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慢慢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妈妈慢慢来-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讨厌,讨厌!为什么非要让我做?!奶奶去做不就行了吗?她来我们家就是做这些事情的!”

    从一个刚刚才满五岁孩子的嘴里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说这话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的大儿子!在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不由地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念头。

    〃是不是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我害怕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而过分地纵容了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着他的意思去做,结果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坏孩子'呢?”

    我想我的孩子对他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偏见,做母亲的态度一定给了他相当大的影响。我不由感到非常地后悔。

    〃即便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也要把他纠正过来!”

    我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开始重新振作起精神,进入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的工作。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每天都照顾你的奶奶说话呢?奶奶的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难道你就没想到过要帮助帮助她吗?”

    〃不知道!”

    看到连一点话都听不进去的孩子,我真是感到万分地焦急。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已经在性格和其他的各个方面逐渐开始形成其特有的轮廓了。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他的行为加以纠正是不是太晚了呢?
    可是,不论我如何斥责他、如何对他进行解释和说明,孩子的行为方式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我还和我的丈夫进行了严肃认真地商量,看就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可还是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越是这样,我越是对保姆大娘感到抱歉。保姆大娘可是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对待我们家景慕的啊。

    我在一边努力纠正自己孩子行为的同时,一边想方设法地善待保姆大娘。就这样,到现在为止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看到景慕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确实感到非常吃惊。

    所有的孩子,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好像是乘上了一条正在飞驰的高速快艇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这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大人们的眼里,孩子们就常常显得变化无常。比如说,平时非常听话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使起性子来,或者其行为方式一下子会变得非常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并不奇怪,他们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在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寻找自我、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的。对孩子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父母不能强行加以〃纠正〃,孩子也是不会听他们的话的。

    尽管如此,从母亲的立场上来看,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因此,我想对那些焦急万分的母亲们建议:
    〃还是先让你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吧。”

    如果你想纠正孩子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的话,你不必马上就付诸行动,而是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用你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孩子们在你旁边看你是如何行动的。这件事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有许多母亲一边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对保姆没有礼貌〃,可是一边却对保姆大娘做着没有礼貌的行动;一边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和别的孩子吵架,一边却抓着电话筒对邻居大叫大嚷。

    我的孩子之所以会〃一下子〃变得对保姆大娘那么好,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他的成长发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我们夫妇用自己的行为给他做出了榜样。

    当然,从前我们对保姆大娘也是非常热情、非常尊重的,但是,自从孩子对保姆大娘的态度开始变得恶劣以后,我们在对待保姆大娘的问题上就更加注意了,想方设法使她不要产生其他一些不好的想法。如果她生了病,我们会买药给她;如果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我们会当着孩子的面让她先品尝。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说法是不是显得有些陈腐,但是孩子的确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具体行为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父母对孩子的命令和呵斥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他们学会了父母对他们的说话态度和方式。母亲们的每一个具体行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样本。

    请不要试图对孩子进行控制,而是要承认〃经常变化〃是孩子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这是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一段历程。相反,你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今天是不是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好好地生活了〃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孩子们已经在注视着你是如何行动的了。

    请千万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呈现出来〃的力量要比想象的大。
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平行线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科的医生,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孩子。尽管如此,每天早上一开诊所的门,看到刚刚跨进门槛的孩子,我还是会感到特别地新奇。每天清晨我都会猜想:〃今天又会有些什么样的孩子来找我治疗呢?〃心里祈盼着:〃今天来的孩子病情可千万不要太严重啊!……〃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第一个前来找我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名刚刚才满三周岁的小绅士。这位满脸都带着调皮劲的孩子一进门,就发动了他全部的好奇心,在诊所里面到处转圈,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摸摸那个。

    〃你就不能安静一点吗?”

    孩子的母亲伸手把孩子的手拿开,并对他大声呵斥道。

    可是,孩子好像还没有过够瘾似的,坐在椅子上时而伸伸手,时而动动脚。

    〃哎哟,大夫啊,孩子老是这个样子。他从来就没有好好听过我一次话。真让人头痛啊。”

    如果借用这位母亲所说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孩子的话,就是:你让他做什么,他就绝对不做什么;相反,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什么;好像故意和你顶着干。你的眼睛从他身上哪怕只离开一会,他就马上会弄出许多事情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调皮蛋〃。

    这位母亲一边向我诉苦,一边问我,是不是因为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什么问题,才会变成这样?
    我先把孩子和他的母亲带到了游戏室。孩子刚一进门,就拿起了一把玩具枪,开始用它使劲地敲起地板来。

    〃 你能不能给我放下!”

    孩子的母亲厉声呵斥道。

    如果从游戏室的外边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情形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不过,当你再仔细地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和孩子相比,母亲显得更加激动。
只要孩子稍稍有什么举动的话,这位母亲马上就会紧张了起来。打一个(对这位母亲)非常抱歉的比喻,这位母亲的样子看起来简直就像一只牧羊犬。

    当他们母子俩从游戏室里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母亲就好像刚刚爬过一次山一样,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可是孩子却和进去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还是那么活蹦乱跳的。在询问了各种问题以后,我向他们开出了我的处方。

    〃做母亲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位母亲听到我说的话以后,突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她向我反问到:〃我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才来找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现在您怎么反倒要让我改变生活态度了呢?”

