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季雨季-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不容易挤上10路车。这是深圳市第一辆无人售票车。公共汽车无人售票,是跟香港
学的。柳清上了车,将钱投进了钱箱。车厢有点挤,柳清紧紧抱住她的大包,像抱着一个大
钱袋。

    车上不少人在谈股票。这一星期来股票大天往下掉,高价位买进来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
蚂蚁。余发也是其中一分子。股票猛涨的时候,心里已经想到“物极必反”这个规律。预料
到股票要跌了,可总存着一丝侥幸,也许还会涨,也许能赚得更多,结果却“玩完了”!贪
得无厌也许是人的共性,余发也逃不出。

    股票暴跌,气得余发无心上课,关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余发是身在教室心在股
市,上课不时地看BP机,江老师知道后把余发找了去,批评了他一通,又与他交谈了很
久,余发才干静下来,想开了。随它去吧,现在不是很时髦说那句“玩得心跳”吗!

    余发比柳清的妈妈强,余发还有江老师开导;柳清的妈妈不但没人开导,爸爸还一个劲
儿埋怨她贪心,一股涨了5元还不抛。其实当时没抛,相当一部分是爸爸的责任,他总说服
票买涨卖跌,现在涨得这么好,看看再说。

    柳清下了车,提着一大包东西,一个肩高,一个肩低地走回家。天开始暗下来,偶尔有
飞机飞过,柳清呆呆看了会儿。没劲几,回家也没劲儿.又要听妈妈刻薄的咒骂,看爸爸拉
长的脸。何况这几天股票处于低潮,处于熊市。妈妈对她的态度肯定也随之处于熊市;从家
说股票是经济政治的晴雨表,柳清说股票是妈妈对她态度的晴雨表。现在股票掉了,妈妈的
脸色好不了。

    柳眉和“大胡子”结婚时,“大胡子”曾送给父母5000股的”发展”作聘礼。后来
“发展”一股涨到40,妈妈抛了,赚了20万,妈妈从中尝到了甜头。再后来“发展“涨到
80,妈妈后悔了。后悔卖得太早了,不然就是40万,这辈子还愁啥?妈妈决心要挽回“损
失”,就把先头赚的20万全用来炒股。于是成了“专业鼓(股)手”。现在股票交易所里
家庭妇女成了主力军。证券所是妈妈每天必到之处,搜集股票情报、建仓出仓成了她每天的
功课。这中间有赚,也有亏。运气好的时候,一觉醒来就赚它成千上万,妈妈乐滋滋笑眯眯
的;亏了,妈妈看什么都不顺眼,逮着谁骂谁。

    果然。柳清一迸家门.妈妈就骂上广“你死回来了。

    柳清抿抿嘴,不说话。她们家的“宝安”股票是25元买进,如今已跌到了15元。妈妈
每天就像吃了枪药一样,人气十足。柳清上卫生间久了点,她要骂;爸爸喝汤声音大了点,
她也要骂。

    柳清正在看香港“肥肥”主演的闹剧《富贵再逼人》,妈妈突然迭声大叫:“遥控器
呢?遥控器呢?一把抓过来调到深圳台。

    “天气预报“已经结束了,本该“股市行情”开始,可是直到“外汇牌价”播完,还不
见股市行情出现,接放的是电视连续剧《渴望》。

    “痴线。妈妈冲电视发火。

    怎么今天会突然没了股市行情?哦,柳清想起来了,今天是星期六,股市不营业,就
说:“今天是札拜六。

    “是哇。妈妈也恍然大悟,“我说呢,都给你气糊涂了!

    “又关我事?”柳清想。电视台上正重播《渴望》.广东人听不来那北京带“儿”的土
活,却都爱看这感人的故事。

    爸爸一个劲儿地怪妈妈:“都怪你太贪心了,前几天涨到30了你还不肯抛。现在好
了.掉到15.一下子赔了2万。

    妈妈瘫在沙发上,连跟爸爸吵架的劲儿也没了:“我还以为会涨到40呢。下回再涨到
30.一定抛,一定!

    “你这人就是贪心不足。”

    “我赚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为了柳清。

    父母常常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移到柳清身上,尽管她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但仍无法
逃过这次“劫难”。全家就柳清是消费者,是吃白饭的。一有什么气,什么火,就冲柳清
来,仿佛这是她的义务。

    “柳清,你看看你,就知道花钱。要是柳叶、柳眉在就好了。

    妈妈成天念叨“书念不好没关系,英语一定要学好,找婆家一定要有钱有势的”。家里
人认定柳清是个赔钱货,都说柳清考高中多余了,上个中专职高多实际。家里人骂她,她从
不顶嘴,她一顶嘴,骂得更多了。柳清也有抵挡这些刺耳的“矛”的“盾”.就是痛痛快快
地想别的事,想高兴的事,或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柳清会幻想出许多许多的事,把现实忘
得一千二净。完全沉浸于梦幻之中。

    “你到底决定了吗?

