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遇上婚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爱情遇上婚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可能会说这岂不是太麻烦(大多是先生说),也是太计较(大多是太太说)。如果你从家庭长远经营来看,可是一点都不麻烦。计较也是为了永续经营美好的未来,当你一开始就嫌麻烦抄近路,以后要补救可就真的难多了!    
    金三角的第一角:家庭金钱的统合与分配    
    首先,一结婚就先去法院办理夫妻财产分开。    
    第二,两个人愿意公开的财产与债务有多少?通通拿出来清算,不愿意曝光的部分,就彼此尊重各自负责。第三,一个月各赚多少钱,一起来合计合计(如果有正式账面下的秘密收入,不计税当然就不会被发现,不过建议您从新婚起,就习惯竖起诚信之旗)。    
    第四,列出家庭共有消费的清单。这细目必须要详加讨论,譬如给夫家父母的生活费是共同支出,还是先生自己支出?娘家父母是不是应该给?固定每月给,还是节庆给?婚前的个人保险算不算进去?仔细地把“家庭共有消费”订出明确范围。    
    第五,在此家庭共有消费的总数上,讨论还要加多少钱,作为家庭备用资金的累积。这可量力而为,未来越赚越多时,可以修改。此时,就知道个人可以各自保有多少自主使用的金钱,姑且可称作自由处分金。这些钱如果善加利用,应可增加诸多生活乐趣,譬如说偶尔送个神秘小礼物。    
    第六,必须清楚协议,讨论将来有孩子后的支出,也是对半分(劳务也是对半分)。    
    第七,如果因某种原因,夫妻其中一方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必须从家庭共有消费支出中加列一份自由处分金给没有领外面薪水的一方。    
    譬如,请一个白天时间的保姆大约每月一万五千元左右,夫妻应对半分担;当一方离职带孩子,他或是她至少可以从家庭开支中支领相当保姆费一半的自由处分金,因为他。她已经用白天的劳务支付需负担的另一半,等于说是这个家庭雇用孩子的爸或是妈来带宝宝。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专业主妇也应与先生协议上下班时间的概念。爸爸下班后,保姆妈妈也就下班了,变成一般的妈妈,所以爸爸妈妈必须一起分担照顾宝宝的工作。    
    此外,夫妻本是同林鸟,如果哪棵树不慎着火了,两个大鸟加上小鸟老鸟都要遭殃,所以为了防范不诚实或是一时大意造成的风险,必须要“尽量”开诚布公(所谓尽量的意思是指各自保有私房钱或是小秘密也是可以的,只要不会毁坏信任关系或是搞出大问题)。如果一对夫妻在讨论上述议题中就针锋相对,吵得不亦乐乎,那这对夫妻大约是互信互爱的基础不够深厚,或是其中一方老是想享受最便宜现成的婚姻成果,或者更伤感情的,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根本不在乎对方对婚姻的期望与快乐,他只在乎自己现在是不是方便,是不是有乐可享,所以多余的努力对他而言都是不必要的,如果以后需要为家人孩子多付出一点什么,那都是门都没有的事!    
    如果你的配偶展现的是如此的态度,请你想像未来婚姻中的数十年,当你们在同甘的时候,她/他可能表现得还可以,如果不得已需要共苦的话,情况就堪虑了!金三角的第二角:家务分配钱分完了,再来就是家务分配。口诀还是一样的,但是家务劳动却不像金钱那样容易分配。    
    家务分配常常流于性别化,大约男人就是分配倒垃圾等粗重肮脏的活,或是被认为有些危险性的工作,女人就是做一些被认为女人比较能胜任的工作。    
    我的建议是,如果女人想要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或是想要试试自己有多少尚未发挥的潜力,就应该放手让男人试试所有家事,也学着去尝试所谓的男性家务。譬如,这个月都是太太拖地、洗衣、洗碗、倒垃圾,先生则负责做饭、买菜、烫衣服、帮孩子洗澡,下个月就互换;水电等的修缮工作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不必执意一定得让男人去做,据说有些女人连叫水电工都执意要先生去联络,然后又等得气呼呼,因为先生老是太晚回家或是忘记。    
    总之,夫妻俩都应该努力将自己经营成一个宜家宜室的先生与太太,婚姻一定会长治久安。    
