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的愤激,实质上他比众人更加蔑视这个为富不仁的家伙。拜伦幽默的妙处在于对于富人的吝啬做出了特殊的解释,把给别人报酬之低转化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低估。  幽默的攻击性在这里恰如其分,幽默感并未因攻击性之强烈而逊色,这得力于拜伦的不动声色,而且貌似温和,实质上则是绵里藏针。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样的不义之人,如果仅用调笑性幽默就嫌分量不够了。  在反戈一击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倒过来去针对对方,把他本不想说的荒谬的话、不愿接受的结论用演绎的逻辑硬塞给他,叫他推辞不得,叫苦不迭,无可奈何。    德国大诗人海涅(Hyne)是犹太人,常遭到无理攻击。  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  “我发现了一个小岛,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镇静地说:“看来,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    用幽默的语言,用幽默的推理方式骂人,比直接骂人要含蓄得多。正因为含蓄,才可以把一些不便出口的有伤大雅的字眼包含在其中。而这些字眼又是从对方口中接过来,再以逻辑的方法回敬过去的,对方要反击,除了收回自己刚才所说的话以外,别无他法,但谁又有这等本领呢?  幽默的反击有一个特殊规律,即反击的性质不由自身决定,而由发动攻击的对方决定。如果对方发动攻击时所用的语言是侮辱性的,则反击也是侮辱性的;对方如果是带着几分讥讽的,反击自然也就会带上几分讥讽;如果对方发动攻击时是调笑性的,那么,用反戈一击的方法演绎出来的幽默语言同样也是调笑性的。    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哈伯(Frances Harper)有一次出游,让他的随从刷一下靴子,但随从没有遵照执行。  第二天哈伯问起,随从说:“刷了有什么用,路上都是泥,很快又沾上泥了。”  哈伯吩咐立即出发,随从说:“我们还没有吃早饭呢。”  哈伯立即回答:“吃了有什么用,很快又饿。”    随从的借口并无恶意,哈伯的反击也无恶意。反戈一击的幽默以后发制人为特点,就像《圣经》所说,把上帝的还给上帝,把凯撒的还给凯撒。


第一部分机变与灵感(1)(图)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一般人的生活形式是固定不变或在一段时期内固定不变的。所以,无论你是已经有影响的人,或者是想成为有影响的人,你都不能忽视幽默的艺术魅力。如对于工厂工人来说,上班、进车间、下班、回家——周而复始,除非他坐进办公室或换一个工种,才会发生变化。但变化之后,随之而来的又是不变。这就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生活沉闷的外在原因。在这种总的生活形态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寻求变化,以摆脱沉闷感,如满足食欲、情感需要,进行社交,寻求娱乐等。  除此之外,对生活形态进行改造的另一个好方法便是培养和运用幽默的艺术。    在一次酒会上,马克•;吐温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记者把马克•;吐温的话公之于众,国会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澄清或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几天后,马克•;吐温向联邦国会议员道歉的启事在《纽约时报》上登载了,文中说:  “日前本人在酒会上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婊子养的’是不妥当,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表面上马克•;吐温是在向那些国会议员们道歉,但是“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与“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意义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幽默的艺术主要在于它能制造不变中的变,使人把枯燥的工作看得有趣、轻松起来,从而不再感到沉闷。可以想见,充满欢笑的劳作不是折磨,而是一种愉快的运动。让我们来看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幽默。    有一次,英国作家狄更斯正在钓鱼,一个陌生人走到他跟前问:“怎么啦,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毫不迟疑地回答,“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在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到了15条鱼!”  “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是严禁钓鱼的!”  说着,那陌生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发票簿,要记下名字罚款。见此情景,狄更斯连忙反问:  “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  当陌生人惊讶之际,狄更斯直言不讳地说:  “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职业。”    狄更斯在这里用变而又变的手法,表现出了非凡的灵敏和机智。  幽默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幽默从机智出发,赋予机智以新的动力,同时也对幽默自身的意念、态度和手法产生影响。当机智在幽默中以其理性姿态出现时,则构成了机智性幽默这一中介物。  聪明的讲说者还要把讲述的对象设计得过分愚笨,从笨拙中让听者体会到讲述人无穷的机智。如下面这则幽默:    一位英国旅游者游览挪威后,发现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张回家的船票了。乘船从挪威到英国只需两天的时间,因此,他决定乘船的两天里不吃任何东西。  第一天早晨他没去吃饭;午饭时,他仍旧躺在他的房间里。到了晚上开饭时,他饿极了,再也忍不住了,他想:“即使饭后他们把我扔进大海里,我也要吃饭。”  吃饭时,他把侍者摆在面前的所有食物吃得一干二净,并做好了对付一场吵架的准备。  “把账拿来!”他说。  “先生,账单?”侍者问。  “是的。”  “我们没有什么账单,”侍者回答,“在轮船上,一日三餐的费用已经包在船票里了。”    可以想见那位旅游者的懊悔。这里,旅游者、侍者都没有机智可言,之所以让人感到幽默,是讲述人的机智。  经常紧张忧虑,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人,是用规则和条例来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他们也可能握有权力来控制别人,但是,在达到有意义的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他们把橡皮筋和圆形针以最有条理的方式来存放,他们很少能从为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跳出来。而创新思想就是铺设成功之路的必需基石,有了充满艺术性的幽默,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使人免于困惑,并能发展人的激励他人的能力。  虽然创新能激发一个人在他生活和事业各方面的成就,但是,什么才算是创新,如何才能创新,却又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如果我们念念不忘,从一开始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个法宝,这样很可能会徒劳无益。


