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 管理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君忆 管理三国志-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俗话,大约是明朝人说的,距离姜太公钓鱼,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可是,请你们想想看吧,有谁愿意上钩呢?无知的傻瓜才会上钩呢!
  刚才那位学员说:他后来不是当上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吗?所以,周文王就是他钓上来的一条大鱼。
  按照这种说法,姜子牙似乎设计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鱼钩——他在策划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人们在纷纷传说,看啊,这个疯老头,竟然用这种奇怪的方式钓鱼,这真是千古奇谈啊!于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评议。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就惊动了周文王吗?由此看来,姜子牙之所以用直的“鱼钩”钓鱼,为的是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求职。
  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想想看吧,姜子牙失败了一辈子,他有什么长处值得周文王垂顾呢?你们看看那些风云一时的企业家,昨天还在台上,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俨然一副成功者的模样——可是,今天他们在哪儿呢?因为有违法的记录,他们成了监狱里的罪犯;或者因为破产,他们成了让人笑话的穷光蛋。姜子牙也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笑话,周文王怎么会去聘请这样一个笑话呢?
  更何况,他已经是如此的苍老,如果他还在钓鱼,只能说明他贼心不死。而这种哗众取宠的求职技巧,也只能让他显得更加荒唐。要知道,周文王是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被这种荒唐的把戏蒙蔽自己的双眼呢?
  由此可见,姜子牙垂钓周文王的说法,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不过是一个事后的猜测,一种想当然的猜测。
  可是,姜子牙后来的确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事实呢?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周文王到来之前,姜子牙这个人有了某种革命性的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自作聪明的姜子牙,而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姜子牙。忽然之间,他拥有了一双洞明世事的慧眼。
  那么,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1、没有了巧妙的鱼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贪婪的野心和所有的阴谋诡计。
  32、当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时候,有一种对于生命的爱,会像晨光一样照亮黑暗的心灵。
  巧妙的鱼钩和芳香的鱼饵是钓鱼的两个必备条件。因此,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在渭水河边垂钓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用那只直的“鱼钩”钓到鱼儿的。可是,没有了巧妙的鱼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贪婪的野心和所有的阴谋诡计。
  当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时候,生命也就恢复了他原有的纯净。这里再也看不到野心勃勃的渔夫,只看到自由自在的风、自由自在的流水、一群游来游去的鱼儿、和一个沉思的老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石破天惊的亮光强烈地撞击着姜子牙。他忽然惊讶地发现,鱼儿在快乐地游动,小鸟在快乐地鸣叫,柳树的枝条在快乐地随风摇曳……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在快乐地成长。他问自己:既然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快乐的,为什么我不快乐呢?
  各位同学,你们也可以去看一看,到没有被文明污染的大自然中去看一看,你们也会发现: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快乐的,只有人会不快乐。
  鱼儿们在随意地游动着,小鸟们在自由地飞翔着,柳树们在快乐地成长着,它们的生活透露了一种神秘的暗示。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终于读懂了这种暗示,终于在心领神会中理解了生命的本来意义。还是那一身蓑衣,还是那一头白发,还是那一个姜太公,但他却在顿悟中成了一位得道的高人。
  在野心和阴谋诡计消失的这个地方,姜子牙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不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渔夫,而是一个觉悟者。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噩梦消失了,而那种对于生命的爱,就像第一缕晨光照亮了黑暗的心灵。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一个渔夫式的企业家终于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现在并没有领导一个企业,但他可以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可以让自己用爱的方式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忽然懂得了很多,他是那样有智慧,以至于他总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人生的难题。渐渐地,他成了人们争相传说的圣人。
  有一天,周文王也带着他的难题来到了他的跟前,向他求教,请他做自己的老师。于是,姜太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管理顾问。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3、渔夫的管理学意味着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也意味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对抗,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没完没了的难题。
  34、当我们对渔夫的管理学进行反思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正确的开始
  那一天,周文王前来访问姜子牙。他听说姜子牙是一个了不起的圣人,他想聘请姜子牙做自己的管理顾问,以改善自己的管理绩效。
  远远地,他看见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上钓鱼,就走上前去问话。这次问话,可以看作是一次面试。我们要选拔一个人才,一定会经过考试,绝对不会稀里糊涂地请回去就委以重任的。就好象去年,有一位企业家,想请我做他的总经理,于是特意花了一个晚上来喝茶聊天,这个喝茶聊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非正式的面式。周文王也是如此,他想测试一番,看看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头到底是圣人还是疯子。他走到老头的身边,观察他,然后问道:“老先生,你很喜欢钓鱼吗?”
  姜子牙回头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你为什么这样问呢?”
  周文王说:“你的渔竿上没有任何鱼钩和鱼饵,这样是不可能钓到鱼的。当人们使用这种渔竿钓鱼的时候,一定会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可是,你却能够在这里自得其乐,所以我觉得你比其他人更加喜欢钓鱼。”
  姜子牙说:“你说得很对,如果人们使用这种没有鱼钩的渔竿钓鱼,一定会大失所望。可是现在,明明知道钓不到鱼,而我却在这里自得其乐,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周文王迷惑地摇了摇头。
  姜子牙说:“我听说人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种类型,君子喜欢琢磨人生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事的技巧。我在这里,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是希望通过钓鱼这件事,来感悟人生的大智慧。”
  芸芸众生,有很多人在琢磨做事的技巧,却很少有人能够把人生的意义琢磨通透。所以,姜子牙这话的打击面很大。周文王一听,嘿,这老头真不怕得罪人,敢情这满世界跑的都是小人啦?于是,周文王用一种略带冷笑的语气问道:“你究竟感悟到了什么呢?”
