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分。中原一马平川,无遮无挡,石青没有地势倚仗,深受并州、幽州、西凉、大晋等诸多对手威胁,四面露风,处处破绽。没有任何地利可言;同时,石青没有根基名望,没有大义名分,依靠武力强行收纳了大量人马和官吏,其中鱼龙混杂,不服之人必定在所多有,只需稍有挫败,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绝不可能得到人和。

与此相反,燕国入关共享中原混乱之天时,在这一点上不比石青稍逊半分。另外,燕国经过关外十数年经营,内部稳固;此番入关,又高举朝廷王师义帜,南下以来,心向晋室之民众无不相应,此为人和。幽州至冀州,地势从高到低,正是燕军铁骑用武之地。此为地势。

天时地利人和燕军三者皆有;石青只有天时,没有地利人和,而天时远远比不上地利人和。这就是慕容恪有信心战胜对手的根本缘由。只是随着石青降晋,这一切立刻开始逆转。

一旦石青降晋,扬州、荆州、汉中、西凉等诸多威胁尽皆消除,石青只需专注针对并州和幽州即刻。对于一心窥视并州的慕容氏来说,态度暖味的并州刺史张平不仅是石青的威胁,还是燕国的威胁,在这方面,燕国与石青相比占不到半点先机。与此同时,石青有了大晋朝廷的名分,和燕国一般可以此安抚将官黎庶,从而取得人和;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威胁大减,内部稳固的石青将会变得极其可怕,因为,无论是下辖疆域或是人丁,石青尽皆数倍于慕容氏啊。

恍惚之中,慕容恪似乎看到一个休养许久,精力回复的庞然大物正恶狠狠地向他、向蓟城、甚至向辽西龙城扑了过来,偏偏他还无力反抗……。

这种可怕的景象让慕容恪冷汗淋漓,心惊胆战,与此同时,他心底深处对石青生出深深的惊惧——这到底是个什么人啊!竟有如此成熟的政治智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眼间就彻底扭转了劣势。这样下去怎么是好?不行!不能让石青归顺大晋!

主意拿定,慕容恪向王彬之一揖,恳切地说道:“道生兄。石青是什么人,慕容恪知之甚清!此人狼子野心,桀骜难训;断然不会真心归降朝廷。所谓归降,必定是另有所谋,作为朝廷臣子,我等当竭力劝谏,切切不可让殷刺史中了这贼子奸计,以致让朝廷蒙羞。”

“辅国将军勿须多虑。”

王彬之淡淡地回答道“归顺朝廷一事确实是石帅倡议的,为了完成此举,石帅甘愿将邺城之主拱手让予麻秋,此等胸襟很是不凡;怎会有什么狼子野心?”王彬之与王羲之、郗超的关系岂是一面之交的慕容恪能够相比的,得了王、郗两人嘱托,他自然会为石青说话。

“阴谋!阴谋!”

听到石青将邺城之主拱手让给麻秋,慕容恪忍不住一擂案几,厉声大呼:“好个石青!麻秋离关中到邺城,如虎落平阳,龙卧浅滩,以后就是任由你摆布的傀儡。你怕日后背上叛贼骂名,用一个傀儡归顺朝廷,当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慕容恪真个佩服——”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慕容恪如痴如癫,王彬之冷眼旁观,他不信世间有慕容恪所说这般心机深沉之辈,何况石青才多大,二十出头的人就如此老谋深算?危言耸听耳。不过他还是给足了慕容恪面子,一声不吭地任由对方大叫大骂地发泄。

过了一刻儿,慕容恪恢复了一些理智,阴沉着脸坐了下来;王彬之见机开口问道:“辅国将军。这个燕魏两军同属朝廷,相互争战实在不妥。你看是不是应该尽早休战议和?”

慕容恪闻言,身子如绷紧的弹簧,猛然一弹差点又蹦了起来。“休战议和!休…”‘想’字还未出口,他双唇一闭,颓然坐下。

燕国是大晋的臣子,虽然慕容氏内部已有共识,拿下幽冀以后便即称帝,然而现在还没有拿下幽冀,慕容氏还需要高举大晋王师的旗号。既然如此,燕军和同属大晋的魏军争战就是不该,就是内乱;若是不听殷浩调解一意孤行,若惹怒殷浩,让其暗中帮助石青,战局结果将会更加难测不说,燕军先就会失去大义,失去幽州民望。

“道生兄稍安勿躁,让恪好生考虑考虑吧……”慕容恪异常疲惫地说。

第六集 第六十一章 议和

四月十七傍晚,三艘小舟载着王彬之、何三娃和高开一行,离开滹沱河南岸向对面魏军辖地荡过去。

经过深思熟虑,慕容恪决定议和。眼前战局不是很乐观,议和是摆脱当前窘境的唯一办法;而且,石青已然坐大,燕国草率应付已不可能成功,应该先稳住阵脚,从长计议,在邺城内部和外部同时着手,等待时机成熟,再倾尽全力与之一搏。