第一部分机变与灵感(2)(图)

  有人要求爱因斯坦(Albert Einstain)解释他的相对论。他回答说:“如果你和漂亮的女孩子在一起坐了一个小时,感觉起来好像才过了一分钟;如果你坐在热炉子旁边一分钟,就好像过了一个多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这个例子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在发展相对论时曾经遇到什么特殊的问题,但是这个艺术而形象的回答,帮助我们了解了他的困难,以及他希望以人人皆知的话来表达他的伟大的发现。  幽默,也只有幽默,才能将现实与幻想混杂在一起,超然于日常的现实态度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局限之外,赋予周围的事物以神奇。新颖以及不存在的虚幻意义,并使之在一种异乎寻常、稍纵即逝但却完整无缺的超感觉面前显得非常可笑。幽默用其充满魅力的艺术性使人离开熟悉的环境,使人惊奇不已,并将事物作意外的对照比较,它扰乱了我们的习惯,把思想解放出来,进而有所创新。    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超越他的其他成就甚多,而这一部发电机也堪称现代科技的杰出产物,但是在法拉第的时代,有的人却不明白他的发明有多么重要。  有一个瞧不起法拉第的人这样问:“发电机有什么用?”  法拉第以充满幽默力量的口吻回道:“婴儿有什么作用?”    同样,法拉第对知识的兴趣使那些满脑子充满实际的人大为不解。    英国政治家威廉•;肯德斯(William Keats)认为法拉第的实验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他问法拉第:“这项发明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驳道:“为什么要有实用价值?否则,你不是又要征税吗?”    由于幽默的艺术力量的推动,创造力能使我们更有弹性地去处理工作,而弹性也有促进我们的成功所必备的“给予”和“获得的态度”。这样,我们也就能使别人接受我们和我们的领导、我们的见解。当我们幽默地说“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但是,我对自己创造性的成就充满自信”,这样,就会相对容易地使得别人接纳我们。    糖果店里有一位职员,在她这里买东西的顾客很多,总是排成很长的队,而其他的职员都闲得无聊,没有顾客光顾。  于是,店老板问她:“你到底有什么秘诀?”  “很简单”,她回答说,“别的店员都是一下舀起一磅多的糖果,然后在称的时候,又拿掉许多。而我总是舀起不到一磅的糖果,然后再把它增加到一磅。”    幽默的艺术使这位职员获得了成功。  现代生活中,尤其是现代都市生活中,紧张、快节奏的运动,往往使人机械化;而幽默,能帮助你打破常规,享受创造的快乐。这种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往往要突破固有的逻辑关系,有时甚至显得荒诞不经;而使人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找到新的创造契机的,正是幽默这种神奇的艺术,但幽默本身并不一定是一种创造。  威廉•;萨克雷(William Thackeray)曾经说过:“如果你在一开始不成功,那就一试再试,然后再放弃。毕竟,没有必要做个不要命的傻瓜。”现代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和谐与愉快;在现代生活中企求事业有成的方式也要体现出这种愉快、和谐。现代生活中的功成名就并不排除艰苦的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并不全是呕心沥血,否则就违背了现代生活的艺术性;这种努力,不是在强烈的功利性驱使下而为的,也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自身价值的一种艺术的体现。正如柏拉图(Plato)所说的:“我只是个普通的人,但是,我的确比普通人更加倍努力。”  幽默并非一味荒唐,既没有道学气味.也没有小丑气味,而是亦庄亦谐、自自然然、轻轻松松,而不觉其矫揉造作。幽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对生活的洞察,其中既有成功的、含蓄的喜悦,亦有失败的、委婉的伤悲;而拥有了幽默这门艺术,胜固可喜,败亦欣然。一般而言,拥有了这种生活的智慧,拥有了这种生活的艺术,便也就迈出了事业有成的第一步。


