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专案组 作者:陈玉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号专案组 作者:陈玉福-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的,王一凡没有问题。这是省委“1号专案调查组”办公室主任、省政法委陈书记、和省纪委书记程忠于昨天晚上分头给“1号专案调查组”组长、省委书记于波和副组长、省长刘富汇报案情时,代表“1号专案调查组”下的结论。
  陈秘书先给刘省长打通了电话,而后又给纪委书记程忠打通了电话:“程书记你得劝劝于书记,他真要去给王副省长负荆请罪了,你和政法委陈书记也要参加呢。”
  “我的陈秘书呀,于书记的脾性你哪里知道呀,我跟他工作了这么多年了,那是太清楚了。”
  “你的意思是就让于书记去,你们也陪着去?”
  “是呀,这难道有错吗?这事昨天已经定了呀!”
  “程书记,王副省长是没有经济上的问题,柯一平送去的100万元也退回去了。可在于涛的问题上他也是有责任的,让于书记去请罪这过分了吧?程书记,请原谅,我是着急了。”
  “没关系的。”程忠又严肃地说:“于书记是党的省委书记,他虽然是党的高级干部,可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既然我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去给一个副省级干部赔个礼道个歉,有什么不可以?你呀,陈秘书……当然了,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不能在于书记面前说这样的话,否则你要挨批评的。”
  “是,程书记,我知道了。”
  一刻钟后,于波带着刘省长、程忠分乘各自的小车出发了,两小时后,他们到达了银岭市八道岭煤矿的八煤宾馆顶楼。
  王一凡在这里“双规”了3天,人明显消瘦了一圈,胡子拉碴的,让人看了就知道是在煎熬中度过来的。此刻的王一凡正坐在写字台前给于波于书记写信。
  他回顾了自己为官的历程,没有一丁点儿的出格,也从没有做过对不起党的事情。尤其是任副省长的这一段时间里,他是踏踏实实为党工作的,没有为自己谋过任何私利。有人托柯一平给他送来了100万元,他分文未收全退回去了,这一点柯一平可以作证。当然了,如果说我王一凡有问题,那就是在对于涛的使用上。
  他深刻地检讨自己,他承认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不该看于涛的背景,于涛的背景就是省委书记于波。你于波是于涛的哥哥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事儿放在谁身上会无动于衷呢?他认为,看背景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因为于涛的背景特殊,才没有向省委说明于涛的一切,在省委考查于涛时,身为主管工业口的副省长,没有坚持原则,隐瞒了于涛的另一面。对此,王一凡请求省委和于波书记给予他处分。
  写到结尾的时候,王一凡感动得不得了,他没有想到于波是如此清正廉明的好领导。他想,龙江省的老百姓是最有福气的。先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好省委书记陈刚,这又来了一个黑脸包公一样的新省委书记于波……
  有人在敲门,王一凡丢下笔转过了身子,见玻璃门外站着省委书记于波、刘省长,还有省纪委书记程忠,他惊讶了足足有几秒钟后立刻跑过来打开了门:“于书记,你,你怎么来了?”
  “我向你负荆请罪来了!”于波说得很坚定。
  “不!不!”王一凡紧张了:“于书记,除了经济问题,我还是有错误的,比如在于涛的使用问题上……”
  “不!”于波跨进门来握住了王一凡的手:“王副省长,在用于涛的问题上你没有错,是省委错了。不说这些了,我们代表省委省政府来接你出去。”
  于波放开王一凡的手,向后退了一步,然后深深地向王一凡鞠了一躬:“我们请王副省长回去,回到副省长的工作岗位上去。”
  王一凡快步向前,一把抓住了于波的胳膊,眼里立刻涌出了泪花:“于书记,别这样,我没有、没有、没有坚持原则,你,你,应该降我的职。”王一凡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一凡呀,你啥也别说了。”刘省长拍拍王一凡的肩头说:“快回吧,于书记代表省委已经给你下结论了,你就回到你副省长的岗位上去吧。银岭矿区的那一大摊子事儿还等着你哩!”
  程忠见王一凡的泪水在哗哗的往下流着,双眼也湿润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在心里说:“这就是我认识的于波呀!”