有了这番考虑,慕容恪将议和之事提到长远布局的高度上,他想王彬之提出:燕魏两军可以停战,不过,幽州军占据的博陵郡应该划归燕国管辖;邓恒是石赵征东将军,实乃朝廷仇敌;燕军攻克的鲁口、安平是敌军盘踞之所,绝不能为了顾全新降的邺城颜面而退出。

慕容恪愿意议和,王彬之就端起了不偏不倚的调停者架子;对这个提议不置可否,只带了慕容恪的使者高开一道乘船来到北岸,请见石青。

石青初见王彬之还好,寒暄客套还不亲热,当王彬之说明来意,是奉殷浩之命前来调停燕魏之间战事的时候,石青脸色立时黑了下来,看上去很是不满。过了好一阵,才艰难地点头应允。但是等高开将慕容恪建议道出来之后,石青再次蹦了起来,连声叫嚷“慕容恪欺人太甚……”

蹦了一阵,石青向王彬之提议,停战议和不能追究之前的是非对错。譬如燕军突袭乐陵郡这等冒犯举动他可以不计较;但是,双方议和的基准应该以停战前的实际控制地域为界线;鲁口、安平被慕容恪突袭而下,以后可归燕国下辖;河间郡大部、高阳国、清梁、安国、蠡县等地在魏军实际控制之下,就该由魏军治理下去。

王彬之对石青的建议同样不置可否,高开除了反对再没有半点主意。议和眼看陷入僵局,四月十八,石青遣权翼为使,与王彬之、高开前往安平,与慕容恪面对面商谈。

慕容恪听高开说罢详细经过,估猜议和之事多半是殷浩希望凸显朝廷权威而想出来的制衡之策,并非出自石青授意。果真如此的话,趁议和之机捞取便宜的打算很可能不易实现。考虑一番后,慕容恪私下会晤王彬之,请他出面,劝说石青退出幽州南部,并将掳掠的民众交给燕国;作为酬谢,燕军愿意让出鲁口、安平两地,连同俘虏降兵一道交与石青。

四月十九,王彬之和权翼、高开回转滹沱河北岸,王彬之向石青转达了慕容恪新建议,石青未置可否,随即提议不如约定时间、地点让他和慕容恪见一见,面对面商谈停战议和之各项细节。

当天午后,高开、权翼在滹沱河河面上来回穿梭,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慕容恪与石青尽皆同意次日在滹沱河上举行面对面会谈,并以殷浩特使王彬之为中人。

四月二十辰正时分。滹沱河两岸旌旗飘扬,人喊马嘶,燕魏两军依河对峙,戒备森严。辰末,四名魏军水手操纵着一艘带舱大船载着王彬之离开北岸,晃悠悠在河心下锚泊住。

竹篙向堤岸一撑,一只小舟离开南岸,载了四五个水手靠上大船,两个水手登上大船,一个和一名魏军水手共同掌舵,一个从一名魏军手中接过长篙,撑在河床上。四名魏军水手有两名交卸了手中活计,跳上一只小舟向岸边撑回去。

过了一阵,燕魏双方又各派出一小队人马渡上大船,联手在船舱内外敲打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又同时离开。

双方依照议定的保安程式忙碌了小半天,午初时分,一切就绪,大船上只剩下王彬之以及分属燕、魏双方的四名水手,这时两岸同时响起震天的鼓号声。

“咚咚咚——”的喧哗声中,两艘敞篷船分靠两岸。石青、慕容恪身披甲衣,在四名没有持刃的甲士护持下登上敞篷船,相对而行,向河心大船靠过去。

两只敞篷船靠上大船,水手用挠钩勾住大船,铺上踏板。石青、慕容恪踩着踏板分从两边上了大船,王彬之从船舱迎出来,笑吟吟道:“燕、魏两国俱是我大晋朝廷藩属,石帅和辅国将军算得上是一家人,愿二位化干戈为玉帛,从此以后同心协力辅助朝廷。”

慕容恪、石青尽皆向王彬之揖手为礼道:“王大人说得是,此为臣子本份耳。”说到这里,两人同时向对方看去,目光一扫,在空中碰个正着。

石青呵呵一笑道:“邺城诚心与燕国交好议和,只不知辅国将军是否能当得燕王的主?石某担心,今日你我在此议和,明日燕王翻脸不认帐,转头率兵南下。呵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石某并不在意燕王是否践诺,怕得是伤了朝廷和殷刺史以及王大人等的颜面。哈哈哈——若是如此,今日之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呢。”

可恶,此人真是无孔不入。明着贬低我身份不够,说话未必做得了数;实则是挑拨我和王兄的关系,兼且将大晋朝廷和殷浩等归入他方阵营。这厮如此狡诈,我当小心应付才是…

慕容恪心念电闪,脸上不露声色,淡淡回道:“慕容氏世代忠臣,朝廷但有所命,从不计较利害得失。今殷刺史特使王大人为中调解我等双方战事,一旦成功,无论是否愿意,燕国定然不会反悔。我王兄行事磊落,光风霁月,岂是一般小人可以随意恻度的。石帅过虑了,或者……”

语音一顿,慕容恪双眼微咪,一眨不眨地逼视着石青,截然说道:“石帅是否对此太过忧心,是以才会有此念想?”