    我心里说:〃好嘛,又开始了。”

    在好不容易才使这位母亲镇静下来以后,我向她说明:〃孩子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如果母亲能够稍稍有所改变的话,孩子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可是这位母亲对我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结果,这位母亲向我说,如果以后有问题的话还会再来找我的,然后就拉起孩子的手,急匆匆地走掉了。

    请设想一下,在你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的情形吧。这时,你为什么会因为孩子而感到费劲吃力呢?直率地说,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像父母们所〃期望〃的那样成长。与其说是孩子存在什么问题,还不如说,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们抱有的〃期望〃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

    在这种时候,父母们通常都会说:〃我都快要给他急疯了〃。在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以前,自己的情况也同样如此。那时,我常常会这样想:我忍受了那么大的痛苦,从肚子里面把他生出来,可是在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竟然就敢不听我的话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又急又气,使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试图让他按照我的意愿行动。我会好言好语地哄他、苦口婆心地劝他,当〃软〃的办法行不通的时候,我还会大声地训斥他,使用〃硬〃的办法。可是,不论我如何费劲心机,情况还是没有丝毫的好转。而我自己却早已累的筋疲力尽,仿佛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躯壳。每当犯这种错误的以后,我就会想:是不是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其他因素,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呢。于是我就要把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相关的各种情况都要仔细检查、回想一遍。

    在你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孩子还是不听你话的时候,原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好,而一定是会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在起作用的。那么,这些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是一种可以随时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行动的一种客观存在。”

    对于那些还处于生长过程中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母亲多么注意,他们还是会经常地生病、不舒服。他们会经常感冒、经常摔倒、经常被碰伤……。诸如此类的事
情简直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和其他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还没有完成,所以他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就比较低下。

    在心理上的发育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发育、形成的幼儿时期,无论父母费多大的力气试图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们都是绝对不会给以配合的。因为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具有这样一种本能:即通过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行各种直接的接触,来经历和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这些行为在父母的眼里看来就显得非常的古怪、反常,从而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是,因为孩子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所以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就注定是不会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的。

    我也是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经受了无数次感情上的痛苦和纠葛之后,才逐渐达到这样的认识的。在这之前,每当孩子熟睡的时候,我都会静静地凝视着他的小脸,脑海里幻想着不论我让他做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非常乖巧、听话地去做。
可是,在他醒来以后,他对我经常说的话却是:〃讨厌,讨厌,讨厌!我讨厌这么做!〃每当这时,我甚至都会产生〃干脆把他重新放回到肚子里算了〃这样偏激的想法。就这样一晃好几年就过去了。和孩子在一起的这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一种〃痛苦的忍耐期〃啊。

    我当时的这种心境,既可以成为一种〃即使坚持到最后,也决不放弃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样一种促使自己去尽到做母亲职责的原动力,也可以变成一种毁掉良好母子关系的毒素。

    为了去掉这种心境的〃毒素〃成分,而只作为一种热爱孩子的积极力量留存下来,做母亲的首先必须从〃我和孩子是一种共生关系〃这样一种幻想中解脱出来。
同时,你还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醒悟到,孩子并不是一种你可以在远距离随意操纵的被动的存在。

    首先,母亲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去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你要认真地检查一下孩子的种种想法和行为,是否和他所处的年龄相适合。不过,当你真正要这么做的时候,你常常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就拿我家的情况来说吧,我的大儿子景慕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特别不好哄。可是,尤其是让人头痛的是,一到了周末,他的行为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缠着好不容易才等到周末、需要回家喘口气、休息一下的我哭闹不止。看着这个一点都不为母亲着想、又哭又闹的孩子,我常常会气不打一处来。还不仅如此呢。到了周末,学校明明给孩子们留了不少家庭作业,可是他却把我督促他学习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推脱。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甚至都会感到,这个孩子真是特别的〃讨厌〃,可是又没有其他什么办法可想,只能不停地摇头。

    不过,每当我离开家,重新回到医院,开始从事一天的工作的时候,看到诊室里有那么多的孩子在等着我、需要我为他们进行治疗,我的这种不良情绪就会有所减轻。这时我就感到特别地庆幸,因为我周围的环境自动地纠正了我已经超出〃合理控制线〃的不良情绪。

    因此,我想向母亲们建议:你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把你自己从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和投入中解脱出来的另外一个世界。但是,这并不是说要让你疏远自己的孩子,回避〃育儿〃的责任。而是说你不应该把你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搞成一团死水,要让自己不停地流动起来。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你就需要寻找出一些可以使你〃流动〃起来的〃活力素〃。这些〃活力素〃可以是写写文章、也可以是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无论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只有当你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这些〃活力素〃以后,你才能够缓和因为抚育孩子引起的各种痛苦和矛盾。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重新微笑起来,并从中获得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力量。

    我想拿一位我比较熟悉的母亲举一个例子。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所限,这位母亲只能进入一所3 年制的专科大学学习,并且好不容易才毕了业。之后,她马上就结婚了。她的婚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她的丈夫是国内一所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