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务员申论-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弄清资料反映社会现象那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例如:环境污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假冒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等。

  要对社会现象是涉及的经济线索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在答题时一定要予以结合。

3、人本线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人本线索给定资料、设置问题是申论考试的第三大特点。人本线索包括:人的生存、发展、安全、权利、健康、思想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涉及什么人本线索。例如:诚信问题涉及人的思想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的生存,破坏了人正常生活秩序;教育、医疗乱收费涉及人的教育权、就医权等。

  要弄清资料反映社会现象那些是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例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等。

  要对社会现象是涉及的人本线索和由于人的因素产生的社会现象在答题时一定要予以结合。

  4、科技线索。申论考试给定资料、设置问题也经常涉及科技线索。科技线索包括:科技开发利用、科技研究教育、科技进步创新、科技引进交流等。

  科技应用落后、科技含低是产生不良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申论考试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对策、论述论证时要加以重视。比如: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多数是由于科学预防和科技应用不到位引起的。 

纵观八年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出题角度更加灵活,题型在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规律必须明白。题型是围绕考察七种能力和解决利益保护缺陷进行的。

  申论要求部分有一般有二至三方面,甚至于会出现四至五方面的内容,常见命题形式有以下十种(注:有的已经考过,有的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出现)。

  第一,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概括出所给定背景材料(可能是全部、部分或一个资料)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主要后果,字数一般在150…200字之间。(国家申论考试八年中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可能出现以上题型,还会可能出现概括主要观点、主要现象等)

  第二;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简述解决主题问题的重大意义。(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三,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四,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主题问题的表现和危害。(新题型,可能在第一道题或第二道题中出现)

  第五,提出对策,字数一般在300…400字之间。(这部分一般在第二道题出现;八年中这部分发生变化较大;可能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以一定的身份制定、审查、检查措施)

  第六,观点分析。给出部分观点,找出与给定资料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六个观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一般为两个,对不相符的或错误的观点加以论证;字数一般在300…500字左右(可能性出现的题型…解释重要词义、专业术语)。

  第七,对策有效性分析。对给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找出有错误的解决问题措施并对错误的要用不超过300…500字的篇幅加以论证。(可能出现题型,检查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

  第八,以不超过1200…1500字的篇幅用调查报告、起草讲话稿、通报等公文应用形式提出自己的对策、方案或见解(第三道题可能出现);

  第九,对见解、方案的论证。这部分内容要用1200…1500字左右,标题自拟,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这种命题形式变化较大;(指定内容写作是常见题型,可能还会以论证措施、原因、重大意义等形式出现)。

  第十,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关键词语或专业术语解释、理解或论述

  这十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二至三题目来体现的。具体到考试,题目数量也可能更灵活,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四个题,甚至于五个;题目的样式可能是要求概述事件、概括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危害、简述意义、分析观点、分析论证对策措施。文体应用可能是议论文、时事评论(事件、人物评论)、行政公文等。 

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申论考试与国家考试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市的申论侧重于考查具有北京市特点的话题,例如曾经考过关于“节俭办奥运”,2006年社招考试考查过“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等等,这些莫不是带有鲜明的首都城市与文化特点。第二,是具有大城市的特点。例如,北京市曾经考查过“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以及2006年的“听证会”问题,这些有带有典型的大城市特征。

  毫无疑问,搞好申论复习,对于应对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搞好申论的复习呢?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做法。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只要买上几本申论参考书,翻一翻,看一看就可以了。我以为,这样简单化、盲目的复习,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要搞好申论复习,应自觉地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掌握基本原理。这里所说的基本原理,指的是解答几道基本题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即概括要点、原因、对策、对策有效性分析、论证表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以及阅读理解的诀窍。这些方面,是申论的基础,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解答好申论试题。我校对申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提炼出若干写作结构和写作模式,可供各位考生参考。在学习和掌握写作结构和写作模式时,要注意与例题结合,以便通过例题,深入理解和消化结构和模式。


  其二,重视练题。这里所谓“练题”,指的是动手做题,进行实战演练,这可以明显提高现场答题能力,对考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练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真题,即已经考过的试题。演练这类试题的意义,不在于这类试题重新再考,而在于它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它的基本题型、特点、方法技巧等,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再现,对考生有相当大的启发作用。其次是模拟题。这类题的各种版本的水平不见得尽如人意,但均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可帮助考生对社会热点和答题技巧的把握。无论是演练“真题”还是演练模拟题,均不应孤立地就题练题,最好是在练题中,在解答各道题时,自觉地以写作结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为指导,通过演练,真正悟透和掌握运用原理的方法。