慕容恪不动声色地把石青比作小人,直言对方处境不妙,担心不能成功议和停战,以此占据主动。

初一见面,两人就夹枪带棒斗个不休。王彬之一见不对,连忙插进来,笑道:“二位一个威震塞外,一个中原扬名,是为天下顶尖的英雄俊彦。今日得以聚首,也算有缘,来来来,请坐下叙话。”

船首甲板上早已铺好了三张草席,草席上摆下三副案几。王彬之居中坐下,石青、慕容恪倒也给他面子,彼此深深望了一眼,便即分左右坐了下来。

“石某以为,双方若有诚心停战议和就不能计较以前的辖界、损失等等,应该维持目前的现状,如此才算干净利落。否则,相互计较起来,你让我交还生民,我让你赔偿乐陵郡损失;你让我退出幽州,我让你回转塞外,没完没了,不可能会有了局。”

坐定之后,石青冲王彬之点头示意了一下,转而注目对面的慕容恪,率先开口发话。

听到“退回塞外”的话语,慕容恪动也没动一下,无论对方如何说,不过是漫天要价罢了。“石帅。能坐到这里说明慕容恪已拿出了诚意,请石帅也拿出诚意吧,不要贪得无厌。”

石青莫名其妙地一笑,冲慕容恪道:“诚意?石某费尽千辛万苦,拼却无数将士性命,好不容易打下幽州南部这片地盘,汝一句话就让石某双手奉上,这就是汝之诚意!”

“投桃报李,慕容恪会以鲁口、安平相赠,石帅还不满意么?”

“不满意!区区两城之地换取整个高阳郡、大半个河间郡,顺带一个清梁城和几万生民,辅国将军,汝之盘算得太好了,欺石某愚钝乎!”

“我大燕不拿回高阳、河间和清梁,这场战事就没法停止,议和没有任何意义!”

“想要高阳、河间、清梁,辅国将军就该拿出点诚意,若是空口白牙,那是休想。石某绝不会让麾下将士的性命白白付出!”

……。

从午初开始,石青、慕容恪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两人顾不得吃顾不得喝,撇开中人王彬之,一点点地掰算计较。到午后申正时分,双方依然有着巨大的分歧,王彬之这时候开始发挥中人的角色,出面请石青让步,将幽州南部城池和生民还给燕国,燕国将鲁口、安平送给魏国以为谢。

石青最终给了王彬之一个面子,答应把幽州南部城池归还给燕国,但是掳掠的几万生民不能归还。

王彬之转而请求慕容恪做出让步,慕容恪犹豫一阵,最终决定放弃被掳掠走的几万人丁。

至此,和谈条款有了一个雏形,剩下的就是商量如何善后,如何交接等细节了。王彬之提议,这些琐事勿须双方主帅参与,派出使者商谈即刻。

石青和慕容恪没有提出反对,双方约定明日再进行事务性商谈。慕容恪对议和条款还算满意,临别之际,先向石青礼貌性地一揖,又和王彬之寒暄了一阵,这才转身离开,踩着踏板登上自己的坐船。

“辅国将军。你看那边,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慕容恪登上坐船,正想命水手抽取踏板离开之时,一个撑篙固定坐船的水手指着北边向他提醒示意。

慕容恪踮起脚尖,隔着王彬之坐船向对面望去,但见北岸冲出一只小舟,飞快地靠上石青坐船,两个通传信使模样的士卒不待小舟挺稳便飞身登上石青坐船,神情慌张地禀报着什么。

“啊——对方通传信使如此慌张,当是出了什么大事。若是如此……”

慕容恪心中一激灵。急声喝道“且住!”

喝住抽取踏板的水手。慕容恪快步冲上王彬之坐船,径直奔到靠近北边的船舷边,侧耳凝目向石青的坐船打听动静。

石青的坐船距离王彬之大约二三十步,若非大喊大叫,平常间的话语在这个距离很难听到。侧耳听了一阵,慕容恪没听到任何声音,他只好眯缝起双眼,细细打量对方船上之人的神色。正在这时,石青坐船上突然哀声大作,石青包括随身的护卫,甚至刚刚登上船的两个通传信使一起捶胸大哭起来,看起来十分伤心悲痛。

咦?这是怎么回事?

慕容恪正在诧异,河风中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哀嚎之声:“祖老爷子——你还没把凤儿嫁给石青,怎么突然就去了。你让凤儿怎么办呢——”

“祖老爷子…祖老爷子…祖老爷子…祖老爷子…”

河面上哭声越来越大,不用侧耳细听就能传到王彬之坐船上。慕容恪听到后忍不住有些遗憾,燕国的细作将石青的诸般底细打探的很清楚;所以他知道石青和祖士稚的孙女祖凤订有婚约,看这个样子,应该是祖凤之父祖胤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