    不过,如果家庭中除了新婚夫妻之外,还有很多原居住人口,事情就复杂许多。 多代同居的家庭所谓有原居住人口的新婚家庭,就是典型的那种娶媳妇进来的家庭,也可以说是二代以上同堂的家庭。这种人口众多的新婚居所,先天具有破坏爱情的魔力。先从新婚夫妻二人说起,以下这是新郎的视角。新郎:在这房子已经生活了30年,再熟悉也不过了,只不过因为要结婚,重漆了卧室,妈妈做主帮我换了个红色美术灯,也换装了妈妈觉得很浪漫的窗帘,从小床换成大床,家中的一切仍旧是如幼时一般,所有的习惯也是照往常一般行进着,20年前遗落的玩具仍旧塞在橱柜的底下,而我已经结婚,每晚我的卧室将会多一个人陪我温存,不过卧室里的电脑依旧是我最大的生活重心。    
    以下则是新娘的独白。    
    新娘:面对有点熟又不太熟的房子与家人,自己像是客人,却一定不是。早上起床后,先生还在睡,独自一人很尴尬地穿过客厅到浴室梳洗。所有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却不一定是让人舒服的,连毛巾都不知要挂在何处。毛巾架没有因我的嫁入而移出一个小位置,我又不敢去动别人的位置,为什么先生没替我想到呢?我的每一步每一个眼神都战战兢兢,只有先生是我最熟悉的人,但是当我看着他跟他家人的互动,有时又觉得他变成一个有待了解的陌生人。他很难体会我在新环境的心情,这一切对他都是行之有年,他急着催促我融入他的家庭生活,有时甚至会责骂我。夜深时我会想家,刚结婚的几年,在过年时节我都会有流离失所的悲伤。这样的新婚生活压根就是不公平的。男人原地蹲踞着督促女人,信手拈来都是旧制;女人随时独自接受无情的考验,每个动作都是被多只眼睛监视着。虽同处于一室,实则居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当中。    
    更坏的在后头,如果男人对女人处境的体谅有限,那女人肯定会伤心、失望,外加上度数越来越高的灰心,然后爱情指数就开始不正常波动。    
    如果有事情需要协调呢?譬如说,希望先生一起洗碗或是帮忙洗碗。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男人是不做家事的,除非他有个对性别意识有所有觉醒的母亲,或是他根本没妈或是没爸,从小命运多舛,一切都得自己来;所以要先生“负责”或是“帮忙”做家事,可是需要动用大量女性智慧。    
    当女人要求先生做家事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始心疼儿子,客气一点说要帮儿子洗,不客气的就直接说:“这本来就是女人应该做的!你怎么可以叫我儿子做!”公婆的威望大过天,又住在人家的地头上,只好忍着气含着泪,下次继续努力。    
    如果男人下班常常忘记先回家,而是先去与同事朋友交际应酬,晚餐煮好却等不到人,女人等门至半夜想要将此事谈清楚,此时也在等门的婆婆抢先一步迎上儿子,奉上宵夜,对着媳妇说:“男人应酬,女人不要过问!”一语就斩断新婚夫妻的沟通之桥。    
    可能还有忌妒的小姑随口说了几个字,让婆婆冲进房里骂媳妇。    
    这些像是连续剧的剧情,但是每天都在新婚女人的生命中上演,她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个命苦的女主角对这一切都没有去辩解,因为实在没有人留余地给她说话,不说也是错,说了错更多,只好通通兜下来暗自熬成媳妇汤。    
    更糟的是夫妻间稍大声的议论,就很容易被那些随时监听的耳朵发现,家中的大人们便努力地想保护儿子在婚姻中的优势(唉!女人都已经抛下一切从夫所居了,夫家仍旧畏惧失去优势!),表面上还是强调他们正在主持公道。不管他们是否真的主持了公道,这对新婚夫妻因为这些多事之徒的介入,白白失去了打造婚姻沟通基础的机会(新婚夫妻确实需要类似辅导者的角色来帮助建立共识,但是这个人绝对不能是公婆或是岳父母)。    
    女人在尝试适应婚后夫家的新环境时,能不能指望先生的协助呢?    
    大多数女人都认为先生理应协助,所以常常通过先生传话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他们的家庭一向沟通无碍,媳妇自然也被预留一个说话的空间;如果这个家的沟通习惯一向都有问题,假先生做桥梁,只会更坏事,他可能说的不清不楚,还让婆婆有空间编纂出另一番剧情。读者看到这里,大概会以为我鼓励众家男子抛弃父母,送父母去住养老院,自己与妻双飞。其实不是的,孝养父母不必非得遵循刚结婚就多代同住的制度,有很多折衷方式可以度过新婚的适应期。等到这对夫妻的爱情基础成功地转换成婚姻的磐石,同心的夫妻一定会有更多的孝顺一并奉上,不是吗?    
