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漫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利用生物钟的规律。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确实存在着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事情可获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生物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生物钟,通过养成习惯,可达到调整生物钟的目的,尽可能使学生一天的生活有规律。天天如此,月月照旧,日久天长,生物钟会助人提高学习效率。

  4。订计划,做总结。班级制订了每人每年完成12项任务的计划,然后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分别完成多少,数量都很明确。每个月全班总结一次,鼓励超额的,督促欠债的。学生每人有一张本年度计划和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表,这张表上共有156个数据。每个月德智体美任务完成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学生比有对象,赶有目标,效率也提高一些。

  下面谈谈怎样减少无效劳动。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无效劳动。我曾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无效劳动。全班同学共找出100多项,大家把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显而易见的。如被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所左右的灰心、忧虑、嫉妒、骄傲或背各种思想包袱等。另一类是不明显的,如抄别人的作业,已经会了的题还反复做。这实际是把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手虽然很忙,对脑来讲,并无成效。违背学习规律,教材还没弄通,就去抠偏难怪的题,也属于无效劳动。学生们分析了这些无效劳动的害处,订出了减少无效劳动的措施。

  增大劳动量,减少无效劳动,这些说的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增大分数值的问题。分子固定时,如何缩小分母呢?我们做了3件事:

  1。尽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产生兴趣。有兴趣的事,做起来就快。例如写作文,一篇文章既可以拖上半年,也可以一小时内一挥而就。十年浩劫,学生写了十年批判稿,到头来,不仅不会写作,连讲真道理的批判稿也不会写。有兴趣的文章,如《春雨过后》、《蜻蜓》、《友谊》、《关怀》、《启蒙者》、《有心人》、《月蚀》等作文题目学生就愿写,我便尽量让学生写这些源于生活,源自内心的文章。这样,大家写起来积极性高,有的一小时便写了2000多字。

  2。用意志约束注意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事,做起来注意力集中,效率高。但没兴趣的事,做起来,效率就低吗?也不一定。我启发学生回忆:大家都怕期中、期末考试,对考试基本没兴趣吧?但你算算考试前的学习效率是高还是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高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把考试当成了一种责任,有的把它当成一种压力,这种责任和压力,增强了你的意志。这意志强迫你放下诸如打球、看电影之类的事,而去准备你不感兴趣的事考试。可见,平时只要注意培养责任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对那些没兴趣的事,注意力也能集中,效率也能提高。

  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造成一种竞赛的气氛。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没有直接兴趣的事产生间接兴趣。

  竞赛中强调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以便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比如,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写字速度是30字/分钟,默写35字/分钟,作文17字/分钟,做一道几何证明题10分钟,等等。那么,在给自己明确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时,能不能把时间规定得少于这个平均数?我告诉学生,据科学家测定:效率最高之时,就是规定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将要到来之时。这样学生都愿把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得少一点,以督促自己尽快完成。

  另外,我们也经常组织全班竞赛,竞赛常常使人丢掉犹豫,忘记自卑,与溜号绝缘。经常搞小型竞赛,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注意力的主人,享受到胜利的欢乐。150字的《卖炭翁》,大家比一比,6分钟能不能默写完,结果最快的仅用了4分钟。代数第二册(1980年版)共42道应用题,看谁先列完方程,结果最先列完的仅用了1小时零5分钟。班级经常搞这种竞赛,即使全班最慢的同学,他的效率也是自己平时的数倍,后进学生也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不仅学习比,体音美活动也比,到社会上做好事也常这样比。有一个星期天,全班同学到县图书馆劳动,干部指出上次劳动说话的人多,效率不高,影响人家看书。劳动后我便提出,明天劳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人只给说5句话的定量,比比看谁还有剩余。结果除了分配任务的班长外,大家都有剩余。

