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注聊斋志异 中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注聊斋志异 中册-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0'向日:从前。烷溪纱:词牌名,此指用《浣溪纱》词牌所写的词。 
     '31'小姑:丈夫的妹妹。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小■”。 
     '32'弓鞋:旧时缠足妇女所穿的鞋。 
     '33'绿蛾:妇女的蛾眉。以黛染画,眉呈微绿痕采,故云。 
     '34'数四: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四数”。 
     '35'褚: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绪”。1084 
     '36'遽近身: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遽身”。 
     '37'仆者: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扑者”。 
     '38'捉刀:旧时,代人作文称“捉刀”。 
     '39'三场:明清的乡试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 
     '40'春闱:明清时,会试在春天举行,故称“春闱”。 
     '41'诰赠所不堪也:意思是无福受封赠。诰赠,皇帝封赠的命令。明清 
制度,一品至五品官职,授浩命。朝廷推恩大官重臣,赠官爵给其父母,父 
母在者称“封”,已殁者称“赠”。不堪,据青柯亭刻本,原作“不戡”。 
     '42'典簿:掌管簿籍。簿,指迷信所说的生死簿。 
     '43'题者为魂:题句的人是陈生的离魂。 
     '44'作者为鬼,作词的人是已经死去的李姬。 
     '45'惮 (dàn旦):怕;畏。修阻:路途遥远、艰难。 
     '46'捷:指乡试中举。 
     '47'岁贡廷试,此指岁贡生免于坐监 (就学国子监),直接参加廷试, 
考职录用。岁贡,也称挨贡,由学政在各府、州,县学廪膳生员中按年资选 
送,贡入国子监。清顺治二年 (1645年),廪生及恩、拔、岁贡均免坐监, 
直接参加廷试。见 《清会典事例》卷385《礼部》、《学校》。廷试进行考 
职,贡生上上卷用为通判,上卷用为知县。康熙二十六年 (1687)停止岁贡 
廷试。 
     '48'舍于陈,住于陈孝廉家。 
     '49'门人: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明人”。 
     '50'一间 (jiàn见):非常接近,所差无几。间,间隙。 
     '51'可贯日月:意谓其志行之高,可以贯穿日月。贯,穿透。 

… Page 335…

                                      盜■ 

     顺治间'1',膝、峄之区'2',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3],邑 
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4],盖恐其复叛也。后 
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5',曲直且置不辨,而先 
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6'。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 
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日:“我盗户也!”闻者无不 
匿笑。异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7',官不以为盗而以为奸;逾墙行淫者, 
每不自认奸而自认盗:世局又一变矣。设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日‘吾盗, 
无疑也。” 
     章丘漕粮摇役'8',以及征收火耗'9',小民尝数倍于绅衿'10',故有田 
者争求托焉。虽于国课无伤'11',而实于宫橐有损'12'。邑令锺'13',牒请 
厘弊'14',得可。初使自首;既而好民以此要士'15',数十年鬻去之产,皆 
诬托诡挂,以讼售主。令悉左袒之'16',故良懦多丧其产'17'。有李生亦为 
某甲所讼,同赴质审。甲呼之“秀才”;李厉声争辨,不居秀才之名。喧不 
已。令诘左右,共指为真秀才。今问:“何故不承?”李曰:“秀才且置高 
阁[18],待争地后,再作之不晚也。”噫!以盗之名,则争冒之;秀才之 
名,则争辞之:变异矣哉!有人投匿名状云'19':“告状人原壤'20',为抗 
法吞产事:身以年老不能当差'21',有负郭田五十亩[22],于隐公元年'23', 
暂挂恶衿颜渊名下'24'。令功令森严'25',理合自首。讵恶久假不归,霸为 
已有。身往理说, 
     1086被伊师率恶党七十二人,毒杖交加,伤残胫股;又将身锁置陋巷, 
日给箪食瓢饮,囚饿几死。互乡约地证'26',叩乞革顶严究'27',俾血产归 
主'28',上告。”此可以继柳跖之告夷、齐矣'29'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附则 
                                           据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补 
      【注释】 
     '1'顺治:清世祖 (福临)年号(l644—1661)。 
     '2'滕、峄之区,指今山东腾县、峰县一带。 
     '3'受抚:接受招抚,即归顺宫府。 
     '4'左袒:偏袒。 
     '5'每两造具陈:常常被告和原告双方都进行申诉。两造,诉讼双方。 
     '6'稽籍:查证盗户名籍。 
     '7'明火劫人:谓公开行劫。明火,手执火把。 
     '8'漕粮:水道运送公粮。 
     '9'火耗:谓碎银火熔铸锭而受的损耗。元时于征收产金税外,扣除熔铸 
损耗,见 《元史·刑法志》三。明中计以后,田赋征银,以弥补销耗为名征 
收火耗。清初征收火耗极重,已为正税之外的勒索。 
     '10'绅衿:乡绅和学中生员,泛指地方上有地位权势的人,绅,指退居 
乡间的官员和中科第的人。衿,青衿,为学中生员的服饰,因指生员。 
     '11'国课:国税。课,赋税。此据青柯亭刻本,原无“课”字。 
     '12'官橐:橐,盛物的袋子。此犹言宦橐,指居官期间搜刮得来的饯财。 
     '13'邑令锺:姓锺的县令。 
     '14'牒请厘弊,发文书请求改革弊政。厘,厘革,调整改革。 

