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灏-开到荼蘼_何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何灏-开到荼蘼_何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复一日,永不厌倦。

    岂止是早起,根本舍不得睡去。

    幸福是越多越好,人生苦短,过一天便少一天。

    看似简单,要每天快乐地早起绝非易事。

    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每日醒来只是为了面对那些八、九成的不如意,当然能延宕一时算一时,早起一分,便多一分煎熬。

    除非是心满意足,否则断断不肯欢天喜地面对惨淡人生。

    闻鸡而醒,是因为心中满足,心中有爱。

    一花一天堂,爱使一切艰难困苦如泰山崩于前。

    这样的幸运不太多,也不会太少,《女曰鸡鸣》唱的就是这般幸运的妇人。

    鸡鸣声方起,妇人已侧身倾听,云鬓微乱,面若桃花,身畔是熟睡的夫君,正自梦中微笑。

    小园香径之中,柳下桃蹊,菖蒲花正盛开。

    她的幸福也在盛开。

    唤醒之前,她细细打量深爱的面孔。

    他是无知无识的男子,她是安贫乐道的农妇。

    他孔武有力,是此去十乡八里最好的猎人。因而,他恰好猎取了她的芳心。

    因为她不喜秀才迂腐,又觉那生来富贵的,仅知坐吃山空,不能养家,不能糊口。

    她爱这个猎人,爱家中四壁挂满各种野兽狰狞的毛皮,每一张都诉说着他的英勇。她要这样平实暖和的幸福。

    他们成亲了。

    成亲那天,她着红戴翠,紧紧地依着他。而他,将一张豹皮铺在地上,驮着她进了新房。

    那个良宵,“一尊相对喜君俱,醉归红袖扶。”

    她的温婉有了归宿。

    之后,每天早晨,她都在鸡鸣声中坦然地醒来。而他也会跟着醒来,喝下她熬的热粥,然后豪气干云地去山里打猎。

    不知不觉,这样的日子又到了冬天。

    此刻,妇人轻轻推他:鸡叫了。

    他半梦半醒地答:还早呢!转头又欲睡去。

    妇人温柔地阻止了他的睡眠,男子这才睁开了双眼。

    他看见妇人正望向窗外,于是,他也顺着妇人的眼光向窗外望去。

    满天都是星光。

    这是生命的星光,带着生趣和美好理想的星光。而他们的平凡幸福也似这光芒,温和而永恒地闪耀。

    妇人对丈夫道:早点起来吧,鸟翔于天,趁早可以多猎点野鸭和大雁。

    男子顺从地起来了,很快,负箭在背,他纵身上马绝尘而去。

    在马蹄卷起散落的菖蒲花的一瞬,他自马上回身:等我回来。

    在等待中,妇人织就半匹粗布,她想,这结实的布料,配上他上次剥下的豹皮,正好可以为他做件崭新威武的猎装。

    妇人踱出屋外,看见了挂在头顶的太阳。

    他将自山中归来。

    妇人急忙转身回房,不一会儿,几缕青烟自房上飘出,那是煮熟的稻粮,充满生活的馨香。

    很快,丈夫满载而归了。妇人迎了上去,接过丈夫手中的猎物,奉上清茶,抬起衣袖拂去他额上征尘。

    暮往朝来,夫唱妇随,极尽恩爱。

    席上是家酿的米酒,丈夫一饮而尽。

    酒酣耳热,他握住妇人因操劳而粗糙的手:“与子偕老”。

    琴瑟和谐,赠之以佩,这便是幸福。

    幸福的容易,在它存乎日常。只要有心,俯拾皆是。彼此珍惜,便可岁月静好。

    粗茶淡饭有朴素的甜蜜,山珍海味也有精致的美好。贵乎在心。

    史上有不少琴瑟和谐的范本。

    如李清照。伊早有诗名,而夫君赵明诚精于金石,夫妇二人志同道合,不以节衣缩食为苦,但求一片珍贵的青铜碎片。

    那样孜孜不倦安贫乐道,笙磬同音惹人艳羡。

    《浮生六记》记载沈复与表姐陈芸的婚姻。

    两人于花烛之夕比肩调笑,宛如密友重逢。二十三年同行同止,始终琴瑟和鸣。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焚香拜祷以求再结来生。