  1982年,广西《中学文科教学参考》第8期开辟了介绍我的教育改革的专栏,刊登了我写的文章、研究人员写的文章和我的两名学生写的文章,其中刘诗奎同学写的《魏书生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的文章,写出了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文章写道:

  魏老师很重视我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时刻教育我们养成高速度、高效率的学习习惯,教育同学做任何工作都要具有高度的效率感。

  首先,魏老师给我们讲解提高学习效率的意义。他把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抄在黑板上让大家思考:〃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其次,他还经常向我们讲解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第一,要有科学支配时间的计划。在学习之前,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用多长时间,都计划好。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只要我们计划周密,然后按计划执行,就会节约大量时间。

  第二,高效运用。达尔文说过:〃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魏老师常教育我们做事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要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不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在既定时间内工作做不完,就不能停下休息。还要合理地支配时间,先做大事,后做小事;用大段时间处理较复杂的事情,用小段时间处理容易完成的工作。

  第三,精确计算。计算所用的时间时,要认真计算有效劳动、无效劳动、学习效率,并计算其中是否有浪费的时间,是否能再节约一些时间。

  第四,迅速改进。改进工作也要有个高效率,要在时间支配计划里计算出还能节约的时间,把浪费的原因找到,尽量减少无效劳动。

  方法十分宝贵,可是我们有的同学还是不注意学习效率。魏老师发现后,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道题:

  某人要烙三张饼,一锅可烙两张,两分钟烙熟一面,问需多长时间烙完。不少同学脱口而出:〃8分钟。〃可是魏老师却回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算式:甲正面、乙正面+甲反面、丙正面+乙反面、丙反面:

  2分钟+2分钟+2分钟=6分钟

  接着,他又说:比如二人各挖一个坑,甲挖一锹歇几分钟,再挖一锹再歇一会儿;而乙则一口气干完,你说谁累?当然是拖拖拉拉的甲。现在外国公司连职员走路的步距、速度都做了规定了,不达到标准就要受罚。这不正说明计划支配时间、高效运用时间的重要性吗?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时间应分配得精细,使每年、每月、每日和每小时都有它特殊的任务。印度科学家雷曼也说过,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能重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有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不要小看这点滴时间,只要坚持不懈,就会集腋成裘,事半功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一生精确计算时间的支配和工作效率,一年一大结,一月一中结,一天一小结。正是由于他如此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为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数事实都已证明,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将对人的一生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因为它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魏老师的这番话,真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全班同学都注意效率感了。就拿我来说吧,每一学期开始,都计划出这学期重点抓的科目,学完每科的大约时间,复习所用时间;每月一日,都计划出这个月的学习任务量,上半月学什么,学多少,下半月学哪科,学习速度;每天早晨起来,都规划出当天的任务,哪些是必须完成的,哪些是要尽力完成的。一拿起课本,就习惯地估计这段时间可以读多少页。每天晚上,我都在日记里总结时间有效利用率。计算的项目有:学习量、效率、有效劳动时间、无效劳动时间、最佳效率时间、最低效率时间及其原因和改进方法。正因为有了效率感,我的学习效率才大大提高。每分钟能看1000字左右,每小时能写一千二三百字的文章。两年半的时间共写了800多篇30多万字的日记,120多篇10万字左右的文章,共阅读了近200本各种书籍。

  还记得魏老师主持过一次以〃什么是无效劳动〃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举出很多无效劳动的实例。如心胸狭窄,计较小事,胡思乱想,见异思迁,当日事不当日毕,贪多求快,不注重身体,实行疲劳战术,等等。从这以后,同学们支配时间更精打细算,学习效率更高了。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早已初中毕业离开魏老师的学生,还保留着魏老师指导我们养成的高效的学习习惯。时间越长,学习任务越重,我们就越发感到这种习惯的宝贵。

  7年以前,刘诗奎同学分配到省统计局工作。实践中,他愈发感觉到增强效率感的重要。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有效无效因人而异。由于现代社会学习工作节奏快,在校内便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适应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实事,做有效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事。 