第一部分巧妙地转化(1)(图)

  幽默的思维并不完全是实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情感型的。而情感与理性是天生的一对矛盾,对于普通思维是破坏性的东西,对于幽默感来说则可能是建设性的成分。  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今天我们来教减法。比如说,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孩子:“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对于数学来说这完全是愚蠢的,因为偷换了概念。老师讲的“结果怎样”的含义很明显是指还剩下多少的意思,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孩子却把它转移到未经哥哥允许拿走了他的苹果的人事关系上去。  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形成来说,好就好在这样的概念默默地转移或偷换。仔细分析一下就可发现这段对话的设计者的匠心。他本可以让教师问还剩余多少,然而“剩余”的概念在这样的上下文中很难转移,于是他改用了含义弹性比较大的“结果”。这就便于孩子把减去的结果偷偷转化为拿苹果的结果。可以说,这一类幽默感的构成,其功力就在于偷偷地无声无息地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有一条规律: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就越强烈。  这里有个更深刻的奥妙。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个例子:    汤姆:“你说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较,那个门难守?”  杰克:“我说什么也没有后门难守。”    这是把球门这个具体的、有形的门,一下子转移到无形的、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门上去了。又如:    “先生,请问怎样走才能去医院?”  “这很容易,只要你闭上眼睛,横穿马路,五分钟以后,你准会到达的。”    本来,人家问的是如何正常地到达医院,并没有涉及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去,可是回答者却扯到你只要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受伤的结果自然是被送到医院,回答虽然仍然是到院,却完全违背了上下文的含义。  这好像完全是胡闹,甚至愚蠢,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把幽默当作一种高尚趣味来加以享受呢?  概念被偷换了以后道理上也居然讲得通,虽然不是很通、真通,而是一种“歪通”,但正是这种“歪通”,显示了对方的机智。  概念被偷换得越是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越强,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是隐秘,发现越是自然,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在许多幽默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维的深刻,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主要给人以趣味的满足,有时则主要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幽默的奇趣,因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的因素。如果没有奇趣,则什么启迪也谈不上。  有这么一则对话,曾经得到研究者的赞赏:    顾客:“我已经在这窗口前面呆了30多分钟了。”  服务员:“我已经在这窗口后面呆了30多年了。”    这个意味本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由于缺乏概念之间的巧妙的联系,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