… Page 336…

     '15'要士:要胁士人。 
     '16'左袒之:谓偏护之。 
     '17'良懦:善良懦性之人。 
     1087 
     '18'置高阁:谓弃置不用。《晋书·庚翼传》:“京兆杜■,陈郡殷浩, 
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 ‘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 
然后者其任耳。’” 
     '19'匿名状:不署姓名的讼词。此讼词,以游戏文字讽刺恶人告状,诬 
陷士人。 
     '20'原壤:春秋鲁国人。相传因其母死不哭而歌,被孔子杖击其胫。参 
见《论语·宪问》,《礼记·檀弓》上。 
     '21'身,自身、本人。 
     '22'负郭田:近城肥沃的田地。据《孔子家语》载,颜渊有负郭之田五 
十亩。 
     '23'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为鲁国史书《春秋》记年之始。隐公, 
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前694年在位。 
     '24'恶衿:贪暴的秀才。衿,青衿,秀才服饰。颜渊:名回,孔子弟子, 
以安贫乐道著称。孔于称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见《论语·雍也》。 
     '25'功令;古时课功的法令,即考核、选拔学者的法令。见《史记·儒 
林列传序》。 
     '26'互乡;地名。不详其处。《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 
     '27'革顶严究:革去功名,严加查办。顶,顶戴,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 
服饰。 
     '28'俾:使。血产:辛苦经营所置的地产。 
     '29'柳跖之告夷齐,此指柳跖告夷齐的匿名状。据说明穆宗隆庆年间, 
海瑞为直隶巡抚,欲制裁豪门巨室,不料为奸诈刁顽之人所乘。于是有投匿 
名状,对海瑞加以讽谕。告状人以柳跖名义,状告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倚仗 
父势霸占他的地产。意在说明投状人中不乏诬良为盗、颠倒是非的奸诈刁顽 
之徒,让海瑞提高警觉。见褚人■ 《坚瓠集》。此事与原壤告颜渊有相类之 
处。柳跖,柳下跖,即盗跖,春秋战国时人。《庄子·盗跖》篇说他率“从 
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旧时常以喻指大盗。夷、齐,伯夷、叔 
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兄弟二人彼此让国,逃往周地,后因未能谏阻周武 
王伐纣,宁死不食周粟,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旧时常以喻指高尚廉洁之士。 

… Page 337…

                                    某乙 

     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1'。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翻然自改。 
居二三年,贫妻不能自堪'2',思欲一作冯妇而后己之'3',乃托贸易,就善 
 卜者,以决趋向。术者曰:“东南吉,利小人,不利君子。”兆隐与心合, 
窃喜。,遂南行,抵苏、松间'4',日游村郭,凡数月'5'。偶入一寺,见墙 
隅堆石子二三枚,心知其异,亦以一石投之'6'。径趋龛后卧。日既暮,寺中 
聚语,似有十余人。忽一人数石,讶其多,因共搜之,龛后得乙,问:“投 
石者汝耶?”乙诺,诘里居、姓名,乙诡对之,乃授以兵,率与俱去。至一 
巨第,出■梯'7',争逾垣入。以乙远至,径不熟,碑伏墙外,司传递、守囊 
橐焉。少顷,掷一裹下;又少顷,他一■下,乙举■知有物,乃破筐,以手 
揣取,凡沉重物,悉纳一囊,负之疾走,竟取道归。由此建楼阁、买良田, 
为于纳粟'8'。邑扁其门曰“善士”'9'。后大案发,群寇悉获;惟乙无名籍, 
莫可查诘,得免,事寝既久,乙醉后时自述之。 
     曹有大寇某'10',得重资归,肆然安寝'11'。有二三小盗,逾垣人,捉 
之,索金。某不与;灼■并施'12',罄所有'13',乃去。某向人曰:“吾不 
知炮烙之苦如此'14'!”遂深恨盗,投充马捕'15',捕邑寇殆尽。获囊寇, 
亦以所施者施之。 
                                              据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 
      【注释] 
     '1'梁上君子:代指窃贼。《后汉书·陈宣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 
     人其室,止于梁上。蹇阴见,乃起自修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 
矣!’盗大惊,白投于地。” 
     '2'贫窭 (jù巨):贫困。此据青柯享刻本,原作“贫屡”。 
     '3'一作冯妇;谓再偷盗一次。冯妇,人名。《孟子·尽心》下:“晋人 
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莫之敢撄。望 
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后因以指 
代重操旧业者。 
     '4'苏、松:苏,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松,松江府。治所在今 
上海市松江县。 
     '5'凡,此据青柯亭刻本,原作“几”。 
     '6'以:原无此字,据青柯亭刻本补。 
     '7'■(ruǎn软)梯:用绳索结成的梯形攀登用具。■,软。 
     '8'纳粟:明清时期,可以通过向官方捐纳财货,而人国子监肄业,称作 
监生,可不经过府州县学考试直接参加省和京城乡试。见 《明史·选举志》。 
     '9'扁其门:在其门上挂匣。扁,同“匾”。 
     '10'曹:曹州府,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 
     '11'肆然:犹言坦然,毫无顾忌地。 
     '12'灼■:烧灼,答打。* 
     '13'磬:尽。 
     '14'炮烙:相传为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 
上,然后堕于炭上烧死。此泛指烧红铁器烙人躯体。 
     '15'马捕;即捕快。旧时州县官署专事捕捉犯人的差役。 

