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有名的,称为动作震颤;这种错乱的病灶往往在小脑。小脑控制我们有组
织的肌肉活动和这活动发生的水平。因此,他们关于反馈在人体控制中起很
大的作用的猜测为下述确凿事实所证实:反馈的变态同正常和有组织的人体
行为的一种公认的变态形式非常相似。

1946 年夏天,在法国南锡大学举行一次的民间有关调和分析的数学会
议,维纳应邀参加,事实上,这次会议基本上讨论他的思想。在这里,他认
识了一个出版商,布尔巴基团体的创造人弗赖曼。应弗赖曼的要求,他答应
写一本书。维纳被这件工作弄得很苦,首先使他感到头疼的是:取什么书名
及为这个论题取什么名称。控制论这个术语是他能够找到的表达这个概念所
适应的一切领域的控制技术和科学的最好词语。维纳有关控制论的思想的整
个背景都在于他早期工作的经历。控制论除了在现有的科学中所起的作用以
外,还必定影响到科学哲学本身,尤其是科学方法和认识论即知识理论的领
域。因此,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世界是一个有机体,它结合的既不太紧密,
以致只有完全失去所有方面的一致,才能在某些方面发生变化,但也不太松
散,以致任何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能同样容易地发生。这个世界既没有牛
顿物质模式的那种严格性,也没有最大摘即热寂状态的那种没有细节的灵活
性,在热寂状态不会发生真正新的东西。这是个“过程”的世界,不是“过
程”导致终极热寂平衡的世界,也不是一切事物发生之前就由象莱布尼兹那
种先定的和谐所决定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知识本质上是认识的过程,在时间的尽头从宇宙的
渐近态中去探索终极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渐近态(如果存在的话)
完全可能是无时间的、无知识的和无意义的。知识是生活的一个方面,必须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加以解释,如果它需要加以解释的话,生活是个人和其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以永恒的形态存在的方式。这些就是维纳在撰写
控制论一书时头脑里所反复考虑的主要思想。1948 年,他的名著《控制论:
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出版。这本书立刻使维纳从一个在
他所研究的领域中有良好的、但有限的声誉的科学家一跃而成为一个知名人
士。《控制论》是他以前从未权威性地写过的那些问题的一个新的解说,同
时也是集他的思想之大成。此书极为通俗。它用朴实的语言说明动物(包括
人类)、自动机器和有机体的控制和通讯的共同因素,现已用于控制理论、
自动机理论、计算机程序和决策过程。

维纳之所以能够创立控制论,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他拥有一个良好的科
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有工程师、电工学家、生理学家、数理逻辑学


家、计算机设计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等各种人才,这样使他能
充分利用这些人的特长,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的范式下来攻克这个科学
难题。当他回忆起当时的科学工作法:“到科学的空白地区作适当的查勘工
作,只能由一群科学家来担任。他们不象一群下属围绕一个司令官,而是由
于要想理解整个区域和相互取长补短的愿望。其次,这个科学共同体发扬了
真正的哥本哈根精神。成员们常常自由地围桌而坐,谈话无拘无束,不许任
何人摆架子,这样就能够使成员之间能够交流没有完全定型的思想,甚至是
一闪念。有时请一个人宣读一篇论文提要,然后再接受一通尖锐的批评;有
时在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各种专家围攻一个共同的问题。维纳的《控制论》
就是在墨西哥国立心脏研究听写成的。1943 年,其中的一些人在普林斯顿高
级研究所开过一次会,1945 年,在墨西哥数学会议上又碰头过一次。1946
年在纽约召开过一系列讨论反馈问题的会议。1947 年春,维纳到英国和图林
讨论了控制论的思想。到1947 年,他的划时代著作才定稿。

1953 年12 月,维纳到印度进行了为期7 周的讲学旅行。在孟买他参加
了新建的原子能研究所的奠基典礼,奠基之后他出席了一个主宾是尼赫鲁的
聚会,得以有机会见到了这位世界知名的政治家。此后他又去了艾哈马达巴
德去参加印度科学院的大会。这里的主角是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拉
曼爵士,拉曼是一个应用物理学家和优秀的实验家,维纳在此作了两次讲演。
一次是关于他在量子论方面想做的工作,一次是预测论。当他返回孟买以后,
正值印度科学大会在海德拉巴举行。孟买有不少印度和外国第一流的科学
家,因此维纳获得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机,这是他印度之行得益最大的部分
之一。他在印度积极从事新的创造性工作,而不是仅仅介绍已经做过的工作,
这一事实使他更加靠近印度的数学家,超过他本来所能希望的程度。

