三个目的如何达成——呵呵……”

王猛轻轻一笑,锊了一下长须,从容说道:“王猛有意借用司州、枋头危急一事,一是将屠军打散分编,彻底整合进新义军;二是趁机在雍州北部征募青壮胡人,带到关东后再不让其返回,他日机会合适,再将这些胡人眷属迁到关东。诸位以为如何?”

这人真是毒辣,谈笑间不知道多少人将要颠沛流离。难怪石帅推崇其为非常人……

王朗深深看了一眼王猛,没有说话。

诸葛攸思酌着说道:“王长史所言倒是不错,只是不能对豫州军过于大意,对胡人也不能大意。这些人野蛮无礼,一旦发作起来反会坏事。”

“不错!诸葛将军顾虑的甚是。诸葛将军乃琅琊高门,胡人野蛮无礼,对汉家高门却非常敬畏,诸葛将军当能镇住对方一时。王将军在关中威名甚卓,声名亦可震慑蛮夷。所以,此次带兵出关,诸葛将军和王将军最为合适。至于救援司州么……”

王猛含笑解释道:“王猛之意是王将军和诸葛将军一前一后出关。王将军以崔宦部、戴洛部、杜洪降兵等一万人为主力,编入五千屠军,然后去雍州北部走一遭,就地征集一万五胡人青壮,组成出关之后军。陆战营编入两千屠军士卒和氐酋毛受部五千人马组成出关之前军,诸葛将军统带前军即刻出发,救援司州。不过,王猛以为,诸葛将军不用急着击败豫州军,不妨保持僵持,如此后军就有了出关的借口。”

哈哈哈——

王猛说罢,诸将一起大笑。双方对阵不以尽快取胜为目的,打仗打到这种程度,只能说明对手实在不值一提。

“那就如此说,我等这就去集结人马。”

王朗、诸葛攸拱手为礼,向王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