    鸿案相莊不一而足。

    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痴情一往,略无怨尤。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

    光阴长河飞速流逝,永恒不变的是人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皈依,是忆念不忘的分分秒秒,最平凡的,也最真实。

    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如果,能有人像叶芝一般对你说出这样的誓言: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人生须臾、荣枯无常”,但我知道,纵然粗制草创,纹饰简陋,那鸡鸣声中是热乎乎的真实的幸福。



 相见不如怀念

    来去的这样的风雨

    飘荡的我的心

    是如漆黑的影子走过咿呀着破碎的脚步

    是断裂的胡琴

    自荒凉的老巷回忆般地拉过

    来去的这样的风雨

    你骤然而至

    骤然的欢喜欢喜不尽

    你与风雨同来

    你与惆怅同来同来的还有如墨的风雨

    怅然这来去的风雨

    怅然

    这来去的你

    风雨凄凄之际,最是怀人。“西风时节,那堪话别”?

    绿杨桥边,是我剪裁一地的相思。那碧藓回廊,我已将阑干敲尽。

    因此,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

    我是欢喜的,见到你我欣喜若狂,并且如同坠入最深沉美妙的幻梦。

    这篇《风雨》,因为用“哀景写乐,倍增其情。”

    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浓墨重彩渲染了阴冷、凄凉、消极,不知如何放置的心情。

    自然的风雨因为爱人长别变得更加料峭。

    然而,他竟然出现了,那个君子。

    女子骤见怀人之喜,使风雨失色。

    王夫之评价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方玉润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

    到汉代,经生持“乱世思君”,解此诗主旨为“乱世思君”。

    《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郑笺申发之曰:“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风雨”便象征乱世,“鸡鸣”象征君子不改其度。“风雨如晦”的自然之景象征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

    南朝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云:“梁正士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说不得,社会与人生自有无尽风雨,但我真爱的是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反用其意。

    这意义是,我的欢喜若非你的欢喜,这样的欢喜也不过是悲凉。

    千年之前,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清晨,女子的思念已憔悴不堪。

    紧闭的门扉之外是肆虐的狂风骤雨,黑暗令这风雨更加凄凉。

    女子的心比黑夜更加黯淡。

    直到叩门声起,犹如雨点落在地上。

    与风雨同时赶至的,是已经思入膏肓的人。

    狂喜的女子提笔写下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喜出望外,字字真切。

    哪里想到,这样的欢喜对于另一些人却变成悲哀。

    当杨过冲上前去抵挡金轮法王,不顾性命地保护黄蓉母女却被打得狂吐鲜血晕死过去时,戴着面具的女子及时现身出手,将他救回茅屋疗伤静养。

    女子是程英,一名杨过的暗恋者。

    程英的茅屋是清素洁净,一如她对杨过朴素的爱。

    见到杨过衣衫褴褛,程英忍不住替他缝补,更亲手缝制新衫。

    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杨过的心已水泄不通。

    程英虽得遇良人,然而他不是她的。

    因此,程英对杨过的感情始终都保持着缄默,直至大敌当前,生死难料片刻,她奏起了古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唱多一遍,是伤多一番。

    虽有绝情谷底,小龙女跳崖,与杨过短暂相守,到底伊人思君成狂,随风而逝。

    程英当时安慰陆无双道:“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其实,她并非劝慰无双,她不过是劝慰自己。

    苍白的劝慰。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是悲在喜中,悲喜交加。

    无论多么淡漠、多么骄傲的女子,一旦爱了,便比寻常女子更为惨烈。

    她为他而生,然后也便为他而死。我为君子误一生。

    有些人,等了十六年,比如杨过、小龙女。

    虽则久,到底等来了。

    有些人,便是等一生,也什么也等不到。

    “兄妹之情,皓如日月。”