晚年的维纳,其思想仍然十分活跃,兴趣不断转移。他一生的学术活动
似乎就是一个负反馈过程。他以敏捷的思维,惊人的记忆力和对实践的高度
重视,不断开拓出新的学术领域。他由一个纯粹数学家变成一个应用数学家,
而且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

1964 年,他到斯德哥尔摩讲学。3 月18 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终年
70 岁。对于维纳本人来说,他的心脏不允许他的头脑再多运转几年,这无疑
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已看到由他开
创的控制论已进入第二代。70 年代以来,有人提出频域、时域(状态空间法)
统一处理的新方法,并称之为控制论的第三代发展。控制论诞生30 余年,能
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完全归功于维纳当初迈出的第一步。

(傅耀)


终身未嫁毕生革新
——奄奄一息中的女强人南丁格尔小姐

尼采说过:在最为正直的人头上的天空往往更为黑暗。我并非是一个多
情善感的男人,她的故事已很久远,她的名字也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然而我
读她的故事时却至始至终热泪盈眶。一个弱女子,能够在压抑之后,冲破重
重障碍,为自己钟爱的事业而献身,并在厄运中奋斗不息,开辟出辉煌的业
绩来,不仅是伟大的人生,而且是潇洒而丰满的人生。她或许不一定是犹太
人(有待考证),然而她终身未嫁、毕生革新的故事是那样的可歌可泣,乃
至于人们舍不得她不是一个犹太人(也许是,但这无关紧要),使编著者也
由衷地感到自己的事业是如此的伟大。

——主编按语

她说她曾见过地狱,正因她见到过地狱,她在精神上才与众不同。在她
和一般的人间欢乐、幸福之间,永远横亘着医院病房的种种可怖景象。她不
止一次地写道:“这些情景我永远难以忘怀。”而她的故事,人们也永远难
以忘怀。

南丁格尔小姐是19 世纪人类最杰出的儿女之一。她虽生长在名门富有之
家,过着优越豪华的生活,常常出入于上流社会,但她并不愉快,最后她毅
然离家,走上了自己心爱的道路。之后,她带领护士队伍,冒着生命危险参
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并在逆境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40 岁以后,她的身体一
直处在奄奄一息中。但她为了事业终身不嫁、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享寿90
岁。

他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学,她是医院管理、军队卫生、社会卫生多学科的
先驱者,同时也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和人道主义者。她建立起的护理事业,
以及由于她的影响于1864 年成立的国际红十字会造福人类的不朽业绩,被医
史学家们推崇为超越19 世纪后半叶内科学和外科学进展所起作用的总和。她
给被病痛折磨着的人们带来同情、希望、健康和生命;她给孤苦伶仃的弱儿
和老人以胜似亲人般的爱抚。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无疑都是或注定
是这位“秉灯女子”的受惠者。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有志青年,踏着南丁格尔小姐的
足迹,献身于她所开创的事业。

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820 年,拿破仑的战争结束了,整个欧洲大陆沉侵在自由和欢乐中,旅
游业空前繁荣。游客中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维恩,女的叫樊妮,她们1
岁的大女儿叫芭斯,当第二个女儿于1820 年5 月12 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弗罗
伦萨后,他们给她取名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这在当时是个创举。

维恩和樊妮虽然两个人都很聪明漂亮,但却不十分般配。维恩早年毕业
于剑桥大学,孤傲文雅,是个典型的书生意气型。樊妮比维恩大6 岁,她美
貌非凡、豪爽大方,雍容花贵,游宴歌舞,雅兴无穷,尤其擅长待人接物和
庭堂布置,筹备家宴方面更是个天才。

维恩过着乡绅般的生活,樊妮的生活也自然幸福而平顺。小弗罗从小就
体态轻盈、优雅出众,一头浓密的栗色头发,一幅娇艳可爱的小脸庞儿,她
的童年是在花园般的环境中度过的,她爱骑马,并有许多小猫、小狗、小鸟


需要她照看。虽然她并不淘气,但她从小就很古怪、易动感情、倔强执拗,
常常自悲自怨,这使她显得与众不同。她对于优裕、安适的生活感到索然无
味,象那些爱幻想的小孩那样,常常独自沉思,构想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而
她自己则是故事中的小英雄。