    “我,我不想这么早出国,更不想退学。我这年纪不上学。会让人觉得不妥。

    “我要你在家不是当小姐,是攻英语,现在学科大多,什么地理历史的,统统没用,你
在家给我一门心绪学英语!

    “现在有老师教都学不好,我自己……唉,说了你也不懂,你又没有考过大学!

    “窜得你!要不是‘文化大革命’.照样进北大上清华!

    妈妈要柳清退学,在家专攻英语,一两年后出去。柳清犹豫着,就这样告别中学时代,
实在不舍得。

    “还不快去看英语!妈妈“啪”地把电视关了。自己不着也不让别人看。真是的!《渴
望》正播到刘慧芳含辛茹苦地抚养小芳,“不是亲生的都那么疼爱,而我呢?”柳清真怀疑
自己是不是妈亲生的。





  

  

            第二十四章 中国父母真累


    校艺术团成立,刘夏是校乐队首席小提琴手,她是以”元老“的身份加入艺术团的。成
立大会上学校邀请了许多知名人士。聘请担任艺术团顾问的有国家一级指挥。歌唱家。舞蹈
家。这些顾问在祝贺词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有人说深圳是个文化沙漠,你们不要不服
气,深圳在文化生活方面确实不如内地的大城市,你们艺术团成立,就像沙漠中的绿
洲……”

    刘夏有些不明白了。她经常听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可深圳的知识人才结构仅次于
北京,深圳已经吸收了全国三十分之一的博士毕业生,还有更多的博士生正在敲击深圳的大
门;国内奇缺的翻译人才,在深圳一个广告就可招揽到“一大把”。为什么还有人说深圳是
“文化沙漠”呢?

    作为乐队成员,刘夏知道全国像九中途样拥有管弦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艺术团的学
校寥若晨星。屈指可数,也就北京、上海儿所有名的中学。为什么还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
漠“呢?

    刘夏不乐意别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

    在文理科分班这件事上,刘夏有自己的主见。她知道选文选理直接影响报考大学的专
业。刘夏想考音乐学院,可她不敢擅自主张,因为从小到大,她的生活。学习都是父母安排
的。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安排了她的一切:学小提琴还是学钢琴,上哪所小学,考哪所
中学,考中专还是普高,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现在文理科分班,她自然得问问父母,她不知
道父母还要为她操心到什么时候。中国父母真累。

    父母离了婚,父亲与任娜结婚了,又买了房。妈妈一直很恨,直至最近提升为会计师,
这才觉得不输给爸爸了。刘夏拿他俩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是妈妈家住两个星期,爸爸家住两
个星期。刘夏经常问自己:”我的家究竟在哪儿?她至今不知应该选择谁。

    刘夏和妈妈说了文理科分班的事,刚一说完,妈妈就接着说:“学金贸,将来到银行、
到外贸公司都吃得开。”

    “可……我想考音乐学院。”

    “考音乐学院?干吗?妈妈叫道。

    “我想当个音乐家。”

    “音乐家?”妈妈在笑,笑得阴阳怪气,“这点真是遗传了你爸的基因!大概也是所谓
搞艺术的人的通病,什么东西都能叫出个好听的名字,明明是扫大街的却要叫什么城市美容
师。音乐家?我看不如直说乐手来得明白!

    “乐手?”刘夏一怔,下意识地重复道。

    晚上,刘夏去爸爸家。爸爸和任姨新买的套房很漂亮,也有刘夏的一间。爸爸像年轻了
很多。刘夏很想征求爸爸的意见,她想爸爸应该会理解和支持她。



    “刘夏,你参加乐队,进艺术团,爸爸很赞同。但你要以艺术作为终身职业,爸爸不同
意。

    “为什么?刘夏惊讶,爸爸本身就是搞艺术的。

    “刘夏,爸爸原先也一直希望你走艺术这条路。但现在……“爸爸露出一丝苦笑,“我
国的艺术人才很难成长,搞艺术,太难了,太难了!尤其在深圳,在这么个商品时代。现在
许多槁艺术的纷纷下海,经商的经商,炒股的炒股。当然我指的艺术是纯艺术,严肃高雅的
艺术,而下是现在那个在歌舞厅里扭扭屁股,歇斯底里吼叫一番的所谓红歌星。艺术这碗饭
可不好吃啊,需要忍受痛苦。孤独、寂寞和贫穷。如果连吃饭都要顾虑,哪有心思搞创作
呢?”