  出门后,他拍了一下同样是眼含热泪的陈秘书说:“这,这就是我们的于书记。”
  陈秘书信赖地点了一下头,眼里忍着的泪水终于掉了下来。
  柯一平预感到出事儿的那天,下了一场大雨,随后雨点就变成了雪花。这是今秋第一场雪,空中是雪,落到地上是水,街上跑的大大小小的汽车都变成了泥车。
  人们过早地穿上了过冬的衣服,男人们厚外套、羊毛衫,女人们毛衫毛裤上面还套上了大衣。天气骤然变冷了,气温下降了五六度。
  柯一平的心情也冷透了,人家说你是柯英明,你究竟英明在哪里呢。这一次他知道自己彻底地栽了。这个看背景起家的柯一平,这次看走了眼,估计错了形势,更重要的是认错了人。在他的从政生涯里,就因为他善于看风使舵,善于看背景,善于投领导所好,才平步青云爬到了省经贸委副主任的位子上。
  知道于涛的哥哥于波就要来当龙江省省委书记了,他以为一生中最辉煌的机会可能就要来了,所以他一定要抓紧这个机会。按以往的经验是投其所好,全心全意为领导谋利益,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
  这一点,王一凡副省长曾深有感触:一平这个同志成功在他对领导忠心耿耿,对领导交待的工作总是能兢兢业业。
  虽然王一凡也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可柯一平投其家属之好,把副省长夫人田玉玲和儿子王韬拉下了水。他认为,在王一凡身上做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可是这次他彻底的失败了,失败在来了一个于波。这个于波不但两袖清风,而且还六亲不认,在原则问题上,从来都不让步。听说刚来听汇报时,就放出了风,一些看背景吃饭的同志怕要赶紧变换风向了,否则在我于波这里是要栽大跟斗的!
  开始,柯一平大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有几个领导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呢?银岭市市长卢四油,口口声声“要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于涛送去了50万元不也收了?这个于波怕也是这路货色。
  柯一平是看风向看背景的高手,他看来看去,从于波这里刮来的风不是他所要的东南风,而呼呼吹来的尽是他不想要的西北风。这风向对他柯一平来讲是大大的不利呀!等到省委三天两头听银岭矿区的工作汇报时,柯一平傻眼了:省委书记于波对他这个弟弟于涛,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紧接着王一凡副省长也批评他:“你说要于涛上来是于书记的意思,可我看着怎么不是那么回事呀,弄不好,我可要受牵连的。”
  看着忧心忡忡的王一凡,柯一平嘴硬屁股软:“他哪会赤裸裸地说:‘你们提拔重用我的弟弟是对的?’过一阵银岭的工作顺当了,也就风平浪静了。”
  柯一平嘴上虽然这样说,可心里早就恐惧起来了,他感到世界的末日快要到了。
  于涛知道这一切后,给了他这么一句话:“不管出了什么事,记住一条‘祸从口里出’。你真要出事了,千万别把别人牵扯进去,我好暗中活动,救你出来!”
  柯一平听于涛这样说,更是六神无主了。
  “看你那熊样!”于涛气呼呼地说:“我哥他刚上任,不作出这个姿态能行吗?到关键时刻,血浓于水这个道理你懂吗?他能不管我?他能不保我?他的命是谁给的?这你知道的,是我妈给的。没有我妈,就没有他于波,你知道不知道?对于于波,是你清楚,还是我清楚?啊?你这个软蛋,听到了点风吹草动就拉稀了,如果真让人家‘双规’了,还不把生了养了的说出来?你这个混蛋,我怎么就看错了你!”
  于涛平日里都是平平和和的,这下子发了这么一通脾气,倒把柯一平给骂醒了,对呀,这血浓于水的道理他太懂了,他太明白了。于是乎,他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事来。
  那时候,他是银岭县政府的干部,县上把他派到了九龙市任办事处主任,而县委书记的儿子却是一般工作人员,他没有深究这其中的奥妙。
  其实,县委书记的儿子才是文件上没有名字的办事处主任,你知道为啥?办事处有个实体叫三雄商贸公司,公司打进了部队的最高层,这一年的收入有几千万元。柯一平刚出道,不知天高地厚,就凡事自己说了算,连花钱都不经过县委书记公子了。结果呢,县委书记公子撬了门扭了锁,把保险柜里的几十万元现款偷走了,罪名却落到了他的头上。他有口难辩,那边是人家县委书记的公子呀。
  虽然最终,盗窃事件查清楚了,与他柯一平无关,可照样他的办事处主任被免了,那位公子哥仍然是三雄商贸的经理,没有过上两年,三雄公司竟变成了那位公子哥的私营企业了。
  在柯一平气愤难平时,一位副县长给了他一句话:“毕竟血浓于水呀!”