… Page 338…

                                    霍女 

     朱大兴,彰德人'1'。家富有而吝啬已甚,非儿女婚嫁'2',座无宾,厨 
无肉。然佻达喜渔色'3',色所在,冗费不惜。每夜,逾垣过村,从荡妇眠。 
一夜,遇少妇独行,知为亡者,强胁之,引与俱归。烛之,美绝。自言:“霍 
氏。”细致研诘。女不悦,曰:“既加收齿'4',何必复盘察?如恐相累,不 
如早去。”朱不敢问,留与寝处。顾女不能安粗粝'5'又厌见肉■'6',必燕 
窝、鸡心、鱼肚白作羹汤'7',始能餍饱,朱无奈,竭力奉之。又善病,日须 
参汤一碗'8'。朱初不肯。女呻吟垂绝'9',不得已,投之,病若失。遂以为 
常。女衣必锦绣,数日,即厌其故,如是月余,计费不货,朱渐不供。女啜 
泣不食,求去。朱惧,又委曲承顺之。每苦闷,辄令十数日一招优伶为戏'10'。 
戏时,朱设凳帘外,抱儿坐观之;女亦无喜容,数相诮骂'11',朱亦不甚分 
解'12'。居二年,家渐落。向女婉言,求少减;女许之,用度皆损其半。久 
之,仍不给,女亦以内糜相安'13';又渐而不珍亦御矣'14'。朱窃喜。忽一 
夜,启后扉亡去。朱怊怅若失,遍访之,乃知在邻村何氏家。 
     何大姓,世胄也'15',豪纵好客,灯火达旦。忽有丽人,半夜入闺闼。 
诘之,则朱家之逃妾也。朱为人,何素藐之;又悦女美,竟纳焉。绸缨数日, 
益惑之,穷极奢欲,供奉一如朱。朱得耗,坐索之,何殊不为意。朱质于官。 
官以其姓名来历不明,置不理。朱货产行赇'16',乃准拘质。女谓何曰:“妾 
在朱家,原非采礼媒定者,胡畏之?”何喜,将与质成'17'。座客顾生谏曰:” 
收纳逋1091逃'18',已干国纪'19';况此女人门,日费无度'20',即千金之 
家,何能入也?”何大悟,罢讼,以女归来。过一二日,女又逃。 
     有黄生者,故贫士,无偶。女扣扉入,自言所来。黄见艳丽忽投,惊惧 
不知所为。黄素怀刑'21',固却之。女下去。应对间,娇婉无那'22'。黄心 
动,留之,而虑其不能安贫。女早起,躬操家苦'23',劬劳过旧室焉'24'。 
黄为人蕴藉潇洒,工于内媚,因恨相得之晚;止恐风声漏泄,为欢不久。而 
朱自讼后,家益贫;又度女不能安,遂置不究。 
     女从黄数岁,亲爱甚笃。一日,忽欲归宁,要黄御送之'25'。黄曰:“向 
言无家,何前后之舛'26'?”曰:“桑漫言之'27'。妾镇江人,昔从荡子'28', 
流落江湖,遂至于此,妾家颇裕,君竭资而往,必无相亏。”黄从其言,赁 
舆同去,至扬州境'29',泊舟江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