    这样的清白,也就是空白。

    人生之中,便是有这样交错的际遇。期待时,他不出现。他出现时,已物是人非。

    纯粹的爱与纯粹的恨一样,没有足够的福份竟然不可以保有。于是,不得不在爱的同时拥有绝望。

    因为,爱而不能。

    爱情,似乎是命运手中骄矜的礼物,说不上多么名贵,却一再地要你拿既有来换。

    要么换你的一生,要么换给你寂寞。

    “既见君子”,却始终没有办法快乐。

    是完全不划算的一笔烂账。

    但人们还是欢呼雀跃地迎接他傲慢地到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另外一种宁肯不见,是爱还存在,然而缘分却已用尽。

    有很多真心爱过,然后怆然分开的感情便是如此。

    在人生的清晨,谁不是轰轰烈烈、义无反顾踏上爱的列车?

    谁不曾想过一生一世?

    谁不是看着缘分远去却怎么也抓不住?谁不是眼睁睁等黎明带着倦怠而来?

    这个人世,感情如蜉蝣,谁都没法说了算。长久相伴,将最初的热爱哗为一生的温暖,不但要看机缘,还要看彼此相处的功力。

    太多的激情在跌跌撞撞的日子里变成伤筋动骨的武器。

    这样的分开反而是解脱。

    即便感情仍在: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也只好,相见不如怀念。

    好过一再纠缠对错,才是对过往的尊重。



 不解风情的子衿

    我在城边伫立

    听过了长夜肃风的歇斯底里

    也试图将整晚的雨一朵一朵绣成千门万户斑驳的窗花

    我伫立着

    过去了一天

    如同三月的长和迷惘

    而你

    一无所知的你啊

    竟夕不解

    令我伫立惆怅的

    不是那嘶哑难驯的风雨

    我所惆怅的

    不过是你那青青的衣领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子衿》是《诗经》中最珊然可爱的一首,然而它写的却是一名少男不解风情的故事。

    少男和少女约好了在城楼上见面。

    离约会还有半天之久,少女已经坐立难安了。妆匣被合上又打开,反反复复许多次。脸上娇艳的妆容已经一再地修饰过了,她要以最美好的容颜去见她的爱人。

    在焦灼中,少女急急地出了门。

    然而她又小跑着回来了,她拿掉了她的荷包。

    等她拿走荷包走到半道又折回了,这次是她忘记戴上早晨新鲜摘下的芙蓉花瓣。

    来来回回,当她赶到约会地点,时辰已过,她的爱人,久候不至,已经怅然离去了。

    少女只好呆呆地在城楼上坐下来,等候她的爱人返身。

    然而她的情人却迟迟没有出现。

    她怅惘地等待,她的心,如“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已然乱了。

    悔恨的少女照例是骄傲的,她不禁抱怨情人: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难道你就再不来找我了吗?

    她怨,然而又急切期待。这种嗔怪也不过是爱吧。

    她爱,然而却恨这样没有结果的等待。

    等待中,他的影像自她眼中浮现出来—“青青子衿”,青衿是男子父母健在者之服。

    他是着青色领襟的衣衫、生机盎然、模样俊俏的少年。

    他在她心里青涩而迷人地微笑着,少女想起了很多与他有关的快乐时光。那些小小的甜蜜,如同蓓蕾初放的喜悦。

    少女仿佛才明白,那个被她娇叱的少年,竟然这样令人愁肠百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于是,她便在这样的发现里忧心忡忡地等待下去。

    这首诗,将一位娇憨的少女面对爱时的嗔与喜写到入木三分。

    偏是后世的曹操,拿男子玩弄权术的心来引用此诗,“青青子袊,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用求贤若渴之意,在那深谋远虑中竟透出些浪漫来。

    钱钟书先生说:“《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钱先生是以男人本色看子衿心上人。

    所谓薄责己而厚望于人,说的是少女分明是自己迟到在先,才不得不面对少年的离去。但她不仅不自省,反而责怪那少年不解风情,等不到便放弃。

    要说自私,这少女是真自私,她只知索取无限宠爱,却不肯承担爱情的烦恼。真的,很多少女的爱便是这样,蛮横霸道,却也不乏天真。

    然而,她是这样的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