  在此后的仕途生涯中,柯一平彻头彻尾明明白白了什么叫“血浓于水”……
  对呀,还没有出事,我就草鸡了,到出了事那不就更没用了吗?毕竟血浓于水呀!于波再清正廉明,也不会对于涛下手的。柯一平这样一想,心情平静多了。他向于涛表忠心说:“你放心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能经受住考验。我相信,你能救我!”
  事后,他把这些告诉了穆五元,笑面虎笑笑说:“英明兄,你尽管放心,这多大个事儿呀,我不说,你不说,别人还能把我们的牙撬开?”
  柯一平这样走了一圈,心平了气和了,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他可以尽心地去享受人生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可是没有过上两天,柯一平、穆五元,还有副省长王一凡就被“双规”了。
  因为事先有这么一次交谈,柯一平事先走过这么一个大圈儿,所以,“双规”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和穆五元干脆不讲话,办案人员从他们嘴里连一个有用的字也没有问出来。实在没办法,办案人员就问:“于涛的事儿,是谁指使的?”
  “谁指使的,我和穆五元商量的结果呀,于涛是省委书记的弟弟,我们帮他,他的哥哥来了不帮我们吗?”柯一平很坦然。其实,他知道,专案组的目的是问,王一凡指使他们来没有?柯一平心想,我不傻,虽然有于涛保着他,可王一凡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省长,我柯一平能不保他吗?再说了,王一凡确实没有在于涛的使用上指使过他,更没有花过他们一分钱呀,至于家属花了,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1号专案组”才作出了王一凡没有经济问题的结论。
  在穆五元那里,也是同样的结果。
  “这多大个事儿呀?”穆五元依然是笑嘻嘻的:“于涛身后是谁呀?是于波书记。我别人敢得罪,我敢得罪他吗?一句话,我就是想进步,想当组织部一把手。”
  “1号专案组”没有查出王一凡的问题来,才出现了省委书记负荆请罪的一幕。后来“1号专案组”还是查出了王一凡妻儿的事,王一凡是否受了连累?这是后话。
  有人为柯一平、穆五元讲过情,程忠大手一挥否决了:“这两个人不能放,他们一定有问题!尤其是柯一平,他受人之托送王一凡的100万元究竟是受谁之托?还没有查出来呢!”
  陈秘书见省委书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双眼,就读起了报纸:“于书记,今天的文章不长,我给你读两篇。”
  “好的。”于波一动也不动,双眼也未睁。这几天他太累了,昨天晚上他睡了不到3小时。
  确信我国逾百万人染上了艾滋病  联合国发出严重警告
  中国将面临艾滋病大灾难
  联合国6月8日向我国发出了最严重的警告,指出我国将面临艾滋病大灾难,无法想象其扩散范围,感染人数将居全球之冠,估计我国现已有逾百万人染上了艾滋病,并建议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艾滋病防治工作。
  据报道,联合国昨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据估计,直至去年年底,全国共有85万人染上艾滋病,其中10~12万人已经因病去世,患者多数经静脉注射毒品、输血或通过性接触感染,但官方公布的数字仍无法引起公众关注卖淫、吸毒可导致艾滋病蔓延,联合国相信目前我国至少超过100万人染上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昂贵的医药费难以负荷,许多艾滋病患者因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而死亡。再加上缺乏有关的医疗设施,使我国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蔓延的工作上遇到不少困难。而绝大多数医院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处理艾滋病。
  专家指出:目前虽然还未出现艾滋病大规模流行,但存在流行的趋势,局势严峻,一触即发。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世界其他地区见到了太多太多艾滋病造成的危害,有足够的证据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的一切。目前这一段短暂的时间,是我们绝无仅有的控制艾滋病蔓延的良机。
  HIV感染者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但总的来说尚基本集中在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及个体从业者中间。令人担忧的是,青壮年占HIV感染者的大多数。约有79%的HIV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男女比例为5∶1。目前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报告HIV感染者中,约有2/3通过注射毒品感染,8%通过性接触传播,有3例通过母婴传播。
  现实可以肯定,HIV感染者的数量正急剧增加。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在近期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到2003年,我国艾滋病的感染者数量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HIV感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若现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能够将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HIV感染者可能不会超过150万。
  艾滋病的蔓延,堪忧堪虑,需要政府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作出不懈的斗争,以阻止艾滋病毒在我国的蔓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