  二 高效学习日

  我自己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某一天抓得紧,一件接一件地做实事,顾不上惆怅,没时间犹豫,来不及拖拉,就这么在不停地做中享受实干的幸福与自豪。一天下来,以写稿为例,即使在上课,接待客人之日,仍能完成一万字以上。

  也有时,客观条件挺好,没客人,也没别的紧迫的任务,可早起情绪不好,便没控制住,于是自我原谅,拖拉,一天下来,连一篇千字文也没写出来。

  我想,应经常对自己提出高效工作的要求,也该对学生提出高效的要求。

  设立高效日便是提高效率的具体办法之一。

  1981年11月16日,我在班级里提出,要试验搞一下〃高效学习日〃,看同学们究竟能完成多少学习任务。

  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卢建良、王海江等一些平时极贪玩、爱说话的学生,那天学习时间抓得十分紧。卢建良任〃炉长〃,只在下课时匆匆地低头添一次煤,马上又回座位上做练习。王海江一反常态,连下课时都顾不上说一句话。康景得说:〃我写出了一身汗。〃袁中骄傲地说:〃我今天真创了纪录。〃王青说:〃我的几支钢笔都写得没墨水了。〃杨松抱歉地,但又不无自豪地说:〃我写了36页半是因为我的字大。〃裴天江等人则说:〃以后咱们天天这样高效率吧!〃

  到了1982年3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班级规定为〃高效学习日〃。在这一天当中,除了上课以外,大多数同学完成的作业量都在25页以上(每页篇幅为16开纸)。

   〃高效学习日〃激发了学生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赛的气氛,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力向前的场效应,促使平时较懒惰的人也紧张起来,分秒必争,写完了、干完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洋洋得意!

  卢建良完成各科练习量近31页之多。我问他:

   〃你今天学习用了几分劲?〃

   〃也就5分吧。〃

  刘念东也超额了。我问他:

   〃你自己觉得用了几分劲?〃

  他想了一想说:

   〃有6分。〃

  他们都感到自己还有潜力可挖。确实是这样,有一个明确的任务、较高的目标在吸引,有一个相互竞赛的〃场〃在推动,学习效率确实可以成倍提高。

  设立高效日,一般先引导学生在前一天订出计划:这一天的活动时间表与往日有何不同,各学科书面练习共完成多少页,复习和预习的任务量最好也落实,数字具体一些,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就强。

  高效日这天,教室内一般规定为无声日,即使课间也不说话,需要说话时到走廊,到操场。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节奏紧张的感觉。

  高效日这天,不一定每个人效率都明显高于平时。按照人体生物钟节律,有的也许恰逢这一天,赶上体力、情绪、智力三个危险日,这样他就很难把握住自己,还可能看到其他同学们紧张地学,更加重了他把握不住自己的焦躁感。逢这时,不要以为是高效日不成功,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个别同学效率上不去的原因,帮助他排除故障。

  应该说,每个人平时学习,也有低效日高效日之分,这如同大海中的波澜,有波峰,也有波谷。这时的高效日,是自然状态的高效日,很难达到更高的高度。倘经过集体和个人的精心设计,高效日的目标会超过自然状态的高效日,并会不断超过,高效日的动力也会比自然状态下的动力源要广,要大。

  一个一个高效日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们不断超越自我。

  在开展新的高效日活动时,应引导学生再现过去效率最高之日的情景,分析一下那次高效之日的情景,更多地创造高效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如:重大考试即将来临,父母施加了压力,老师下达了非常重的学习任务,整个班级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到社会上参加考试失败受到了刺激,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鼓舞,受到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事迹的鼓舞……

  内部条件如:想到自己有了好成绩才会在同学中有威信;学习好了感觉问心无愧;学习进入境界,感觉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计划;要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要争取有远大的前途;要考取名牌大学;要成为杰出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