    刘夏低着头。一言不发。

    “爸爸是过来人,搞了大半辈子艺术,现在只有五个字,做人要现实。理想与现实是有
距离的。当然这种抉择是痛苦的。

    晚上,刘夏梦见童话中那穿魔舞鞋的女孩子,她尽情地跳着,转着,再也不能停下。

    第二天早上,爸爸的第一句话是:“人们常说有耕耘必有收获,但在艺术之路上就未必
如此。我只能说要收获必须有耕耘,却不意味着有耕耘必定有收获。

    刘夏见爸爸的眼神黯淡,想必是昨夜没睡好。她知道爸爸这话既是“经验之谈”,又是
“肺腑之言”。爸爸不会骗她。爸爸比她有才华,都不过如此,更何况自己?可梦中那个穿
魔舞鞋的女孩子怎么办?

    刘夏不能停下来,也无法停下来,与其说她选择艺术,不如说艺术选择她。没有掌声和
鲜花,但她仍满腔热情执着追求。

    “本剧需15一17岁的中学生若干名,有意者请于6月1日到电视台大厦三楼B303面
试。”

    当一个月来的“传说”终于被这张侮报证实了的时候,无数少男少女的心被牵动着。
《你好,青春》剧组在拍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的电影,并且要在中学生中挑选演员。

    明星,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了无数少男少女心中的梦。随着“追星族”崇拜明星热的兴
起,少男少女同时也渴望自己成为一颗“星”这个消息传开后,沸沸扬扬的好不热闹。

    文艺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夏,希望她去试试。

    “只有爱虚荣的女孩子才会去搞那东西!其实不少同学都很想去,却没有这份信心和勇
气,于是表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

    柳清就是这样。她可想去了,常常幻想哪天走在路上,哪个独具慧眼的导演发现了她,
相中了她,上前掏出名片说:“我是××电影制片厂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倒是天天
走在路上,可那导演一次也没出现过。这次选演员是一个机遇,可她想到自己这么胖这么难
看,去了也选不上,选上也是演一些“开心果”之类的角色——像电影《青春万岁》里的胖
姑娘一样——那不如不演。柳清想演主角。她认为自己属于“演技派”.要遇到伯乐才行。
像这种公开招聘,去了也是枉然。

    相比,刘夏坚定得多,她过去没有刻意想过当演员,当明星。但在文艺老师的提醒下,
她心动了,兴许这就是她的艺术之道吧.刘夏决定力争。她找到妈妈,妈妈说,别搞那些乱
七八们的东西。自从和爸爸离婚后,妈妈把演员、指挥、导演等等全视为乱七八糟的东西。
刘夏又去找爸爸,爸爸想了想,说:“好呀,年轻人就应该多动动,让生活充实些,也许幸
运之门会向你打开。

    刘夏决定去应聘。失败。刘夏想过。但如果试都不敢去试。岂不比失败更糟糕。

    刘夏充满自信。她穿上过生日那天妈妈送的白色连衣裙。觉得自己很漂亮。她在大衣柜
的镜子里审视自己,从头发到脚趾仔仔细细观察过去。左照、右照、前照、后照。她一会儿
笑。一会儿恼,一会儿沉思,研究看各种表情和姿态。就这样折腾了好一阵。直到把自己折
腾累了为止。

    女中学生的演员梦

    刘夏经过华联大厦,三十层的建筑物顶上有一个人钟,半个深圳市都能听见大钟的浑厚
沉稳的报时声。

    刘夏看看钟,对了对表,面试两点三十分开始。

    特区高层建筑数不胜数,但是雷同的可以说绝无仅有。刘夏老远就认出了那颇具特色的
电视台大厦。到了门口,刘夏作了几个深呼吸,用纸巾扇着风,走进了正门。

    一体正中的大厅接近正方形,墙上有面落地通顶的大镜子。刘夏走近它,以一个旁观者
的身份审视着,觉得完全可以“pass”了。大楼有一条长长螺旋型的楼梯从底层通到顶层。
刘夏默默地看着这楼梯,心想:它可以带自己升人艺术殿堂吗?

    刘夏上了三楼。三楼大厅已经挤满了人。现在的中学生,都知道抓住机遇、把握时机,
他们早早等候在门口,迎接幸运之神的来临。参加面试的女孩明显地比男孩多,一个个打扮
得花枝招展,看她们身上精致的发饰,漂亮的服装、高档的鞋子,很像是来参加时装表演
的。

    刘夏领过一张号码纸后静静坐了下来。并没有人过分地注意她。这里的孩子一个比一个
漂亮,一个比一个出众。他们大都是不相识的,可都有相当的社交能力,在一起就嘻嘻哈
哈。刘夏有些心虚了.默默地念着她的号码:107、107、107……

    刘夏打量着自己对面长凳上的几个人。你看,那个女孩子坐在长凳中间,正在照着镜子
自我陶醉。旁边另一女孩子在背诵讲话稿:“导演……我会给影片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