    甜蜜小夫妻的约定也是可以在多代家庭中努力去试试看,只是两人需要更坚定的共识。    
    如果想让自己成为宜室宜家的丈夫与妻子,先放下一切的“理所当然”;如果配偶对你的理所当然有意见或是质疑,就应该虚心地以经营执手偕老的婚姻为最高指导原则,一起检查那些当然与应该,然后携手搭建出两人“共有”的当然与应该,切莫为赢得一时之快,而失去辛苦营造出来的爱情与婚姻。     
    


第四部分长大 成为父母

    长大 成为父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勤劳。 诗经 小雅 蓼莪  当女人成为一个母亲,当男人真正成为一个父亲(看出来没?后半句少了“真正”两字,其中差别,自己去猜吧!),就如同全身长满花花绿绿的刺,只能爬来爬去的毛毛虫,蜕变成一只可以满天飞的蝴蝶(对女人来说是逐渐,对大部分男人来说,则是突然发生的)。    
    如果一个女人或是男人,做了父母之后,反而抱怨自己被困住了,不能任意游走,也不能到处飞,根据我的推断,他就是处在还没能够真正转换成蝶的时候(变身变到一半的时候),就在某种快感或是幻想的冲力之下踹破了蛹皮,匆匆忙忙又糊里糊涂地跑了出来! 成为父母,为婚姻加分?还是减分?    
    爱情与婚姻,大多时候都能让一个人经历生命的深层考验。    
    特别是婚姻之前的爱情经验,让人有机会经历了成年前期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亲密与孤立之间的平衡。接着,当爱情从餐厅、公园、宾馆等约会场所,欢喜地走进婚姻当中,必定会启动成年期的重要机制,即所谓生产繁衍机制,此机制包括经济上的生产以及人的生产,后者也就是生育小孩,成为父母。    
    任何年纪的人都可以宣称他。她恋爱了,只要年满二十岁就可以自己去公证结婚,但是我们都知道恋爱能力与结婚条件,跟一个人的成熟度并非成正比。    
    一个人是不是已然变成真正成熟的成人,是不是已经真正“转大人”,“成为父母”才是重要关卡。    
    有些人顺利转换成功,在亲职实践中增加了自我价值感,也获得扎实的成长;有些人硬是转不过去,压抑了更多情绪,成了亲职与夫妻亲密关系的缩头乌龟。一般而言,大多是女性勇敢迎向母职(常有人说为母则强,似乎不想强也不行,因为孩子的爸爸通常都只在外头很强,妈妈只好在家里独自很强),而获得心理发展上的重大成长,或许女性另外付出了一些代价,譬如说太劳累而生一些妈妈专属的病、对先生做父亲的能力与支持太太的意愿感到失望、因为亲职而放弃事业的发展等,但是女人们通常都觉得这一切都还算是值得的;有一些男性则在初为父亲的震撼期中,就仓皇躲入工作中,借着工作来逃避父职实践给他的震撼与唤醒。    
    为人父母将唤醒什么呢    
    成为父母之后,过去整个成长历程中的爱恨情仇都将被一一叫起来清点,一些对父母求不得的痛苦,将于自己做父母的过程中再现。幸运的是,有时候某种明了会突然地在夜半时分睡眼惺忪起来换尿布时发生,让我们洞察了当时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与没做的一切因由,进而有了原谅与释怀。    
    但,再现,有时却只是徒然在伤口撒上更多的盐巴而已,让我们在孩子高烧的夜晚,被徒然来袭的焦虑与愤怒淹没,在亲职路上变出更多酸楚与眼泪。    
    如果长大成人的我们,在这些关卡中卡住了过不去,也无法完成相当程度的自我治疗,对原生父母的情绪将在不知觉中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糟糕的是,刚成为父母的我们大多在忙乱与疲惫中,无力腾出多余的力气与时间去觉察自己在承担亲职中出现的莫名情绪。许多人的产后忧郁症,甚至是持续复发的忧郁症,部分肇因皆在于此。    
    很多人以为成为父母之后,可以解决夫妻之间,甚至婆媳之间暖昧不明的问题(以为丈夫做爸爸之后会收心,变得有责任感;以为婆婆做奶奶之后,就会将媳妇当作自己人),也可以确定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生个儿子巩固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    
    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功能确实有存在的可能性;然而,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先弄清,成为父母也可能使原本就存在于家庭的各种人际与心理情结更加复杂,让各种纠结更加难分难解,也可能让家人难看的嘴脸更加粗鄙,让不责任的男人更加放荡,让不能安于婚姻的女人更加不安于现状。异物飞入封闭系统。    
    总之,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成为父母之时都是带着先前留下的一堆烂账,换言之,就是带着原有的封闭系统重组后的新旧问题,在问题丛林中怀胎十月,然后成为父母。何谓封闭系统?封闭系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个人,另一是家庭。每一个人都自成一个封闭系统,自成一个心理世界。当他。她谈了恋爱,就必然与另一个封闭系统有深入的互动。如果互动良好,就能为彼此的系统完成修复与加油的功能,完美的亲密关系于是形成,最后大多能够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