她不愿见人,但并不是孤高。她渴望得到同情,热情地依恋一切她认为
富有同情心的人。她的童年是一部充满感情色彩的生活史——她热爱女家庭
教师和玛依姑姑,当她们离开时,强烈的感情都曾影响了她的健康。她从小
不依恋她的母亲,父亲是她孩提时最好的老师和朋友,他的幽默风趣和博学
多识,很惹她喜欢。而她的聪明则和她的长相一样,常常使她的姐姐很嫉妒。

等她长到少女时,更是多愁善感、娇弱苗条、袅娜窈窕。那是在她16
岁那年,一次全家欧洲旅行的前夕,她第一次感到内心的觉醒,她相信这是
上帝对她的召唤。尽管如此,她依然是个充满自信的娴静少女,上帝究竟让
她去干什么?她压根也没想到去护理病人。

1837 年9 月,南丁格尔一家开始旅游,这使小弗罗激动不已。她活象一
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获释一样,外面精彩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她,那月光下
教堂的美景,那美丽的田园生活,那迷人的宫廷舞会。。使她如痴如醉。这
期间她结识了一位巴黎上流社会中的女明星,那位女明星和一位男青年学者
纯洁而真诚的友谊对她印象至深,她开始相信,男女之间不掺邪念不引起非
议的纯真友情是可能的,这种信念后来就成为指导她毕生生活的准则。

这次旅行使她的母亲非常满意,她坚信弗罗伦斯将来必定是一个杰出的
社交人才。尤其是她的优雅俊美、聪颖机智、青春活力和她那一头浓密、卷
曲、自然、润泽的美发,使她的母亲非常自豪。

看来,命运已经注定了。南丁格尔的内心已经觉醒,短暂的太平时期结
束了。自从上帝向她发出召唤之日起,两年的时光已经逝去,为何上帝此后
再没给她启示?答案很明显——她还不够虔诚。她在自己的纸醉金迷中忘却
了上帝,在一片赞颂的虚荣中忘却了上帝的启示。1839 年初,离开巴黎之前,
她在笔记中写道:

为了配得上做一个上帝的忠仆,首先要克服的诱惑,便是“佼佼于社交
界的欲念”。

二、长此以往,她会发疯的

回到伦敦后,她的父母对她的内心热望与痛苦仍一无所知,照旧带她出
去抛头露面。这使她再度终日沉湎于歌舞和衣饰中,那个伟大的“召唤”又
从她心中消失。一旦从喧闹中摆脱出来后,她懊悔不己,自责不已。于是,
她竟在郁闷中生起病来。玛依姑姑为了照料她,特地请她去她家小住,并一
起去研究数学,这使南丁格尔非常高兴,但最终还是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到1842 年,她已开始进入了英国知识界,她那轻盈的舞步、博广的知识、
诙谐幽默的性格,赢得了许多人的赏识,其中不乏大人物。这与他后来的成
功关系极大。当然,也有一位显赫的人物米尔豪斯偷偷爱上了她。成功使她
有些飘然,但她立刻严厉地责备自己,她写道:“我所作的一切无非是为了
赢得别人的赞赏。”

但就在这年夏天,她向自己心中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当时,英
国正陷入大困顿中,到处是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饥民,他们甚至塞满了伦
敦市内阴湿的大杂院及乡间阴暗、污秽的茅屋。她写道:“我心中总放不下
这些苦难的人群,这些可怕的景象总在我眼前浮现。。不论我走到哪里,都


可以看到饥饿和贫困正在制造死亡。”渐渐地,她开始感受到,她的命运并
不在优裕狭小的天地里,而在广大的蒙受苦难的人民当中。但是,这种命运
将以什么方式变成现实,她尚不清楚。秋天,有人指点她去参加凯撒沃兹创
办的一个护理训练班,而和广大下层贫苦病人的接触,更使她加深了学习护
理的认识。但又一次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

一次可怕的发现又大大加剧了她的苦痛。她写道,当时她这个“梦幻”
已经强烈得无法摆脱了。在日常生活中她往往精神恍惚,懵懵懂懂,餐桌旁
她同别人对话常常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难道世界上除了这些梦想就没
有别的东西值得她追求吗?她只要闭起眼睛不看那些可怕的社会景象,那么
在这个虚幻的乐园中,不是也可以过得很快活吗?她苦苦寻求解答。第二年
春天,她心中渐渐明朗了,她的工作岗位是在医院的伤病者中间。自从那次
伟大的召唤降临之后,已经7 年过去了,她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命运。

同年夏天,有位美国慈善家访问英国,她向那位博士作了请教:“您是
否也认为,一个年轻的英国女子献身于医院的慈善事业,是一件不体面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