  姜子牙呵呵地笑了起来,回答说:“我之所以使用这种没有鱼钩的渔竿钓鱼,其实是通过这种让自己失望的方式,放下企图钓到大鱼的欲望。我静静地坐在这里,所有的贪婪、所有恶念、所有阴谋诡计都消失了,大自然在我面前呈现出它本来的样子。风自由自在地吹着,水自由自在地流着,鱼自由自在地游着。而我坐在岸边,像一棵枯木逢春的老树,在心里开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人类竟然可以这样快乐地生活。想想从前那种渔夫的生存方式,不仅煞费心机,而且总是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真是愚蠢啊!”
  周文王听了老头的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老先生,我就是这样煞费心机,我就是这样患得患失、焦虑不安。您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管理好我的国家呢?”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从钓鱼这件事,可以看出管理学的三种权谋。第一种权谋,利用鱼饵钓鱼,就好比利用薪水招纳人才。第二种权谋,在芳香的鱼饵诱惑下,往往有鱼儿前来送死;在优厚的薪资吸引下,总是有人才前来卖命。第三种权谋,使用不同规格的鱼钩和鱼饵,能够钓到品种和大小不同的鱼儿;使用不同等级的职位和薪水,可以聘到专业和能力不同的人才。”
  周文王苦笑着说:“钓鱼这件事,的确与招聘、选拔、任用人才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为一个领导者,我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是,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姜子牙说:“问题就出在钓鱼的心态上。渔夫可以使用巧妙的鱼钩和芳香的鱼饵钓到鱼,老板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管理他的员工。可是,当鱼儿上钩之后,它就面临着被屠宰的危险;当人才上钩之后,他就面临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管理学面临的难题,其实就是因为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对抗造成的。既然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对抗,那就意味着你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将面临许多没完没了的管理学难题。”
  周文王问:“您说得没错。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
  姜子牙笑道:“作为渔夫,你怎么能够消除鱼儿的对抗情绪呢?作为渔夫式的老板,你又怎么能够消除员工的对抗情绪呢?鱼儿并没有错,错在渔夫啊!”
  周文王茫然地感叹说:“这么说来,的确是我错了。请问老先生,您愿意帮助我吗?”
  姜子牙回过头来,看着他,说:“如果你懂得自责,这就是一个正确的开始。如果你愿意信任我,我也很愿意帮助你解决那些难题。”
  周文王迎着姜子牙的目光,回答说:“我愿意有一个新的开始,我愿意接受您的帮助。请您告诉我,正确的管理之道在哪里?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姜子牙笑了起来,他说:“管理学的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管理之道,其实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当你懂得了以人为本的道理之后,你就懂得了管理学的奥秘。”
  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在现代管理学里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以人为资本”,一个是“以人为成本”。你们想想看,这两种解释对吗?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35、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
  36、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是人们进入管理学的路径问题。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也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
  “以人为资本”是一个投资概念,就像赌博一样,把人当作资本,以获取较高的财务收益。“以人为成本”是一个成本概念,即使用人才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员工薪酬。“以人为资本”或者“以人为成本”的理念,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
  当人被理解成一种资本或者成本的时候,人就被异化了,被异化成了某种可供利用的工具。人格的尊严被忽略了,人生的意义被阻断了。如果你要在企业中找到人生的出路,就必须改变企业中人的工具属性,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义。
  在汉字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本”义,指的是树木的根部。以人为本的意思是说,管理学最根本的道理,就像园丁之于树木一样,去理解你的员工、尊重你的员工、爱护你的员工。
  问题在于,渔夫怎么会懂得爱呢?渔夫只懂得贪婪、权谋、战争、以及战争所带来的成本和利益。就像歪嘴和尚念经一样,以人为本的“本”义在渔夫的管理学词典中遭到了曲解,变成了如何利用员工的一种技巧。
  姜子牙抚摸着花白的胡子,意味深长地对周文王说:“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在于你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渔夫,你就会变得贪婪而又狭隘。你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你会感到迷茫而又苦恼,也会变得脆弱而又残忍。只有改变你的心态,才能找到管理学的出路。”
  当他们在那里谈话的时候,河对岸的果树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那些橘黄橙绿的果实,在洁净的蓝天下,在和暖的秋风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只有园丁才能理解果树的奥秘,理解果树成长的每个细节。他爱它们,栽培它们,呵护它们,欣赏它们,和它们一起分享花儿开放的美丽、分享硕果累累的收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类而言,每个人都是一棵品种独特的果树,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生出自己的根,发出自己的枝芽,绽放自己的花朵,结出自己的果实,把自己奉献给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作为管理者的你,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懂得爱护他们的园丁。
  两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那么,两种不同的管理学又将决定怎样的管理绩效呢?
  请听下一讲——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1)

  成君忆先生认为,人类的文化可以分成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是这样,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
  那么,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这两种文化又是怎样演变的呢?在演变的过程中,它们对人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绩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总是觉得它很遥远,对它的看法也很偏颇。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孔子的学说,早已陈旧过时。也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些厚黑学,非常机智,但也极为丑陋。
  什么厚黑学呢?厚,就是脸皮厚——在那些人眼里,什么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公关礼仪……全都是脸皮上的学问。黑,就是心眼黑——什么战略战术、人生兵法、勾心斗角、克敌制胜……全都是心眼上的学问。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李宗吾的老先生,写下一部《厚黑学》,厚黑学一语便从那时起流传至今。老先生说:“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二十四史,仍无所得……”某一日大拍脑门,不觉恍然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