  其三,阅读“热点”资料。这里所说的“热点”资料,指的是重大社会现时“热点”问题的有关资料。这类资料很多,其中最紧要、最具参考价值的有:(1)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点出了重要现实问题的诸方面,如有关“民生”问题的主要之点,2006年面临的主要任务等。“报告”可以视作社会现实问题的总纲,用它来统领各现实问题。(2)《半月谈》,登载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3)《瞭望。新闻周刊》,登载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对现实问题有较深入的分析。


  其四,复习的步骤。申论复习的步骤计划,考生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制定。若从按层次把握知识,以利于应试的角度看,我认为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消化原理,即掌握解题模式;二是演练真题,尤其是演练近两年来考试的真题;三是演练模拟题,准备应试。


  其五,自学与听辅导相结合。众所周知,公务员录用考试竞争异常激烈,且考试科目独特,属考生以前未曾学过的内容,要想在几个月内完全靠自学来掌握,绝非易事。大量事实证明,如果把自学和听辅导结合起来,可帮助考生如愿以偿。最好的方法是:一边听辅导,一边自学。具体做法是:以辅导班带动自学。参加“强化班”,带动整个原理学习;参加“冲刺班”,带动对重点、难点的学习;参加“讲题班”、“押题班”。带动“实战演练”。这样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有人说过,通往天堂的道路是很狭窄的,“捷足者先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套用这句话:通往公务员的道路是很狭窄的,只有那些思维敏捷、讲究复习技巧方法的人,才能首先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方面来看,似乎技巧和方法是重要的。但古人又说:“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从这点看,似乎“勤奋”是最重要的。其实。“勤奋”就是最高明的技巧和方法,勤奋者就是真正的“捷足者”,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通往公务员考试的道路上,只有那些意志顽强、不畏劳苦向上攀登的人,同时又是“心有灵犀”的“捷足者”,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一、分析材料。就分析而言,需要考生要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一方面要分析中心思想。通过阅读对材料先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每个材料的设定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这是必然的。其目的就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指对主题反映主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开出药方(给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去分析、总结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标题可能就是材料的主题或中心论点;因此要看材料是围绕什么主旨进行叙述的;

  2、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揭示主题或中心论点,要看关键词句是否能贯穿材料的重心。

  3、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断。其实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找到了原因,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有因有果,必然是有形成的过程,那么,在思考问题时,要看发展或形成过程是否遵循了规律和规章(自然规律和结合法律、行政手段、国情等客观因素)。其中,深层次分析问题原因可以从有下几个方面:

  (1)事物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角度思考。比如:有些公共突发事件,是我们人为的因素破坏或保护不力导致的。那么,此类问题要从源头解决。应当采取保护、预防,进行长期的规划和坚持科学发展。

  (2)从法律保护、宏观调控、监管和行政手段执行不力方面分析。任何法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天衣无缝的,而是在人类社会活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的。那么对于由于法律不健全、有漏洞;法律修订滞后或是由于调控、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就应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 比如:管理不科学,执法不严;责任不明确、渎职等引起的问题;

  (3)要分析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思想觉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利益得失权衡方面分析问题;比如:为谋求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或规划和布局不合理;或存在失职、渎职、不作为行为;或因利益而弄虚作假、欺报瞒报;或因觉悟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漠视生命安全、官商勾结等行为而导致的结果;如果出现上述问题,那么就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法商事行为等。这样类似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教育乱收费、看病难等等。

  4、要从因财力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薄弱,或资源紧缺和配置不合理使自然环境恶化等全面分析;该加大投入的就必须投入,当然在形式上可以是政府引导或以政府拨款与民间筹资或引进外资想结合的办法进行。总之,对给定材料的问题分析要深入透彻,抓住要点,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需要加大投入还是完善资源配置与开发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这里顺便强调一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平时强调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概括能力的提高

  这里的概括就是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全面阅读、深入理解、深层分析后的总结和提炼并找出其共同点,予以高度归纳。当然,这里的概括和分析是有机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考生首先要做好阅读理解这一环节,立足于对给定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概括能力的体现,是需要考生把材料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分析是从材料外部入手,然后深人的了解和分析其本质;概括则是从给定材料本身考虑,通过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

  显然,分析理解与综合概括是承前启后的,就申论考试而言综合概括是对分析理解的结果必要的表现手法。 那么,在概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概括要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次序合理得当;

  对材料中复杂、混乱的逻辑局面,经过加工结合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或现象进行高度提炼,并分清主次。 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能达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安排合理的效果。

  2、概述要中心主旨鲜明突出、详略要得当。

  概括要从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避免废话太多,构思不完整,不得要领。要构思概括好材料,就应掌握如何选题、组织整理和加工材料,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中心主旨鲜明突出的目的。

  3、概括要注意陈述语气、身份的匹配:

  概括者的语气、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时。必须按照题目的要求和赋予你的特定的身份,才能恰如其分的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